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8|回复: 2

【微刊已推】英诗同题翻译 (第五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8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龙先生 于 2018-8-18 11:46 编辑

(第五期)


       小编语相约周末,我们一起来翻译。英诗同题翻译第五期选取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The Road Not Taken本期同题10位译者,10版新译,译文各有千秋,其原文及译文之韵美,请各位读者在文中品味。本期特别感谢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张明彬老师对诗歌原文的朗诵(见附件)。本期所选图片均来自网络,译文按照译者先后提交顺序排列。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


未选的小路


金黄色的林中,岔出两条小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踏上。
孤旅独行,伫立久良,
纵目旷野,我将一条打望:
低矮的树丛,消失了路的方向。
然后上了它路:同样流芳,
仿佛什么东西在吸引我前往。
芳草萋萋:脚步前移,心仍彷徨,
虽然两条小路都是人来人往,
被无数的脚步踩踏得一模一样。
那天清晨,两条小路并躺,
未经践踏的树叶覆盖其上。
噢,未选的小路:改天我再来一趟!
而小路连着小路直奔远方,
心想我是否还能故地重访。
经年累月,我将身处何方,
一声轻叹:与谁,把往事分享?
林中岔出两条小路,而我
将少见行人的那条踏上,
从此我的人生:完全变了个样儿!
                                                                       张智中 译


      【译记】这是一首名诗,早有多个名家汉译的版本。因此,一般而言,无需再译。但是,突然有一天,就想起这首诗来。找来英文,反复读着,品着,味着,不能自拔。然后,就把心里的感受,用汉语表达出来。反复打磨,译毕之后,比读各家译文,感觉自己的译文,一如自己的歌唱,虽不见得多么出彩,却是自己发出的声音。译诗追求语言的鲜活,如“我将一条打望”、“然后上了它路”等,乃是吸收方言和流行歌曲歌词的结果;另外,追求便于朗诵的节奏效果。究竟做得如何,且待读者诸君评判。

未选择的路

两条路分叉深秋树林里,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独自站路口久久伫立;
观瞧着一条路一望无际,
沿着层林灌木蔓延弯曲。

然而我选了路的另一条,
尽管十分幽寂荒草萋萋。
这条路仍显美丽和妖娆,
在这路上行走忐忑穿绕,
却真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足迹踩上。
留下一条改日再踏上你;
知道路径延绵难走到底,
甚至唯恐我难以再回返。

叹息声处我把往事絮叨,
多少个年头不知在何处?
一片森林里分出道两条,
而我选择的道足迹稀少,
从此决定了我人生之路。
                                                                   任诚刚 译


      【译记】The Road not Taken(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在诗中,诗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稀少、布满荆棘的道路,正如诗人在现实生话中选择了不会带来丰富物质的写诗生话。诗人在作出抉择后,同时又遗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一条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只有在多年以后的回忆中轻叹遗憾。这首诗朴实无华而清新隽永、寓意深刻。诗歌分为四节,每节的第一、三、四行,第二、五行分别押韵,自如的节奏中透着坚定又渗出丝丝遗憾。整首诗韵律优美,读起来传递着优雅的音乐感。罗伯特˖弗罗斯特原诗有四节,每一节是一个五行诗(pentastich),其韵法(rhyme scheme)为:abaab.译者译成汉语诗歌也是按照原诗的韵法。


未选择之路

金色林中,岔路
人生,抉择苦
旅者,独立,林深
低眉,远眺,一条路曲径通幽
另一条,也是
或者更好
绿草茵茵,少有人驻
分叉小路,尘烟模糊
清晨,黄叶落处
无人倾诉
哦,岔路,来日再论归途
不过,路总归指向路
归来否
岁月的里程,树立标牌
林中,岔路
选择人迹罕至
一切,大不相同
                                                                    薛武 译

