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23|回复: 13

百年新诗选读研习展示(051——06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9 15: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9-4 10:12 编辑

百年新诗研讨展示(51-60)
  
新语言造型艺术——
  
  55、良知、修辞
  
  七十年代时,无缘读到非马先生那时发表的诗作。现在读来,新鲜依然,亲切依然。说亲切,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不好忘却的时代——我说的是中国,30年前,太多的迷惑,太多的沉重,太多的震撼,依然堆积在心,无法淡出;说新鲜,是诗人良知的坚持,修辞的流转,风格的简明而深邃。
  
  1 简明的行走,深邃的蕴含。
  
  我只是在电视上常看时装模特大赛,觉得她们腿脚的交替向前,韵致款款中,美一目了然,一点也不费解。我要说非马先生诗文本的行走,就是这样的简洁明朗的姿态。我不大喜欢不绞尽脑汁就读不明白的句子,或者绞尽脑汁也未必能读明白的句子。而非马先生诗的汉字符号跳入眼帘的瞬间,就令人感到轻松愉快,月明星稀一样不须猜想。
  “一个手指头 / 轻轻便能关掉的 / 世界 // 却关不掉 // ”
  ——这是《电视》开头的几行。这样明白简炼的句子,诗人要说什么呢?你当然要往下看的了。
  “逐渐暗淡的荧光幕上 / 一粒仇恨的火种/ 骤然引发/ 熊熊的战火/ 燃过中东/ 燃过越南/ 燃过每一张/ 焦灼的脸
  ——还是每句都明确明朗明白的句子,短促有力,是解释那电视何以关不掉的。蕴含在于,对和平的渴望。那颗渴望的心,不是直接喊出来,而是在每一张/ 焦灼的脸背后深藏着的。
  七十年代正值两霸称雄,烽烟不断。那时世界不论那里燃起战火,其背后都是两个大国的对峙。毛泽东让百万的红卫兵高喊打倒美帝,打倒苏修走过天安门。非马却是坐在电视机前忧虑这相同的一个问题。如果那时非马在大陆,是否会在这个问题上与红卫兵并肩呢?我想是毫无疑问的。那时这样的口号我在各种场合是喊过无数次的,喊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心潮澎湃。毕竟,那时和平的威胁源自两霸。
  
  更简明更深邃的,可称简明深邃代表作的是《黄河》。全诗如下:
  
    这古老的河  让它泛滥 、、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
    辽阔的枕面版图上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
  ——就这样的每个字每一行都无法更简炼、更明白了。更为短促有力,竹筒倒豆子一般,哗啦一声就倾泻下来了。多么痛快淋漓的小诗呀!而其蕴含就更起深邃了。诗人为祖国母亲深切的担忧,已经深深地嵌于每个字每一行的背后了。
  逆历史而行的文革,无疑是史无前例的大苦难。诗人从一个直到亿万个数字化的递增,加以渲染。最终落脚到改道又改道上。
  是呀,那个时候谁知道毛泽东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先是横扫四旧、大批判,继而炮打司令部、打倒刘邓陶,引爆一月风暴,反击二月逆流,层层建立革命委员会、上山下乡,凭着手上老茧上大学,深挖洞,广积粮,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妖风……真是改道又改道呀!泛滥成灾是不言而喻的了。
  所以深邃,是字面上只字不提那场持续了10年之久的文化大浩劫,而不经历那场大浩劫的7080后们,可能很难产生如我一样更为深切的共鸣。
  
  2、良知的关注,修辞的流转。
  
  如果说酷爱和平、忧患故国,是诗人良知关注的重要支点,那么非马先生的良知眼界还远不止此。
  “打开/ 鸟笼的/ / 让鸟飞// // 把自由/ 还给/ /
  ——这首题为《鸟笼》的诗仅有17个字,精炼得不能再精炼了,亦更深邃得可以。诗人关注自由的眼界没有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达于。这让我想起名人说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世界的矛盾都是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给别人制造不自由的人,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自由,何必都这么累的慌呢?君不见美国的反恐累成什么样子了吗?本拉登这只鸟若是早被放飞到宗教文化的林子里去,笼子不也会很轻闲起来吗?
  在《猎小海豹图》一诗里,诗人的目光又落到了动物世界里。这既是对环境的关注,也是对生命的关注。短促的生命/ 还来不及变色/ 来不及学会/ 一首好听的儿歌纯白的小海豹就死于罪恶的棍棒之下了。那仅仅是一只小海豹么?是不是一个蓓蕾未绽的儿童呢?这或许可在诗人80年代的一首《非洲小孩》里得到认证吧?吸走了/ 犹未绽开的笑容/ 吸走了/ 滋润母亲心灵的泪水/ 吸走了/ 干皱皮下仅有的一点点肉读这样的句子,谁能无动于衷呢?是谁在非洲的上空挥舞大棒来的呢?
  良知,良知!没有良知印出多少分行排列的东西,也不是诗人。不论如何用怪异的名词标榜自己,如何搞一个营垒加强自己,如何制作一套行头粉饰自己,依然无济于事,无济于诗,无济于世的。
  
  自然良知本身不是诗的文本,给诗生长翅膀的是修辞。修辞的流转是一种飞翔的技巧和机能。无疑是中国古代灿烂的诗文化乃至世界灿烂的诗文化给非马先生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他的诗首首都如行云流水一样畅达畅快畅意,复沓的意象,承递的意趣,回环的意绪,引人从明朗渐入深邃。所以有这样的功效,在于诗人娴熟的大量的排比、排偶、反复、复踏、回环等传统修辞格的运用。
  “燃过中东/ 燃过越南/ 燃过每一张/ 焦灼的脸(《电视》)让它浑浊/ 让它泛滥/ 让它在午夜与黎明间(《黄河》)——这样的排比,随处可见;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醉汉》)牠不知木棍举上去是干什么的/ 牠不知木棍落下来是干什么的”“纯白的头仰起/ 纯白的头垂下(《猎小海豹图》)——这样的排偶,流畅而美丽;
  “改道又改道/ 改道又改道(《黄河》)只要我长大/ 只要我长大(《猎小海豹图》)——这样的零距离反复,无限地加强了诗意;
  “一个苦难/ 两个苦难/ 百十个苦难/ 亿万个苦难(《黄河》)冉冉升起又冉冉沉下/ 海鸥飞起又悠悠降下/ 波浪涌起又匆匆退下(《猎小海豹图》)——这样的连续复沓和连环复沓,流转而深入;
  “轻轻便能关掉的/ 世界// 却关不掉(《电视》)亿万年的轨道/ 还得亿万年地/ 走下去(《日》)——这样的回环,意味深长,流转自如。
  应当说,没有这些传统修辞格的浑然天成的运用,良知就没有漂亮的载体,简明深邃的风格也就难以凸显出来。
  
  良知是底气,愈坚持底气愈足;修辞是服饰,透露的是气质与风韵;风格是行走的姿势,越是明朗敏捷就越是优美,越是庄重沉稳就越有思想。
  70年代已经成为历史了,但我看到非马正从那里径直向我走来,自是比现在年轻得多,光彩逼人哩!
  ——谢谢非马先生和酷我网站,使我有机会美美地学习了一回。
  
  ——2006-9-23夜于家
  
  
  56、心情快乐诗快乐
  
  57、走进新语言造型 051、语言造型的艺术的圣殿——读周承强边防诗选《宁静时刻》-
  
  
序言:
  
  如果你是一位诗旅爱好者,已经遍访祖国名山大川,人文古迹,田园风光,边塞意蕴,又涉洋抵足金字塔、神庙、罗浮宫,漫步莫斯科的郊外、密西西比河畔,饱览了一切符号的艺术,正踌躇于下一站的行程,我告诉你赶紧回来,到桂西边塞,参观一回新语言造型艺术的圣殿吧!
  
  在黔中小屋里,我静坐椅子上,阅读周承强给我寄来的他的边防诗选《宁静时刻》(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8月第二版)。读着读着就宁静不下来了,就坐不住了——兴奋如钻入密林拣拾蘑菇的小儿,但见一堆堆、一簇簇的鲜嫩茁壮亮于草间、树上、石上,太美了!舍不得采摘,就一处处注视,变着角度盯赏,咋可以长成这样子?是如何长成这样子的呢?
  
