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3-9-19 09:54 编辑
《 词 品 中 华 韵 诗 读 英 美 人 》
(23)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 - 138 》汉 译【 望 江 南 】- 书 不 尽 言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 - 138 》汉 译【 望 江 南 】- 书 不 尽 言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1
一. 原 文(英)
I am ashamed of my emptiness,
said the Word to the Work. b. c
I know how poor I am when I see you,
said the Work to the Word.
二. 中 译 文
【 望 江 南 】- 译 英 诗《 泰 戈 尔 - 飞 鸟 集 - 138 》- 书 不 尽 言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1
吐 心 声——
文 词 互 言 衷:
“ 词 我 自 愧 虚 且 空 ”,
“ 文 我 深 感 词 贫 穷,
每 每 幸 相 逢 ”... ...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a. 读过原文该不难想到我国文坛大师 “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 名可名,非常名 ” 等传统辩证为文理念;原著作者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作品更多寓意独到别致,思想淋漓入微,立意发人深省,手笔文情并茂,且富含东方哲禅,堪称时代首肯,举世公认,想必译界非诗意《泰戈尔》,韵律《飞鸟集》或有耽告慰诗人,饕餮华语受众
b. 此处可以理解为“ 词汇/言语/单词 ... ...”
c. 此处可以理解为“ 作品/文章/论说/著述 ... ...”
d. 题目为本作追加,以阐明主题
e.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描述某哈姆雷特: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不容短板、互为鼎立;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f.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