      【译记】秋日,清晨,地面铺满金黄的落叶。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慢步前行,走向远方。看见岔路,难免心生困惑,何去何从?这可能写实,更可能是隐喻,人生就是在不断抉择,舍得,舍去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不知道珍惜拥有时,往往慨叹失去,或者当初的舍弃。但是,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兼得,人,必须舍得。走人迹罕至的路,是先锋主义者所为,否则哪有进步?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路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先驱,先行者的抉择和毅然前行。翻译这样的诗歌,得细读,得其中三味,才能在中文语境中再次赋形,所谓得意忘形,以意赋形,诗意再构。诗歌的灵魂在于结尾处的坚毅,这已超越了哈姆雷特式的犹豫。

未走的路

黄色林中两条路各自徜徉
可惜我只能选择一个方向
一人独行,驻足良久
顺着一条路极目远望
直到它拐弯没入林丛

还是走向另一条,美景不输
或许更有风景绝佳处
它芳草萋萋邀我移步
其实,两条路草木森森
行人寥寥履痕薄

那日清晨两条路各自静默
落叶层层空无足迹
哦,头条路且留待他日
可我明知歧路复歧路
怎能重返此地再探寻?

我将和着叹息诉说
多年以后何处再回首:
林中两条路各自徜徉,而我--
我选择了人迹罕至
就这样特立独行受益良多
                                                                     王昌玲 译

      【译记】这首哲理诗美不在辞藻,也不在抒情,而在通过叙事含蓄说理: 人生选择不可逆; 必得深思熟虑选择自己的路,不随大流,方可有所成就。首译顾及原诗每行9音节(译成11个汉字)以及abaab的押韵模式,致使语意重复,语序倒装,朗读起来反而不自然。比如,首节原译是: 黄色林中两条路各自徜徉,可惜我只能选择一条路线;独自一人我驻足长久思量,视线顺着一条路极力远望,直到它拐弯没入林丛不见。其中,“长久”与“思量”,“没入”与“不见” 就存在语意重复,凑韵使然。于是,改变策略,尽量押韵,诗行长短不拘,追求局部统一,以求表达自然,不加粉饰。或许此译真的应验了弗罗斯特的断言: “诗者,译之损失也(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江城子·未择之路

黄桑林中两岔路,
毋同足,
憾心凸。
身为游子,
远瞩察一途。
直至丛林转弯处,
林遮目,
察另途。
人迹罕至草弥路,
两殊途,
差异无。
俱覆落叶,
皆无足迹污。
余疑毋能再返故,
忆岔途,
天壤殊。
                                                                  赵宜忠 译

      【译记】弗罗斯特的这首名篇佳作,朴素无华,含义深邃,把深刻的哲理用平淡的内容和简朴的语言表达出来。该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流畅,构思巧妙。诗里林中岔路即指人生岔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必须要在两种殊途做出抉择,非常重要,会影响你的人生轨迹和决定你的命运。过来的人都会有此体会!

未择之路

黄林丛分双重路,
可叹艰难同涉足。
逡巡岔路难移步。
踯躅徘徊望极目,
路远重重隐深处。
择垂他路慕草淑,
落草萋萋愈幽初。
双路皆无游人驻,
落叶满庭妆晨姝。
却留一条未行路,
曲径延绵不知处,
未知何时能再赴?
或待经年他乡处,
回首轻叹往事顾:
黄林丛分双重路,
但择一段荒芜处,
从此一生踏征途!
                                                                 张明彬 译

未选之路

黄色树林两条分路,
可惜不能同时涉足。
站在路口久久踯躅,
向着一条极目望去。
直到消失丛林深处,
公平起见吾选另路。
吾之决定有以善处,
芳草茵茵幽寂以沐。
两条小路旅人罕驻,
那天清晨落叶满目。
两路未经游人踏足,
留一条路改日再去。
路径绵延尽头全无,
恐怕难以再次踏入。
数年之后某时某处,
轻声叹息回首此路。
一片树林两条分路,
吾选那条人迹可数。
人生从此不同鹏图。
                                                                 姚阳春 译

