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8|回复: 23

[小诗] 小雪人读历卷【中诗简牍】笔记——持续添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2 23: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18-9-13 16:03 编辑

小雪人读历卷【中诗简牍】笔记

      缘起:中诗网论坛是我学习诗歌的处女地,中诗简牍是我最初的摇篮。从2013年8月开始到2018年8月,在诗路上我刚好满五岁了,为了纪念也为了总结与重新开始,我打算重读历卷【中诗简牍】,并从每期简牍作品中选一首有特色的诗作重读笔记。五年来,我多次重读,每次都会有所受益。欢迎有兴趣的诗友一起来读历卷【中诗简牍】。
附1:历卷【中诗简牍】汇总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24024&fromuid=75891
附2:历卷【中诗简牍】汇总2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77364&fromuid=75891

1【中诗简牍】2012年4月卷:探花卷6号作品
《烧炭废窑》
文/子在川上曰

烧炭的老头拉着一车木炭去了长安。
三千里路,竟然走了一千二百年。
多好的炭窑呀,有人跳了进去,
想找一点老白的灵感,或几棵大唐的杂草。

笔记:这首诗初读会以为作者是灵感闪现,白描加夸张,或说只有一般文本处理上会使用的时空穿越。但一读再读,你会发现作者在前期构思上下了功夫,细微上处理的巧妙。
    题目中,"废窑"是切入立意的钥匙,没有废窑来突出文本的社会现状,那么,文本的内容会成为无根浮萍。
    文本第一行的时空穿越及第二行的夸张都极力铺垫出烧窑者的无奈与辛酸。
    第三、四行极具反讽色彩.当社会现状残酷到,炭窑者崩溃时,"多好的炭窑呀,有人跳了进去"。第四行,从文字表面的浪漫主义色彩更加深了文本的悲剧色彩。从历史照应体会时,我们会想起白居易《卖炭翁》的悲哀,但当今现实比卖炭翁更悲哀,需要以死亡的代价到《卖炭翁》的时代,"想找一点老白的灵感,或几棵大唐的杂草"。
2018年8月22日

2【中诗简牍】2012年5月卷:探花卷15号作品

《密码》
文/合心

水腥气越来越浓
她,从窗边走到门前
又折返窗边
找不到出去的密码

青苔一寸寸蔓延
时光也挂了潮
她,从窗边走到门前
又折返窗边

门,一直虚掩着
雨,一直在下

笔记:生活是类似的,人类情感也是类似。诗人不是创造了生活或情感,只是捕捉到了其间的细节处,越细微越具有真实性与感染性。再加上诗技术上的处理,平和的语言会呈现出独特的语境。比如前两节的复沓,从外在看是行为的描述,从内在看是情感的徘徊,行为与情感的共振会比单纯行为或单纯悁感的重复更具有文本张力。再比如,最后一节的两行也是细节上的场景对应,同时是情感上的想去又徘徊的流露。文本通过情与景的虚实交织,用平缓的语速,形成强大的诗性磁场。
    从个人观点看,文本第四行可以考虑删减。这句话不仅与整体语境不协调,而且亳无用处。
2018年8月23日

3【中诗简牍】2012年6月卷:探花卷12号作品

《意象与意想》
文/云海无岸

绿藤爬上烟囱
讲禅。那些红尘的袅袅
渐行  渐远  渐无声

笔记:"诗人是疯子",我想对于普通阅读者而言,读此诗的第一感觉会如此吧!但诗歌说"无理而妙",是指外在逻辑无理,但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对于一般语言表达上违背常见与常理的文字,阅读诗时需要以诗语言的意识打开内理。
    如"绿藤爬上烟囱"。本诗的两个意象点,"绿藤"与"烟囱",风马牛不相及,但以诗形式出现时,意象的背后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烟囱——实指"物质燃烧之后排放尾气的出囗",虚指"一种生活困境下内心的毁灭"。
绿藤——文本中外表现"一种向上的生长的植物",虚指"源于红尘生活的禅悟解脱"。
爬上——禅悟不脱离生活的土壤,生灭灭生相伴相生
那些红尘的袅袅——生活的困扰或心境外化为有形。
渐行  渐远  渐无声——禅悟的结果。烦恼已无忧,内心寂然。

