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2|回复: 29

诗歌写读杂谈(6)关于诗赛作品及口语诗的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5 2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乐山船公 于 2023-9-15 15:27 编辑

诗歌写读杂谈(6关于诗赛作品及口语诗的解析
/乐山船公

前言
本期对半月诗赛作一个概述,浅析39期部分作品,并简略介绍口语诗的背景和部分作品。这期重点在口语诗的特点和诗意解读的交流上。俺不是理论家、评论家,只是一个有点实践经验的新诗爱好者。所以,心得体会纯属个人的一种记录方式,即使是交流也只作参考。

一、对前40期半月诗赛的概述

俺称概述,主要是此篇不代表终审组,纯属个人看法。现代诗歌版半月原创诗赛从2021年9月开始,至今40期(第40期是俺主持)。从有人提出要与某某论坛较一把劲的初衷开始,到冷静下来精细做事不断完善程序规则的公平性和持续性,诗赛还是形成了诗写的“肌肉记忆”。这个实操过程不容易,离不开许多编辑的诗歌精神和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广大诗友积极参与和作品支持。

半月诗赛是一个进化过程。前3期属于实验期,终审组成员也可以参赛。从第4期开始,终审组成员不参赛,只写支持帖。从第11期开始,初审和终审按入选总数四分之一选取,终审实行选票排序的打分制。一些细则的优化也很多。举一个例子,第13期参赛作品169首,进入终审近40首,这带来要数量还是要质量的问题。此后减少了赛题且限制参赛作品数量。终审组也从此前每期每人选取10首左右、减少到选取5首。运行至今,基本良性运转。

俺总结半月诗赛:一是活跃了现代版的创作热度;二是吸引了不少新面孔、新写手参赛;三是对写作者的原创启发具有一定引导性。四是增强了现代版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五是通过诗赛多少促进了创作水平的提高。观察到一个现象,进入诗赛的作品往往比平常写的作品高一个档次。举一个例子,写【自闭症】那一期,某某人的参赛作品想象奇特意念惊人,跟平时作品形成对照。这也印证了俺的一段创作经验:“对于有强烈压力感的参与者,通常会产生常态写作绝对没有的状态。个人认为至少会出现三种状态中的一种:一是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会产生融会贯通的效果;二是所有蕴藏的休眠状态的积累,会在瞬间被唤醒并处于活跃状态;三是本人无法控制的一次文字神游。”(注1)

当然,作品质量起伏较大。部分参赛诗友只是写写而已,对评选上榜缺乏吸引力。这也是造成上榜的新面孔较少的原因之一。另外,初审组现代版编辑主要集中在10人左右,初审广度不够、“味觉”不全。在吸引力方面,需要网站上层给予重视,加大激励措施。初审方面,除了鼓励编辑之外,可吸收往期获奖诗友参与初评。总之,诗赛是一部没有终局的连续剧,每一期剧本都是由参赛作品完成的,想成为王婆的裹脚布,还是想成为诗意的档案,只看主角---诗人!

二.浅析39期诗赛部分作品

俺对作品的甄别主要是三个指标:思想立意,艺术创意,语言特色。只要满足其中一个,都应该是不错的作品。第39期,在俺印象中不是质量较高的一期,但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下面对感兴趣的几首作一点浅析(作品匿名)。

1.【身体里的时间

把一张弓慢慢拉开,再慢慢合上
时间的箭镞
铮铮作响
这一生大多数目标飘忽不定
很多支箭
在岁月深处久久盘旋,失去命中的机会


船公浅析:新诗发展到现在大致呈现虚写、意写和实写三种(不排除交叉交集)。虚写,有点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抽离实体的一个虚度的飘渺的印象(集成或片段)。意写,是能找到喻体的,并通过喻体来还原诗意。这首是意写方式,弓箭和目标组成时间喻体,并象征生命的取向。比较成功的地方体现在第二节。诗歌的喻体准确且简洁深刻是特点。

2.【陷落

黄昏簌簌落下黑色粉末
像有人在削铅笔,在写过去的信
你不得不承认:许多光线
一经落下,就销声匿迹
不复存在。像墓碑,被黑暗的幽魂
紧抱胸口,沉入永夜
一封旧信,记叙着过去的人
过去的文字,像一个个时光的天坑
模糊,黢黑。你深陷其中:
有些文字不可能重新生成
即使蘸满月光,眼泪,铅粉
你也无法填满那些时光的凹

