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11|回复: 29

百年新诗选读研习笔录(101——1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8 1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20-9-20 06:40 编辑


101、情真还须艺精——试说祁人先生情诗的“赋”法技巧
/ 山城子-

近期频繁浏览“中国诗人”网,昨天翻到白沙主持的栏目,见肩头有“情诗王子”祁人作品的展示,立刻进入载了下来。移到笔记本上看,集合颇多,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我欣然徜徉其间,美不胜收!

情诗之美,美在情真。真情乃情诗之魂。若是没有真情,文本再华丽包装也会失之苍白。但魂美毕竟藏于内,外现还须形亦美。而如何能使内美外现于形就是个技艺的问题了。因之,谁能解决好“内美外现”的问题,谁的笔下就能出精品。祁人先生能被诗界誉为“情诗王子”,料定他“内美外现”的功夫必深。这样地想着,我怀着求证学习的心情,就走进了一丛丛浓郁的馨香了——这是“赋”法的馨香。

此“赋”非诗词歌赋之“赋”,乃“赋、比、兴”手法之“赋”。故曰“赋”法。
古人评诗分六义。义者方法之要义也。史上人解释六义,大抵认为其中的“风、雅、颂”为分类,“赋、比、兴”为手法。但原文为“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周礼•太师》)这样的类而无序,让我很是生疑那个“大抵”。凭直觉,所谓“六诗”,就是诗的六种表现手法。风=韵(韵在古诗中是区分散文的首要特征,所以排在首位),赋=铺=记叙=叙述和描写,比=附=喻与拟(这“拟”“大抵”中也未言及),兴=起=领起=提起,雅=文雅=语言文雅=语言艺术,颂=抒情。就是说为诗之法:一要有韵,二要铺叙,三要喻拟(修辞用格),四要注意起兴,五要讲究语言艺术,六要注意抒情。(恕我孤陋,不知“大抵”之外,有否我的这种解析?)

赋排在第二位,无疑问是诗的重要表现手法了。“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诗经版的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唐诗版的赋。可以说赋的方法无处不在古诗今诗中。但同样用赋,显出的技艺却大相径庭。一如驰名中外的安顺腊染,方法一而审美效果千或万了。通观祁人先生的情诗,大抵都是赋的手法,但因技艺娴熟巧妙,铺陈出来的审美,就美于一般而拔萃了。不妨以先生的《那时》为例学习一回。原诗为:

那时/你小/我也小 // 小雨下起的时候/我们仰着脸望天 // 说  天哭了 // 我擦你的眼角/你擦我的眼角/脸上全都湿漉漉的 // 我说你哭了/你却说我哭了

全诗分为五节共11行。通篇清一色的铺陈,清一色的口语行文,却为何这样美丽呢?诚然,美在情真,美在两小无猜的纯,美在纯情自然地外现。外现当然要凭借语言,凭借雅,凭借雅的能力和技艺。诗人用了那些技艺呢?
印象深刻到我的审美中是用词的复沓。先是“小”这个词的复沓“你小/我也小 // 小雨下起的时候”。这里关键是第三个“小”的出现,景物那样轻轻地就进入了人物的童年。不信你将那“小雨”无论改成“细雨”“毛毛雨”“中雨”“大雨”“暴雨”,都不及这个“小”字的复沓于前来得亲切自然。再一个是“哭了”一词复沓,却是景物在前而人物在后了。两个复沓于前于后巧妙地完成了一个“人物——景物/景物——人物”的回环呼应。之外,还在回环之际复线了一个“说”的复沓。妙在第一个不说谁说,而后对应以具体的谁谁说。这情形若是不驻足细品,你便只是感觉到美,却不知美以何了。感觉浮在表层,只能愉悦于一瞬,不如理性的东西来得深刻长久,且可受益。
再就是第三节的拟人格的运用和第四、五两节排偶格的运用。拟人自然得不留痕迹,因为儿童最熟悉的事物莫过于哭了,爆发时就泪如雨下,既然天下雨了,当然就是天哭了。这样的拟人一点也没有故意的生硬,柔软得如手上的汗毛。两个排偶的使用,都是人物互动的实际天然形成的,都有一种对应回环的语言审美效果平实地散发出来。
这就是诗人“赋”法具体到《那时》这首小诗中的技巧,有了具体的技巧,“赋”出的诗文本才魅力得如斯美丽。
类似的分析见于别文时,常有诗人的实话实说:说当时我可没想到那么多的修辞或技巧什么的,情之所至就一起呵成了。是的。我也写诗,我也不刻意想用什么什么,恣意铺排罢了。但如果一定要究其精在哪里,美在何方,妙于何所,就必须看到隐藏于文本深处的艺术操作。这样才能理性地领略其精其美其妙。事实上精神产品所用的工具,绝然不同于物质产品所用,锯子就是锯子、刨子就是刨子、凿子就是凿子,功能的不同是不允许拿错的。诗创作的技艺(工具)是思想修养、人品修养、文化修养,文学修养、语言修养的综合,并具体综合到语言修养的层面上来,发挥其综合的功能。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既是锯子,也是刨子,还是凿子。因此诗人写诗时就没有究竟是用了锯子还是刨子的感觉了。既然是这样,我们从祁人的这首诗的分析中,就足可以窥见先生综合了其它修养的语言修养的上乘层次了。
层次达于上乘,其“赋”法的技巧,便顺理成章的依据不同的诗题诗材,而依势依形依态流泻出不同的多姿多彩了。不妨再看诗人一首《鸽子》,原文录如下:

“你赠我的这只鸽子很乖/我常常闭上眼/听它咕咕叫唤 // 总是每次你一转身/它就随你飞去了/我只能睁开眼睛 // 唤你/带它一起回来

仅仅8行的小诗,还是清一色的赋法铺叙,还是清一色的口语表达。但既不失之直白,也不失之一般,因为这里的“赋”法与象征的手法并行,于是产生了双重审美的构架,且镶嵌了从闭眼到睁眼动作层面的语义回环(不是回环格),就很别致地表达了爱而难舍的真情。
标题与文本中的“鸽子”,可以就是被养殖的普通鸽子。爱屋及乌,爱人及鸽,情趣顿生。如果这鸽子另有所指,就有了象征的意义,其“赋”的手法就并行于象征的手法了。我的领悟这个可爱的鸽子,就是所爱之人的情意。“听它咕咕叫唤”,情意何等缠绵!“闭上眼睛”,何等幸福的爱的享受!情意深挚到这个份上,自然难舍,分离不可须臾了,所以“转身”的功夫,都要“睁开眼睛”唤回。眼睛的一闭一睁,体现了诗主体形象“我”对这份情意的格外珍惜和爱护。

“呵,岁月是有情的花朵/还是无情的流水/多少年后,当我从远方而来/在茫茫人海中/即使你认不出我风干的模样/也会看见我不变的心肝”

这是《春》的末节。依然的倾诉表白,依然(稍事文学加工)的口语,却见出朴实无华之美。美就美在平实稳妥地用格。格虽不多,却疏密有致。前两行合互文与对比及两个比喻于一炉,成为全诗中哲思的亮点。后两行分别用的是拈连格(省略了甲方)和借代格。借具体的内脏器官“心肝”,以无形的思念眷恋的情感。这属于“具体代抽象”。我们的一些食物为了保存,是可以“风干”的,但人的模样岂可以风干(又不是木乃伊)?但拈连过来就含了分别日久满脸沧桑的描摹效果。所以,人在这个特定的场合的模样就可以借用“风干”一词了。这属于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积极的修辞方法。活用了词类,诗文本就会变得活泼美丽。请看祁人《瘦瘦的爱情》的末节,就可以体会。