      【译记】这首小诗选取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The Road Not Taken,我是用八言诗翻译的,韵法是一韵到底,全诗押同一韵,其中“吾之决定有以善处”中的“有以善处”指这个决定很正确。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267.tmp.png
未选之路

黄叶林中分岔路
无奈只可二择一
独在旅途我久伫
远眺其一我展目
直至没入丛林里
转而选择另一条
自度合情更合理
因其荒僻满野草
偶经此处可看到
两道皆是人迹稀
清晨俱是落叶满
清净无人来踏踩
且留一路待明天
心知路路终相连
但恐无缘再归来
某年某地我也许
一声叹息这般讲
林中分出两岔路
人迹罕至我踏足
从此别样新景象
                                                                 石永浩 译


没有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出现岔道口,
让人纠结不能两条都走,
站立在那里犹豫了许久,
竭全力眺望丛林的深幽,
直到路转弯在视野尽头。

然后淡然选择另一岔口,
似乎拥有更合理的缘由:
因为荆棘更多人迹鲜有,
即使两条路都有人行走,
印迹相衡量也十之八九。

清新的早上宁静的岔口,
无人迹打扰且落叶连蔸,
哦留未选给下一次邂逅,
了然路皆趋远人无向后,
忧虑不能再回令人伤愁。

时光谷峰犹如景致劣优,
我不得不叹息人趋优柔;
每当前程中出现岔路口,
我愿选择别人不多侧眸,
所选所走造就志之所酬。
                                                                   孙蕴春 译