船公浅析:这首传统的具象比喻有踏实的递进,在“你”和“像的拓展上形成类比,具有服从于时光的辨析度和大众语态的舒适度,终审得分最高。


3.【盲盒

她落在货架上,被众多同类围绕,
周身却撒满夕阳绛色的孤独。
盒面上的哥特风小鹿,
眼神就像一颗没成熟的葡萄
内心和外表不甚一致的她
如同天天进出格子间的都市丽人。
她等着人来,为了她的神秘和性感
付一笔款,这仿佛是她存在的意义?
而当一个同样孤独的赌徒成全了她
把她换算成一张精致的价目表
并将盖子猛然撕开时,神秘顿时
荡然无存,性感成了一切的代名词
但她,是否得到了救赎?
明天,一个新的盲盒将占据她原来的位置。

船公浅析:叙述写法,视角独特,具有叙事策略和商品社会的揭示性,对盲盒主题的扣题很准。


4.【盲盒】

山中,我捡回一枚核桃
我不确定是不是山寺的钟声敲落的那枚
是不是云水禅心喂养的坚果
沟壑沧桑的表面,是不是修炼的印记
我无须剖开它坚硬的外壳
我相信每一道皱褶里都藏着的那份执念
——舍身成仁。即使空空如也

船公浅析:对喻体的意写,还原一种精神层面的向往,带有较多的主观意念,与寺院禅心结合起来又有一种向往中的坦然。“敲落”“喂养”“修炼”,构成这首的诗意元素。

5.【盲盒

1
当然没有发现奥其尔大街上半数倒闭了的铺面
当然没有关注街对面寂静的大桥,与桥下拥挤的流浪汉
当然没有理会饮着泛黑河水,忙着捡死鱼的人群
当然没有在乎一条鱼沿着生产线,烘烤,上色,装袋
当然没有看见一袋鱼干跟着乐高,文具,布偶,填满炫酷的盒子
当然没有留意欣欣然提着盒子的孩子,跑过奥其尔大街
2
也许只是一根幽蓝的刺,扎进柔软喉管
也许只是一捆撑上蓝天的塑料与纸箱,下面是佝偻的皱纹
也许只是一把更褶皱的毛票,浸满汗水与油渍
也许只是一间幽暗出租房,漂白剂与锅碗瓢盆抢占着地盘
也许只是一排垃圾拥挤的大棚,画了带圈的拆字
3
如果可以锁紧一道闸,让污水退回原地
如果可以铆紧一个井盖,让大雨中的奥其尔不再是河流
如果可以伸延每一盏街灯,让罪恶的手无处遁形
如果可以伸出一双双手,让倒下或是即将倒下的人看到温暖
4
希望,是一只盲盒
绝望,是另外一只

船公浅析:这首不是上榜作品,但有特点。通过排比构建了引人关注的社会生态“痛点”,作者的鲜明都在结尾的升华上。这首显示的社会冷色板和暖色调,与当下归隐笔下泛滥的小情小调小碎语形成对照。俺不反对老屋野舍、鸡鸣狗吠、寒窗炊烟、素芬小芳、悠然南山这类的归隐写作,但反对脱离社会的诗写,尤其在蓬勃发展时期。其实,陶渊明隐世,诗歌是入世的;梭罗隐世,《瓦尔登湖》超验的自然主义思想是入世的。他们的作品总归源于社会这只“盲盒”。

三、关于现代口语诗的诗意解读

俺在中诗网18年多了,这个坛子偏重于传统意象写作。可能是对口语诗了解不多,或者是对“诗意”的偏好。本文简略谈谈个人不够成熟的认识和理解,仅供参考。

(一)口语诗不是因为亲切性产生的一种诗体文本

上个世纪末1999年4月,北京平谷县盘峰宾馆,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诗学辩论,俗称“盘峰论争”(注2)。核心是“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演变成译语写作与口语写作之争。后来扩大到了知识分子(学院派)的西方写作态度与草根阶层的民族写作态度之争(这里不细述)。口语诗在盘峰论争之前有一些势头。盘峰论争之后,口语诗便成了反对西语写作(扩大到反官语或反话语权写作)的一个倡导者。如于坚所说“诗人首先是一种异类、赤子,他要关心大地、关心环境、关心日常生活,在自己母语之光的照耀下写作”,“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完全不必去用西方人的‘话语’”。但是后来,下半身、垃圾派等把口语诗带入了一个极端。他们反崇上反崇高,提倡崇下、崇低、归土、去诗意等理念,最后滑入粗俗的境地。现在许多人对口语诗的印象,基本是下半身、垃圾派、梨花体的印象。