“道路多么遥远/爱情多么湛蓝/多么想你伸出温情和美丽/拴住我的瘦马儿呀/还有什么能给我更多的欣慰呢/当你将我打落马下/吻去我心灵的荒凉”

这样一节诗中,有五处活用了词类。一是“湛蓝”,通过移就格实现。移就格的形成中介是比喻,这里将爱情的真实喻为晴朗的天空,于是就获得了“湛蓝”的颜色属性借以表达,而省略了比喻的中介。语言的美丽就是这样得来的呀!二、三是“温情和美丽”,“温情”属于抽象名词,是不可以“伸出”的,既已伸出,就化抽象为有形的直观了;“美丽”是形容词,这样一伸出,也就名词化了。这样的变化,使诗句不仅省简美丽,而且有了张力。四是“欣慰”,本属于心态的形容词,而在句中占据了宾语的位置,就具备了名词的性质。五是“荒凉”,这是暗中移就后又占据了句中的宾喻位置而名词化了。因为是活用中的活用,所以呈现出来的语言美丽与魅力,比之“欣慰”的用法又胜一筹。

通过上述的分析学习,我们已经不难理解祁人先生何以“赋”法铺陈出他情诗的魅力与美丽来,关键就是与他手中的“工具”功能多样齐全,又运用得娴熟巧妙直接关联。一句话回到标题:“情真还须艺精”啊!岂有它哉?

——2007-8-24于文化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102、血浓于水的游子情——读星子回国探亲的两首小诗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5]
文/ 山城子

今天上午网上远足北美,方知加国华人女诗人星子前不久回国访友探亲,足迹遍于北京、南京、上海、扬州、黄山等地。情形感慨良多,如梗在喉,本应一吐为快,但却惜墨如金,只搜到她的两首小诗和一篇博客文章。诗文虽惜,却感怀淋漓而溅,其血浓于水的游子情,涨潮般漫卷而来,浸泡着我整整一个下午在家中。

《何日可归? 》这个标题已经浸透了渴盼。但“可归”的内里却绝非个人的行踪。是什么呢?三节诗,咱们一节一节地看吧!

雨倾盆而至,
缓行的车低诉
无心快语,
绿袖子轻飘,
上海的夜一洗而净.

第一节诗,从个人的行踪遇雨起兴。“车低诉”张力很大,诉说什么呢?无疑是触“雨”生情。气候变化无常,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国家崛起了,却正在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不是笔者的杜撰,有星子博客文为证:“我们每个人和政府都要重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不要让以后的环保和医疗更多冰霜。可惜呀,发展得快,发展得猛,它的代价呢?”星子是先到北京,后到上海。“在北京呆了几天,除了下了场暴雨之后,能看到蓝天,就只有去长城看蓝天了。也许是因为缺水,街道边的植物感觉很脏,很灰暗。很多高层住宅和楼宇,看上去很新,可是附近却比较脏乱。 规划很不协调。”看来不尽人意的印象已经塞满了头脑,哪里还有心“快语”呢?“上海的夜一洗而净”,看来上海的环保也好不到哪去,不下大雨空气中的废气是无法消失一时的。这个笔者可认证,四次到沪最让我受不住的是满街的汽车尾气味,看见下学的孩子们一路踢球嬉戏,我就不可思议——咋可以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样的空气呢?星子的这行诗也许还双关到另一种意义,就是企望有什么方法能使祖国的环境像这“雨倾盆而至”一样洗净灰暗呢?这也不是杜撰。她在博文说“对国内空气和水污染的深切感受,很想寻找一些好的国外产品和对策,所以花了时间在网上和朋友圈里查了查,了解,然而因为是硕大工程,全民问题,觉得自己很难起到任何作用。”虽然有些无奈,还是写出博文寻求。令我感到那个赤子之心强烈的跳动。

岁月依然刻印
流逝的纹路,
抹不去的青春
一跃,又上了眉头
湿润着无邪,
雨漫过久远的台阶.

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不免回首“岁月”历程。 “抹不去的青春 /一跃,又上了眉头”
她是经历过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大潮涌动,“湿润着无邪”,——都是为了祖国的振兴呀!“雨漫过久远的台阶”——经济上一步步艰难迈上新台阶,不容易呀!没离开祖国之前,她是有深切体会的呀!

回忆终是一张茧,
曲终莫不过燃火的翅膀,
黑夜布满黑色的眼睛,
谁还在憧憬着黎明?
卷拂而去的风里,
又见轻瘦的影…

走过的历程“茧”一样封存于历史了。“曲终”(回忆完这历程)“莫(当是“没”字之误)不过燃火的翅膀”——腾起的翅膀“燃火”还能奋飞吗?诗人这里表达了极度的担心。回到现实中来“黑夜布满黑色的眼睛”——黄头发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呀!“谁还在憧憬着黎明?”自然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清醒者依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呀!“卷拂而去的风里, /又见轻(以为是“清”字之误)瘦的影…”——这一段腾风而起的历程啊,代价惨重哩,祖国母亲依然“清瘦”,还是没有真正地强大起来呀!(笔者听杨锦麟读报谈及中国环保时说:还是那句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读罢回阅,全诗写的清丽婉约,却处处都浓浓地浸染着一颗赤子之心呀!

另一首是《放生桥!》与前一首加个“?”号的难以确定,这里加的是一个坚决的“!”号,对比强烈。因为诗人要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了”。是的!与其担忧 ,莫若行动起来。请看全诗:

桥上一群人兜售着
金鱼,
我买了两条,
在桥边兜空,
它们鲜活地游走。。。

昨晚,
隔着一个海,
我梦见一红一黑
向我游来,
想起上海的那座桥,
手凉如梦。

第一节实写买鱼放生的经过,笔墨极其省简。第二节写回到加国依然拳拳于心的情结。诗眼在最末的“手凉如梦。”
诚然,作品中的“买鱼放生”只是象征意义的行动,如宣言号召人人都“从我做起”。而现实中明明“有一群人兜售着/ 金鱼,”——那些厂家、商家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环境的破坏,个案累累曝光于媒体,以至国家的绿色GDP规划迟迟不能实行,如何不令人忧心忡忡呢?如何不有“手凉如梦”的感觉呢?
看看星子博文的另一段文字吧:“哥哥买的房楼宇很高,夫子庙附近,价格不便宜,可是旁边的秦淮河成了臭水沟,我都替住在那的人担心。可是很多人天天经过,习以为常。我问为什么不治理,说没办法治理,要大家都出钱才行。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忍耐力。”这不就是“手凉如梦”最好的诠释么?
当年面对中国革命,鲁迅先生是“怒其不争”;而今面对中国建设,星子是“忧其不醒”呀!13亿多的华人,倘若个个心赤如斯,还怕中国的山不青、水不秀、河不淳、气不新、国不强吗?
哦!哦!血浓于水的游子情啊!一个国内的退休教师整整接受了一个下午的深刻教育呀!
——2007-8-25于文化村
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03、“卷心菜一样的那些”是哪些?——管窥肖今的《乱码》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手头没有肖今《乱码》的全卷,却非常喜欢其中之十《卷心菜一样的那些》(见《北美枫》第二期44页)。或许,这就是全豹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斑了。今天又翻出来,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赏读了。
《卷心菜一样的那些》。标题,就有一种别致的语言美和意向美。省略喻词的喻句做定语,所定的本体竟是个不确定的指示代词“那些”。这样的别致,致使读者的我就新奇起来,“那些”究竟是“哪些”呢?这回我要细细地追寻了。

