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城子

百年新诗百首选学(系列--【今至35】钱志富《瀑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4: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7-2-13 14:26 编辑

改天换地的钟情歌唱——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3
作者:山城子


选:
三门峡━━梳妆台
/  贺敬之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
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

望三门,三门开:
黄河东去不回来。
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
马去“门”开不见家,
门旁空留“梳妆台”。

梳妆台啊,千万载,
梳妆台上何人在?
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
但见那:辈辈艄工洒泪去,
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啊,梳妆来!
━━黄河女儿头发白。
断“白发三千丈”
愁杀黄河万年灾!
登三门,向东海:
问我青春何时来?!

何时来啊,何时来?„„
━━盘古生我新一代!
举红旗,天地开,
史书万卷脚下踩。
大笔大字写新篇:
社会主义━━我们来!

我们来呵,我们来,
昆仑山惊邙山呆:
展我治黄河万里图,
先扎黄河腰中带━━
神门平,鬼门削,
人门三声化尘埃!

望三门,门不在,
明日要看水闸开。
责令李白改诗句:
“黄河之水'手中’来!”
银河星光落天下,
清水清风走东海。

走东海,去又来,
讨回黄河万年债!
黄河女儿容颜改,
为你重整梳妆台。
青天悬明镜,
湖水映光彩━━
黄河女儿梳妆来!

梳妆来呵,梳妆来!
百花任你戴,
春光任你采,
万里锦绣任你裁!
三门闸工正年少,
幸福闸门为你开。
并肩挽手唱高歌呵,
无限青春向未来!


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1951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学习:

看到这首诗,就想到共和国诞生初期,我国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后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的那些热火嘲天的场面。我在读初中时,就参加过修水库、挖河网、上山植树造林等劳动。至于治理黄河,那就是大工程了。年届93岁高龄的老诗人,那时还很年轻,正值他的创作茂盛时期。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治理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413日正式投入使用。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数十年以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诗人正是以这个工程的胜利竣工为素材,高度地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贺敬之的诗歌饱受民歌信天游的影响,其文本流畅自如,韵脚铿锵往复有力地前行,极易朗诵。这首就很有代表性。既是白话,又是歌唱,激情饱满,自由奔放。这样的作品是中国古典诗词传统与民歌的新颖结合。很中国的味道,很人民的味道。应当说这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性的示范。

“黄水劈门千声雷,/ 狂风万里走东海。”“昆仑山高邙山矮,/ 禹王马蹄长青苔。”“乌云遮明镜,/ 黄水吞金钗。”——这些传统的七言、五言句子,就是对古典诗词的继承。但又不拘泥于格律,而是让其情感自由自在喷薄而出,恣意流淌。诗不定节,节不定行,行不定字。这是真正的中国自由体新诗。阅而眼目一新,诵而韵脚响亮。

2017/2/13与辽西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8 1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欣赏和学习!山城子老师辛苦了,敬茶!

点评

谢谢敬良!周末快乐!!  发表于 2017-2-18 1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2: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脍炙人口的情歌——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4
作者:山城子


选:
苹果树下
闻捷

    苹果树下那个小伙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沿着水渠走来了,
  年轻的心在胸中跳着
  她的心为什么跳啊?
  为什么跳得失去节拍?……

  春天,姑娘在果园劳作,
  歌声轻轻从她耳边飘过,
  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
  小伙子就盼望它早结果。
  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
    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


  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
  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
  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
  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
  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
  她说:“别象影子一样缠着我。

  淡红的果子压弯绿枝,
  秋天是一个成熟季节,
  姑娘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是不是挂念那树好苹果?
  这些事小伙子应该明白,
  她说:有句话你怎么不说?

  ……苹果树下那个小秋子,
  你不要,不要再唱歌;
  姑娘踏着草坪过来了,
  她的笑容里藏着什么?……
  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
  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闻捷(19231971)
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现代诗人。江苏丹徒人。历任新华通讯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兰州分会副主席。闻捷的创作主要以诗歌为主,主要作品有:《祖国!光辉的十月》(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赞歌》(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河西走廊行》(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以及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长诗《复仇的火焰》。