(二)口语诗已经发展成为诗歌文本的一个大类

口语诗是一个概念代名词,一个符号。传统的口语诗那种崇低、崇下、去诗意的理念以及口水、俚语、粗话等表象早已不复存在。口语在当下的理解是日常用语的泛指(包括口头的常用书面语)。从这个角度书写的口语诗,俺称为“新口语诗”(主要区别于口水、粗话、口淫式的写作)。俺是2000年在当时最大的BBS腾讯网的诗风词韵接触口语诗的。就是当时的环境,口语诗也并非是口水粗话的写作。俺理解新口语诗“去修饰”的特点,不是不用修饰,而是反对泛用。这,涉及到诗意的解构。传统的诗意,往往指诗句形成的通感、象征、移情等产生的语言张力(俺实验过,有张力的诗歌,把文字横起来读也不失张力)(注3)。但新口语诗的诗意,不是语言制造的,而是社会性诗义的新发现新表达,主要是情感矛盾、思想冲突、悖论趣味、人性碰撞等层面的发现和再现。尤其展示残缺、破碎和悲剧美的社会事象,意象诗不易表达,而白话口语写作具有天然优势。这是口语诗与意象诗的最大区别(口语显露的个性气质、鲜明棱角和平民化、世俗化处理等也是特点)。显然,诗意是发展的多元的。新口语诗之所以流行,不在于口语的亲切性,恰恰是大众广泛关注的、迫切需要疏导的和希望获得的社会情感响应。新口语诗能够比较自由地反映这类社情民意的差异化需求。从这个角度,优秀的口语诗不是“写”出来的,是“体验”出来的,比意象诗更难写。


通常,许多新手接受诗语的刺激,迷恋语言的幻觉。但久而久之会平静下来,突破语言的“外壳”,去透析思想层面。只有“走出幻觉,走向成熟”的诗者,才会从语言的觉醒走向社会的觉醒。这个量变过程,俺比喻为“深水养鱼”。就是说,好的诗歌可以水一样清澈,但又深不见底。只有轻易让读者(鱼)进入诗歌(水),才能在“深水”中验证和重构一个潜在的意境。这个潜在意境,是一首诗与一个人某些经验(或先验)的交叠交集,是一首诗引发的“活水”“波浪”(共振或共鸣)。反过来说,“过于语言化”的诗写,尤其在修辞上过于陌化、过于晦涩的诗写,会排除读者“潜水”的体验,止步于一堆诘聱文字。白话写作或者口语写作,没有陌化、晦涩的“语言阻塞”现象,读者能够畅游其中而又各取所好。举几个实例(作品匿名):


1.【与领导一起尿尿】

厕所里立便器,只有两个
我正尿着,领导进来了
与我并排,站着开尿
气氛有些沉默
我觉得这时候,应该说点什么
我说,领导,你尿尿,也尿得这么好

船公解读:这样的大白话是不是诗,暂且不论。走红那么多年是否有“诗意”,也暂且不论。就像流行于美国的【便条】是否有诗意,也暂且不论。这首被称为“尿诗”的作品,揭示了国民性的一种“奴性”心理。显然,【便条】作为意象派代表作,反映了当时美国中产阶层社会心理上需求的那点温馨(即查理·卓别林时代需求的温馨)。就像顾城【一代人】,集中反映了拨乱反正之后人们希望改革开放寻求真理和光明的社会心态一样。这首,也反映了一个层面的心理现状。人性的冲突是这首最大的“诗意”。

2.【无题】

老人抬起头
看了看那几位大声呵斥他
让他跪下的人。越看越觉得他们
像是当年曾经唤醒他
喊他站起来的人

船公解读:俺曾经说:“只有美的,人们才会进一步去揣摸、探就潜伏或深藏的寓意,即寓意关(或辨析关)。”(注4审美,是一个高门坎。尤其面对残缺美、破碎美和悲剧美时,不是一般人鉴赏的对象。这首小诗多数人读一读就过了,很难深入社会含义。这是一首暗喻手法的讽刺诗,反映诗义的年代应该是“文革”时期。