    从个人观点看,这首三行微诗,包括题目四行,保留原意不做增添只做删减会调整为:
《讲禅》
绿藤爬上烟囱
那些红尘的袅袅
渐行    渐远    渐无声

    "讲禅",做题目比较好,原本题目意义不大。因为以诗形式出现的物象,本应具有"立象以尽意"的意象属性。每个意象背后都存在诗人的意想,这没有在题目中强调的意义。若是单纯物象或说物象与物象之间勾连关系,作者建立得很微弱或对某些读者来说没有关系可寻,那么无论作品如何,对于不可欣赏的读者来说诗不成诗。对于诗的隔,有时是作品关系,有时是读者关系.若是作品内在逻辑不严密,是作品不成熟,若是读者与作者在知识经验与人生经验上存在隔阂,那么,对于某种类型的诗比如意象诗或朦胧诗,变成很小众化是不可避免。但当,我们有能力写出这类型的优秀诗歌时,更不应怀疑欣赏者的阅读水平而去适应大众阅读水平。这应该是写诗歌者的一种品格
2018年8月24日凌晨


4【中诗简牍】2012年7月卷:榜眼卷1号作品

《世外桃源》
文/高山松

你明明知道这只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你明明知道这块牌匾上的每一个字,都是
装有倒须的渔钩,你还是义无反顾地
走了过去,你的一只脚
已跨过了那块牌匾,你的腰姿
仍在门槛上,扭成一朵桃花的曲线

笔记:这首诗有一种构思的独特性,题目《世外桃源》,但只写到了世外桃源四个字的牌匾下,并在此瞬间放大维妙维肖地定格。
    初读,本以为是一种除了语言之外的写作技巧,余留空间引领读者向往。确实,在这点上文本很成功,任何关于世外桃源的描述都不会是读者心目中的向往的追求,任何描述都会降低读者的期待,会减弱诗歌的意味。
    再读,文本让我想起了: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有很多种理解,但在这里,它意味着诗歌放下隐喻与象征的枷锁,回归文字的最初的面目。从这点上,它在拉近诗歌与读者的拒离,极度缩小诗歌与大众阅读者的隔离。
    再读,你会发现作者在进一步摒弃知识对于诗歌的蒙蔽,他在解构"世外桃源"四个字,试图放下历史在这四个字上的文化积淀。
    最后一行对门匾下桃花的描述并定格,除了给有经验的诗阅读者以如最初阅读的余味感之外,同时给无经验的诗阅读者,甚至只有识字水平的阅读者以语言表达上的审美享受。
    其实,从这首诗歌的如何诞生的角度来读此诗,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作者在试图做摒弃文字的经验遮蔽,回归文字本来面目的创作的时候,此文本的写作灵感有可能来历史文化的烙印,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最后一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为读者的阅读,我想诗人对于世外桃源的向往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诗人内心都有两只脚,一脚踩在那块牌匾外,一脚“已跨过了那块牌匾”。两只脚若不可同步协调一致,是不是只有一个处理方式:“你的腰姿/仍在门槛上,扭成一朵桃花的曲线“?
    当一首诗,从技巧到内涵都值得一读再读,与读者的隔也很微弱时,我想这文本在某些程度上是成功的。
    读到这时,我有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自以为的会心感,这种诗写上的追求是否就是作者内心的世外桃源呢?
2018年8月25日凌晨

5【中诗简牍】2012年8月卷:状元卷作品《午后》
文:湖北章洪波

阳光流淌,一只鸟纯净的叫声
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
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

这是午后,风声慵懒地走过
蜗牛,缓慢地爬行着
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
芭蕉愈来愈绿……   

