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紫石金麟

七律八首 谒成都杜甫草堂缅怀诗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不惊人天地悲,春梅傲雪沁香惟。
疏狂铁骨千年硬,性僻诗篇万古奇。
戚戚江亭春日落,依依草舍夏花疲。
忧思天下柴门叹,广厦眼前寒士居?

悲痛也许代表了后人的敬仰之情,盛世中要爱护人才,这样的悲剧不能再重演,这才是诗人的初衷。
与朋友们交流: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哈,确为佳句。很认同朋友的观点。

:D :MM: :pesi:

原帖由 画梅花的女人 于 2009-11-3 8:47:00 发表
黄梅绿李桃花尽,掬起芬芳觅雀蛙。:*佳句啊,很眼红,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朋友们。祝好: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草堂记   文 / lbxyhm 【摘录网络文章,缅怀诗圣】

  成都西南三十里,有小溪逶迤而行,溪边青草萋萋,修竹葱笼。日:浣花溪。沿溪有青砖碧瓦,古色古香之建筑群落。日:杜甫草堂。草堂系诗圣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在成都闲居时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草堂最初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我不敢肯定。因为经过后人无数次的扩充修缮,草堂也许早就面目全非了。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后人能找到这个文化圣地,从而缅怀我们伟大的诗人就行。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幽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是诗人笔下草堂的景色,恬静优美,清幽雅致。如果你饱受了城市的喧嚣,如果你厌恶了灯红酒绿,那么眼前这赏心悦目的山水画会不会让你浮躁的心灵安静一点呢?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又会不会让你冷漠麻木的神经有所震动呢?我想也许就是我们今天的许多人前来拜谒草堂所要寻求的答案吧!
  我跨进草堂的时候,天色尚早,几无游客。清静的院内,古木参天,好鸟相鸣,怪石林立,荷花飘香。在“听秋轩”,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悄然而坐,他们的银髯在晨风的轻拂下微微飘动,严然神仙下凡抑或杜老重生。我于是赶紧选了一个位子坐下来,与二位长者一道静静聆听这秋日的喁喁私语。可是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大量的游客接踵而至。大人的手机,孩子的欢笑,照相机的快门马上就取代了院子里的宁静。很快草堂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人的踪迹,整个草堂喧闹起来。
  我尾随众人姗姗而行。我的心情是无比严肃的,因为我觉得游览这种历史文化圣地就应该庄重一点,至少不应当像游览自然风光那样抱一种游玩的态度。在一览亭,在盆景园,在陈列室,在楠树林,在草堂旧址,每到一个景点我都竭力去感受圣地的文化氛围,并不断地想象杜甫当年在此生活的情景。也许是由于我的游览过于专注和庄重,走在草堂亭台楼榭之间我竟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我的意识仿佛进入了一种虚空的境界,一会儿是在唐朝,一会而又是在现代,似梦似醒,亦真亦幻。旅游居然让人获得了这样美妙的体验,真是不敢相信!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的游客太多,整个草堂内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独自静一静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而且我想要是杜老先生看到这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场面,会不会心烦呢?以诗人的品性,他又会不会跑到九寨沟、峨眉山之类的地方再盖上它几座杜甫草堂呢?本来我计划用一整天的时间细细玩味草堂的一景一物,可是喧嚣却让我不得不草草结束这次旅行。中午时分,我怏怏地走出了草堂大门。
  站在马路对面,回望草堂。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草堂是那么的不起眼,是那么孤苦伶仃,甚至有点不伦不类。虽然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宝贵之处,并刻意地在保护它,但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却正在一刻不停地将它同化,而且随时有可能将它吞噬。这是杜老先生始料不及的,他当初修建草堂的时候,周围是肥沃的田野,里生长着茂密的庄稼,而今的草堂,方圆几十里看不到一棵农作物,除了楼房,还是楼房。当然在杜老先生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可能思考生态、环保之类的问题,但是如果今天请他重新回到草堂来,回到这个连鸟叫也需要用机器模仿的草堂来,不知道他还住不住得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杜甫草堂,百感交集,哽咽在喉,诗圣远去,惟遗芬芳!
浣花溪水,日夜吟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如下,与朋友们共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 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诗文赏析】
肃宗上元元年 (760),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创作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全诗分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 “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 响宏大,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 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图画,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第二节五句,是前一节的发展。诗人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 又一层地“卷”走,有的“挂罥长林梢”,有的“飘转沉塘坳”,已无法收回。 而能够收回的,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极深刻,也极 沉痛。“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归来”,补写初闻风声,诗人即拄杖出门, 直至大风破屋,茅草丢失,才无可奈何地回到屋内。“自叹息”的“自”字尤 沉痛。如此不幸,却无人同情和帮助,只有“自”叹“自”嗟。世风之浇薄,意在言外。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宛然在目,而又今中含昔、小中见 大。成都的八月并不冷,然而“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又旧又破,就感到冷。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两句,词约义丰,概括了长期以来的贫 困生活。而这贫困,又与国家的丧乱有关。“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 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 残破不堪的国家; 一收,又回到 “长夜沾湿”,布衾似铁的现实,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全诗的结尾。
第四节以表现理想和希望的“安得”二字领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 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欢 颜”、“安如山”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 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温何由彻”的痛苦 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这种激情和希望,咏歌之不足, 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 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 画梅花的女人 的帖子

感谢赏读。欢迎交流: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问好

原帖由 天紫 于 2009-11-3 10:18:00 发表
黄梅绿李桃花尽,掬起芬芳觅雀蛙。

妙不可言,很喜欢。: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1# 新一 的帖子

时时日日虽相似,月月年年竟不同。谢谢,高士也!
淡薄青山绿水雨,畅游五湖四海云!谁与吾同?:sh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4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涉水江边营简栋,躬身垅亩种奇葩。
黄梅绿李桃花尽,掬起芬芳觅雀蛙。

情景交融,笔法简练,好一个田园风光。。。。:Z
欣赏学习方家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8 20:55 , Processed in 0.10892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