3.【城中河】

河水污染了

我扔石块,它吞了下去。
我扔更大的石块,它又吞了下去

我停下来。我暂时还没有更多的石块

船公解读:在新诗进入技术构建语境的时期,诗歌不仅仅是“诗言志”了。俺曾经说:“当‘诗言形’时,是形而上的抽离一般的,是见于形而‘谓之道’的。”(注5这首小诗对一个场景的截取,是没有主观限定的一个逻辑现场,是叙述的一个人文形态。抽离出来的现状和行为是“形而上”的,包含社会的认知情绪、道德诘问、思想方法等。正因为这首小诗的容量够大,才呈现生命难以阻止的未知性和无能无力的悲剧美。小诗言“形”,才具有哲学上的泛在意义,也突出了白话语境的隐含性和想象空间。

4.【无关崔颢】  

和你喝酒
我不想去黄鹤楼
那里没人了,只有白云悠悠
再说你酒量猛增,我酒量大减
怕你又借酒浇愁
我们老邻老舍的
要喝就到清明上河
醉了也是家门口

船公解读:这是俺在诗风词韵的一位诗友20年前写的一首口语诗。穿越和隐露,是这首的特点。看似要到唐朝崔颢的诗中----黄鹤楼去喝酒,最后暴露的却是汴京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家门口去喝酒。这首的外形是喝酒,夸张地喝,跨越了武汉和开封,跨越了唐朝和宋朝。内核却是乡愁。

5.【盲盒】

怀揣一份神秘的幸福
走出山区的几位大学生
开始一生寻找:恩人
不是深夜拾垃圾的王坤森
不是兰州老人王大强
不是每天只用一块钱的蒋国珍
也不是103岁的方爱兰
他们寻找了几十年
无数的人又在寻找他们

船公解读:这首是第39期没有人投票的一首口语诗。短短几句呈现民族大爱,意象诗能做到吗?

(三)小结

优秀口语诗与优秀意象诗等文本,各有优势各具千秋。没有理由证明口语诗就比意象诗好,反之亦然。俺这篇仅限于个人认知。口语诗的特点是原生自带的、发展的。俺只是发现并总结,但也有阶段性局限。俺说过,对待新诗要宽容。百年新诗还处于婴儿期,要发展成为“茁壮并茂”的大生态,还有很长的路。就社会角度,儒释道文化基因沉淀的基本精神,不是自由特立,而是包容并蓄。这对新诗具有内生驱动作用。观察当下出现的“唯某某文本是崇”又忽略人的思想认识偏差,是写这篇的初衷。

四、几点体会

1.新诗缺钙是因为诗写者缺钙。争先恐后充当“隐士”的人,只能是百年变局中的“局外人”。

2.诗歌流行的方式是“短平快”(短即简明扼要,平即平实易懂,快即快捷传播)。读过《天安门诗抄》的人,最明白这一点。同样,新诗如果被散文、小说、剧本、新闻和自媒体取代,只能说明新诗找不到自己存活的根。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没有诗人。

3.俺对半月诗赛15期某某作品的评语:亲情,毕竟是一个比较浅的层次。一个人几乎天生具有亲情语言系统,但很少人具备社会系统。也就是说,许多人能写好一首亲情诗歌,一旦面对社会题材社会情怀时,往往是茫然甚至无知的。因为,社会语境系统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和锤炼。

4.诗赛只是“诗意达成”的一个路径。诗意达成,并非是语言学意义,也并非是修辞学意义,而是诗歌本义与社会语境的共振。语言只服务于这个“共振”,而非“凌驾”。诗歌,到语言为止。

5.口语诗“去修饰”是对泛用修辞的“反叛”,但不反对修饰。修辞也是发展的,常用的通感、移情等语言技巧,也是现代修辞学的一部分。泛用者,是对修饰的过度“消费”。

6.回到于坚说的:“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完全不必去用西方人的‘话语’”。坚信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每一个诗写者的必修课。擅长对比学习的人,才会领悟本族几千年诗学的要义。

7.白话写作或口语写作不是百姓的产物,是诗歌顺应民族历史的产物。传统的粗俗的“口语诗”已经脱胎换骨,而且以历久弥新的姿态登上舞台。历史会证明,新诗的大方向,是承载民族性的白话口语诗。

8.屈原的诗歌不仅仅承载爱国主义,是爱百姓爱家国爱天地的大诗歌。李白的豪放大气是唐朝鼎盛时期的诗意写照。杜甫的批判现实主义来源了“安史之乱”的社会衰败。诗歌是时代的精神产品,虽然不承载现实之重,但却反映现实的审美需求。真正的诗人,永远泪流满面!