      【译记】罗伯特佛洛斯特的《没有选择的路》对于英文读者和中译文读者来说, 最普遍的一个印象是四节诗中前后文似乎存在隐约的不一致性和不和谐的地方;还似乎存在题目和内容有相互照应不够的遗憾;如果不仔细感受,还会产生一种感觉,诗人对道路选择的态度不够坚决。
     对上述反应最强烈的是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苏新连先生在他的文章------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多重阐释的可能——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中提出的三个深刻的问题:
     第一,他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诗中的“我”对那两条路的描述多少有些含糊其词, 至少并不肯定“我”选择的就是一条“少有人行走的路”。诗中第二节第四、五行是这样说的:“虽然那行人的踏痕/把两条路踩踏得其实差不多。”再有第三节第一、二行:“那天清晨两条路一般地覆满/树叶并没有行人踩踏。”至此, 我们不禁要问, 既然两条路都一般无二地在树叶覆盖之下、而且此前又没有行人由此路过, 又何来“少有人行走的路”?如此看来, “我”岂不是自相矛盾吗?“我”的勇气和开拓精神何在?“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岂不是要大打折扣?或者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诗人希望表明的意思, 即人生的复杂性实在非寻常人力所能参透, 任何个人仅凭一时一地浮光掠影式的认知更无法预见未来人生可能遵循的发展轨迹, 诗中“我”对于道路的选择是否更多出于自身一厢情愿、因而也是很主观的判断呢? ’.
     第二,他说,‘诗歌最后一节中还有两个词值得推敲, 亦即第一行的最后一个词“叹息” (原文sigh) 和第五行的最后一个词“差异” (原文difference) 。...... 我们知道“sigh”一词在英文中一向有两解, 搭配起来可以有“宽慰地叹息”和“哀伤地叹息”这两种组合, 因而“我”的叹息究竟属于哪一组合则难有定论, 或者这含糊其词本身就是诗人有意为之,是他献给读者的“新酒”。再有诗歌最后一行的“差异”又是什么意思?与前文的“叹息”一样, 此处“差异”也可以有两解, 即想要的和不想要的。“我”想要的还是“我”不想要的?是“我”意料之中的还是“我”意料之外的? ’
     第三,他这样说,‘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也是一般评论往往忽略的问题, 即这首诗的标题是“未选择的路”, 而诗人谈论的却是“我”“已选择的路”, 而且是“少有人行走的路”, 大多数读者其实关注的也是这条已选择的、“少有人行走的路”, 这就造成了一种诗歌内容与标题名不符实的阅读效果, 也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实际上,苏新连先生对每个问题都是有胸有成竹的答案的。对第一个问题苏新连先生借助美国诗人兼评论家兰德尔·贾瑞尔曾经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的评价来做了一些侧面地解释;对第二个问题,苏新连先生也根据弗罗斯特的一些生平, 来“解释为此时弗罗斯特的心境,”:也就是说他本人已届中年, 事业尚未成就, 前途更难以预料, 但无论如何他当初做出举家迁居英国的决定对于他的一生具有重大的意义, 或是功成名就、饮誉诗坛, 或是继续一文不名、最终退回到原点。真可谓剪不断, 理还乱;对第三个问题,苏新连先生是借助于19世纪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的名篇《我的前公爵夫人》在内容上、结构上表面上的似乎矛盾和实际上情理之中来解释诗人的跨越性思维。
本人对苏新连先生知识面的广阔性实在是因此有了很深的了解,也甚是佩服;对他本人对诗人诗文的细心钻研也深为感动。
     但是矛盾性的问题还是始终普遍存在的。针对苏新连先生等对罗伯特佛洛斯特本首诗欣赏过程中的费解之处和些许迷茫,本人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有一个 “逆推法以避免全文前后不和谐不一致” 的小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在语义方面,本人把全文的翻译定调于第四节的最后三句-----全文的核心句,旗帜鲜明地用中文反映出作者对道路、对人生的抉择的坚决态度,然后往前逆推,整体理顺前面三节与第四节译文的语义和逻辑,来把握和明确全文的一致性, 尽量避免文章前后的的矛盾性出现;同时,在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中翻译动作发出者时, 为了避免歧义,尽量不让“我”出现在译文中;万不得已, 也只用“人”这样的可以理解为所有或者是其他动作发出者的主语出现;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来明确地诠释诗人本人选题THE ROAD NOT TAKEN实际上是对人性中优柔寡断一面的批评,而不是对未选道路的某种留恋。
译者的努力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事,但是总得有人给大家的学术探讨创造一个抡起板斧又恰到好处的理由,这算是最值得本人不后悔的资本。
     另外, 本诗的起因是诗人和英国的老朋友爱德华 托马斯的密切交往和诙谐调侃有关。罗伯特佛洛斯特和爱德华 托马斯共同走过哪些树林, 哪些公园?爱德华 托马斯战死在法国战场上的时候,身边有哪本罗伯特佛洛斯特的诗集?所以, 细致地了解他们的朋友关系也是了解该诗的背景和内容的重要任务之一。
信手几笔,贻笑大方。多请大咖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芦诚.探析罗伯特佛洛斯特诗歌特点——以《雪夜林间小驻》和《未选择的路》为例 [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
[2] 苏新连.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多重阐释的可能——读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欧荣、陈光乐.必须选择的路——罗伯特佛洛斯特的诗作《没有选择的路》欣
赏 [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3)

彼路未择


黄树林间路分歧
不能兼选颇遗憾
于是旅人久伫立
远望其一目尽极
直至曲隐灌木间

后择另路公且平
或许更合情与理
人迹罕至丛草生
尽管先前之通行
两路踩磨几无异

两径并排于晨曦
铺满落叶未曾践
留下彼路待他日
今知此路无休止
重回当初恐永难

或许经过许多年
叙及此事叹息中
当初两路分林间
吾选此径人迹罕
如今一切皆不同
                                                                 张俊锋 译



