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57|回复: 16

(古诗英译) 钗头凤 - (南宋) 陆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6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钗头凤 - (南宋) 陆游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Tune :"Chaitoufeng"
by Luyou
Pink hands so nice,
Wine made of rice,
Within the palace walls spring greens the willows.
East breeze fain blows,
Bliss' replaced by sorrows,
Deep in my heart saddness still grows,
Despite we've been apart for so long.
Wrong, wrong, wrong!
Spring still comes,
In vain so lean she becomes,
Her hanky dyed with red stains; wetted by tear.
Peach blossoms fall clear,
Pavilion's deserted, however near;  
Lo, our vow is still here,
Alas, no need to say so.
No, no, no!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锦书”的美有办法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诗里提到的锦书可不可以理解为commitment?
No commitment can be made so / though.
No, no, no!
许渊冲先生的版本为 no word to her can go, no, no, n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7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锦书是否是:绢丝手帕上写的信?许先生可能也觉得难翻,绕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周道模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这是个很浅显的文学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quote]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这是个很浅显的文学常识。
李先生请注意,这是我的猜测。李先生试试直译“锦书”,表现“物象”本身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周道模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翻译往往使诗歌的意象支离破碎。还是欣赏原诗吧。
你把锦书理解成“绢丝手帕上写的信”,有根据吗?见出处。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我的理解是:苏氏在一张锦上绣得图文,图文呈圆形。到了后来,锦书就成了情书,不一定是绣在锦上的,多是手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quote]翻译往往使诗歌的意象支离破碎。还是欣赏原诗吧。
你把锦书理解成“绢丝手帕上写的信”,有根据吗?见出处。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
我的理解是:苏氏在一张锦上绣得图文,图文呈圆形。到了后来,锦书就成了情书,不一定是绣在锦上的,多是手写的。
学习你的钻研精神!你的解释接近了我的猜测。
无论如何,“锦书”翻成“words"就丧失了“物象”、“意象”的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周道模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观书散遗帙, 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 掩卷忽而笑。
翻译不出来未必是件坏事,让外国人直接欣赏原滋原味的中国诗歌,岂不更好?他们读不懂,责任在他们。而你翻译不对,责任在你。干脆不翻了,给他们一个注释,让他们自己领会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3:48 编辑

赞同君言!新春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8 19:56 , Processed in 0.09866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