9,当下诗坛惧怕谈论思想,评论诗歌也不把思想立意放在首位。但诗学思想一直存在,没有人能够回避。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上述言论不当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俺随时修改。

2023年9月5日

1:
诗歌写读杂感(3)灵感写作与临屏写作
(出处: 中诗论坛)

2:
“盘峰论争”始末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6期

3:
诗歌写读杂感(2):对新诗的肤浅认识
https://bbs.yzs.com/thread-835725-1-1.html
(出处: 中诗论坛)

注4:
诗歌写读杂感(4):对【局外人】的浅析及延伸阅读
(出处: 中诗论坛)

注5
拼贴之年(组诗)
(出处: 中诗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6 01: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利刃的微笑 于 2023-9-11 23:12 编辑

船公高见,准确全面深刻。尤其体会中的第1条和第9条。

缺乏现实敏感性或者愚昧的人懦弱的人是写不出真正深刻的作品的。
现代人写现代诗,必须有现代性和当下性,必须保持清醒和勇气。
传统主题是没有出路的,几乎不可能比前人写得更好。再去玩意境、玩怀旧、玩感悟、玩禅玩玄也是很无聊的。
但仅仅是粗野浅薄的现实主义有时是可笑的,描绘的只是虚假和幻像。

如果当今没有人写出超过“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或者“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诗句,
那么几乎可以说,诗歌几乎已死,当下几乎没有诗人,无论作品意境技巧文采如何。

点评

应该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发表于 2023-9-11 23:09
学习,你的回复有真知灼见。遥握!  发表于 2023-9-11 00: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1 15: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山老师辛苦了!!阅读学习!很是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1 17: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23-9-11 15:31
乐山老师辛苦了!!阅读学习!很是受益!

谢谢山城子老师的多次鼓励。俺正好修改了几处,还想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此篇写得匆忙一些,怕贻笑大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1 23: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错字了,现在就改

点评

喜欢你的认真,祝好  发表于 2023-9-11 2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2 21: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很多年了,盘峰论争看过热闹,诗风词韵也参与过。总感觉写诗的人都在自娱自乐,流派越来越多,受众越来越小,追求纯技法,玩猜字游戏,争话语权,在小圈子里行云流水,圈子外背负贬义,舍我其谁,一花是春,忘了初心,舍了大义,不胜唏嘘。

点评

同意。“忘了初心,舍了大义”!!!  发表于 2023-9-19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3 15: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反复读几遍
感谢老师
粘贴收藏了,好好学习

点评

谢谢三点老师光临,多提意见  发表于 2023-10-11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4 04: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不错的。

点评

问好兄弟  发表于 2023-10-11 2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9 21: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情怀 于 2023-9-19 21:25 编辑

当今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行业都有长足进步,唯独现代诗歌和中国足球垫底,无可救药。当读诗的人比写诗的人少的残酷现实摆在面前,再说破天都没用。
80年代诗歌繁荣时期,口语诗的作者们高喊打倒顾城,打倒北岛,提倡口语写作,口语诗本来作为替代朦胧诗的过度语言,应该是暂时的,谁知却长期占领现代诗坛几十年。写的诗毫无美感可言。特别是于坚的0档案,造成的阅读困难,审美困惑,颠覆了人们对诗的好感。

点评

谢谢你的意见。俺个人体会,美感不来自于文字,而来自于阅历。马克思说,每个人都按照美的方式生活。乞丐也是这样。交流。远握!  发表于 2023-10-11 23:11
同意。尤其读了注3“诗歌写读杂感(2):对新诗的肤浅认识”之后  发表于 2023-9-19 2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0 20: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体会总结非常好!学习欣赏!

点评

谢谢南平老师鼓励  发表于 2023-10-11 23: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4 15:31 , Processed in 0.13089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