译 者 简 介

      张智中,博士(后),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兼任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混语版《世界诗人》季刊客座总编等职。研究方向为汉诗英译,出版编、译、著78部,发表学术论文99篇。代表作有汉诗英译三部曲:《许渊冲与翻译艺术》、《毛泽东诗词英译比较研究》、《汉诗英译美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诗英译美学研究”,目前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汉语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汉诗英译风格流派研究”。2013年11月,获批成为天津市第二批“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对象;2017年11月,入选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4月,专著《汉诗英译美学研究》获得天津市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任诚刚,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授,主要从事MTI硕士研究生文学翻译及英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系中华(全国)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入选中国当代诗词精品大系:《中华当代绝句精选》(1998)、《中华当代律诗精选》(1999)、及《中华当代词综》(2000);被收录2000年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世界名人錄》(新世纪卷)(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 香港);《国际文化艺术人才大典》(亚太文化出版社. 2000年. 香港)。编著书籍:《旅美吟稿》(专著、1999)、《英汉诗歌鉴赏比较与互译》(2013)、译著《汉英对照韵译天安门诗抄一百首》(2016)等。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278.tmp.png

      薛武,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中国当代先锋戏剧和西方文论,爱好诗歌创作和翻译实践,在国内外诗歌期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几十首诗歌。
王昌玲,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教师,英文名Emily,热爱中英文诗歌创作与翻译。专业兴趣:翻译批评,汉译英翻译实践。 座右铭: 我译,故我在。

    赵宜忠(JOHN), 1966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文专业,后又在黑龙江大学和北京二外进修两年。曾任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外办副主任,市译协副主席,省译协理事,市旅游局总经理,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曾任美国L&A水处理公司驻大庆化肥厂总代表的首席翻译,也曾出任部委级领导,省市领导的翻译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现居捷克首都布拉格。喜欢翻译古诗,曾译古诗百余首,多首莎翁等诗篇以及多篇现代诗歌,如阿紫的《翻阅阳光》,《锦绣》,闰龙的《我是雪花》,叶舟的《祖国在上》,玉扣子出版的《我住在鼹鼠的故乡》的英文翻译等。


    张明彬,男,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译协会员,译著有《英语专业晨读美文》;《读报刊 学英文》(经济学人及新闻周刊时文选译系列);《我的爱,我的自由——邓肯自传》;《生活之路》(托尔斯泰临终前绝笔);《马克吐温自传》等。研究兴趣:文学翻译、中国诗词歌赋、经济类时文翻译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及翻译技术。


     姚阳春,英文名Daisy,笔名巴雪,河南人,云南农业大学翻译硕士在读研究生,现在上海签证中心做英语翻译,古诗词翻译爱好者,专业兴趣:诗词翻译。

     石永浩(Anthony Shi),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主讲中国文学经典英译、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翻译等课程,爱好文学翻译,尤好散文、诗词翻译,曾在《汉诗月报》等刊物及网上发表多篇翻译作品,翻译著作一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孙蕴春,大连大学英语教师,笔名子梅,翻译文学爱好者,喜欢中文诗词写作,在“诗词吾爱”网有创作网页。

     张俊锋(Loius V.M. Longman),字墨骊,号雪梅庵主人。河南洛阳人,上海理工大学教师,马拉松爱好者,2017年上海国际马拉松PB: 2:33'20'',达国家运动员一级。上海科技译协会员,中国国学双语学会理事。专业兴趣:科技翻译,典籍诗歌翻译。其翻译著作有《列车上的陌生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期责编:宛城卧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2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诗多译,异彩纷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6 2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彼路未择
学习修改版2

黄树林间路分歧
不能兼选颇遗憾
茕然旅途久伫立
远望其一目尽极
直至曲隐灌木间

转择另路公且平
或许更合情与理
芳草萋萋人迹轻
尽管先前之通行
两路消磨几无异

双径幽幽沐晨曦
落叶森森无踩践
且留彼路待他日
却知歧路终路歧
重回原处恐无缘

多年以后得暇閒
叙及此事叹息中
当初两路分林间
吾择此径幽且偏
如今一切皆不同

谢谢各位朋友,欢迎多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7 18:20 , Processed in 0.0972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