学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捧着他的诗集就着魔,总是深深地陷入情节,每一首都像一部爱情小说。看这首,诗人起笔就亮出了那个小伙,接着姑娘就被歌声吸引出来。“心跳”,自然是初恋的羞涩。
我拔不出腿来,都因他在尝试一种开拓——就是以抒情笔调铺叙故事,让古乐府的叙事诗体在新诗中成活。这肯定是新叙事诗的奠基,只是而后的工程没人来继续。但文本的架构已经立起来了,脱胎于民歌,而又诗性于民歌:他特别注意恰当地积极修辞,苹果生长的比喻如奔流的小河。“不要”的接踵反复灵动出心情,首尾的呼应反复正像瓜熟蒂落。
我另外一个深切的感觉,就是他语言的通俗流畅如车辙。当年的胶轮马车一样颠颠儿而行,哗啦哗啦的马铃铛也节奏得快活。这应当是诗歌普及的基础,绝非当下一些山头词语的晦暗艰涩。这实在是那个时代最美的版本,同代的诗人没谁能比得过他。我还注意到末句的那个“种下”,开了“动词拟物式活用”的先河。可以说这个“种下”的用法是星星之火,而今词类活用的燎原之势,至少源头之一是来自闻捷的诗歌。
如果说半个世纪之前的汉语新诗有个高峰,那只能是他,是他那部迷人的青睐年轻人的《吐鲁番情歌》。他被那场黑暗吞没时才四十多岁呀,提起他的名字总令人泪雨滂沱。本应当风骚逶迤总领数十年,而不至于泥沙俱下酿成今天的混浊。

2017/2/19整理旧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忘记的历史吟唱——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5
作者:山城子

选:
我站在铁索桥上
/ 顾工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勇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该诗歌现已收录于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遗迹单元 第三课

顾工:
1945年参加新四军。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政治部文工团团员、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历任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解放军报》记者、总后勤部政治部文创作员。是著名诗人顾城的父亲。著有长篇小说《红军的后代》、《疯人院》、《刑警姐妹》,中篇小说集《被遗弃的天使》、《泪光》,诗集《喜马拉雅山下》、《成熟的季节》、《军歌·礼炮和长虹》、《挥动小马刀》、《火的喷泉》、《战神和爱神》,散文集《风雪高原》、《大海的子孙》、《鲜花和乐器》等。长篇纪实文学《年轻时,我热恋》,童话《幸运儿和倒霉蛋》,电视连续剧剧本《根在淮水》,电影文学剧本《冰山雪莲》,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等。


学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我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读到顾工的诗歌。他的作品浅显易懂,流畅自然,朗朗上口,有极强的音乐性,易于朗诵。这首被选入小学课本的《我站在铁索桥上》,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其极强的音乐性,表现在通篇一韵到底,同时以口语为基础,抑扬顿挫铿锵地行文,加之叠格的穿插,反复格的运用,遂使整首诗歌就如同一首流行歌曲一样,给人以音乐美的享受。

正是在这美的享受的过程中,使读者回忆起来历史上的特写镜头——“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样就让我们不由然而想到中国革命历程的千辛万苦和流血牺牲——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呀!这样就会进而警醒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017/2/19于辽西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1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切的老北京声音——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6
作者:山城子


选:
到家了
/  俞平伯


卖硬面面饽饽的,
在深夜尖风底下,
这样慢慢地吆唤着。
我一听到,知道“到家了”。

十二,一,北京。



俞平伯(1900-1990)
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学习:
一九二一年,俞平伯写下《北归杂诗》十四篇,《到家了》是最后一篇。“饽饽”这个词儿,听来好亲切。因为小时候我们就这样地叫。比如“粘饽饽”、“苞米饽饽”、“秫米饽饽”、“白面饽饽”等。
饽饽是满语,就是面做的饼子类食品。饽饽的品种很多。硬面饽饽是其中的一种,水分少,放几天也不坏。据说当时北京卖硬面饽饽的小贩,多在午饭后至傍晚出来叫卖,吆喝着:“硬面饽饽!”有的或至夜半。
“在深夜尖风底下”,不必说含蓄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怜悯之心。但主题是写“到家了”的亲切之感。而这亲切之感,竟然来自小贩的叫卖声,也足以透露出诗人对下层人民怀有的尊重之情了。

最想说的是这首诗写得既朴实又简约,只比七绝多三个字。尤其是写出了亲切的老北京的声音。这老北京的声音,很是中国的味道。全诗只“尖风”一词文些,其余全然是中国老百姓的口语。这,让我想及极少数欲否定百年新诗的人,硬说新诗是舶来品,就觉得可笑。

清代有《燕台竹枝词》写道:“硬黄如纸脆还轻,炉火匀时不托成,深夜谁家和面起?冲风唤卖一声声。”从这,到俞平伯的《到家了》,不过就是文言变成了口语(或称白话),哪里是泊来的呢?

