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 六 字 令 】- 世 界 收 - 译 英 诗《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
艾米莉 · 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艾米莉 · 狄金森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美国诗人中最著名的佼佼者便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根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
1. 原 文 / 中 译 文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 十 六 字 令 】- 世 界 收 - 译 英 诗《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
—— 原 著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翻 译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20. 5. 19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信,这信是天性写就
That never wrote to me,-- 为了爱,要双手接收
The simple news that Nature told, 信,信中事我没看懂
With tender majesty. 虽直白,却心长语重
Her message is committed 信,谨此转发给世界——
To hands I cannot see; 未曾啊,给我写信人
For love of her, sweet countrymen, 亲:酌情信上那份爱
Judge tenderly of me! 若留评,板砖轻点拍!
2. 原 文 / 解 读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 by Emily_Dickinson ( US / 1830-1886 )
这是我给社会/世界人的信
—— 原 著 艾米莉 · 狄金森( 美国 / 1830 -1886 )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长春 - 2020. 5. 19
This is my letter to the world,
That never wrote to me,--
The simple news that Nature told,
With tender majesty.
这是我给社会/世界/人的一封信,
那社会/世界/人未给我写过什么,
自然/天性/本质用温和庄重口吻,
讲的无掩/修/装饰的消息/新闻。
Her message is committed
To hands I cannot see;
For love of her, sweet countrymen,
Judge tenderly of me!
她(信)的内容/信息我不明白/理解
(须要)郑重/庄严/肃穆地接到双手;
出于/为了/因为对她的爱,甜蜜/亲爱
的同胞/乡对我评估/判/价要温和/柔!
3.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a. 看似小诗立意在给某人抑或自己的某作品写序
b.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中外互译,原语言语法,是检验理解正误唯一标准;原语言语境,是检验互译限度唯一参照;真实“哈姆雷特其人”,在原语言文本、语本里,不在任何读者听者,专家学者嘴里、心里;中外互译,相关一切所为,均以原语言语本、文本语法,为《法律》依据,证据,以原语言语本、文本语境,为《限度》考量、衡量,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理性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语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其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立,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主观臆想推断,客观好恶期盼,传闻轶事,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更须力避因文本喻体修辞,混淆纯本体用语,而费解、误解、曲解、直至殆尽原作诗意,甚至初衷本意;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传递要忠信、顺达、雅合,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c. 百年实践,数据为证:中外诗歌互译——文学中文学,认知中认知,翻译中翻译,只追其特性,不求其共性,只寻其言者作者,不觅其听者读者,其主观天然特性,天下独有身影,不由任何客观共性反向、纵令转向点拨提醒(专家学者,权威经典,更须辩证取舍,谨防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中外诗歌互译,不受见仁见智左右,只争为道日损,不求为学日益,只许法乎其上,不可尽信书籍,只信书不尽言,唯一人一方,一病一剂是取——唯原语言语法是从,唯原语言语境是听;中外诗歌互译,均须以原语言《语法》为永久唯一有效立《法》;其相关一切所为(所有见仁见智论点、起点、支点、发轫点,有效理解、有效认知、有效翻译、有效论证、有效论据、结论)均须以原语言文本语本语法、语境,为其永久唯一合《法》限度考量,为其修辞意群(通感、逆挽,反诘、对举、喻体、互文、互体等等)总量兑现之可靠验证,为其全作质量量化呈现之公信参数参照数据支撑(规避见仁见智,模棱千可,莫衷一是,诗意诗性漏译);故其主观性、特殊性、绝对性,正是其客观性、求是性、忠实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普遍反应;无原语言语法、语境唯一共识公证,任何翻译相关所为,均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底之船,无稽之谈,掷地无声无用功
d.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无尽解,该是断言《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天下诗作该更深入更精准解读之警示,之激励;《静夜思/七步诗/哈姆雷特/皇帝新衣》等等文学人设/各自主题(尤其名言、名人、名作),不仅个个主题、立意,鲜明出色,且仅有一个,本小诗同样,不会可有一千个;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示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 · 狄金森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