笔记:《午后》,读来心静、干净、有境界。有如此三境,可又好像它只用黑眸看了你一眼,你就己在午后的画面中,但是,它又如此别致,别致到你想与守林人一起酣睡。这是为什么呢?
心静:第一,这首诗打开的极度缓慢,慢到好像秒针都快要停摆了。慢会引领读者进入诗现场,慢会抵消读者在现今社会快节奏下的压抑与烦躁。第二,诗歌以动衬静,画面上动静相宜。
干净:第一,诗语洁净,没有多余枝蔓。第二,文本没有"喻",也没有费神的意象或象征,阅读上好像一览无余。第三,全文好像就只在描景,唯一称得上的写作手法,可能就是通常说的"赋"的铺陈。
有境界:第一,时间的拉伸与压缩,给文本带来无限张力。
        这首诗若真只有慢,它估计己经被风吹走了。作者估计是技巧大师,他将很快的事物切分定格给你看,比如鸟鸣会有多快,一秒还是两秒,但作者落下极慢,"一只鸟纯净的叫声/从树梢落到一朵月季上/再落到青草,绿茸茸的梦里";他又将很慢的变化压缩,比如植物能被视觉察觉的变化要多久,但在作者笔下只在短暂的午睡间,"在守林人的鼾声里,樱桃渐渐泛红/芭蕉愈来愈绿……"。
       第二,赋手法的处理到位,古诗句化用巧妙,使文本在缓坡上立起。
        作者用"赋"写作时,从多角度描景时,铺出光芒,又从结尾处巧妙化"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收敛内核,让文本向深度推进立起。
     可能有些读者认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熟词,化用会对文本张力有影响,但是这里作者处理巧妙,对于文本立起有事半功倍之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原文中本是感叹时间流逝与哀伤,但作者化用之后,则表达出午后时光如此美好,时光一秋也只有一刻。美好才觉短暂!
       第三,文本没有高深的立意,但作者有高深的境界。
       此诗属客观诗,作者不做主观介入,但通过文本,我们便知作者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是观者心:寂静如镜,淡定如风。
2018年8月27日凌晨



6【中诗简牍】2012年9月卷:榜眼卷作品:
《灯》
作者:包尘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

笔记:这首诗是以口语的方式,将日常生活的普遍现象,通过细节与碎片的层层铺排及内部对抗来溢出诗意。
        为了便于显示文本层次,现对原文进行层次划分标示:
《灯》
作者:包尘

A层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
~~~~~~~~
B层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
~~~~~~~~
C层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
D层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

       ABD三层是对同一生活现状的不同角度表述,其中,AB与D是常人与傻子的不同表现的对抗;A与B是常人之间的对抗;A或B或D的各内部存往灯(小)与天(大)之间的对抗;灯或天的个体内部存在开与灭,或亮与黑的对抗。
       “口语诗”缘起于拒绝隐喻与象征,其实,它不是绝对拒绝,只是拒绝即成的或说有历史文化遮蔽的隐喻与象征,但是它会在文本内部构筑呈现具有诗人个人标识的隐喻或象征系统。于坚在《棕皮手记》中指出:“如果一个诗人不是在解构中使用汉语,他就无法逃脱这个封闭的隐喻系统”。现在对《灯》,我们分析下,作者如何在解构中构架文本隐喻:
《灯》
作者:包尘