无数次里仅一次相识,彼此就深深理解
如同此时刀下的卷心菜,这次剖开才发现
它一直紧紧抱着非常干净,以至想起仿似卷心菜的那些:
洋葱、花苞、未经世面的心灵等等,越到深处越清彻

全诗排列严整,四行一节,共有七节。这是第一节,也是起兴节。诗人从司空见惯的造厨细节切卷心菜提起而象征性总领。妙在起兴节中又有起兴句,形成起兴中的起兴,诗经里罕见。“无数次里仅一次相识,彼此就深深理解”。家庭主妇或主男们上灶烹饪,谁也是无数次了。但只要有一次类比出理性的东西,那就是惊喜的发现呀!诗人在琐碎的家务劳动的个别中发现了一般,于是乎就进入她的《乱码》了。干柴遭遇了火星儿,没法不熊熊燃烧起来呀!但无论卷心菜、洋葱还是花苞,都是作为起兴的喻体而出现,本体却被并列于后,就是“未经世面的心灵等等”了。本节第4行,具有由表及里的哲学概括功能。

曾经我不也是个卷心菜么!谁的刀举起后
开始泄漏我的清白?是你?是你??还是你???
不!是这世道!农夫不待瓜熟就摘掉,杂狗见骨头就啃
落水的孩子屡遭洪荒,无油的黑锅被柴追烧

第二节是切入节。当然就从自身切入。是由卷心菜芯的洁净的联想切入。切入很深,设问很强。这种强又运用反复格无限扩张。反复中的“你”,不是特定的,而是复数(众多)功能。设问格是提起注意下文的,强化是为引起读者的极度注意,注意她的答案:“不!是这世道!”
这里,诗人一下子就将锋刃切到了底,切到了社会的现实,切到了底层。怎么样呢?接下来的四个单句,大面积地概括诗人眼中痛心疾首的社会负面现象。用的是系列比拟。一是比拟商业中的各种无诚信的行为,二句比拟一些管理者的贪占黑心,三比拟受损者的灾难,四比拟弱势群体的困窘。有爱才有恨,爱国才看得见国度里暗伏的羁绊与危机。哪些羁绊与危机呢?宏观到精神领域,无疑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来自资本的以个人主义为支撑的拜金主义。诗人的良知已跃然纸上。

敢吭声?敢响屁?还是强奸后自食其果吧
好了伤疤,包起痛,又是那个卷心菜
而内芯已斑驳,如附一个收阅腐烂的插件
第十八层地狱重复着六次过去

第三节过渡,向诗人心中的理性过渡。第一行虽然情绪粗糙,语言不够婉约,心情可以体谅。末行虚以比拟是为后面伏笔。

油温不断升高,记忆的烽火迅猛点起
战争,一方是我,另一方也是我
按娜•布兰迪亚娜说:“天平所要称的
并非是善与恶,而是曾经与未曾”

第四节是展开。开始炒菜了——“油温不断升高”,又记起了心中嘀咕的事。物欲横流的事件天天见于各种新闻媒体,教育着也影响着每一个人。诗人也在其列。于是思想斗争是难免的。后两行使用引用格,这个“曾经与未曾”来得十分精彩。那是个社会行为的哲思的标准呀!危害社会的事,你“曾经”了,还是“未曾”?泾渭分明哩!

那么这战争的结果,也并非得胜与负
而是站住和倒下。我站住了
和遍体的伤疤一起立在生活馆中
清清楚楚看那洋葱剥一层泪一层

第五节继续展开。这是一种个人现身的写法,但又如何不是所有生活在这个“世道”里的人呢?然而倒在拜金主义臭脚下的人绝对值不小。枪毙的、判刑的、通缉的、遁于国外的、正在现行的、没有被揭露出来的、大大小小的正往下倒的。但诗人没有倒下去——“我站住了”!尽管“遍体的伤疤”了,还是雕像般地“立在生活馆中”了。但痛心呀,忍看“剥一层泪一层”的洋葱——多少青少年在社会负面精神污染下走进了少管所和铁窗哪?

该走的都走过了,不该走的也走过了
胸腔里的幼年入世青年出世,穿过世面后的冰凉
再也记不起当初的滚烫。好心人总爱
以揭疮痂来表示抚慰,使麻木理直气壮植入神经

第六节开始收敛。第一行可以理解为人生的道路,放大开来就是社会的道路,毕竟哪该走哪不该走,已经不好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未发生的实践还在后面,谁能结论呢?诗人有些迷茫了,甚而沮丧。这从“冰凉”与“滚烫”两词的移就对比,可以看出来。但即或沮丧,也是一种热爱的引起,因为“好心人总爱/以揭疮痂来表示抚慰,使麻木理直气壮植入神经”。怨其一些人,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一些人的不能警醒呀!苍天可见,诗人心地的淳良呀!

笑貌若朴,退着退着就掉进河里。东白山的水啊
涤去我双目里的沙子,洗濯我灵魂的污渍
也允我随你逐流。这棵内心不再干净的卷心菜
精致的瓷盘,已不是它梦想的天堂,决不是

第七节收尾,回到个人之于社会的情结。“笑貌若朴”作末节节内的起兴,是将自己退而进入河里——时代的潮流里。“逐流”不是“随波逐流”,应是“追逐潮流”,因为是要“涤沙濯污”,是要洗净社会,献身社会。既然献身社会,“精致的瓷盘”一样的个人小家庭的幸福,当然不再是理想。这样的一次精神洗礼,诗主体“我”的形象就悄然在我这个老读者的心中有声有色地站立起来了。“决不是”的坚强否定,我仿佛看到诗人极其有力的一挥,就定格于历史了。我不能不为中国年轻的有良知的知识一代而击掌了。
——2007-8-27晚  于文化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4、“模糊象征”手法的诞生——争鸣轻若芷水的组诗《得鲁依》
文/ 山城子

“昨夜”,也是个模糊的时间概念,事实上已经是今日的零时一刻左右的样子,我徜徉《汉诗》论坛,突然发现被置顶的“争鸣诗歌  轻若芷水的《得鲁依》(组诗)”一帖,就立刻进入。才贴了三天,已经有了35个回贴,鸣得实在空前。我从诗到鸣未敢有遗漏收入视觉,却通感成一部摇滚乐了。所有细胞都振奋起来,摇摆起来,疯狂起来,意象里已经把自己行列到伴舞里了。

象征手法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寄寓思想情感的文学艺术手法。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海燕》中的海燕,《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的钥匙,就是具体形象。但形象如果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物质对应,甚至也没有“上帝”一类的意识对应,而模糊为一种文字或其它的抽象符号,那末这种象征手法,就从原有的象征细胞中一分为二了,可称之为“模糊象征”。原有的只好以“非模糊象征”加以区别。生命的细胞分裂是生命发展的环节和过程,一定文学艺术手法的分裂,何尝不是它的生命运动的形式呢?

且看诗人轻若芷水是如何将这种手法,从那个细胞中分离出来而诞生了呢?

