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应殊

[短诗] 《犁与甲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9 1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水寒 发表于 2019-4-19 17:46
我也不知怎么说,当迷信吧。是有点玄。

呵呵,诗是心灵的。的确会有神灵附身的感觉,也会陷于其中无法自拔,海子,顾城就是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9 1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水寒 发表于 2019-4-19 17:46
我也不知怎么说,当迷信吧。是有点玄。

所以很多时改来改去还是原稿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9 18: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行且品且悟 发表于 2019-4-19 17:53
呵呵,诗是心灵的。的确会有神灵附身的感觉,也会陷于其中无法自拔,海子,顾城就是例子
...

嗯,谢谢悟兄提点。这话题聊不了。
问好,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9 1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行且品且悟 发表于 2019-4-19 17:57
所以很多时改来改去还是原稿好

直觉的朦胧美。理智有时到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9 18: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订购文本的前3行,捎带“不朽的幻觉滚成蚁群过河——我带着红色饥饿,继续歌唱”。
昨天在博客中看到纸老虎在玩“新绝句”(也就是诗歌四六句),有点意思。你这首,换作一诗4行,无论在形式上是否符合所谓的“新绝句”标准,都强过他胡诌的几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一 发表于 2019-4-19 17:51
我也是十之五六改瞎,但近半数还是修改得比较成功,主要是对一些字词是否累赘、结构是否稳当而美感的删减 ...


【主要是对一些字词是否累赘、结构是否稳当而美感的删减与调整。】
不谢哦{:3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7: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行且品且悟 发表于 2019-4-19 17:17
好的不夸了长句使韵味减了不少,雪人说的不无道理,可以考虑一首2节。。。。 ...


嗯嗯。分开是容易的,小妖现在找感觉,找方法,怎样才能做到“一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7: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且行且品且悟 发表于 2019-4-19 17:57
所以很多时改来改去还是原稿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7: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一 发表于 2019-4-19 18:13
订购文本的前3行,捎带“不朽的幻觉滚成蚁群过河——我带着红色饥饿,继续歌唱”。
昨天在博客中看到纸老虎 ...


这个修改方案小妖有想过,也许是不舍那四个用第三方串联起来的犁与甲胄(这四个每一个犁与甲胄都可以作为“意象核”,发展扩散出一首小字字的)
嗯,我一会去他博客学习学习一下,估计不是镇州那个号,就是虎嗅蔷薇那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5 2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车行天下 于 2019-5-5 21:12 编辑

犁与甲胄
文/应殊

星辰不负赶路人。荒野向他们涌起,飘出谷壳的分享像海浪。

豢养纸鸢的高手无法捕捉那不肯落地的烛龙,叹息之翼将血线放在叶脉上。

我醒来移动我的自由!茧与痂,死去一回坟冢里就多一幅湿壁画。

不朽的幻觉滚成蚁群过河——
船是大海的犁,同时是水手的甲胄。

我带着红色饥饿,继续歌唱:飞鸟是天空的犁,是时间的甲胄。
爱,是万物的犁是我的甲胄。我,是自己的犁
同时是你的甲胄。


车行简评:

窃以为诗有两个至境:其一,返璞归真。其二,化茧成蝶。毫无疑问,这首即蝶类,或类蝶。犁与甲胄,这个题目其实很刁钻。表面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物什,如何揉到一起就很考验诗者功夫了。犁从农,甲胄从兵,这是比较容易的象征入口。但真正能够结合历史来写,返璞归真地来完成象征,也非易事。毕竟,历史这个词,太大太重。剩下第二个通道,就是取意而化茧成蝶了。且看诗者应殊是任何完成糅合的:

船是大海的犁,同时是水手的甲胄。
飞鸟是天空的犁,是时间的甲胄。
爱,是万物的犁,是我的甲胄。


以上排比句中的犁与甲胄,都是从辩证出发的两位一体如事物的正反面。其思维顺序很明显,从实到虚,逐步逐步如涟漪般扩散开来。以诗艺而论,这是最典型的也最强大的:包容张力。是为赞!可以这么说:张力的大小,决定了诗意的大小!

但也不是全无遗憾,我想问问诗者应殊:1:扩散到最后,在收拢方面是否有力不从心的感觉?2:最后一句的“你”的出现,是否有突兀感,又是否有虎头蛇尾的嫌疑?

但总体来说,此次同题,这首,在我个人看来应是翘楚之作!(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4 20:29 , Processed in 0.09802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