  语言进入审美视野,莫过于诗;汉语言进入审美视野,莫过于汉诗。汉诗分布在汉民族生息繁衍的过程中一次次出现了语言造型各异的审美高峰——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建安四言、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诗。——诚然,现代诗还处于崛起期,未来高度莫测。但从后现代语境与前现代语境相遇时产生巨大共鸣(寒子语)中,已见曦光了。这其中的最亮点之一,就是周承强的新语言造型艺术。尽管是个人感觉——赏读《宁静时刻》,就像走进了一座前所未见的全新的语言艺术殿堂了。
  
  无意割裂形式与内容、内存与载体、花香与花颜的统一。我想说符号的形式、审美的载体、视野的花颜,仅是语言本身,并非语言造型。语言造型已经融入了内容、内存与花香了,因而是两方面的统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承强的边防诗是一座新语言造型艺术的圣殿。
  
  诗人所以为诗人,是以语言为介质反映客观世界的艺术家。介质在手,孰优孰劣,就在于用什么技巧造型了。一如同用泥土,顽童手中只能搓出泥丸,艺术家指尖到处,古今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同样的建材,出于不同的建筑家之设计,其艺术价值也有天壤之别。旅游诗界,谁能在语言造型上出新出美,诗人桂冠就自然落到谁头上了。周承强是戴了桂冠的,因而解读他的语言造型艺术的技巧,至少对初入诗门如我者,是有积极的启发与示范乃至激活作用的。
  
  58、技巧之一:揉入法。
  
  这个应当属于积极修辞方法,通常称为修辞格的。但我们从修辞学上并没有见过,因为它是周承强新创出来的。现在我来为其拟名定义(周承强不会介意吧)。定义为:揉入格是指将主观情感揉入客观事物使两者浑然一体的修辞方法。
  请看:
  “日落日出在不经意中重叠峰巅/ 阳光血酒一样雄壮(《巡逻:残阳如血》)
  ——主观情感是不经意雄壮。这是表现巡边战士对天天所见景物司空见惯,而就是在这司空见惯中油然升起戍边的豪迈之情的。但诗人并不将这种情感单独直叙出来,而是揉入了边关重叠峰巅和血色落日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从而张显了景物的神韵与气势,也暗含了主体意象的豪情壮志。
  诚然,情景交融古已有之。但那仅是写作的表现手法,并未深入到修辞的层面。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前景后情,是前后交融,而非揉入为一体的。即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也只能入互文格,并没有实现揉入,感恨是感恨,花鸟是花鸟,国破之恨在心,见花亦痛,闻鸟亦痛罢了。未若周承强驰骋于边关语态氛围,而将情景浑然揉为一体,深入到了修辞的层面。看看他诗文本中这些随处可见的形成了新修辞格的创新吧:
  
  “和星星一块吞吐林中凉气/ 轻轻呵出时明时暗的巡逻道(《巡逻在午夜》)
  “碎叶在漩涡中心旋出许多悬念(《营区边的一条河》)
  “年年今夜月光比水草缠绵(《中秋夜》)
  “风儿吹过脸庞没有北方来劲/ 小雨莫名其妙缠吻花草(《十二月》)
  “痉挛的石峰逃不出写信人的窗口/ 温润的苦笑私下浸透梦笺(《宁静时刻》)
  从上述这些例句中,不难看出揉入格的特点在于主观情感,是于客观景物描写所呈现的意象里若隐若现地透露出来的。这就像发光物,物是景,光是情,情景不是交融,而是合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了。
  
  59、技巧之二:物化法。
  
  或许这是拟物格的旁逸斜出吧?我们知道拟物格大都是将人拟作物,或将动物拟为静物而增其表达形象性的修辞方法。总之,拟物是从物到物,而物化则是从非物到物的。还是先下定义吧:物化格是指将无形的抽象事物,通过相关动词的牵制,使其变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的修辞方法。例句如下:
  
  “美感垂手可得却无法靠前(《哨所南边的一片丛林》)
  “美感是感觉意识范畴,无形而抽象。但其通过垂手可得无法靠前两个动词性短语的牵制,也就像一个美丽的物件一样若隐若现了。无庸置疑,这样的修辞会把无形的抽象意识描摹得生动形象起来,具体实在起来,活泼美丽起来。请从下面的例句体会。
  
  “捎回一丝丝悲壮与豪迈(《剑蔴》)
  “牵引了弯曲的期待(《喊山》)
  “那些腐蚀钢铁的寂寞与单调(《倾听远方》)
  “不停地丈量士兵的真实和辉煌(《给养车没入蕉林》)
  “列车在城市之间连接希望(《从军行》)
  
  以上句子中的悲壮、豪迈、期待、寂寞、单调、真实、辉煌、希望都是无形而抽象的形容词和能愿动词,但通过捎回、牵引、腐蚀、丈量、连接动作性动词的牵制,就若隐若现出具体有形生动活泼,从而实现了物化
  
  60、技巧之三:动衔法。
  
  真是欣慰!欣慰于诗人的创造,也欣慰于做为学习者的总结。修辞格队伍不仅增添了揉入物化,又有了名曰动衔的新成员。这名字陌生而别扭,这两个汉字咋可以并肩走到大庭广众面前呢?但考虑再四,还是这两个字联手最为切合。因为这一格是指:以描绘甲事物或它事物的动作,衔接乙事物,而使两事物复合为统一动作意象的修辞方法。例如:
  
  “一只雄鹰悠然叼着军车飞翔(《阔叶遮住的军车》)。
  甲事物是雄鹰,乙事物是军车,此句以甲事物的动作衔接上了乙事物,从而使生活中并不相干的两事物复合为同动体,竟然一起飞翔了。其修辞效果顿时生动简洁起来,极力表现出随车绕行山颠之上边防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如若不这样衔接,为这种表达还不知要如何饶舌,也难淋漓尽致呢。
  再请从下面的句子体会:
  
  “一群白鸽时现时没地啄衔脚步白云(《阔叶遮住的军车》)
  “整个黄昏都被摘到腮帮子上了(《含着木叶吹荡黄昏》)
  “鲜花和手臂长满窗口/ 鼓音和掌声推搡阳光潮/ 列车如释重负地甩下隧道河流(《从军行》)
  “秃峰牵引峭壁界碑混合墓园(《高地有星星争着点灯》)
  “混浊的浪头不时喷出受惊的群鸟(《营区边的一条河》)
  ——“啄衔衔接了白鸽、脚步、白云,衔接了黄昏、腮帮子,衔接了鲜花、手臂、窗口……“喷出衔接了浊浪、鸟群。有了这样的衔接,诗句立刻简洁、奇瑰、精彩起来。记住,这个修辞方法叫动衔
  
  61、技巧之四:拓展拟人。
  
  拟人是传统修辞中常用格。但用到周承强手里立刻极大的膨胀了空间。许许多多前人未涉足的领域部位乃至细微末节的地方,都留下他的睿智与光芒。
  
  “一团汗腺和沉重脱身而去枯草也会豪情万丈那些乌红肿块来去匆匆(《六月的山峦》)
  ——实在令我惊异!花呀草呀被拟是常见的了,却从未见汗腺肿块也这般的人格了。不仅此,竟至于抽象的形容沉重也闪身现形了。天呀我忖:拟人这个队伍果然如斯发展,将壮大到怎样的规模呢?可想而知。
  
  “月亮全是怔怔老样(《中秋夜》)
  ——月亮自己也知道曾被古今中外拟过数不清的次数,都是妩媚娇羞清醇俊秀青春貌美角色,何曾有过这等模样?但边防战士守卫团圆渴望团圆不得团圆的复杂心绪,也只能委屈一回月亮妹妹才得以表达了。拍案叫绝!
  “群山踉踉跄跄扑上来送行(《巡逻:残阳如血》)
  
  ——平日里千年默立的群山何以这样急切地站不住脚了呢?原来是或许某天炮弹在队伍中间开花/ 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流弹击倒。难怪难怪,若是那样,千万的父母将是怎样地痛不欲生呢?万千的人民能不挥泪送别么?悲壮悲壮!
  