A层
灯灭的时候
天亮了~~~(实写)天可能真亮了,也可能是相对亮了,从这句表达的因果关系看,是不管天是否真亮了,只有眼前灯灭了才看见世界原来亮着。〈虚写)你失去了光明才发现原来自己拥有如行走或言语之类的其他更多的上帝赐予。
~~~~~~~~
B层
天亮的时候
灯就灭了~~~(实写〉常人一般所见现象的因果行为关系。〈虚写)你的世界亮了,你会忽视你的某种应感激的拥有
~~~~~~~~
C层
傻子却不走
我问:天都亮了
你在干嘛?
他回答
~~~~~~~
D层
我在等灯亮
天还会黑的~~~(实写)傻子所见或所傻子的觉悟:天黑了,灯才会亮。(虚写)失去了自身原来理所当然的拥有才知道拥有的某一部分光明的可贵。
     《灯》隐喻:常人会因常见而对应珍惜的赐予视而不见,傻子珍惜并感激能得到的点滴拥有。
      这首诗中,从外在看,语言有口语诗的直白性,但语言内部的对抗拉伸,构筑了 灯的多重象征性时,也构筑了傻子的多重象征性,因此,文本中,口语的无遮蔽性内部隐含着很深的意蕴,在写作技巧上达到了大巧若拙的水平。
2018年8月29日

7【中诗简牍】2012年10月卷:状元卷作品
《说说过去》
文/随便

说,诺水三千,你真的饮到一口了吗
说,一浪过来喝一口,得到一滴挂在眼角
说,挂在眼角悬到秋天,对着太阳看海
说,大海,你真的能装下我的一个故事吗

        白沙曾评价:‘’随便是一位打通了古典与现代诗写空间秘密通道的诗人‘’。从中诗简牍前七期的上榜作品看,随便诗人上了两次状元榜、一次榜眼,这评价名符其实。
      前几期选评作品时,我并没有选他,因为上榜的作品,虽是现代诗与古典兵法《三十六计》的打通,但文本在诗思上并无作者意识上的独特性,只是以古典兵法为骨,再附以形与肉,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也无闪光处,比如《空城计》、《美人计》、《城外有冦》。而这期随便上榜的五首中,我却独独对《说说过去》情有独钟。因为这首文本在写作角度上更贴近读者内心,在创作技巧上有独特性。
         文本是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重构。这句话源起佛经中的一则故事,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又形容爱情,《红楼梦》中贾宝玉借用此典表示对林黛玉的喜爱。
       此文本从浅层读,是与古典的两种喻意的情与思的打通,从深层读,作品透出更深一层禅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从写作技巧上,文本处理巧妙,在词语间有一种张力,在句子间有一种旋力。比如:
第一,通过容量词上大小对比,拉伸空间与情感,比如:三千与一口、一浪与一滴、大海与一个故事。
第二,动词精选‘’悬‘’,彰显细微,以情动人。从前两行旳容量词上的处理之后,‘’挂在眼角悬到秋天‘’这句情感上的催发会让读者停留并共鸣。
第三,文本语句有内在的回环与机巧。通过容量词由大及小的压缩,文本由里及表,层层撑开诗核,在情感上产生出催芽式的种子效应,在立意上从旁白处透视出禅悟。
       这次对于随便的中诗简牍多首优秀作品的选择上,我体会到:诗文本需要在词句间找到一种动力,在内部找到一种凝聚力,在诗歌里找到诗思上真正思考着的自己。

2018年9月2日凌晨

附1:【中诗简牍】2012年4月卷:状元卷
《空城计》
文/ 随便

最后一名哨兵被我放了大假
看到你的斥候,在城门张望
“空城计”!空中传送着短讯
这座城真的空了好久
所有计谋在枯井里的竹简上腐烂
你只管来取,不就是要这座城吗
它不值一滴血,给我留一头青牛

附2:【中诗简牍】2012年6月卷:榜眼卷
《美人计》
文/ 随便

整个战场,就连那些流成长河的热血,都是黑白
只有你这一滴美色,点红楚河汉界
整个战场,马蹄、箭羽、士兵的眼神,全是钢铁
敌不过你那一招香柔。美人无计
剑柄上刻着一个王,锋口上闪烁着我的那个郎君

附3:【中诗简牍】2012年10月卷:状元卷
《城外有寇》
文/随便

王,立剑风雪
城门外,狂草“拔剑者王*”
剑柄有剧毒,拔剑者亡


(王*:去声、动词。)


8【中诗简牍】2012年11月卷:榜眼卷
作品:《十八岁》
北京/鬼衣生

我决定去做一个裁缝
于是,闯入了中文系
他们说,我是中文系里最出色的
裁缝。我用爸爸教我的针法
刺痛关于青春的每一根
神经。
我决定,一只手写诗,一只手捂着
痛。


笔记:初读这首诗,第一反应是想起了李亚伟的口语诗代表作《中文系》,虽然此文本中出现的词语“中文系”并无从《中文系》借意的关联性,但读者的这种第一反应说明即使是追求语言革新的口语诗也会因为其影响力而成为另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经验会在革新原有词语的隐喻系统之后再次构成另一个隐喻系统。因此,想要构筑具有个人独特的诗意空间,需要在文本内部打破熟词的既定概念。
    这首八行小诗,如何在打破熟词的文化经验中立意?
    文本将日常生活中看似毫无关系的事物(裁缝与中文系),通过一个大跨度的联想,打破了读者的常规恩维,构架出文本的诗意行走空间。这种联想不仅是诗创作的灵感,也应是生活状态的诗意发掘。
    文本在大跨度空间内部,通过细节来补充情感,通过文本语言的回归与自身内部的关照,让这组陌生感十足的词语产生出审美的“综感",也就是诗性,也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部份。