(一)
得鲁依
得鲁依再一次从你的嘴里走出来
走进我的黑夜,你说,这多么像一枚鲜果
沉沉的捏在手上,沉沉的就是你

得鲁依,这个新鲜的名词
新鲜的浆,再一次被我咀嚼

“得鲁依”在第一首里,是作为“你”“我”对面言语中的相似于代词的角色出现的。如果(假设)我在晚上有个约会,那末现在我就认为“得鲁依”代的是“爱情”。不妨将文本里的三个“得鲁依”都换为“爱情”读一下,那不就是一首很美的小情诗吗?但美的不是“得鲁依”这个符号,因为换下来后符号已经不存在了。美的是“嘴里走出来/走进我的黑夜”句子中“走”一词的活用拈连与复沓;美的是“沉沉”叠词的运用与“沉沉的”反复;美的是接下来“鲜果”、“你”、“浆”、“咀嚼”的系列比喻。你想呀!一首仅6行的小诗,竟然9用(加上“得鲁依”本身的反复)辞格,能不美么?若是两个诗友相会谈诗,那末“得鲁依”或许代的是“灵感”,请把诗还原为“灵感”品味一下,还是挺默契而愉快的呀!以此类推,因读者不同而不同必然了。那为什么诗人轻若芷水非要画出一个“得鲁依”的符号呢?从我的第一印象来说,就是陌生又新鲜,朦胧又有趣。于是乎,原本应当的固定的诗旨,就升级为多功能的产品了,一如今天的手机,岂是当年的“大哥大”可比?至于象征何以要模糊?因为不模糊不足以陌生新鲜朦胧有趣呀!

(二)
得鲁依,它是谁,它从夜里跳出来
姿势如此优美,划着一个又一个弧线
漂亮的月亮的弧线,落在老屋的顶上
我转过青石板和小巷
就看见得鲁依,在路灯下飞

在第二首里,“得鲁依”被一个“谁”字拟人后,就朦胧成近似于具体的形象了。是爱情的形象呢,还是灵感的形象呢?我看都成立。看成爱情“我”就是男性,“得鲁依”就是女孩的名字了。她多么美丽活泼,在老屋顶上拉小提琴吧?于是“梁杜”的优美曲调在寻觅追逐的“我”的耳中,就通感成明亮的飞舞了。若是“灵感”呢?那便是诗人的灵感突然“从夜里跳出来”,美丽的意象一个比一个美,或许诗成就题为《路灯下的小巷》,会明显明朗愉悦于反衬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那个《雨巷》了。轻若芷水我服了你了,哪里寻来这么个宝葫芦,如意成想要什么,它真就来什么了!


   (三)
你说,每个日子发亮,都是因为得鲁依
它就是阳光下的一朵金色向日葵
它在山坡上晃啊晃,在树稍上摇啊摇

这一切多么美
你忍不住用果子拐骗了它
在石头背后,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得鲁依不知道,它光着身子走在阳光里
得鲁依的白天没有智慧,也没有翅膀
得鲁依有和我一样的名字
爱在月光下哭泣

第三首好像两个朋友之间在讨论“友谊”、“感情”或“真爱”一类的话题,“得鲁依”就代表那个话题了。这类话题是要有观点的。“友谊”也好,“感情”也好,“真爱”也罢,最容易被“物质”欲(“忍不住用果子拐骗”)破坏,结果只能带来清醒后的悲伤。文本中一系列喻、拟构成的意象如何美大家有目共睹了。反正我是体验了轻若芷水的才华,如何的让我刮目,而快乐于中国诗歌的创新了。

(四)
得鲁依的翅膀、武器和剑,插在青石板上
插在我每夜都经过的小巷
路灯不说,你也不说
而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只能是江湖
今夜它在森林城堡,在那里遇见不该遇见的人
它因此一点一点的失去鲜血
而你,忙着告别,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

上一首的继续。本首的理解点在“得鲁依是江湖里的人”,且“只能是江湖”。我领悟“江湖”既民间,民间的朴实还在于人本的情感和精神内核。“遇见不该遇见的人”,就是上一首里 “你一件一件褪去了它的衣裳” 的“你”,也是本首“忙着拿q币去赎回得鲁依的血”的你。但物欲的伤害岂可以用物欲的方法赎回?

  (五)
得鲁依走了,从转角的地方,一晃就不见了
象你留给我的时间,只那么一点点
一点点的爱和一点点的疼
老屋开始哭,青石板也哭,雾气笼罩的小巷
转角的那户人家关上门,铜环也不再当当作响了

我去找得鲁依,雨就开始下,泥路上的脚印没有了
雨水冲刷出一条小河,有泥,有树叶,还有几只蚂蚁的残骸
在小河里流,我的得鲁依却不见了

最后一首是轻若芷水模糊出的朦胧故事的不朦胧的惨淡结局。诗人依然喻拟出系列素色美丽的意象来,然而这个被物欲伤害的情感、友谊、真爱,或者放大开来的社会风气、精神家园——“得鲁依却不见了”。何等地令人怅然、悲哀、痛楚!
痛楚、悲哀、怅然之后,难道不是反省与警觉么?至此,诗人的诗旨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难道还不够明显么?

呵呵!回到我的题目上,还要留个小缀儿。
既然轻若芷水从象征手法里分离出“模糊象征”来,那末作为诗创作基本手法的一种,它也就诞生了。其生长还有赖于更多诗人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就不能从“得鲁依”变成“得鲁那”或者“得鲁X”,这只能是模仿,模仿的再好也是不值钱的赝品。须知,事物的抽象也千差万别,模糊的媒介也多种多样。相信,只要我们能接受这种上乘的“工具”,就会有各自独特的使用方式与场所了。
那时,这种手法的诗多起来,或许依荒诞诗、朦胧诗得名的规则,就统称为“模糊诗”吧! 如果还没有发现先前的类似的诗现象,那末别忘记是轻若芷水诞生了它。为它起名的人叫山城子——红湖学校退休的那个老头。
2007-8-31于文化村



105、绰约游走在现代与古典之间——试说杨光诗集《爱情之死》的艺术成就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8]
文/  山城子

别说“爱情死了”
她正在诗人的词语里苏醒
尽管红地毯还在等
只要坚持就会走来双双倩影

——摘自山城子/李德贵诗歌体日记2007-9-4《喜读诗集<爱情之死>——致杨光》

云南青年诗人杨光的诗集《爱情之死》出版发行于05年末(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次印刷),馈赠到我手中已行世20个月出了头。幸哉!好餐不怕晚,色香照样新鲜。真的,昨天捧读半日,印象颇深。今天整理出来,说也好,聊也好,我总是乐于从艺术性着眼,因为艺术性越强的篇什,其诗心诗旨得到的张扬也越强。

1、传统技艺的发扬与拓新。

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技艺颇多,应当包括各种手法与修辞格的运用。打开《爱情之死》的第一页,我就感到了诗文本中修辞格自然而流畅地蹦跳出来,如明亮的珠子缀亮了杨光诗的天空。

“我不愿看,你龟裂的心。/ 新芽刚冒出头,就遇上霜了。/ 没料到吧。/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龟裂了你的心/ 我不愿,不愿看你的心,你心的龟裂。”(《玫瑰泣语1》)

——口语行文的5行诗中,诗人用了反复、顶针、回环、比喻、比拟,及拈连等词类活用。特别是反复回环的运用,使渗透到诗里的主体情感得到了一吟三叹的强化效果。这种强化效果,我们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这里是一吟三抚,抚慰刘十六的归隐。

杨光已经谙熟了这种传统的技艺,几乎显现于处处。他——
在《玫瑰泣语2》中反复“我故意”与“一朵花”,顶针“故意”和“眼睛不眨”;
在《玫瑰泣语3》中反复“鸡啼”,回环“徘徊的夜”;
在《玫瑰泣语4》中反复且回环“写信”和“打电话”;
在《玫瑰泣语5-6》中,两节诗遥相呼应反复“道一声珍重”和“你可要走好”;
在《玫瑰泣语7》中反复“芳艳”;
在《玫瑰泣语8》中顶针“相系相牵”,反复回环“你的手,你的心”;
在《玫瑰泣语9》中反复且双重回环“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在《玫瑰泣语10》中反复“我怎么现在才明白呢?”和“擦肩而过”……
在反复顶针回环修辞格的运用中,诗人都还综合进喻、拟、排比、排偶、活用词类等其它修辞格。