  “小路在盛夏不够友好(《哨所小路》)
  ——桂西的盛夏,太阳直射,小路的沙土烫脚。但为了母亲的安宁,烫脚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种无怨无悔中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只能迁于小路的态度来表现了。别无选择。
  
  “只有电视机不够意思(《电视机是一种摆设》)
  ——电视机是作为主体意象出现在诗中的。它何以不够意思了呢?原来作为哨所的设施,它竟把一场摸不着的大雪下了五年,以至于使戍边的战士开始适应/ 一种不说话也能度过的时光。忍受这样深重的枯燥氛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也只化作了一句轻描淡写。其赤子之心,苍天可鉴。
  
  如果说前面的三例,是扩大队伍,那么这四例则是所拟主观意识的丰富。可以是定格表情,可以是情态动作,更可以是一个直觉。哎哈!怎么说呢,拟人修辞格被周承强掌控后,广派用场,纵横拓展,其功能也出神入化了。
  
  62、技巧之五:刷新比喻。
  
  比喻的生命力极强,强在不断出新。焦裕禄有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那就只能自己和面操作恣肆于锅了。周承强锅里的馍形态各异各有个的迷人至微的香气与味道。不妨掀起锅盖饱饱眼福和慰籍一回我们的嗅觉和味觉吧!
  
  “被篼里塞满了情感润滑剂(《探家》)
  ——新奇!情感还有润滑剂。三年一探家呀!总得给亲人选购点什么,情感的需求,见面礼物那都是无声的语言,不是说无声胜有声么?润滑剂以有形喻无形,谁知三年积累了多少隐形的磨擦呀?形象贴切。
  
  “月亮如嘎然而止的车轮(《巡逻在午夜》)
  ——月亮被喻为车轮不新,但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嘎然而止就出奇制胜了。巡逻在夜半,眼盯小路余光里有月伴行,但想起了家乡亲人下意识地一举头定睛,那月亮可不就是立刻不动了吗?当然如无身临其境的经历,冥思苦想一百天也还是不会遭逢的。击掌而赞!
  
  “山峦倒卧如贪睡的牛群(《巡逻在午夜》)
  ——山峦如牛群也就罢了,偏以贪睡而喻,神韵顿至。不是仿佛听得到那均匀的呼吸了吗?多么放心的安宁呀!而战士夜半巡逻不就是保卫着这样的安宁么?体会这深意,岂止贴切!
  
  “亲切如开遍山坡的杜鹃花(《电视机是一种摆设》)
  ——“亲切的抽象,竟被喻得这般的具体热烈。这在全诗中渲染的连电视都看不到的枯燥单调守边生活,平添了一抹鲜亮的色泽。意韵深远!
  
  “苦汁似乳白的月辉(《背对月光旅行》)
  ——“是液态的,但以月辉为喻,其苦涩的感觉就无处不在了。其时月就在背后,辉就在眼前,顺手拈来,轻灵自然!
  
  翻开《宁静时刻》,用喻颇多,所用之处无不被刷新激活。篇幅所限,欲慰视觉、嗅觉、味觉者,还是去欣赏周承强的原著吧。
  
  63、技巧之六:复合用格。
  
  复合用格是指在一句话中,同时揉合了两种或多种修辞格,从而使句子更其生动活泼亮丽的修辞技巧。请看下面这些:
  
  “路边蹦跳的杨柳刻意模仿/ 醉酒的芭蕾舞女(《机遇》)
  ——“刻意模仿是用拟人格,不是拟物,因为动物不会有刻意这样的意识;醉酒的芭蕾舞女同时是拟人又是比喻。这样一拟一比,战士于车上一路颠簸急速而过的情形就生动在读者的视野里了。
  
  “现在黄昏血迹已被夜布擦净/ 晨风一缕缕剥离蕉肉香梨(《哨所南边的一片丛林》)
  ——“血迹喻黄昏天色,喻夜色,为拟人,剥离为比拟(人可以剥离,猿类动物也可以剥离——拟人与拟物合称比拟格。)两行诗4次用格,成功地描绘了戍边战士于晨昏景色中枯燥而又欣慰,思念与责任交织的苦乐情怀。
  
  “滚落一坡的石头默立/ 如迷途羔羊/ 雨雾是一种亲切的爱抚(《阔叶遮住的军车》)
  ——“滚落是将主观感觉揉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揉入格的运用把军车上坡时战士的视觉印象,浑然一体地融进了动态景物,使读者也同坐在车上一样,神来之笔。
  “默立是拟人,使景物动中有静。毛泽东说运动的每一瞬间,事物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这里战士坐在军车上的感觉,也是如此吧?
  “如迷途羔羊是比喻,也是拟物。从形态上说是比喻,从思态上说是拟物。把战士眼中的景物写活了。
  “亲切的爱抚同时是拟人又是比喻(即以人格化的亲切爱抚做比喻)也还是主观情感的揉入。一路雨雾蒙蒙中,哪比艳阳高照心情开朗呢?然而肩负重托的战士,则以苦为乐,竟将湿漉漉的感觉,乐观为亲切的抚摸了。其意韵还埋在更深的层次呢。这里3行诗凡7用其格,极张显了周承强语言造型艺术的魅力与美丽。
  
  拖穿晚风的裙裾
  那群深紫色小精灵翩翩起舞
  遮不住的伤口流红长天远地
  在剧烈摇摆中
  给寂寥的边地哨所带来
  一个个奶味黄昏
  
  上面所录是《深紫色蝴蝶》一诗的第一节。6行诗用格10次,极其艺术地表达了哨所战士热爱边地又思乡,寂寞中又寻找快乐的复杂情怀。
  第一行以裙裾晚风,以拖穿拟人,战士的热爱哨所边地之情起笔就油然而生。
  第二行以小精灵喻蝴蝶,以翩翩起舞拟人,揉拟人与比喻为一体,写出战士眼中翩然的紫蝴蝶的鲜活灵动可人,透出一种寡淡的快乐之情。
  第三行以伤口隐喻思乡的内在思绪,以流红暗喻伤口的滴血,委婉地渲染思乡情结;以长天远地为借代暗指家乡及辽阔的国土,将思乡情结与保卫国土的情怀揉合在了一起。其语言造型奇妙而浑然天成,婉约而又色彩明丽,艺术品一样令人爱不释手。
  第四行以剧烈夸张蝴蝶的飞舞,略显战士心情的激动。
  第五行没有用格。
  第六行以奶味黄昏,同时又是视觉与嗅觉或味觉的通感。两格复合得天衣无缝,简洁巧妙,极恰当地展现了战士黄昏站岗时的欣慰心情。
  
  以上六个方面所列,并未覆盖周承强语言造型艺术的全部技巧,比如他诗文本的用语直接、省简、动态、峻朗,也是值得深究而学习的。事实上,我以上谈及的揉入、物化、动衔的创造,拟人的拓展,比喻的刷新,用格的复合,都是在他用语的直接、省简、动态、峻朗的底色上,构建起美不胜收的语言造型艺术图画来的。从而造就了他诗歌简洁明丽、活泼峭拔的艺术风格。这实在是当下现代诗歌一种鼓舞人心的走向。
  来吧!诗旅朋友们,都来桂西边地歇歇脚,领略一回周承强语言造型艺术的大家风采。
2006-10-16/2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5: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9-2 21:23 编辑