    任何关于诗的解析,都无法言尽意,因为"综感"是一种诗歌内部不同元素的交织。诗人艾伦•退特(Allen Tate)在《论诗的张力》中写道:“凡是好诗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必定有一种性质——张力”,他认为:"诗的意义,全在于诗的张力,即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但是,为了交流我们又不得不对诗歌进行解析:

《十八岁》~~~(这个题目可写题材很广,但作者选取了一个典型事件来切入)
北京/鬼衣生

我决定去做一个裁缝~~(裁缝,(实写)从第一行单句独立看是一个名词的字面上的意,表达一种职业;(虚写)从文本整体上,是对词语语言初始意义的回归,表达为两个动词:裁与缝)
于是,闯入了中文系~~(中文系,与裁缝类似,(实写)表达此名词约定俗成的意:“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校机构的简称;(虚写)表达中国文化这块有历史传承的绸缎。)
他们说,我是中文系里最出色的
裁缝。我用爸爸教我的针法
刺痛关于青春的每一根
神经。~~(裁缝与中文系,两词语单从前两行孤立看,都只能领会到实写的意义部分,虚写的意义要从两行之后对前面的补足部分才能领会。)
我决定,一只手写诗,一只手捂着
痛。

    诗歌在惊奇的大跨度联想中,若没有对其进行空间上,或情或思上的补足,诗歌容易产生断裂,或说看似无关联的象在文本内部只是作者的未成熟的心理意象,并没有真正成为诗歌意象,没有抵达诗意精神的核心。
    虽然我对鬼衣生作者相当陌生,只接触过间隔六年的两期中诗简牍的上榜作品,但我个人认为他的诗歌形成一种风格:在大跨度的联想空间内进行细节上情与思的补足。比如《工作日》中对大阳与花的之间的补足。

【中诗简牍】2018年8月榜眼卷作品
《工作日》
北京/鬼衣生

拉开楼顶宿舍的房门
这是一个空气燥热的清晨,我看见
太阳和一群叫不出名字的花,争先开放
我和我的工友,在顶层通往车间的楼道里
相遇。我们彼此点头,不握手
我们彼此拍肩,不拥抱
我们彼此,就像这个清晨
这个被汗水滋养过的清晨——
花和太阳,争相怒放!

    这种诗写风格有跨度空间的张力也有细节情感的真诚动人。
    其实,对于诗歌的诗性张力,除了意象点间的经营,还有是对词的概念性的打破与重构,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中文系"。关于词的文化经验沉淀下的概念性,与语言零度回归的原生性,对诗歌的不同影响力,我以一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诗歌作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束语:
《自1979年3月》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厌倦了所有带来词的人,词并不是语言
我走到那白雪覆盖的岛屿。
荒野没有词。
空白之页向四面八方展开!
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
是语言而不是词。

2018年9月7日


9【中诗简牍】2012年12月卷:探花卷1号作品:

《旧锁里的风声》
文/黑朗

矮墙拖着杏花
风吹过时
沙沙地有镣铐的声响

自由火焰
从脚裸一直冒上天空

墙内花红。墙外蝶飞
老宅门
旧锁依然。风声不歇

笔记:写完8号笔记之后,有点犹豫是否该继续,不仅是水平与精力都有限,而且从文字去理解诗性,永远是庖丁解牛!但我记起刚来中诗简牍学习时,常常反复看某些作品,但总找不到切入口,那时就想若有诗友能解析下该多好,无论对或错,总是能近距离欣赏。记得当时实在无处着手时,还直接问了作者,黑朗老师还真回复解答了。虽然诗者多对诗解讳莫如深,犹其当时对我解析更有可能是对牛弹琴!
        在2018年6月中诗简牍榜卷下,黑朗曾留言:"精短诗作,我更倾向于足够的气血和有光亮的心脏。“简牍“必须简"。这是中诗简牍奠基者对于简牍诗的理解也是厚望。在十行之内,要表达有效,需要的不仅是明确的终点,更是精益求精的诗艺。艺术的最低也是最高要求:真、善、美。心脏是生之要害,光亮的心脏是善,是诗的理性,是诗传达出的正能量。气血是形之充盈,是美,于诗而言,即张力。真是善的根基,无根,诗即浮萍。美是从真到善,由内而外的追求。
      这首诗是对"红杏出墙"的当下解构。从历史文化经验上,"红杏出墙",词意: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别意:妻子有外遇。
      诗歌不是对己有经验的重复,而是带有诗人个人标识的真知灼见。从文本穿透过的理性,不是哲学家的哲学,也不是教育家的教条,更不是政治家的口号,它是语言符号在诗语言结构中挤压出的理性光辉。读者阅读往往会因自身结验,从外而内的穿越诗歌,捕捉到适合诗象征范内众多所指中的一个或几个。因此,常说"诗无达话"。
       这首诗有外露直白,内隐深意的双重技巧。
       我们这里说直白并不是指口语诗的直白,这首属于意象诗,而是说在文本内有一个字眼,让你一望即切入。"自由"是这首诗的入口,也是本诗的宽泛意,但若只是自由,那么文本缺乏诗者对"红杏出墙"的个人深意,或说是读者眼中的深意。
       成熟的诗人对于诗歌的每次分行不是随意的回车,而是每行都会有个完整的意,可以精确到分行与不分行对诗有完全不同的意。比如"老宅门/旧锁依然。风声不歇":若不分行则表达为"老宅门的旧锁依然。风声不歇",老宅门只是旧锁可有可无的定语;分行后,"老宅门"从不分行的定语,化身为具有上下之间勾连衍射作用的意象点。这个意象点不仅是文本中众多意象的一个,更是文本中内隐深意最不可缺少的一个。对于任何其他文本,单个词组独占单行,可能只是强调,但对于诗,它不是孤立的强调,而是所有意象衍射交织后,文本传递出的诗核最深意的意象载体。
        文本从表层的场到深层的立意,仅八行,作者不仅做到了纵向深入,也做到了横向停留。   