如果说这是发扬,那么杨光还有超越如上的拓新,也就是古诗中不可能出现的形式。例如在组诗《冬日的感觉1》中,诗人竟将5个“滴”字单字的排了5行,来反复强调那血、泪滴落的形态感。而到了《冬日的感觉2》,又把“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重重”12个字,占了多半页地立了起来,从双音的反复直落单音的反复。成了“反复格”的绝吟。
更有回环裹着反复的绝唱——例如《生活》:
“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亡腿的蚂蚁 在眸心”
——全诗两节4行,实际仅重复使用了“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爬、来、去、亡”12个字,就完成了对生活(生存)的哲理透视。
与《生活》版本完全相同更其精致的又有《奴役》:“物和我”/  谁奴役了谁呢?// 谁奴役了谁呢?/ 我和物”。这个仅回环重复用了8个字,就揭示了人之于物的哲理思考。诗写到这个份上,绝对的绝了!
其它类似的前后照应的反复,在杨光的诗中,可谓俯拾皆是。这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反复吟唱
舒缓回荡的风格。

2、新颖别致的积极用格。

我们知道落笔为文为诗,有两种修辞自始至终规则着文本。一个叫消极修辞,作用在语言的清晰明白准确,技术上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语法进行;一个叫积极修辞,就是用格——各式各样的格(传统修辞格大约有30余种,加之现代诗歌中创新出来的可达40余种),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起来。这样看来,“积极用格”就是积极地使用积极的修辞方法,是积极又积极了。

杨光的诗作在用格方面绝对是“积极又积极”的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他比较普遍地积极了反复、顶针、回环之外,还新颖别致了其他许多常用的辞格。就试举几例说明之吧:

①  比喻:“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 注定了/ 奇世的名画/ 陈尸为苍白的纸”(《名画的悲表》)这是全诗。用“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喻恶意的不良舆论,用“名画”喻美好的结缘,用“苍白的纸”喻不良舆论造成的结果。这里还通过比喻活用(拈连)了“陈尸”一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意用为相当于“死”的动词),使读者极易想及“吐沫星子淹死人”的俗语。

②  比拟:“射中枝头的热恋// 惊飞它枝的情人”(《爱情之死》)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又是“热恋”,又是“情人”的美好环境,被人为地破坏了。如果将这整体看作事物,就又是将“破坏环境的行为”以拟物的方式具体化形象化了。因此这样的比拟就有了拆零拟人、整体拟物的双重用格效果。

③  借代:“谁蚕食了你的小桥流水/ 是我I还是Me”(《边缘人  五》)传统的借代格多种多样,却没见过可以借来现成的古诗名句,以及诗句的典型意义来代替原始的自然环境的。可诗人简直是顺手拈来用的这样诗意盎然。我更没见过还可以借用英语语法中的概念“主格”与“宾格”,来代替哲学中的概念“主观” 与“客观”的。借代里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职务代人称、标志代本体等等,没见过以概念代概念的。但代的又是那样的贴切新颖。这样的借代成功分明是拓宽了借代的领域,使古老的修辞格又添新枝新叶了。

这样的奇妙的用格例子还有一些,“例不过三”,足以说明杨光用格的积极,且因积极而到达的艺术高度了。

3、机智流畅的词类活用。

古典诗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为古汉语中最为亮丽的风景区。不仅有直接使用的使动(使宾语怎么样)、意动(认为宾语怎么样)、为动(为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还有名词的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的用如名次,以及通过喻、拟格实现移就、拈连格的活用方法。诗人杨光于这方面应当说有许多机智流畅的成功运用。

“太阳洗白了夜”(《追求》)这是通过将太阳拟人,把夜拟物之后,同时省去了甲方的“洗”一词的拈连活用。
“年龄抽蕾了” (《玫瑰泣语11》),是把年龄先喻为被子植物,它才可以“抽蕾”。“抽蕾”这个动宾式词组就被活用为行为动词了。
“经济动物蛇一样地滑过生活”(《边缘人 五》这是没有省略甲方“蛇”,而实现的拈连用法。

“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玫瑰泣语9》)这里的“凸凹”与“凹凸”,本是用于修饰有形物体的,却用到了抽象概念上来。它是通过比喻而实现的移就格得活用。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玫瑰泣语1》),这里将形容词的“冷”,用如了名词。
“携手鸟语花香”(《边缘人 一》),这句谁都能理解为:(与)鸟语花香携手(共行),诗人却省去三个字后颠倒了语序,使动作直及形容性短语,从而使其成为名词性的短语。这应当是从形容词用如名词的活用发展而来,是创新用法。

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小花一样明丽的点缀在杨光的诗的草原上,比比皆是哩!

诗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些成功,不就是成就么?
2007-9-5于文化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105、绰约游走在现代与古典之间——试说杨光诗集《爱情之死》的艺术成就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58]
文/  山城子

别说“爱情死了”
她正在诗人的词语里苏醒
尽管红地毯还在等
只要坚持就会走来双双倩影

——摘自山城子/李德贵诗歌体日记2007-9-4《喜读诗集<爱情之死>——致杨光》

云南青年诗人杨光的诗集《爱情之死》出版发行于05年末(中国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次印刷),馈赠到我手中已行世20个月出了头。幸哉!好餐不怕晚,色香照样新鲜。真的,昨天捧读半日,印象颇深。今天整理出来,说也好,聊也好,我总是乐于从艺术性着眼,因为艺术性越强的篇什,其诗心诗旨得到的张扬也越强。

1、传统技艺的发扬与拓新。

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技艺颇多,应当包括各种手法与修辞格的运用。打开《爱情之死》的第一页,我就感到了诗文本中修辞格自然而流畅地蹦跳出来,如明亮的珠子缀亮了杨光诗的天空。

“我不愿看,你龟裂的心。/ 新芽刚冒出头,就遇上霜了。/ 没料到吧。/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龟裂了你的心/ 我不愿,不愿看你的心,你心的龟裂。”(《玫瑰泣语1》)

——口语行文的5行诗中,诗人用了反复、顶针、回环、比喻、比拟,及拈连等词类活用。特别是反复回环的运用,使渗透到诗里的主体情感得到了一吟三叹的强化效果。这种强化效果,我们从李白的诗中,可以得到印证:“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这里是一吟三抚,抚慰刘十六的归隐。

杨光已经谙熟了这种传统的技艺,几乎显现于处处。他——
在《玫瑰泣语2》中反复“我故意”与“一朵花”,顶针“故意”和“眼睛不眨”;
在《玫瑰泣语3》中反复“鸡啼”,回环“徘徊的夜”;
在《玫瑰泣语4》中反复且回环“写信”和“打电话”;
在《玫瑰泣语5-6》中,两节诗遥相呼应反复“道一声珍重”和“你可要走好”;
在《玫瑰泣语7》中反复“芳艳”;
在《玫瑰泣语8》中顶针“相系相牵”,反复回环“你的手,你的心”;
在《玫瑰泣语9》中反复且双重回环“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在《玫瑰泣语10》中反复“我怎么现在才明白呢?”和“擦肩而过”……
在反复顶针回环修辞格的运用中,诗人都还综合进喻、拟、排比、排偶、活用词类等其它修辞格。