054、超越生命驰骋泥土的吟唱——读蔡利华先生近作《丰收臆想》
一首当代抒情诗,两千余言,没疑问的宏篇巨制。长长的现代派画廊,徘徊踟蹰半日,我总得将激动、感动、感想和感怀留在留言簿上啊。不然,如何舍得离开呢?
我常常被无缘无故的撒进地里
呼吸潮湿的气味
这是《丰收臆想》的开头两行。文本主体形象以一粒种子拟人化出现,令读者不能不想及农民、农村、农业,想到养活了全世界不论是总统还是富翁,也不论是科学家还是这星那星的最底层最泥土的人们。这样的人们在中国数量之大,比发达国家从事同种职业人数的总和还要多多少倍。关注这么多的生命,无疑就是超越了自己的生命。
托起城市在银行的黑色大理石上发现自己
乌鸦般飞掠过纪念碑的宏伟
农业是国民大厦的地基,粮食是坚实的基石,如果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哪怕富有如彼尔·盖茨,也无法活命。功德无量,托起的岂仅是银行的黑色大理石,是森林般的高楼大厦一座座城市和国都呀!无量功德宏伟得纪念碑承载不了,或许这样的长歌和大片大片的黑土地、黄土地才是无法倒塌的的农民纪念碑吧?
这样的土地培养我们茁壮成长
这样的土地在我的大脑中肥沃富庶
是农民、农村、农业养育了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农民、农村、农业放在心上。诗人说“这样的土地在我的大脑中肥沃富庶”就是不仅放在心上,而且还要想着要农民、农村富庶起来,让农业发展发达起来,哪怕是臆想也要想啊!
于朦胧中听见自己窸窸窣窣的抽穗
感觉非凡的吹着风推动太阳
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时时刻刻想到土地,想到根基,想到“三农”这个爹娘。“自己窸窸窣窣的抽穗/ 感觉非凡的吹着风推动太阳”。这里诗人的情感已经赋予行动,不仅抽穗,且要吹着风推动太阳。
是啊!我们人均耕地才一亩挂点零(美国却是人均三十一亩),且被沙漠、高速、城市日日吞噬,再过几年(加之人口增加)怕是一亩也保不住了。又何况抗灾乏力,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少,广大西部地区还停留在几千年前的牛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如果不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大农业,十几亿的人口如何安居乐业?如何高枕无忧呢?
我飘零了,移步进入季节的变换
或雪 或雨 或蓝空湛湛,或骄阳似火
生产力越是低,农民就越是辛苦。雨雪风霜四季更替,没有几个日子不在田里地里流汗、滴心、沥胆、咳血地做呀!你见过头顶丈方大木斗只露出胸以下身体踩着田埂趔趄而行的实景么?你见过奶奶孙女淋雨弓身抢栽菜苗么?你见过雹雨袭来时收割稻谷的农民无处可逃被活活的打死吗?凄凉、凄惨、惨淡之境不是人人都能碰上,也无奈人人都一定放在心上呀!
被地展开,被机器碾成粉末
被天空转化为乌有,被哲学深刻研究
总看到媒体披露富翁的排名,动辄资产多少多少亿,却没看过谁给穷苦农民排排队,毕竟一年收入几十几百人民币,即不够交学费,也不敢得病。“被天空转化为乌有”,纵然哲学家深刻研究也是于事无补。
人群相继离去,逃避生不如死的重轭
人群远远的战立,这不是为了等待
绝不是宏观的产业调整,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养不活年轻人的梦想,他们成群结队的涌入城市,拖着挎着粗糙的力气战战惊惊站立街头或桥下,来为年迈的父母找寻药物,为襁褓的婴儿寻求茁壮,当然不是为了等待。
大路上汹涌的云层铅一般严肃
掩盖了逃生者在壮丽的广场踏亮整齐的步伐
诗人的心情何等沉重!农民工们都看见了什么?“壮丽的广场”埋掉了多少黑土?“踏亮整齐的步伐”绝不是他们自己,一定是一排排华灯照如白昼了。
认为一切的未来都是原罪的药品在大陆的泛滥
高大的铁桥是人和鬼彼此偷情的借口
诗人愤怒了!西方不干净的东西泛滥成灾。严打、狠打、左打、右打、内打、外打、上打、下打,打不完的兽蹄魔爪,打不完的毒手黑心。“人和鬼彼此偷情”各行各业都有了潜也潜不住的潜规则。而遭受伤害最多的无疑就是农民工。
今日神精衰弱症的强力救生丸
在飞越的姿势中发现智慧已患白血病
痛心疾首!道德的沦丧,私欲的疯狂,教育的滞后,……都是显而易见的。
谁的脚扎进了滚烫的土地
用渴得发疯的爱提起山峰
爱农民,爱土地,爱根基,就是热爱祖国!这就是诗人!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呀!
我来了,提起山林蓬松的语句
鸟蛋 墙壁,一次次跌到
混淆飞翔的花蕊,列队跑过农业
用诗句敲打漂浮的船只
准备过海,让自己成为泊来品
在群众的目光里成为玉米地里的山猪
农业必须发展,产业结构必须加大调整力度,观念必须转变!仅是体育冲出亚洲不行,农业必须走向世界,而维持一小块一小块就连自己的山也走不出去呀!数以千万计的乡镇干部都再做什么呢?只管到月拿国家的钱吗?产业化的路子为什么虚设在那里不见动静呢?把搞政绩工程的劲头转移一下不好吗?
在四围君临的风度中惨遭洪水的袭击
在我轻信时一盅酒就换去了我的忠诚
我来了,以山猪的豪情
在农业里变态,跟着幻觉滑行
没有科技为先导,是不行的。事实上美国的农业科技人员,要比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还要多呀!我们是什么比例?千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呢?我们只有一个袁隆平,多么孤单呀?是呀,“在农业里变态”,目前也只能“跟着幻觉滑行”——诗人到底无奈呀!
我在知识和灯影下愁白少年头
我遇上发芽就立即结果
我在海上就被波涛缩写
我看到滚滚麦浪就有被割的欲望
我涉入土地就癔病在身
魂牵梦绕!心系农业!农业的单薄致使诗人有了“久久的悬挂在异地紧张的威胁之上”的不安感觉。所以“我涉入土地就癔病在身”。
那只果呵,黑黑的脸上表现坚强的决心
半掩金红的树林摇曳丰收的欲望
随着冬季的深入山谷里的冰被一只烛点燃
悬在冰中的意志最后就融解在冬天的末尾
长歌当哭之后,诗人还是昂扬起来赤子的坚强,结题在“臆想丰收”里。难能可贵!难能可贵!超越生命驰骋泥土的吟唱啊!
2006-12-9夜于家。
附:
丰收臆想
文/蔡利华
我常常被无缘无故的撒进地里
呼吸潮湿的气味
聆听水渠潺潺的歌声
昏头昏脑的从泥里探出头来被阳光暴施热情
托起城市在银行的黑色大理石上发现自己
乌鸦般飞掠过纪念碑的宏伟
然后我发芽被抽水机吸进历史
在山头营造印象把额头涂满绿色
双手捧起叶片虔诚地吸取阳光
由群众羞涩我的富有
让他们雀跃于橙黄的地边
抚摸刺猬般的丰收在晒坪上让机器欢舞
这样的土地培养我们茁壮成长
这样的土地在我的大脑中肥沃富庶
连接天的尽头
随我踏雪而归,又于早春之月
随我浪迹天涯,香恋或痴迷
在我的芽片上耕耘秋日桔红的思想
我们长成几棵庄稼,在旷野里填补悲哀
蓝天下炎热中的怅惘。我几乎大声哭泣
我几乎汗水般流着眼泪,在一棵大树下
草一般成长。期望地提起头
看雨水是怎样的慈善机构
提起精神由人民点缀夜晚的悠闲
于朦胧中听见自己窸窸窣窣的抽穗
感觉非凡的吹着风推动太阳
催促雨水及时降临,在方圆几百里的绿色中
俊逸潇洒,在一枚果子中幻想叶子的飘零
我飘零了,移步进入季节的变换
或雪 或雨 或蓝空湛湛,或骄阳似火
凭空的驾驱我,被群众深深的淹没
被土地深深的淹没,说不出一句话,吐不出一口气
在深巷的尽头悼念秋天,一个初恋的好时光
一个被爱很好收割的人捆束成团
被地展开,被机器碾成粉末
被天空转化为乌有,被哲学深刻研究
这样的由土地走向我,成为时代的写照
向我猛施肥料,开花开朵
由萧杀的冬天封冻
长不出我,龟缩的季节下着雪
保持土地的温情,点亮每一洞窗户
随雪花旋转在如诗的夜晚
掩盖你我暴露在眼光上的黑点
人群相继离去,逃避生不如死的重轭
人群远远的战立,这不是为了等待
天空宁静,下面金灿灿的陆地铺开
丰饶的淫姿诱惑贪婪的开发发者
金子般的语言被汽车四处运送
沿着河岸年老的人指算为时不多的云彩
在我情感的缝隙中寻找遗失的关怀
大路上汹涌的云层铅一般严肃
掩盖了逃生者在壮丽的广场踏亮整齐的步伐
我来到空荡的广场体会艺术的氛围
让我在君王的群像中惊恐战争的开端
艰辛的岁月暴露一串无用的泪滴
哦,年老的人是怎样依赖子孙?
抓住稍纵即逝的时间
抓住鲸鱼忧郁的目光
在恐龙的睡梦中探寻恐惧的源头
在每一片叶子上发现心肌梗塞和动脉硬化
用药物拯救欲死不能的虫类
在急救中心的红十字上再抹一层人性的颜色
认为一切的未来都是原罪的药品在大陆的泛滥
高大的铁桥是人和鬼彼此偷情的借口
沙漠中举足远行的人群超越了驼峰
英雄在天边的绿州现出女巫般的面孔
大海阵阵抽搐幻化人心的蜃楼
象西部绕过几百年的历史由蒙太奇生产
今日神精衰弱症的强力救生丸
在飞越的姿势中发现智慧已患白血病
巨长的树木呀,撑起我的命运吧
在橄榄的绿色中发觉偷生的隐情
随尸骨的最后一道磷光消逝就走进黎明
或许我成功了,在人群远离的时候
我穿过了宏伟的城门
在一片一片的工业区做广告
在大红大绿的水果堆里筛选生命的方案
在时间的岔路口上奔走相告
谁的脚扎进了滚烫的土地
用渴得发疯的爱提起山峰
头颅着地踢着宇宙演人性膨胀的杂耍
在一片树叶上精确的推演艺术的算式
从我到你,这空旷是沙漠还是
茵茵的草地
我看见哲人的模样和他厚得可爱的脸皮
正度量我的深浅
我来了,提起山林蓬松的语句
鸟蛋 墙壁,一次次跌到
混淆飞翔的花蕊,列队跑过农业
用诗句敲打漂浮的船只
准备过海,让自己成为泊来品
在群众的目光里成为玉米地里的山猪
几年后仍从狗尾草的种粒上谈现代幻觉
用铁敲挖开焊死的眼皮
从山上撵走人道的叹息
从农田和稻草的感觉上发现血的秘密
我曾是怎样的恸哭 惊悸
在岩石崩塌的哭喊中相信了科举制
是的,我来了,提起一双空手
一道深不可测的裂谷截开球状的智慧
认为自己是感情的老弱病残
认为自己是聪明人的臭皮蛋
在那些水田上反映星空的落寞
这些日子并未说明主题
一个相信脸相和阴阳的人
从树上一年一次的开花
落在一年一次干黄的地上
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者的歌声
一架老水车,一座倾斜的房屋
在四围君临的风度中惨遭洪水的袭击
在我轻信时一盅酒就换去了我的忠诚
我来了,以山猪的豪情
在农业里变态,跟着幻觉滑行
哦,鸟蛋 墙壁
在我翻越了所有的山峰后发现
城市上空贴满了猫头鹰
但我最终长不出自己,裹紧皮囊自私自利
由群众培养,泪流满面,瞩目残阳如血
寥若星辰的果实托住傍晚的雾光
一双墨黑的眼睛注定我默认同一种东西
或者砸开果实
或者捧住脑袋由阳光尽情关注
但我长不出自己,在星空里月亮半圆的忧伤
久久的悬挂在异地紧张的威胁之上
以荒原为背景,或者面壁而坐
由哲人念着佛号,在自己的幻想中越境
站在悬崖的边缘以侠士的披风壮胆
但我长不出自己,我害怕
在我身旁,早晨清新的道路
经历了无数曲折的溪流和饱尝霜冻的树林
被折磨得只剩下骨架的木房
都成了古代历史的寓言
我为什么长出来
在石头上刻记才能的碑文
我被吃和穿塑造成一个人样
从时间里出来向阴和阳两方面发展
我喝酒,穿越湖心和情人
成为酒文化,被学者实行圈地运动
所以,我不长出来,决不冒出地皮
我飞鹅扑灯,在鱼网里活蹦乱跳
被同行嫉妒,被才能生吞活剥
如秋天刻意萧瑟托住山风袭人的橙红
用热色加重心情
用陶器盛住自己
我在知识和灯影下愁白少年头
我遇上发芽就立即结果
我在海上就被波涛缩写
我看到滚滚麦浪就有被割的欲望
我涉入土地就癔病在身
那只果呵,黑黑的脸上表现坚强的决心
半掩金红的树林摇曳丰收的欲望
随着冬季的深入山谷里的冰被一只烛点燃
悬在冰中的意志最后就融解在冬天的末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8-29 16:53 编辑