2017-2-20于辽西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中国味的小情诗————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7
学习者:山城子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晚号曲庵,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民国六年(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民国九年(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民国十年(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在北京病逝。主要作品有诗集《扬鞭集》、《瓦釜集》和《半农杂文》。



学习

这首小情诗,不仅很中国味,且绝对就是一首通俗歌曲的歌词一样,谱曲就能唱的。可见其音乐性是很强的了。
为了加强对“她”思念的抒发,诗人采用了每节都反复标题“教我如何不想她?”的手法行文,遂形成了反复吟唱的艺术效果。同时,每节的中部,都用一个叹词“啊”来配合深沉而强烈的思念之情。
说很中国味,是因为全诗都采用了口语行文。这与他同时代语言上有西化倾向诗人的作品,迥然不同,却与明清民间流行的民歌一脉相承。
因此,当下有些人说中国新诗是舶来品,实在是很片面的。片面地看问题,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沼,其观点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


2017/3/2于观山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5: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了陌生语言——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8]学习者:山城子

选:守夜北岛

月光小于睡眠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家具在哪儿靠岸
不仅是编年史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
使我们接近雨林哦哭泣的防线玻璃镇纸读出
文字叙述中的伤口多少黑山挡住了
1949年在无名小调的尽头花握紧拳头叫喊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
1978年前后,他和诗人芒克创办《今天》,成为朦胧诗歌的代表性诗人。MOD4月,北岛离开祖国,先后在德国、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法国、美国等国家居住。北岛曾着有多种诗集,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学习:
    语言的陌生,是年轻时的北岛,死抓住读者不放的狡黠技巧。他一心想抓住读者,来不及想别的,更想不到客观上他创新了汉语修辞的一些手法。
    你知道我做为读者,被他的陌生抓住后,是如何艰难地进入他的“小于”的?他的“小于”是“月光小于睡眠”。月光的亮度与睡眠的轻轻沉沉或长短如何比较?就这样以“小于”焊接也不是汉语的规范,但我退回来一步审视却因“小于”的模糊相比,而陌生而创新了这不得不让你青睐的诗性语言。诗人分明是让读者体会这夜色虽然漫长,却长不过人们的沉睡不醒形同长眠。
   
汉语的表达进入学术层面就是修辞。消极修辞负责语法意义的表达准确无误,积极的修辞负责表达得生动活泼形象巧妙艺术。
这个“小于”之用在于致使两个无可比较的事物有了比较可能,恰与积极修辞的宗旨效果巧妙相符,是汉语修辞的自然生长没人可以阻挡。这新陈代谢一如没人可以阻止地球的旋转一样。从我把握的63种权威们总结的积极修辞方法中
    归属不了北岛的“小于”。我此前私自构建的15种新修辞格中还是归属不了。我不忍这种“小于”的没有名份,今个趁着夜色就给它建设别墅一栋。不必找名人题楣拙笔即书之为“借比格”。不是“借代”亦非“比喻”新定个义是:借比格是指凭借可以比较的词汇连接两种不可比较的事物产生比较效果的修辞方法。
    同样陌生而诙谐的语言还有“非法的气候中公认的一面”中的“非法”。初读不论谁都有一种颠覆语言而奇怪的莫名。气候属于自然范畴法与非法属于社会范围,法与非法都是权力给社会人们强制的规定。我们知道自然界只循着规律和谐或不和谐,用“非法”这词限制“气候”哪成?而诗性的叙述却是可以因为这样的搭配,成就语言的新鲜诙谐与陌生,且形象生动了意象无疑应归属积极修辞。笼统可以用“异配”敷衍或者说是“移就”的应用。但“移就”“法”里认真起来就没这“非法”,而是说将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性状的一种辞格。学者陈望道先生说“大概是把人类的性状移属于非人类的或无知的事物”。对照这样的法来解释“非法”一词,就很不相容。我们知道移就限于“描写人或事物性状”,那是形容词的责任通常叫做“修饰”。“非法”不过是个否定副词与一个抽象名词的结合,任务在于发挥对人或事物进行“限制”的功能。这样的语言新动向也不是反语法,而是又一个新的修辞格在这同一首诗里诞生。就定名为“移限”吧。定义就是将叙述甲事物所用限制的词语,移来对乙事物进行限制之用(的修辞方法)。
    这首诗的“移限”竟有多处应用。比如“哭泣的防线”“哭泣”属于人类的个体,不属于社会建造的各种“防线”这样奇异的短语构成,就使隐喻着什么的“防线”的意象具有了人的感情。     
后面相连玻璃镇纸读出则是略去了介词短语“从…里”的繁壳,使语言呈现内质的新奇与陌生。不管有没有人认同,也可以称作“省介格”。“文字叙述中的伤口”这里也是移限的运用。“伤口”本义属于人与动物扩展到植物,后来又被诗人们收到心中来替代疼痛。因此“伤口”应当呈现于人动植物的体上或者心中,这里无疑也是疼痛在心里了但被省略了,径直衔接到“文字叙述中”这个读的过程。接下来诗人开除了一个介词“被”,遂使“黑山”形象就很有了“省介”后的主动。还有“在无名小调的尽头”也是移限方法“尽头”之于空间是路是江河是天空,之于时间是岁月是日子这里却“无名小调”了,这样产生的陌生美丽实在令人感动。
    五行的一首诗竟有三个新鲜而陌生的新辞格生成,同时,竟于16处使用了或活用了创造性的语言技巧:依次为借比-比喻-错置/借代-移限-比喻/比喻-移限-省介/借代的拓宽-移限-省介/比喻-移限-象征-拟人。想一想吧,没有语言处理的功夫诗人北岛不是单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等篇什,就可以界碑似地矗立在中国新诗一个重要旅程的。