如果说这是发扬,那么杨光还有超越如上的拓新,也就是古诗中不可能出现的形式。例如在组诗《冬日的感觉1》中,诗人竟将5个“滴”字单字的排了5行,来反复强调那血、泪滴落的形态感。而到了《冬日的感觉2》,又把“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沉重重重”12个字,占了多半页地立了起来,从双音的反复直落单音的反复。成了“反复格”的绝吟。
更有回环裹着反复的绝唱——例如《生活》:
“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爬来爬去/ 亡腿的蚂蚁 在眸心”
——全诗两节4行,实际仅重复使用了“在、眸、心、 全、腿、的、蚂、蚁、爬、来、去、亡”12个字,就完成了对生活(生存)的哲理透视。
与《生活》版本完全相同更其精致的又有《奴役》:“物和我”/  谁奴役了谁呢?// 谁奴役了谁呢?/ 我和物”。这个仅回环重复用了8个字,就揭示了人之于物的哲理思考。诗写到这个份上,绝对的绝了!
其它类似的前后照应的反复,在杨光的诗中,可谓俯拾皆是。这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反复吟唱
舒缓回荡的风格。

2、新颖别致的积极用格。

我们知道落笔为文为诗,有两种修辞自始至终规则着文本。一个叫消极修辞,作用在语言的清晰明白准确,技术上必须遵循约定俗成的语法进行;一个叫积极修辞,就是用格——各式各样的格(传统修辞格大约有30余种,加之现代诗歌中创新出来的可达40余种),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形象活泼起来。这样看来,“积极用格”就是积极地使用积极的修辞方法,是积极又积极了。

杨光的诗作在用格方面绝对是“积极又积极”的了。除了前面提到的他比较普遍地积极了反复、顶针、回环之外,还新颖别致了其他许多常用的辞格。就试举几例说明之吧:

①  比喻:“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 注定了/ 奇世的名画/ 陈尸为苍白的纸”(《名画的悲表》)这是全诗。用“利齿的撕噛/ 长舌的翻卷”喻恶意的不良舆论,用“名画”喻美好的结缘,用“苍白的纸”喻不良舆论造成的结果。这里还通过比喻活用(拈连)了“陈尸”一词(动宾式双音合成词意用为相当于“死”的动词),使读者极易想及“吐沫星子淹死人”的俗语。

②  比拟:“射中枝头的热恋// 惊飞它枝的情人”(《爱情之死》)这是比拟中的拟人。又是“热恋”,又是“情人”的美好环境,被人为地破坏了。如果将这整体看作事物,就又是将“破坏环境的行为”以拟物的方式具体化形象化了。因此这样的比拟就有了拆零拟人、整体拟物的双重用格效果。

③  借代:“谁蚕食了你的小桥流水/ 是我I还是Me”(《边缘人  五》)传统的借代格多种多样,却没见过可以借来现成的古诗名句,以及诗句的典型意义来代替原始的自然环境的。可诗人简直是顺手拈来用的这样诗意盎然。我更没见过还可以借用英语语法中的概念“主格”与“宾格”,来代替哲学中的概念“主观” 与“客观”的。借代里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职务代人称、标志代本体等等,没见过以概念代概念的。但代的又是那样的贴切新颖。这样的借代成功分明是拓宽了借代的领域,使古老的修辞格又添新枝新叶了。

这样的奇妙的用格例子还有一些,“例不过三”,足以说明杨光用格的积极,且因积极而到达的艺术高度了。

3、机智流畅的词类活用。

古典诗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为古汉语中最为亮丽的风景区。不仅有直接使用的使动(使宾语怎么样)、意动(认为宾语怎么样)、为动(为宾语怎么样)的活用,还有名词的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的用如名次,以及通过喻、拟格实现移就、拈连格的活用方法。诗人杨光于这方面应当说有许多机智流畅的成功运用。

“太阳洗白了夜”(《追求》)这是通过将太阳拟人,把夜拟物之后,同时省去了甲方的“洗”一词的拈连活用。
“年龄抽蕾了” (《玫瑰泣语11》),是把年龄先喻为被子植物,它才可以“抽蕾”。“抽蕾”这个动宾式词组就被活用为行为动词了。
“经济动物蛇一样地滑过生活”(《边缘人 五》这是没有省略甲方“蛇”,而实现的拈连用法。

“凸凹的生活,铺上凹凸的情感” (《玫瑰泣语9》)这里的“凸凹”与“凹凸”,本是用于修饰有形物体的,却用到了抽象概念上来。它是通过比喻而实现的移就格得活用。

“我会是霜里的一点冷”(《玫瑰泣语1》),这里将形容词的“冷”,用如了名词。
“携手鸟语花香”(《边缘人 一》),这句谁都能理解为:(与)鸟语花香携手(共行),诗人却省去三个字后颠倒了语序,使动作直及形容性短语,从而使其成为名词性的短语。这应当是从形容词用如名词的活用发展而来,是创新用法。

以上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小花一样明丽的点缀在杨光的诗的草原上,比比皆是哩!

诗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些成功,不就是成就么?
2007-9-5于文化村
http://blog.sina.com.cn/u/1399268935我的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6、中国良知教师情结坚冰的吟唱——读杯中冲浪的参赛诗《好猛的西伯利亚寒流》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由和平岛等华人诗人发起的30余家民刊(网站)联合主持的华语诗歌大赛的第一阶段评比已于前不久投票完成。104首待终评的诗歌榜上有名。诗友杯中冲浪的《好猛的西伯利亚寒流》,很显眼的排在了第二位。欣然而读,令我感慨良深。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刚刚写了一组有关教师节的“顶针诗链”的我,余思正盛,正不知出口在哪里,就撞在了杯中冲浪笔下的“阿尔泰风口”上了。这倒可以顺势而下,共鸣于诗人的良知情结了。

就先看看“寒流”(此“寒流”非彼“韩流”)下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发冷”吧:

尽管窗子和门关得很死
未加衣的学生仍然白纸一样的发冷
地理老师说,西伯利亚出寒流侵入国境线后,过新
陇蒙陕晋冀,入鲁,长途奔袭我们初一、五班教室
诚非易事

“初一、五班的教室”,门窗紧闭,学生的脸都冻成了一张张白纸。就这么一个并不常见的镜头被诗人语映出来,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不是像西部的简陋校舍,也不是学生穷的穿不上棉衣——10年前我曾有机会到山东(鲁)参观了一些学校,绝不是这个样子的。问题诗人要借“地理老师”的“说”,意象一下对新中国基础教育的史观。
从历史上观,共和国的教育一开始就模式于苏联,成型了文革的前17年。应当说这与当时的计划经济还是比较适应的。文革时毛泽东觉着那一套越来越不理想,于是废止了高考,实施上山下乡后的猫腻百出的“工农兵推荐上大学”。10年过去,小平拨乱反正,又请回了苏联模式。然而今非昔比,经济渐进市场,培养人的事还迟滞于计划的年代,显然的不能协调,反而源于苏式的应试教育的枷锁越来越沉重学生的脖子。尽管李岚清看到了这个问题,竭力主张推行素质教育,毕竟气力单薄,而今“西伯利亚出寒流”常年肆虐了。
诗人一句“诚非易事”,戏谑地暗示了这个“侵入”的曲折过程。

楼外景色凄迷
孩子牙床像平原上的树枝一样咯吱作响
年轻的老师不忍睹孩子受苦,慢慢的举起地球仪
然后,把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
刚毅的插进著名的阿尔泰风口

“凄迷”也好,“咯吱作响”也好,都是对教育现状的意象映照,“孩子受苦”却实实在在,实实在在的心理发育之苦呀!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因有良知而无法忍受了。诗人不能直言,直言就不是诗了。于是借助想象,借助荒诞,借助“地理教师”的失控的动作,来传达对放“寒流”入中国的“阿尔泰风口”的无以言表的激烈复杂的心情。