43、我对“母亲”满怀敬意——读西原《花生地》和《野菜花》

那天我匆忙从网上载下西原的一堆诗,依次是《花生地》《深秋的田野》《风吹过一片红薯地》《香椿树已经倒下》《在暮色苍茫里洗手》《远处的杨树林》《村庄里有炊烟升起》《稻草垛》《青口镇》《芦苇荡》《青口河》《路过村庄附近的菜园》《野菜花》。看这些标题,就是写农的,写农村、农业、农民的。
“三农”问题国家是越来越重视了。就像一个远足的人,深知脚力的重要,毕竟那是全身运动的支撑呀!但我们的脚呀,还是不强壮,至少先前和现在一直都是瘦弱的。那瘦弱,有时被坚硬的路面磨成水泡,硌得渗血,不仅让人心疼,更令人起敬呀!
回到家,我一首首地读下来,再读,反复读,觉得诗人感情纯真,笔触深邃,语言简洁,意象朴实,很客观地反映了西北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从而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其中数首都写到“母亲”,而第一首和最后一首诗中的“母亲”更令我感动,且满怀敬意了。下面先看第一首《花生地》:
一天天,日渐熟败的花生地
在山坡上睡了很久
秋天的下午
阳光安静
母亲的花生地里,长满了大草
在这几亩荒败的土地里
一捆捆花生秧子,高高摞起
母亲一直低着头
在花生地里拔草
直到镰刀割破双手
母亲才失声痛哭
“熟败”与“荒败”两个词,新鲜而准确地描摹了深秋田里的景象,这样造成的意象,没有丰收的意思,也没有喜悦的心情。作者不写母亲如何拔出花生,再摞起来,而写拔草。注意这里拔的是“大草”。是拔,不是割,又何以有“镰刀”的出现呢?且竟“割破双手”,而至于“失声痛哭”呢?我知道后现代的表达手法,往往借助于荒诞的意象,亦即用不合常理的情状来隐喻一些事物,而被喻的本体,却是实在的。花生都收了,才拔草,显然不合耕作的要领。但草是影响农业收成的东西,“大草”影响得更厉害。记得农村“乱收费”曾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那就是“大草”的形象吧?但利器“镰刀”不在农民手中,否则哪里会自己割了自己的双手呢?不小心碰着一点,也不至于“失声”呀?哭的原因显然是内心被伤害了。好在那是两三年前或者更远的事了,因为现在国家使用了“除草剂”——不仅“费”改了“税”,今年的农业税还全部免除了。
在没有免税之前,特别是在“乱收费”盛行的时期,那种土壤随时都生蛆,一窝一窝地生哩。记得我回故乡的一些听闻,很能说明农家日子的艰难。比如集体提留款一项,是把乡村两级干部的公费旅游、桑拿、吃喝、烟酒等一律打进去的。多者人均(不论大人小孩以人头计)两三百,少也一百开外,就看人家的觉悟程度了。至于别的,举个新鲜的,叫做“墙款”。没听说过吧?——只要你家修了院墙(极少有没修的)就必须依长度单位计价收费。我说不合理就不给么。二哥说那就命令你自己动手把墙推倒了。二哥说人家一下子就收了19万,后来调走,把钱也带走了。我说告呀!二哥说谁为几十块钱告呀,告得倒吗?我二哥是农民,胆小怕事。但也没见别人胆大,或者是太有宽厚的传统,都不计较吧?不就是一家几十块钱吗?
我的故乡在东北平原,比起西原写的青海高原来,要好许多。估计同期情况下,他们那里若是也人均交二三百集体提留款,人就不要活了。但人的生存本能是无论如何都要活下来的,这无论如何就包括背井离乡出外打工。西原写的《野菜花》,抓住的就是这个题材。请看:

