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8|回复: 14

中英互譯探討----征求意見稿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6 0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2 编辑

五﹑人名地名的翻譯


人名總是音譯。如果有的人名是有意義的﹐也不能按意思譯過來﹐因為讀上去會不像人名。要注意是﹕翻譯出來所構成人名之字﹐不能帶有可使誤解或混淆的意義。例如﹐有人把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女兒CHELSEA譯成“雀兒喜”。居然還有人說譯得好。這是不懂翻譯的人在瞎捧場。因為這樣翻譯會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引起誤解。譬如有這麼句話﹕“雀兒喜躍草上”。究竟是一隻麻雀在草上跳呢﹐還是克林頓女兒在草上跳﹖還看到美國中文報上經常提到美國“西東大學”。這能誤會成意譯。那麼反過來就認為美國有個West-East
University
。實際上是Seton Hall University。這都是譯者不知道翻譯原則所致。所以外國人名譯成中文﹐所組成的字不能在中文裡構成任何意義。這樣就一看能知道是譯出的外國人名。同樣原則﹐中文人名譯成外文形式﹐一般當然用拼音。如果要意譯過去﹐一定使外國人搞得暈頭轉向。如果陸翔譯成Land Fly﹐外國人一定由此搞出許多笑話來。


地名可以有兩種譯法。如是有意義的詞構成﹐最好意譯﹐如美國一個WOODBRIDGE
TWONSHIP
﹐譯成“橋水鎮”非常好。如中國的青島﹐譯成Green Island Township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外國人多看了就知道是哪個城了。但沒有意義的地名就用人名翻譯原則去音譯。但世界有名的地名﹐人家早有公認的譯法﹐不能自己亂譯﹐得上網去找。譬如日本的首都東京﹐英文中叫Tokyo。不能把它音譯成Dongjing,也不能意譯成East Capital。反過來﹐Tokyo﹐必須譯成“東京”﹐不能音譯成“托克歐”。再譬如New York﹐中文裡已約定俗成為“紐約”。不能因為英文裡new有“新”意思﹐而譯成“新約”。那不成了聖經裡的新約全書了嗎﹖但New Zealand﹐已約定俗成譯為“新西蘭”。前半意譯﹐後半音譯。


六﹑書名等的翻譯

書名等的翻譯當然該按原著的名稱。如“仲夏夜之夢”﹑“第十二夜”﹑“雙城記”﹑“傲慢與偏見”﹑“憤怒的葡萄”﹑“老人與海”等﹐都是原名。在一定情況下﹐也有不按原名譯的。像Hamlet﹐如果按人名音譯﹐讀者不能通過書名而知道大致內容。當然減低了購買吸引力。以前譯作“王子復仇記”﹐大致告訴了讀者該書內容﹐吸引力也較大。另有法國大仲馬的Three Musketeers。以前譯作“三劍客”﹐能夠招來愛好武俠小說的讀者。且書中人物經常以劍格鬥﹐所以譯成“三劍客”也差離不到哪裡。後來要重譯﹐譯者堅持要用書名為“三個火槍手”﹐以與原書名一致。

電影片名翻譯也應該與原名一致。不過推銷商為招來觀眾﹐常把片名弄得更有吸引力。如老片Waterloo Bridge﹐以前譯成“魂斷藍橋”。而The Great Waltz卻譯成“翠堤春曉”。那時人們追求雅﹐所以譯得文藝氣息濃厚。“魂斷藍橋”的翻譯﹐總算原文裡還有個“橋”字。而“翠堤春曉”大概取自影片中的某一情節。筆者沒看過﹐不敢斷言。


總之﹐這方面的情況是﹕學者的翻譯要求忠實原文﹐而商人主導的翻譯考慮經濟效益。沒法統一。不過筆者此文是寫給學者看的﹐不是寫給商人看的。




《中英互译探讨》各章内容连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0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2 编辑

老师好
我提出一个意见供老师参考
在书名的小论中,老师是否应该谈论一下 汉语书名的英译问题  我曾和老师提到过 汉语书名中常用到典故,一遇到典故 译者就不得不加上注解 有时候这个注解会用很长文字来阐述
这样会造成读者的阅读困难,读者一般只关心主体内容,对于注解内容看的不多,从我个人而言,有时候就是这样,注解很少去读。
书名中有说要直接用音译,如外国的一些汉学家翻译的中国古文书,就这采用音译。有的说不能用音译,直接翻译成英文合适。
很多时候书名的翻译,尤其是汉译英,会吃力不讨好(这个指的是汉译英)、那么什么样的书名翻译方法是比较省力的方式呢?
因此我在这里再次提出来,供老师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2 编辑

支持!
已有的译法,一般沿用。
报刊出现新的译法,可以酌情选用。
非正规译法可以出现在非正规文体中,增强效果。
第一次出现的新地名可以创新(加注),但不能引起歧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2 编辑

接着金沙文字的话题
金沙君说的对  已有的译名可以固定下来(但是这是对于英译汉 的译名)
但是 汉译英 的译名 固定的似乎不多  尤其是古文书籍的翻译
所以这里 我还是感觉 谈一下 汉译英 的问题是有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2 编辑

我突然想到了一点
比如 北京外国语大学 的英文问题 就经历了改革 刚开始是用的 字面翻译
最后 听一位教授说是北外的一位高人 提出 一个词汇 STUDY 因此 北外的英文就改为了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最有趣的是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 从以前到现在吧学校的英文名称改了好几次
这里只是举个翻译中出现的例子 和论文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需要 我可以吧这两个 学校的英文翻译变迁 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3 编辑

好像小说的名字,英文偏重于使用人名,而汉文偏重于使用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3 编辑

为了便于后来者更便捷的学习此理论特在今后的每章中加上
《中英互译探讨》各章内容连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0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3 编辑

foreign studies並不一定指外語學習。所以尚不確切。上海外國語學院﹐以前譯成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現在不知是否改了。老一輩學者死了﹐現在連個大學名稱
都譯不好。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7 07: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3 编辑

書名等翻譯的補充﹕
同理﹐中文書名等譯成英文﹐當然也須按原意來譯。如紅樓夢﹐有人譯成Red Chamber
Dream﹔水滸譯成The Beach。但有些中文古書﹐無法按意而譯﹐只能音譯。如“莊
子”﹐本來是個人﹐拿來當作書名。只能按人名原則來譯了。再如“孫子兵法”﹐有
人把“孫子”拿掉﹐只譯“兵法”﹕Art of War by Sunzi。把“孫子”放在by後面﹐
也是一種辦法。至於書名等裡面有典故﹐只能按典故翻譯原則處理。註釋長一點不
是問題﹐總不能讓書名很長吧。翻譯中很多問題只能在具體情況下具體處理了﹐看
怎樣妥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43 编辑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7-7 6:11:00 发表
foreign studies並不一定指外語學習。所以尚不確切。上海外國語學院﹐以前譯成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現在不知是否改了。老一輩學者死了﹐現在連個大學名稱
都譯不好。唉。

老师好
study 听我的老师说是想借用 研究 之意
后来的北京第二外国语 也改用 STUDY  有趣的是 二外 现在居然改成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至少我亲眼看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的英文名字 就改了三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21:24 , Processed in 0.09063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