风声即刻沉寂,阳光穿透玻璃
花香鸟语

如若能止住“寒流”,中国的教育本可以“花香鸟语”的呀!这种“花香鸟语”,曾连续14年见于我的课堂(见我的网帖《走过“自学互教”》书稿),亦曾见于岳阳、胶东、鸡西、抚顺各地及各大城市的个别学校。然而,高考的硬棒子一时难以软化,商品铜臭的影响甚嚣尘上,那个写在红头文件上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字样,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是顷刻的变化
顷刻之后
血气方刚的老师大叫一声,脸色惨白
倒在讲台上
他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已经发乌
再看地球仪,那天山和阿尔泰山狭长的空地
兀然堆积着二指深的坚冰
       
宏观的看, 以1997年9月召开于烟台的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为标志的中国教育的实质性改革,也就燃起了几处的火,现在充其量也就几处冒烟了。当然可以说是“顷刻”。那么如何表达良知者的痛惜之情呢?还得让那位主体形象“地理老师”,用肢体动作造成意象,让他的“中指和食指已经发乌”(用力何其猛呀!)再荒诞以地球仪上的“二指深的坚冰”。

呜呼!“血气方刚的老师”呀!不要太冲动,你毕竟还在讲台上,不妨领学生离开那个死气沉沉的空间,就到雪地里踩出一条路来,实查地象总比抱个地球仪好呀?什么?校长不许?那你来当校长,或者局长,甚而至于部长呀!……也是,或许你当了什么长,就舍不得你的那两个手指头了。我是没什么血气了,因为我已失去了讲台,没了资质去插地球仪上的“风口”了。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
问好!
山城子向大家问好了——中国伟大又悲哀的千万数的教师们!
2007-9-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107、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读海湄组诗《祖国,我想在针脚里享受衣服的温暖》
——《山城子聊中国现代诗》
文/ 山城子

海湄,常用的网名是南海之湄和百话争言。祖籍山东,童年烂漫于西北,现活泼在海南,是羊年生人的一位年轻女诗人。笔者曾经学习过她的诗作《约你相爱》(见网帖《山城子阅诗随笔》第9辑)。那是一首反复吟唱,一唱三叹的好抒情诗,如同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唱出了诗人对海南的深情热爱。海南是缀在母亲裙边的一块翡翠,对海南的吟唱就是对祖国的吟唱。这样的赤子情结今天又见于深情的组诗《祖国,我想在针脚里享受衣服的温暖》。
这组诗由四个部分组成,我们不妨跟着诗人脚步走一回,来共鸣于一个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

1.走出来又走回去

祖国,山路还是那条山路
在这个秋天,我无法端坐着等它带来陌生的乡音和
熟悉的烟叶子味,有雨的时候
那块扎进脚心的石头,用隐痛敲击着
雾里的家乡,敲击那片
仍旧在娶媳妇、生孩子的土地
如今它更像暴晒后的麦粒,坚硬
固执而又单调,仿佛一辈子
之外的叹息

祖国,城市到处搁置着家乡拆下来的黑瓦
而家乡,也遍布交叉后的喧嚣
白色的夜与黑色的光明,共同享有着
与生俱来的痛,而
我那披挂整齐的故乡,那鼻音很重的胶东乡亲
担心别处的黎明
会走进他们漆黑的老屋和清早的鸡鸣,会
漫过青花小瓷碗,溢出
贴着苞谷面饼子的大铁锅,淹没
他们的庄稼地

从小标题和内容看,诗人的行踪是回到了祖籍山东。或许多年没有回省了,自是感慨良多。感慨良多,倾诉于祖国——毕竟每一寸国土,都是祖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呀!。所以就以“祖国”总领开头。“山路还是那条山路”这样的起兴已经在暗示这里的山村的变化不大。读下来第一节果然,故乡仍旧是“娶媳妇、生孩子的土地”。观念正如《信天游》里唱的“什么都没改变”。“仿佛一辈子/ 之外的叹息”,分明是诗人对老少边穷地区落后于全国的发展的一种痛楚的叹息。行文到了第二节,诗人试图寻找原因。“白色的夜与黑色的光明”,这一双意象对比城市的崛起与山区的无动于衷。这差距的造成显然是不平衡的发展带来的(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注意平衡的发展呢?)这“生俱来的痛”啊!读到最后,诗人认为是这里农民观念的保守造成的(虽然不尽然,那改变观念的工作体系作为如何也是原因之一呀!)。因为他们担心“淹没他们的庄稼地”,怕改变他们世世代代相传的小农经济生活。这无疑真实地反映了面临商品大潮的当代农民(至少是在老少边穷地区)那种守残抱缺不肯接受新事物的一种惯性的心理。诗人的笔触之深,自然是思考之深爱之深的佐证。这比起一部分吃着祖国喝着祖国,也口口声声说爱着祖国,却隐晦含沙、怪诞射影、暗里中伤的所谓诗人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2.那天,我只占据了半条小路

在六月妩媚的目光下,酸枣刺贯通了我的手指
在南山最疼痛的部位
家乡,还没有醒来
没有醒来的家乡湿漉漉的,连同外婆的脸和
笑,此刻我像一个
高明的小偷,在偷走这户人家酿造的酒后
醉了,祖国,现在我的血里富含酒精
我可以借酒浇愁
在你的某一条缝隙里
念叨着“好酒,好酒,好酒。。。”

第二首意思贯通,所以没分节。从标题看,诗人徘徊在“半条小路”,是在深入的思考。思考的结论是“家乡,还没有醒来”,这成为诗人“最疼痛的部位”。我的理解是疼痛越深,就是爱得越深;爱得越深而拿不出办法,就痛得越烈。一个连在文学界都找不到应有地位的诗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又不是政治家。政治家自然有办法,政治家看到了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就拿出来“和谐”的号召和策略,但策略与号召的落实环节如何深入下来毕竟是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这是需要耐心的呀!诗人如要因爱而急不可耐,就只好“借酒浇愁”了。岂不知李白千年前就说过:“借酒浇愁愁更愁”。至于戏谑地说“好酒,好酒,好酒。。。”,到底是有些无奈了。

3.浪子是一片走失的树叶

祖国,镜子里有个浪子
他把脉络,移植在
那个南的不能再南的地方
那个朝东小窗
还有那双朝南的鞋
他表情单一,时常把丢了的人和事放在嘴里咀嚼
比如,张望的外婆、吸烟的外公、咿呀作响的老门和
夜里反刍的花牛,怎么看都像
戴着黑帽子
偶尔忘记的自己

而我患有严重的失忆症,手掌细腻而冰冷
心脏因为呕吐而百毒不侵
祖国,我甩给你的一大片泪
是翻遍器官,唯一能够证明我
就是我的证据,炎热持续
蜜蜂在成群的拥来,家乡的门口却正在
堆雪,活着的、死去的祖辈
在光光的山坡上
蹲着,说:“天涯还真热”!