今年秋天,村里的人们
常谈起青口河
常谈起青口河边的野菜

母亲说,野菜花开了
父亲还没回来
我说,野菜花开败了
父亲就会回来

从那以后
母亲每天到野菜地里浇水
每天都要,晾晒
父亲用过的棉被

野菜花枯败了的,这个冬天
父亲还没回来
我只能看见
母亲逐渐弯曲的脊背
和她满脸的泪水

第1节是背景,是清口河畔的农民陷入困境的背景。作者是用了暗示的手法。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来收成不好,才想起野菜,野菜是可以度荒年的。挖野菜是我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了。我读中学时,12华里走读,有时就提着菜筐去,放学回家一路上就挖满满的,到家洗净水煮一下,当菜又当粮。
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希望就寄托在出外打工的“父亲”身上了。那种数着日子掰着指头的盼望,诗人用两节8行诗来表现。这样故意地拖长的阅读时效,是可以体会到那种等待的难耐与痛楚的。到最后一节,我们知道都冬天了,迫近年关了,“父亲”还没有回来。如果老板拖欠工资,怕是春节也回不来的。这样的境况,一个女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尽管是“满眼泪水”也还是够坚韧坚强的了。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农家的“母亲”,不仅支撑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也支撑了共和国的农业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满怀敬意呢?(2006-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6: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044、拳拳诗意,殷殷游子情——读白水《三棵树随想曲》

“三棵树”不是三棵树,也许它最初是三棵树,后来不知有了多少树,可原先只有三棵树的这个地方,人们还叫它三棵树。我知道这个地名是在还没离开故乡辽西的时候。那时每天都有一趟“青岛——三棵树”的列车从沈山线开过。既然是个终点站,肯定是个不小的市镇。我没有去过白山黑水,自然到不了三棵树,想象不出它的美好来。但在作者的心中就不同了,那是白水魂牵梦绕的地方。特别对于一个飘洋过海的游子来说,那不仅是故乡,也是故国呀!
对于故乡故国的情怀,诗人都诉诸于一首首小诗里了,这些诗是《嫁娘》《炮竹》《指南针》《天堂树》《七夕》《“三棵树”遐想》《哈哈镜》《点绛唇》。从这些标题你看不出题材的统一,以致有的网友在回帖中说没见哪里写出三棵树来呀?但诗人何以用“三棵树随想曲”将这8首小诗集合成一组呢?我觉得诗人的笔触无论深入哪里,也没有离开一个“情”字。这拳拳的诗意,抒发的都是殷殷游子情,是“游子剪不断的衷肠”啊!
让我一首首地欣赏吧。

《嫁 娘》:
写的是咱们的“酷我 北美枫”网站,会刊《北美枫》自然也在其中了。以“妩媚的嫁娘”为喻,令人惊喜。“披北美的云纱,着南极的霓裳”,多么美丽动人呀!因为这里汇集了全世界的华人诗人和诗爱者。
“一曲秧歌舞出盘古的遐想”——“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古老传说,“秧歌舞”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态之一(流传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包括作者的家乡和我的故乡)。这句的深意在于暗示“嫁娘”的故乡是中国。
“羞红了腰肢系着古老的中原大地/ 承龙之精华/ 吮吸青藏高原的乳香/ 把枫儿孕育成茂密的林”——这四行就很明朗了。诗人分别用“中原大地”、“龙”、“青藏高原”阐释我们的“酷我”文学网站继承和弘扬的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并让“枫儿”(一个“儿”化音,显得极其亲切)成林,将网站办成有影响的华人的精神家园。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一个多彩的梦, 那是游子剪不断的衷肠”。至此,拳拳诗意,殷殷游子情,就和盘托出了。

《炮 竹》:
这首小诗托物。每个游子都有一个“天堂梦”,但不经历艰难是无法“绽放”的。男儿志在四方,但最好是双双而行,那样不管多么艰辛,也是幸福的。此首言志,虽未及乡情国意,但在组里作为“游子”的交代,亦不可或缺。

《指南针》:
好像是到极地旅游去了,或者是隐喻游子远在异国他乡。但想的依然是故乡故国。所以想起,是因为看到了“极地苍白的月亮”。“嫦娥奔月”、“玉兔捣蒜”、“吴刚酿酒”的中国神话传说都想起来了。于是“回望”。这种“回望”是永久的,是吴刚的斧子无法砍断的。将这种“回望”,衬托在一幅虚幻而“苍白”的背景里,更显出思念故乡故国的深挚来。

    《天堂树》:
世上没有世外桃源,世外桃源已伴随着陶令隐入历史。如今,即或天堂也不宁静。诗人忘却不了中国大地上的“科尔沁草原”和“洞庭湖”,欲借“一束马尾”和“一根龙筋”作琴弦,然后“弹首儿歌”“还 天堂一个宁静”。自然,当世之人如果都纯净到儿童那样,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爆炸、绑架、抢劫、贪婪和卑鄙了。

   《七 夕》:
今年将至的是双“七夕”,据说38年才能得一回。不知商家将如何造势利用以赚钱,各大诗歌网站肯定又会临屏命题赛诗,或者接龙赠答唱和,是要热闹一番了。他们赚他们的钱,我们赚我们的精神。白水这首只有38个字的小诗,也许是去岁的临屏吧?
游子不容易。单从婚爱方面看,比翼双飞并肩奋斗者有之,一飞一留隔海相望者有之,飞回或飞去终于团圆者有之,因这因那而绝情者亦有之。作者选取的情形是后者,“思念的海跨不过绝情的河/ 鹊桥惊散” 说得很清楚。“七夕”是个团圆的日子,而不能相见了的“绝情”又“剪不断”,在七夕之夜那是一种怎样难言的痛楚呢?
  “三棵树, 搅动/ 谁的诗绢?”——家乡的那个人呀, 看来只能孤独地苦吟以排解了。

《“三棵树”遐想 》:
“是水?是火? 是风? /是轩辕古柏? /还是印地安图腾?”这一连5个问号的运用,令读者急于知道家乡在游子的心中究竟是什么?
“不! 今天, 那什么都不是”,承上否定上面提及的5个意象,从而启下,是答案。答案在四句四个意象里,极其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故国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那是难产的诗歌泼向画布的彩墨”——不知如何表达思念之情,一股脑倾泻出来,真挚而真切呀!
“那是/ 阵痛的血脉搅动的旋涡”——感觉如“阵痛的血脉”那样强烈,像“搅动的旋涡”那样不可排解呀!
“那是/ 摇曳曙光涂鸦的画笔”——心中对故乡故国有多少期许?一似“涂鸦的画笔”又勾又抹。
“那是游子坦呈苍天赤裸的灵魂”。——这是答案的概括,如说“我以我血荐轩辕”。游子之心,赤子之意,就这样“赤裸”于读者面前了。

    《哈哈镜》:
    坦然说我读不懂这首诗的深意,不仅朦胧,还嵌一行外文,我是外文盲呀。只觉得“马良的笔”,是提及了中国的典故,当然就透出一丝乡情了。

   《点绛唇》:
这是一首古色古香的词。词调“点绛唇”,首见于五代冯延巳的词。调名来源于江淹的“明珠点绛唇”。
作者以词牌为标题,等同于“无题”。那么诗人写的是什么呢?上半阙结句“泣血天堂旅”,五个字就透出来游子怀乡之情了。前三句写景:“曳绿摇红 /香炉火凤胭脂絮 /子规低语”。正是晚春时节,落红无数,偏闻子规啼,如何不引动乡情呢?
    下半阙是:“五月扬花 /君欲归何处 /遥相诉 /赤情几许/柔雪凝霏雨”看到与家乡相同的飘扬起来的杨花柳絮未免自问,到底归宿哪里呢?殷殷赤子情,就像柔柔的雪花一样,凝结在霏霏的思念之雨里了。还用问么?无疑是要叶落归根的了。

