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1|回复: 3

浅谈清华大学著名诗人亦冰先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的艺术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1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16 编辑

<p><font face="Courier New">一、艺术效果:</font></p><p><font face="Courier New">&nbsp;&nbsp; 和在清华大学的亦冰先生认识一段时间以来,经常被他作品里的艺术性所吸引,他的作品融合了西方美术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br/>&nbsp;&nbsp; 其作品超现实主义的深入,启动了读者的另一个视野,更使他的作品具有迷幻的色彩。如一个故事再接着一个故事不停地旋转。有人说他的作品像疯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冬夜间人们能够听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灵魂的新年老人。我认为,亦冰先生的作品不可能如拉伯雷与阿莱丁诺一样对世俗做彻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许他是信仰的迷雾,但那也是饱蘸着痛苦和爱的“紫雾”,亦冰先生在中国新诗领域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布莱克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宁愿把他看成从 “魔鬼作坊”里冲出来的最优秀的净化知觉的学徒。而不愿意把他看作一个纯粹的艺术家。<br/>&nbsp;&nbsp; 亦冰先生在作品里并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藉天真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哲学思考为他怪异的艺术感染力和急具深入的理性思考,使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作品的艺术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亦冰先生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这个时代写作的诗人一样,他的作品有着法语作品艺术的影响,藉着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 “天国之路”的归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亦冰先生希望为我们创造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亦冰先生的“风筝的面庞 /是黑色的太阳 ”和“葵花 /是靶子/收藏子弹 ”《风筝的面庞》的大胆语句,为我们找到了些许从“蚂蚁拖着光线 ”延伸到“黑变成白/ 白变成黑 ”《风筝的面庞》的生活状态的神秘体验路途。<br/>&nbsp;&nbsp; 我们都知道当代第四代诗歌艺术必须有灵光的闪现。它在艺术手法上是具有不现实的,它是幻影。在写作艺术责任上必须具有第四代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从而构成一种艺术的形式和构成方法。其这种写法的成功应用把诗歌的主题内涵如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最终完成镜头的组接。从一些简单的方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亦冰先生的作品蒙太奇的应用,他把诗歌的主题思维根据内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读者的心理顺序,将一组意象分解为成许多辅助意象,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使诗歌的内涵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加以主观点倾向及其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亦冰先生一般采用的是使用开篇的第一意象,也就是主题思维的手法,然后是使用分解到组合的手段。通过一些分解的辅助意象和写作的神奇思维再创造来实现另一个魔幻世界的设计蓝图,并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其词语数量有限却意蕴丰富,和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最后由一个主题意象把内在嵌接的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先人常强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而综观亦冰先生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并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学习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更明白第四代新锐诗人的艺术在“虚”与“实”的处理中,“虚”的部分更是诗人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br/>&nbsp;&nbsp;&nbsp; 而综观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整个诗歌的创作中,诗人是按照生活的精髓或现实社会意义的主题客观思想,分别如电影一样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读者所理解和喜爱的诗歌艺术。<br/>&nbsp;&nbsp;&nbsp; 其中他的创作方式主要运用繁杂意象,巧妙嵌接,这就好比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也就是镜头,那么,像这样的应用在电影的基本元素究竟是什么呢?它和创作的艺术手法又有什么关系呢?亦冰先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运用这一点,打破繁杂意象,所带来意象过度密集纠结而产生“艰涩”模糊的不良后果。在创作中以不同的视角焦距启用诗歌不同的反修辞手法,如“自我意识的书写”和“自动写作”一次性完成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特点,即词与词之间,全靠一种偶然的结合;这种反逻辑性的创作方法,在亦冰先生的诗歌里,他又没有完全舍弃我们中华古典艺术,即“神韵”美学的一大特征。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超现实主义艺术所引起的艰涩难懂,不符合语法结构和逻辑思维的种种弊病。<br/>&nbsp;&nbsp;&nbsp; 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又可以领略到超现实主义神奇思维的主题美学。