这首小时的另一个特点,还是很有音乐性的。如果换一种格式排列,其韵脚就很明晰。比如:


月光小于睡眠
河水穿过我们的房间
家具在哪儿靠岸
不仅是编年史
也包括非法的气候中
公认的一面
使我们接近雨林
哭泣的防线
玻璃镇纸
读出文字叙述中的伤口
多少黑山
挡住了
1949年
在无名小调的尽头
握紧拳头叫喊

2012-8-10于贵阳初稿
2017/3/2于观山湖重新打磨修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8: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7-3-4 18:11 编辑

通过礼赞传达深切的热爱之情——百年新诗百首选学[19]
学习者:山城子

选:
奉献
文/穆旦

这从白云流下来的时间,
这充满鸟啼和露水的时间,
我们不留意的已经过去,
这一清早,他却抓住了献给美满,

他的身子倒在绿色的原野上,
一切的烦扰都同时放低,
最高的意志,在欢快中解放,
一颗子弹,把他的一生结为整体,

那做母亲的太阳,看他长大,
看他有时候为阴影所欺,
如今却全力的把他拥抱,
问题留下来:他唯一的回答升起,

其余的,都等着土地收回,
他精致的头已垂下来顺从,
然而他把自己的生命交还,
已较主所赐给的更为光荣。

1945年7月




穆旦(1918-1977)
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亦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国外诗歌翻译工作,译本在国内翻译文中有较大影响。




学习:


        这写于小日本子投降前一个月的作品,叫《奉献》。看看文本,就知道了“他”奉献的是生命。只有这个代词的“他”,没有具体的名字,因而是可以理解为在抗日战场上牺牲了的成千上万的抗日军民(小日本子侵华,夺去了三千多万我国同胞的生命啊)。
        “这一清早,他却抓住了献给美满”——这“美满”,应指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后,人们安居乐业的日子。可惜这些无名英雄们,无缘亲见。(而亲见的,却依然经历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许许多多英雄儿女又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诗眼在于落笔:“然而他把自己的生命交还,/  已较主所赐给的更为光荣。”一个褒义词“光荣”,已经高高地举起了诗人的由衷的赞颂之情,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就含蓄在文本里了。
        穆旦是一位爱国主义的诗人。他的笔触即便写到牺牲,也不硝烟滚滚,却将他的情思含蓄在别致的缓慢的叙述中,静静地呈现。这就是他的写作风格与行文特点吧……


2017/3/4于观山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21: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7-3-6 21:43 编辑

铿锵的回眸与号角——百年新诗百首选学[20]学习者:山城子


选:
青纱帐·甘蔗林
文/  郭小川

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纱帐,我怎能不迷恋甘蔗林的风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动战士的衷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
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

这里却是南方,而不是遥远的北方;
北方的高粱地里没有这么甜、这么香!
这里却是甘蔗林,而不是北方的青纱帐;
北方的青纱帐里没有这么美,这么亮!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满怀凛冽的白霜;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大气的芬芳!
北方的青纱帐哟,常常充溢炮火的寒光;
南方的甘蔗林呢,只有朝雾的苍茫!

北方的青纱帐哟,平时只听见心跳的声响;
南方的甘蔗林呢,处处有欢欣的呤唱!
北方的青纱帐哟,长年只看到破烂的衣裳;
南方的甘蔗林呢,时时有节日的盛装!