谢谢白水,让我得以了解海外游子怀乡怀国的拳拳殷殷之情,也让我度过了一个闲适的夏日的什么都不去想的白天。      (2006-7-28)

附:《三棵树随想曲》
文/ 白水

嫁娘

哦! 你这嫵媚的嫁娘
披北美的云纱, 着南极的霓裳
一曲秧歌舞出盘古的遐想

羞红了腰肢系着古老的中原大地
承龙之精华
吮吸青藏高原的乳香
把枫儿孕育成茂密的林
一个多彩的梦, 那是游子剪不断的衷肠

炮竹

不连根拔起
如何飞向天堂?
炮竹的梦
绽放在粉身碎骨之间

美人儿
借你个胆, 敢吗?
牵我的手
畅游地圆天方

指南针

请不要
再拉我向北
蓝白的虚构, 不过
极地苍白的月亮

玉兔醉红了眼, 晕了
桂花美酒,
那把钝斧, 却
砍不断永久的回望

天堂树

镂空了你
就是绝美的琴身
那么, 琴弦在哪?
科尔沁草原, 可否借我一束马尾
洞庭湖的太子
可否送我一根龙筋
好想弹首儿歌, 还
天堂一个宁静

七夕

机停, 絮飞, 云乱
剪不断情, 朝天堂赶
思念的海跨不过绝情的河
鹊桥惊散
三棵树, 搅动
谁的诗绢?


<三棵树>遐想

是水?是火? 是风?
是轩辕古柏?
还是印地安图腾?

不! 今天, 那什么都不是
那是难产的诗歌泼向画布的彩墨, 那是
阵痛的血脉搅动的旋涡,那是
摇曳曙光涂鸦的画笔
那是游子坦呈苍天赤裸的灵魂


哈哈镜

剥了你的皮
铺平风扇的思绪
烧焦了你就是马良的笔
魔鬼的咒语僵了舌头
Hi, Hitler
哈哈镜
是谁
倒悬一个标准的军礼


点绛唇

曳绿摇红
香炉火凤胭脂絮
子规低语
泣血天堂旅

五月扬花
君欲归何处
遥相诉
赤情几许
柔雪凝霏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6: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045、忧民既忧国——读水九《替一个农民说话》

这首诗,我从“酷我 北美枫”网下载一个多月了,不时地打开看看。看一回,就感触一回,感动一回。感动的是诗人“替一个农民说话”,忧民之情直言而出;感触的是一些农民的生计,着实艰难、艰苦和艰辛。
忧国忧民诉诸诗者,古之传统也。单从唐诗说,杜甫有《兵车行》“三吏三别”、《春望》、《哀江头》,白居易有《观刈麦》、《轻肥》、《杜陵叟》、《卖炭翁》,顾况有《过山农家》,张继有《野老歌》,元稹有《织妇词》,皮日休有《橡媪叹》。所举半数为直写农民之苦楚,令人怆然而泪下。
水九也是直写农民,且直接以第一人称直言,直言更能剖白农民内心的感受与疑惑,更能产生诗的感染力。但毕竟是现代诗,直言而不直白,还是要用意象说话。请看:
那块地颤抖了/ 那块地一直伤寒发热/ 谁抽走了中间的河/ 谁的命令让水干涸/ 我的庄稼还没有种好/ 别处的荒凉便刺过来,压过来/ 角度尖锐/ 让人没法结束,让人心疼
“那块地”是用借代格指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颤抖、伤寒发热”暗喻“三农”工作的薄弱之处。“别处的荒凉”即有环境的被破坏,也有个别地方政策落不到实处所造成的坑农害农现象。这,我们在中央媒体上并未少见。例如乡镇或区县头头不经农民同意强行卖地和征地,弄得农民无田可耕,无业可谋,一筹莫展地靠墙根不知如何是好。前些时中央台披露的某市某区圈地大建区政办公环境,失地农民坐在全新的政府前花园广场上对记者说,原先他经营的蔬菜大棚就在这块地方,可怜的样子还一一在目。
“我用希望筑成的墙/ 风用失望摧毁了”。这里的“风”,无疑就是那些不顾农民利益一意孤行的不正之“风”了。
“我的一只脚正深陷在黑黑白白之中/ 拔不出来,而另一只/ …悬在空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就要到处找。告状也好,求助媒体也罢,问题都很缠手“黑黑白白”,亦即是是非非,有时是很难说清的。“悬在空中”,可以理解为难于解决,也可以想象没有了耕地了。
问题是明知道“若我收获粮食/ 便能继续愉悦别人的宴会”,但只要有土地,“我撒入在地的种子/ 也能愉悦我播种的手指”,也心甘情愿了。——朴实得有多大亏都吃得的呀!“然而我无地可种/ 生活着的我正在失去生活” ——个别的地方真是这样的呀!尽管比例极小,或者小极,但只要影响到一村一寨,那就是一个个人呀!就是一个个人的生存无着呀!
“苍天的在上之眼/ 已少有光芒能察入地心深处”——有贪官的地方才有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而还没被揭露的贪官们是最会给上级以假象的。
     “一切就是这样变掉了/ 一个农民,我,我无立足之地”——民以食为天,以耕为命,命脉没了,食也将断。这样窘迫的状况,在农民眼里可不就是“一切”都“变掉了”吗?
这首诗作者写于2004年9月7日,相信诗人一定是看过哪一宗报道后,控不住自己的情感,当即一挥而就的。应当说这是诗人良知的爆发,良知在忧国,而从具体的犹民表现出来了。诗人很清醒,深知中国农民富,国家才会真正富,那毕竟是一个潜力极大的市场呀!我喜欢这样及时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弱势,关注底层的作品。这样掷地有声的诗,比那些东一句西一句的支离破碎,难知所云的诗,要强百倍千倍,千百倍!
2006-7-30


附:《替一个农民说话》
作者:水九

那块地颤抖了
那块地一直伤寒发热
谁抽走了中间的河
谁的命令让水干涸
我的庄稼还没有种好
别处的荒凉便刺过来,压过来
角度尖锐
让人没法结束,让人心疼
/
我用希望筑成的墙
风用失望摧毁了
就为这希望和失望
我奔走呼号
走得脚底发烫
几乎将播种之事遗忘
/
老父催我以农时
而我只忙于辨识下地的路在哪里
我的一只脚正深陷在黑黑白白之中
拔不出来,而另一只
若说悬在空中
怕是会引起你不可思议的猜测
/
若我收获粮食
便能继续愉悦别人的宴会
在遥远处,若是城里的灯光聚焦乡村
我就能连夜耕种
果真如此
我撒入在地的种子
也能愉悦我播种的手指
/
然而我无地可种
生活着的我正在失去生活
聆听不到水声
花朵全在火焰中
苦难的色素越来越深
我的俯仰方式也越来越古怪
当我抬头,我看见
天上的云彩,比我
更加不能忍耐
/
荒凉之上搁着脑袋
没有别的收成
今年我只能出售
极易破碎的真实
而我的真实会被别人的幸福念头否定
我是农民,可我的话
我的词语,已被另一种语言掠走
/
从前生气勃勃的大地
正目睹它自身的死亡
苍天的在上之眼
已少有光芒能察入地心深处
一切就是这样变掉了
一个农民,我,我无立足之地
2004-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6: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046、在小屋里读大器——学习〈李长空诗选〉

众多打工者出来是为谋生。我有例外,是为换一种生存外套。离家25公里,骑上七十年代老牌号自行一个多点就到了。看门老兄说有你邮件,打开看是涪凯居士寄来的《李长空诗选》(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好高兴,进了院,进了我的小屋。
急忙上了两节课后,中午至深夜没了任何事,也没人来干扰,多好的学习时间呀!我只与书打交道。
说什么“大器晚成”,那是凤毛麟角。99%的大器都是早成的。当夜幕垂下寂静的校园,我已经读完了这本厚1、5cm的诗集。我禁不住赞:“大气!大器!”前者说的是诗,后者说的是人。再三个月就过35岁生日的李长空,在一个逾了花甲人的眼里,自是年轻得很,当然是“早成”。何况他早在“而立”之前,就已出过4种袖珍诗册,且为《中国邮票》(年册)配诗200首哩!还是将那个成语改了吧,就叫“大器早成”。
读诗既读人。人是大器,当然就是读大器。我在没人干扰的8平米小屋里独自读大器,你不知道有多惬意!
集子分上、下篇。上篇为新诗,下篇为古韵。前有亦然、楚成作序,后附诗人诗论和文学简历。结构就很大气,一卷在手很美气。
我从03年冬上网学习现代诗歌,30多个月份过去,尚无“晚成”迹象,无奈只有学习。边学边记必有裨益。
长空的新诗共有7辑。依次是《露骨的水》《病之花》《叹息和疼痛》《情话》《迷乱的星空》《短笛横吹》《格律体新诗》。我依次而学,鸣深而记。

1、        可以露出骨头?