即人的本能、梦幻、下意识领域带来的创作源泉。把人的头脑活动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完全抛弃由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对人的精神和本质需要的一种桎梏。创造出另一个由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产生精神的真正活动。我们通过阅读亦冰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在诗歌创作中,有时候故意使用幼稚的语言和病态的形象来反对传统的美好见解。<br/>&nbsp;&nbsp;&nbsp; 就写作手法来言,多数依据神奇的意象,来取代超现实主义美术,所独有的混乱的线条与颜色的任意涂抹。把作品完全体现出对思想、哲学的深度思考。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主观产生想象。也就产生了亦冰先生独特的风格-----即多面思考自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的直接叙述、仰面的俯视、内部的挖掘、侧面拍摄的描写、逆向反写、思维的滤光等,这些效果都呈现出不同。并在诗歌本题的叙述里,其效果也产生了不同的感染力。这就好比绘画的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辅助意象子群,也会对主意象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他在诗歌里完全成功运用蒙太奇摄影的艺术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更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者说,由于他作品里的跳跃性极强,拉开了诗歌的空间度,也就好比产生了时间的跨度,从而又产生视野的长镜头和短镜头所带来的梦幻思维和神奇性。</font></p><p><font face="Courier New">二、文本:<br/>&nbsp;&nbsp;<br/>&nbsp;&nbsp; 街&nbsp; 灯</font></p><p><font face="Courier New"><br/>在酒吧的雾中<br/>蓝色音乐的海水退入瓶中<br/>我在对话中失踪<br/>心随着月亮晃动<br/>水纹在我身上起伏<br/>天花板上<br/>招来了鸥群<br/>重叠着日子不停地死亡<br/>倒退选择了我<br/>无法挽留的风<br/>摔碎了昨夜玻璃的门<br/>天快亮了<br/>在褪去星空的沙滩上<br/>漂浮着我温暖熟悉的街灯</font></p><p>在酒吧的雾中 /蓝色音乐的海水退入瓶中 /我在对话中失踪 /心随着月亮晃动 /水纹在我身上起伏 /天花板上/ 招来了鸥群 /重叠着日子不停地死亡 .代表了什么呢?是匆匆从我们生命里来来去去的人和事吗?我个人认为是诗人脑中莫名其妙的幻觉、情绪。是在梦与醒、意识与无意识、现实与超现实之间,亦冰先生利用魔幻的思维,自由拼合想象的画面,对现实生活的倒置和回放,构建出一个意象新奇、拟人化陌生化的超现实主义场景。同时,又给人以深度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批判。如下几节</p><p>重叠着日子不停地死亡<br/>倒退选择了我<br/>无法挽留的风<br/>摔碎了昨夜玻璃的门<br/>天快亮了<br/>在褪去星空的沙滩上<br/>漂浮着我温暖熟悉的街灯</p><p>这完全是诗人对一种的生活状态的倾诉,“倒退选择了我 ”是喻指人心理的变化,下几句诗人又在向我们隐喻情绪与空间之间,飘荡着有着一种微妙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无法挽留的风/摔碎了昨夜玻璃的门 ” 说明着生活状态低郁的过程。“天快亮了”是指另一种生活状态,这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它是在诗人的思维深处所产生的理想状态,首先“亮”有光明与色彩的相似,再次,痛苦的心境过渡到光明的喜悦是利用了通感。后面两句,视角与情绪已经跟融为一体,所以说“褪去星空的沙滩”、“温暖熟悉的街灯”,“褪去”与“漂浮”则抓住了生活与生命之间反向对比、从而完成诗歌内人生艺术的孤独以及伤感是灵魂的痛楚与呼唤。他告诉我们人生是无奈的,是一种在功利的无奈和灵魂的孤寂中不断的转换,是世俗媚气的金色,是灵魂猩红的血色,是矛盾的扭曲一种灰色,当然,诗人在某些方面似乎又想告诉我们,其实灰色也是很美丽的,那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灵与肉的完美..... 是理性与非理性、人与大自然的完美统一,他的作品成功地完成了生、欲、求三大主题的拓展与讴歌。<br/>&nbsp;&nbsp;<br/>&nbsp; 琴&nbsp; 声</p><p><br/>走在弦上的道路上<br/>拨动脚步<br/>寄出的轮船在航行<br/>鸟群在飞越死亡<br/>射进窗户的摇晃的树影<br/>去探望主人<br/>秘密的诗<br/>在手心攥湿<br/>童年的万花筒里<br/>花朵开放在冰层下面<br/>在疏远的风景中<br/>落叶飘成了泪水<br/>当海水漫出报纸<br/>所有的文字醒来涌向马路</p><p>整首诗恍惚迷离,诗人打通了各个器官,听任想象力纵横驰骋,天马行空,诗境清新、明亮、天真、开阔,极富童趣和幽默感。“花朵开放在冰层下面 ”是个奇怪的组合,黑暗中极冷冰层的居然有花朵开在下面,这不能不让你惊奇,大家都知道花朵一般是温暖的象征,而亦冰老师却把冷与暖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了。这方面在他的诗歌里有多方面的体现,如我记得他曾经这样写过“泉水挑起的灯笼”等,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了此种奇特的意象,“走在弦上的道路上/ 拨动脚步 /寄出的轮船在航行”,诗人把自己想象成一艘船,“弦上的道路上”,意味着诗人的生活状态。“拨动脚步 ”则开放了整个生命。仿佛开启了听觉,把人生的生活状态全面释放,从而体现了抽象和具象的并行不悖,都在动作中舞蹈,从诗题中可以看到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对诗人微妙的影响。<br/>&nbsp; 当然,亦冰老师作品的艺术远非如此简单,浅薄,而是因为我打字太慢的问题,和欣赏能力的不足,先浅薄的谈这几点,具体的以后再深入的研究!</p><p>&nbsp;</p><p>&nbs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16 编辑

有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16 编辑

<br/>超现实,后现代主义初期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1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3:16 编辑

可惜,读者群不太多,当然,探索是个好事情.个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9 07:25 , Processed in 0.10186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