       从个人观点看,文本在分三段的二次深入中,从第一段场的呈现到第二段的关于自由的第一次深入,作者横截面的诗性营造是相对成功的。但从自由到老宅门的第二次深入,诗思只停留在作者的意识层面,而没有真正表现出诗性。因为"墙内花红。墙外蝶飞",句中的两组意象(墙内与墙外存在对抗关系,花红与蝶飞是补足关系),都是对自由的补足,而不是对老宅门内涵的构筑。也可能是作者的立意本身只到了自由层面,而没有读者眼中的第二次深入。若是如此,那么,我认为"老宅门"的存在会如前文所说,无需分行,即使做定语也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旧锁"己涵概了老宅门的囚禁之意。若作者有弟二次深入的意图,那么,不仅"老宅门"需要内涵补足,而且"墙内花红。墙外蝶飞",这句出现在第二次深入之间,存在诗思表达层面上的错乱。
       以上对文本的辨证探讨,仅是读者个人对诗的理解与思索,笔记有冒犯之处,望黑朗老师海涵。
2018年9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23: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尊敬和欢呼雀跃。点亮,欣赏。一回头就是五六年,等你出来再回去,几个来回就老啦,你不怕就慢慢读吧,哈哈哈

点评

确实要慢慢读。不开个帖写写,怕没有几天又荒废了。呵呵!有空多提观点  发表于 2018-8-23 08: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3 06: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雪人 于 2018-8-23 16:09 编辑
海之岸 发表于 2018-8-22 23:29
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尊敬和欢呼雀跃。点亮,欣赏。一回头就是五六年,等你出来再回去,几个来回就老啦,你 ...

2【中诗简牍】2012年5月卷:探花卷15号作品


《密码》
文/合心


水腥气越来越浓
她,从窗边走到门前
又折返窗边
找不到出去的密码


青苔一寸寸蔓延
时光也挂了潮
她,从窗边走到门前
又折返窗边


门,一直虚掩着
雨,一直在下


笔记:生活是类似的,人类情感也类似。诗人不是创造了生活或情感,只是捕捉到了其间的细节处,越细微越具有真实性与感染性的情境。
       再加上诗技术上的处理,平和的语言会呈现出独特的语境。比如前两节的复沓,从外在看是行为的描述,从内在看是情感的徘徊,行为与情感的共振会比单纯行为或单纯悁感的重复更具有文本张力。再比如,最后一节的两行也是细节上的场景对应,同时是情感上的想去又徘徊的流露。文本通过情与景的虚实交织,用平缓的语速,形成强大的诗性磁场。
      从个人观点看,文本第四行可以考虑删减。这句话不仅与整体语境不协调,而且亳无用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08: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有意义的事情,是对诗的担当。支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0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废窑那首,确实好,匠心独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09: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小雪人老师的精彩点评,积累知识和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7: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之岸 于 2018-8-23 17:41 编辑

密码这首更好。二三四行都可删。雪人每天解剖一首整好,免得累着读者。

点评

这些前几天读过,会快点,后面可能慢点,怕时间与能力都不足!  发表于 2018-8-24 00: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8: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链接跑到了2012年,诗歌的力量将人抛到荒漠,又被编辑拉回来。这个编辑孔武有力,这个编辑是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雪人应该多在写“读后感”上写功夫,中国诗坛最缺的是有“真功夫”的诗评家,而非有实力的优秀诗人。

点评

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想到就做而己!欢迎一起来评!  发表于 2018-8-24 06: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3 19: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欣赏,一份鉴赏,都是实力,都是执念。品读好诗好评,问好雪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3 00:45 , Processed in 0.08981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