水是液态的,咋可以有骨头露出来?哎嘿!在长空深锐的目光中,它不能不露出来。请看:
寒风的刀子一把把掷过来/ 它遂露出尖尖的骨头/ 像我沧桑的脸  从寒冷到寒冷/ 从软弱到坚强  挺立在大风雪中央/ 它一丝不挂  像我裸露的胴体/ 以山峰的姿势/ 和利刃持续对峙 (择句《露骨的水》第6页)
好美呀,新鲜而大气!
这里“寒风的刀子”喻意宽泛,我理解当指一切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时代局限吧?然而主观意象却从冰清玉洁中挺立出来,决心与之“持续对峙”。大气凛然而出。毕竟观念引起行为。长空之凛然深锐源自他的诗观。诗人在他的《论诗》(174页)中说:“诗,是带血的荆棘——人民苦难的纪录; 是燃烧的子弹——为真理的胜利,从诗人心底喷出的血。”这样我就理解了“一把把掷过来的刀子”的感觉,就决非诗人一己的小感觉,而实在是很责任的大我境界了。
再情挚意切的诗,亦需巧妙表达。如长空所说“诗,须妙用技法。”“你不刻意追求如何使用它,而它却无处不在,有时候甚至多种技法混合在一起,自然天成”。《露骨的水》这首诗,18行两节。第一节明确责任与决心,第二节弘扬诗剑精神和水骨旗帜。这样的主旨,空喊是没用的,须用意象说话,须以技巧安排这些说话的意象。主体意象是一个冰凌,亦即“水骨”。那么诗人是通过什么让“水骨”说话的呢?我以为这里用的是一组逆喻的方法。
“逆喻”?修辞学上没有哩!是没有。但既然诗人可以创造出来,学习者为什么不能给出个定义呢?所谓逆喻,是指将喻体与本体互换位置而进行比喻的一种修辞格。这首诗总的看,是用“水骨”的气质或灵魂,比喻极有个性的诗人的。而在具体行文中,却反过来用极有个性的诗人比喻“水骨”的气质或灵魂了。请看“像我沧桑的脸 …”“ 像我裸露的胴体…”“像我在岁月中苏醒的青春…”“像我在黑暗中的歌唱…”意象的话语,就是通过诗人设置的这一组的逆喻说出来的呀!真是“自然天成”的哩!

2、“笼鸟”是怎么了?

《笼鸟》是第二辑里的一组诗。其三这样写道:你曾经那般渴望/ 回到蔚蓝的长空/ 以至于双爪抓破/ 鲜血染红了铁笼// 而今/ 禁锢的门/ 已扭开/ 你却不愿再飞走// ——你已习惯了/ 做一只安份的笼鸟  
上午我赶忙上的那两节课,是高三文班的。复习的是哲学。我明令他们放弃那些专为卖钱卖给他们的像砖一样厚的高考书。我说那是万不顶一的。我说真正弄明白概念和原理,可一顶万,一顶千万。我示范举例说明,然后让他们举例说明,且告知他们真明白就有举不完的可以说明的例子,而会举例说明就会拟题拟答案——我们还怕别人(包括高考命题者)出题考我们么?我说谁来举,时间就是分数呀!他们竟面面相觑,仿佛前面不是愉快的海滨而是火焰山。我说你们是怎么了?那会儿还没读《笼鸟》,所以我没说“笼鸟”是怎么了?
也是呀!被“被动教育”铁笼关了整整十一个年头了,水来伸喙,食来张嘴惯了。现在你突然打开笼门说飞出来吧,看树上结满了米米果,还有胖胖的虫虫,自己来觅食够有多美气呀?但他们好像早已枯萎了欲望,迟迟不动。我说假设现在我是你们将来应聘的面试老板,现在谁发言,就是说的不对我也破格录用了。竟还是没有动静(等着我点名呢)。我暗忖:膀肌萎缩了,思维麻木了,灵性僵化了。初入校门时的精灵聪颖淘气调皮,早被小学教书匠们给罚10倍20倍的作业给恐吓住了。
好的诗歌,一如哲学原理,外延的具体形态是举不胜举的。我只拿来已经痴滞了的高三学生说事,其实这首诗的内涵很大,教育只不过是偌大社会里的一个角落,“笼中之鸟”事实上就像到了鸟市,目不暇接哩!忽然想到自己,何尝不是一员呢?原有的笼子将我清理了出来,说你自由了。我在外游荡了一年,却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自由状态,这里的笼子一声唤,我就欣然而至了。仿佛,这8平米的小屋,比我走一趟大辽西安逸多了。

1、        为谁叹息和疼痛?

《叹息和疼痛》(55页)这诗,做了第三辑的标题,无疑是一种强调,一种作用的放大。那么诗人是为谁叹息和疼痛呢?开头就说:
不知为何,在异乡,我经常发出无缘由的叹息/ 还感到一种疼痛,来自心脏深处的伤口/ 就像一棵树,伤疤随着年轮的增大而变大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得恨。《红楼梦》里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因而,我觉得世界上也不该有无缘无故的叹息和疼痛的。但诗人却说“无缘由”,是反语修辞呢,还是缘由被分散到太多事物上去不好一下子表达清楚呢?作为诗的语言,我看两种理解都应当成立的。
缘由肯定是有的。问题是到底为谁叹息和疼痛?为自己,为别人?还是为民族为社会?我注意到“在异乡”的字样。诗人家在四川,而曾寻梦广东上海北京,流浪过街头,干过建筑,任过记者…无疑是疼痛过的。同时也没少目睹过在异乡的别人的疼痛。但那“伤口”和“伤疤”,既然“像一棵树”随年论变大,也许就是一棵民族之树或社会之树吧?
诗人也觉着不应当无缘由,于是组织起一系列意象来设问。这些意象是“充斥着喧嚣水分”的异乡土壤,培育出“不尽人意”的爱情,“没辙”的车,“红润的面颊”的枯萎,“找不到驻足的港湾”的船,“一群群无法筑巢”而“噙泪撤离”的鸟,“铁架床失眠的吱叫声”。一幅幅打工族的苦辣辛酸、难忍与无奈、惆怅与彷徨,都被这些意象渲染出来了。这些,其实已经是缘由本身了。
长空说“诗不能仅仅抒发一己之情”,他无疑是自己诗论的忠实实践者,为无数的打工者,和其他弱势群体命运的叹息和疼痛是显而易见的。而打工族与其他弱势群体的存在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不和谐的趋势,足见诗人是将社会的责任扛在了自己瘦弱的肩头了。长空又说“一个诗人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人格道德观、不去关心时事及民众的疾苦,我们还能指望他写出什么好作品呢?”我就不说什么了。我想即或我的技巧上不来,至少眼睛还是要向低处看的。
夜已经很深了。笼子里的鸟们都深沉地睡着。我摘下老花镜,伸了伸胳膊,看膀肌是否真的萎缩了?人一辈子究竟能做点什么呢?就仅仅如我这样只学习,而拿不出学习成果来么?
谢谢长空兄弟,给我以这样惬意的学习机会。
2006-8-21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9 22: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9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分享快乐。
点赞问好!顺祝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1: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春不风度 发表于 2020-8-29 22:01
欣赏学习,问好,敬茶!

谢谢小彭诗友来阅!!晚上好!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21: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俊堂 发表于 2020-8-29 22:33
欣赏佳作,分享快乐。
点赞问好!顺祝晚安!

谢谢俊堂师友!晚上好!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10:04 , Processed in 0.12533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