第三首的赤子之心有些茫然的清醒着了。情形已经回到了海南,还一直想着那些痛楚的事情。想着这些事,一个顺势拈来的比喻很形象,这就是“夜里反刍的花牛,怎么看都像/ 戴着黑帽子/ 偶尔忘记的自己”。诗人清醒着自己的爱,因而“百毒不侵”,却茫然成“一大片泪”——何以这样的“热”“冷”不均呢?差距实在是拉得太大了。浏览新闻,目睹身边,西部还有几十万的代课教师,每月只拿几十元人民币的“报酬”,国企头头给员工、干部加薪竟至于从20——4000元不等,是他们的“自主权”“合法”(其实没有相关法律)成了200倍的“冷”与“热”。借用诗人的话说“唯一能够证明我/ 就是我的证据/ ……”能不令人叹息和叹惜么?
毛泽东曾借词韵而说“一截赠欧/ 一截遣美/ 让环球同此凉热”。大气是大气,然而他的“世界革命”理想,不知将来谁能拾起?而今不是“同此凉热”,是要“和谐社会”的问题了。

4.我享受着衣服的温暖

那么多细小的尘埃,那么多弯曲的脊梁
转瞬就消失了,如同“刷”的一声就陨落的星星
祖国,在垮塌的大桥上
高过头顶的石块,一下子
浇灭了火和燃烧的躯体;汶水,一百七十二名矿工
在自己的头上,种下了大堆黑色的花
面容丑陋的人形章鱼
甩出乌黑的毒液,女人和孩子
翻滚、猩红、失明
祖国,我就这样想着、想着、像故乡上空不忍离去的瘦风
每一次的拂过都冷热并重

这最后一首的标题,是诗人对祖国给予的厚望了。关键是应当横扫那些制造不和谐因素的障碍。其中的“面容丑陋的人形章鱼”就是障碍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一切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权钱交易、黑心共谋的必然结果。反腐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政治问题了,自然一是具有赤子之心的诗人的关注。最后还是念念不忘“冷热并重”的问题。虽然这里借助了意象,但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了。
徘徊在海边上的赤子之心啊!南海之湄,因为赤子之爱的共鸣,我很敬重你,以及一切真正爱国的诗人!
2007-9-10于文化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9-18 1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08、研究博弈先生的两首小诗
文/ 山城子

研究研究,也是烟酒烟酒。虽然,我的性格天然不宜官场,却无妨诗场。燃一支烟,备一杯小酒,边饮边吸,就边烟酒边研究起来。今天的对象是博弈先生的两首小诗。尽管太阳躲在云层里不好意思露面儿,但透过来的明亮还是令我很开心,所有的寂寞与孤独都知趣的溜走了。我即刻进入第一首徜徉。

第一首有题叫《尘世》(见第三期《北美枫》27页)。先打录进来吧!如下:

野餐
毯着蓝天,床着黄土地
扬起的酒红发,闹着我的绿胡茬
轻轻地把你压着,搂着
眼瞳里绰注的惊红翠绿
突然
你的小撒野

一把火
自下方烧上来

按理说题目不小,内容又不大,但放里边却很充实。写性爱的诗,网络之前在中国是禁区,网络之后就不大禁得住了。好在博弈先生居于美国,无所谓禁不禁的问题了。但看得出先生的修养层次高,因而敏感题材处理的高雅,竟至双语发表出来。
什么是尘世呢?当然就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于人类社会的男人女人都无可避讳地繁衍生息,生息繁衍就成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人,本不应当回避这部分素材,世界早已不是“非礼勿视”的时代了。

从野餐到野合,是这首小诗清晰的脉络。我喜欢的是诗人这里的语言修养。先是第2行的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见出博弈先生古汉语的谙熟。一“毯”一“床”,就为浪漫的事情广阔了大幅背景。接下来简洁直叙中,一个“闹”字,妙然跳了出来。妙在不仅拟人了“酒红发”和“绿胡茬”,且就字面看,又是略去了甲方事物的拈连用法。整体看就是两种修辞格的揉融。第5行的“惊”字也被用活了。颜色千万种,哪里有“惊”色呀?然而就“惊红”了。这里诗人“惊”得好巧,把现场的惊喜神态给带出来了。从语言角度说,应属于移就格的创新用法。之后又有“小”字的用法,以“小”修饰“撒野”没见过,但何其准确地摩描了特定现场发生的心理与生理的情状呀!最后“一把火”的比喻,文雅出了尘世的美丽之点。
掩卷回思这样精巧的文字,无疑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享受。细捏每一个汉字琢磨,若是将“翠绿”易为“柔绿”,那个活脱出来的“惊”字就不孤单了。先生若将来结集出版,我看还是宁“柔”勿“翠”的好。

从第一首的留连中走进第二首。第二首叫《三月无题》。诗一无题,先自朦胧了一半。但博弈先生却又不完全无题,有个“三月”在那注释着。仲春三月,正是好时光。
这首比前首稍长,共有4节。尽可以从容,就一段一段往前走吧!

东风穿了凉鞋
来至小阶撩动着盆栽
脚趾仍夹得紧密
这时还不敢想巴黎
走台上的花枝招展

果然是春天。春风有向是“东”,且一出场就被拟人了。有道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原来是抚慰诗人阶前的“盆栽”来了。“盆栽”是个大概念。使用大概念可以把具体朦胧在想象中,毕竟诗人养植的是什么花呢?“这时还不敢想巴黎/ 走台上的花枝招展”,暗示花还没有开。“花枝招展”当归类为形容性短语,这里的活用,使它具有了名词的性质。这在修辞上叫形容词用如名词,或称为形容词的名词化用法。问题是诗人把这种活用由词扩展到短语了。

小翠初长成,汪汪
一双大眼睛,鹿儿
睫毛刷新世界
五月在她的臀
七月束在她的腰身

第2节短短的5行诗,美得可谓之——叹为观止。美在继续拟人,从春风转到“盆栽”上,就是“小翠”了。植活的时间不久吧?所以“初长成”。多像女孩子的乳名呀?(“翠花,上酸菜!”——是东北的女孩。)却又双关着新植活或种植出来的翠绿的“盆栽”。拟人中又拽进来比喻,喻成美丽的“鹿儿”。那眼那睫的清亮之美就具体细腻的可以“刷新世界”了。接下来拟人又抓住了两个时间名词,所以才可以有“在”和“束”两个动作于“臀”于“腰”。这样的铺陈,一个丰姿绰约的少女形象就栩栩如生在眼前了。然而诗人写的不是少女,是盆栽的植物。对盆栽植物如斯美丽的想象,足见出诗人心情的愉悦,因为是春天了。

那某世扑火的蛾
涅磐成瓠叶间的一条毛虫
丑的新鲜,慵懒自在

“瓠叶”终于暴露了盆栽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卉,而是可以下汤吃的瓠瓜。瓠瓜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小花,结长圆中间略瘦的果实。上节说的五月是顶着花长出的瓜包吧?那很像“臀”的,七月长成了,自然就有了“腰身”了。于阶前盆种瓠瓜,其如鹿儿大眼睛一样的碧叶,白色小花,及碧青的带着弧线的果实,都可以进入诗人的观赏视野,诗人的生活情趣的别致优雅是可以想见的了。“叶间”的一个“毛虫”都可入诗。且入得极其浪漫。“某世扑火的蛾”为爱情轮回追逐到今世来了。“丑的新鲜”不仅用词准确(那小东西儿时常见,形体短粗却色彩鲜亮,杂以深色斑点,不小心触到手上,毛刺迅即扎入皮肤,蜂蜇般疼痛,俗称“洋拉子”),而且透出诗人欢喜的心情。“慵懒自在”,既写出毛虫伏叶不动,又透出诗人的某种情怀。

打开门
阳光洒向皮肤
臂上毛孔振奋迎立
抖擞的树枝,落下
一声鸟啼

最后一节,诗人收起了美丽的想象,回到春光明媚的实景中来。多美的春天呀?鸟语花香哩!“臂上毛孔振奋迎立”,“抖擞的树枝” 从细处和眼前着眼连续拟人,充分地表达了诗人振奋抖擞的心情——“一年之计在于春”呀!

文如其人,诗亦如其人。两首小诗让我体会了博弈先生为诗的严谨求精、浪漫求新、诗以骋情、文以申志的态度,以及先生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雅超迈的志趣情怀。研读之后,山城子禁不住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2007-9-11下午于文化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8 1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哥这个帖子是一个重点工程,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8 21: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山主,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6 18:10 , Processed in 0.1095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