何必这样问呢——到底更爱南方,还是北方?
我只能回答:我们的国土到处都是一样;
何必这样问呢——到底更爱甘蔗林,还是青纱帐?
我只能回答:生活永远使人感到新鲜明朗。

风暴是一样地雄浑呀,雷声也一样地高亢,
无论哪里的风雷哟,都一样能壮大我们的胆量;
太阳是一样的炽烈呀,月亮也一样地甜畅,
无论哪里的光华哟,都一样能照耀我们的心房。

露珠是一样地明澈呀,雨水也一样地清凉,
无论哪里的雨露哟,都一样是滋养我们的琼浆;
天空是一样的高远呀,大地也一样地宽敞,
无论哪里的天地哟,都一样是培育我们的温床。

啊,老战士还不曾衰老,新战士已经成长,
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胆大、心细、性子刚;
啊,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
我们的人哪,总是那样胸宽、气壮、眼睛亮。

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
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税利的刀枪!
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
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

北方的青纱帐啊,你为什么至今还令人神往?
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为什么这样翻动战士的衷肠?
因为我们的青纱帐呀,埋伏着千百万雄兵勇将!



郭小川(1919--1976)
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杰出诗人。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他随全家逃难北平。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运动后,他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此外还是音乐艺术家。
他在数十年生涯里,他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对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做出了诗人的回答,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以至文化大革命”10年,诗人的一系列优秀诗作,如<致青年公民>组诗、《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等,都较为清晰地留下了时代的足迹。由于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




学习:

本诗作于1960年—1962年间。
这个时段,曾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正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到严重考验的困难时刻。毛~泽东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诗句,来鼓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面对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诗人郭小川也是为反映这个严峻而又意气风发的时代而作此诗的。

郭小川的诗作,大都适合于朗诵。这首就很有代表性。
适合于朗诵的因素,大略莫过于运用口语,音韵流转,语句流畅;而又频频押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我们不妨随意拿出两节诗来学习: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梦想……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染上战斗的火光!
哦,我的战友、我的亲人、我的兄长……
无不在北方的青纱帐里浴过壮丽的朝阳!

哦,我的歌声、我的意志、我的希望……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生出翅膀!
哦,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我的故乡……
好像都是在北方的青纱帐里炼成纯钢!


“我的……我的……”这些偏正式短语,都是很口语的。而从整节整节的诗文本的行走上看,都是这样的流转流畅。就不必说行行都押韵,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朗诵起来实在是抑扬顿挫而铿锵有力了。

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是通过一面回眸过去的战斗生活,一面描述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生活,而吹响号角的。这样的激情,诗人则通过不断地反复与回环“北方的青纱帐啊”和“南方的甘蔗林哪”两个意象的交替而前行的,并在行文中适当地添加了叹“哦”、“啊”和语气助词“呀”、“哟”、“啊”,有效地增强了感情色彩。


诗人的主旨情感是明确的,请看这一节:


看吧,当敌人挑衅时,甘蔗林将叫他们投降;
那甜甜的秸秆啊,立刻变成税利的刀枪!
看吧,当敌人侵犯时,甘蔗林将把他们埋葬;
那密密的长叶啊,立刻织成强大的罗网


这既是鼓舞人民之斗志的号角,也是对人民的高度赞扬。郭小川就是这样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结,高度地艺术地融合在一起了。


2017-3-6于观山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4 14: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情就是中华民族情——百年新诗百首选学[21]
学习者:山城子


选:
黄河落日
李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辉煌,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金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狂涛
  长空上,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祼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老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鸟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李瑛
著名诗人。河北丰润人。1926年出生,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1947年在校读书期间又从事中共地下革命工作。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南下新闻队队长,四野新华总分社记者,总政治部文化部秘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组组长、副总编、总编辑、社长、党委书记,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及第四、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六届委员及副主席 。

  【学习】

  说“等了五千年”,就暗示了中华民族已经具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这在世界四大古国中,我们中国是唯一文明连续发展的国家。
说“太阳,风风火火”,是暗指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也象征着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胜利,从而走向更为艰难与沉重的经济建设当中了。
是的,但中国人民有党的领导,绝不气馁。“九万面旌旗翻卷 / 九万面鼙鼓云锣”,就是人民投入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写照与诗意概括。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这里,我们更清晰地读出了辛勤的建设当中,也不忘中国革命所走过的坎坷的路。而“黄土层沉积着古老东方/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的抒发,则透露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一个爱国主义的诗人来说,祖国的五千年文明,其代表性之一就是“唐诗”了。说“如血的残照里/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多么真挚的情怀!如同说,作为一个诗人,我如何不用诗歌,来赞颂我们的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呢!

    2017/3/24于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7 22:57 , Processed in 0.09934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