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周道模

【汉英微型诗】 春夜记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吻,比较好。
rlee 发表于 2010-3-22 8:52:00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儿跳啄水上的音符,感觉意象很美很棒
yuxiao19861104 发表于 2010-3-22 11:04:00


自己写诗就能感觉和理解“不科学”的美,谢谢鼓励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并非只有鸟嘴才能啄嘛
铁_冰 发表于 2010-3-22 11:06:00


谢谢铁冰的阅读和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我一直怀疑鱼儿会有听觉,因为它们是沉默的,和水一样沉默。如果他们能听得见,我真得为它们唱一曲林俊杰的《美人鱼》呢:我不管你来自深渊,也不在乎身上的鳞片。
rlee 发表于 2010-3-22 11:37:00


鱼的听觉非常灵敏,不信你去问它们。: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2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科学”的美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2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合心儿 的帖子

欢迎常来..............:coff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科学”的美
:)
合心儿 发表于 2010-3-22 20:04:00


合心儿是诗人,能理解诗意的“不科学”的美。

我们这里的翻译家,有的要我解释诗句的“科学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0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不科学”的美

我们这里的翻译家,有的要我解释诗句的“科学性”啊。                                    
周道模 发表于 2010-3-22 20:43:00


这说明“不科学”有时候很美,有时候一点也不美。不能一概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0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看外国文学史,常听闻有诗人疯癫自杀之事,但在中国,诗人自杀还是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事,王国维,朱湘,后来年轻一代的顾成,海子之流。试问为何?答曰:诗人当不专业.其实把“诗人”当作一种职业全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某人写几首公认的“好诗”,随后就象模象样的在各大报刊任大肆的发表作品,号称“诗人”。抑或是没出一年,出了几本诗集,虽没人看,但也起码在向外证明自己就是一个真的诗人。为了所谓艺术的超越,没日没夜的绞尽脑汁地“创作”,结果似乎并不服人,于是苦恼,郁闷,装出一副时刻为艺术深思的样子,最终以所谓艺术献身的名义自行了结。请问这种“献身”意义何在?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艺术的忠贞吗?可恰恰相反,这样只会为艺术摸黑,“似乎艺术不可碰,沾了会丢命”。可有谁知道他们自行戮颈的真正目的呢?逃避?迷茫?才尽?疯子?狂徒?难道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获得自杀的勇气吗?这种逃不出自我束缚的人,我们可信几分?何必让自己不得开脱。在死之前,他们一定有什么话没有说出!
试看中国古代“诗人”中,有几个是专门写诗的?除了李贺因为过于用功而英年早夭外,其他诗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工作愿望。要么当官,要么退隐,作诗只是在闲暇之余琢磨琢磨,作为爱好写几首,以寄心境,托志趣,表情思,达性情。作诗纯粹是副业,生活之附属品,即使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嚎言,可那也只不过是表其作起诗来的认真劲儿,而一首作完了,该讨官讨官,该逃亡逃亡,把自己的身份放在一个社会角色中来,而不是做一个诗人,艺术家。人一旦过分的强调自己的身份,在乎这身份便要出事,只有去了“诗人”的身份名号,用真的性情做事而后作诗,才能为经典的诞生提供契机!
其实生活中那来那么多的事情可以激发你的真的诗情呢?不要放个屁,睡一觉都要写成诗,那诗可就管的太宽了。这“诗人”也无非无聊之徒。且看李杜诗歌当中,多半为赠别(言)诗,因为那一刻人的心最富情感,一切思绪呼之欲出。信息不便,交通坎坷,人生多变,很难说此一别也许就成永别,所以别情是哪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情感之一,也是最能激起能诗之人的真诚情感,写出来的自然流传千古,感动万世。
“诗人”,只能作为名誉而存在,我们说毛泽东是诗人,但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有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追求,所以他是一个健康的人,也是一个成功的诗人。与古人一样,他把写诗当作养性修身,表其性情之物,没有吃饭养家糊口,名垂青史之念,所以他作诗之时,是一个“人”,而非“诗人”,豪情也罢,壮语也可,唯真性情出也。
作诗不比写小说、散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胡编乱造,结果这诗里只有作者自己的世界,漆黑一片,没有生活,这情感便失去依托,如何去感动别人。现代人的诗,读者大致只有四个:作者本人-----编辑------评论家(多半也是“拖”类)------朋友,之后便呆在书架上睡觉。
尽管我们曾为诗的出路找过很多的理由,但自己的原因也不是很少,而这自我的陶醉式的创作方式实在是不敢苟同。
这种作者专门写诗的方法大错,西洋的诟病在前,我们以徒效之,深以为好,结果问题百出,损兵折将不说,还近一百年了找不到出路,又迫于面子,不好作一“腐儒”。这是西方的怪病连同爱滋病毒一起窜进中国来的,害了中国百年诗坛,说来死人也算是小事。
所以,为除诟病,我们得重新让诗人“失业”,让他们回到妻儿的身边,回归到其他生活角色中来,做一名教师,做一个政治家,做一个丈夫,……让“诗人”——如果你终生都坚持做一个诗者——让“诗人”的名号成为你身后的一缕人人羡慕的光环,而非令人耻笑的癫人。
虽然我们主张艰守一个信念:一路走去就有可能收获尽头的辉煌,但是也有可能在逼入死胡同!诗者之路,尤为如此!
故此,诗人当不专业,专则狭隘,狭则窒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0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如果要问诗人的职业病是什么,应该说是精神障碍,所以精神健康是诗人特别需要注重的事情。
诗歌的创作始于灵感,灵感是在人的非常态思维下产生的。所有的人都有处于非常态思维的经历,比如:强烈的喜、怒、哀、乐,吵架和醉酒等,但是人有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自我保护功能。诗人的创作活动是有意地诱发这种非常态,比如苦思冥想地酝酿、漫无边际的遐想、甚至是借助酒精的催化,所以诗人比一般人处于非常态的时间要长得多。诗人长期处于这种精神变态的情况之下,会形成习惯,进得去出不来。
顾城事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顾城事件应该是为精神病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病例,他的诗歌是他的历史也是他的病史的分阶段注解,他的诗为人们了解他心路历程提供了一个观察的窗口。例如:
一瞬间——
崩塌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带孝的帆船,
缓慢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苦扭弯了身躯,
把勇士哭抚。

砍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沉重的山影,
代表模糊的历史,
仍在默默地纪录。
顾城《结束》
诗人如果长期在这么阴暗的思考里生活,精神变态的机会很多,在这首诗里已经暴露了这种苗头。
诗人食指是另一个例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搞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人应该按时搞一点试验物理学,否则老是沉迷在抽象思维里精神容易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诗人的思维比理论物理学家的思维更抽象、更缺少理性。所以诗人更应该注重自我的心理保健。
许多诗人兼写散文,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黔驴技穷了,写不出诗了,其实这也是一种变换思维的保健措施。如果从保健功能上说写逻辑严紧的论文更好,因为有些散文“散”得很,有很深的诗歌思维的影子。
比较全面的文化素养是抵抗在精神上走火入魔的有效疫苗,否则“孤军深入”是很危险的事。诗歌的构思是形象思维,但是并不排除逻辑思维,两者相互相成,收放自如。美学思想是调控非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它可以防止形象思维的失控。那些说只要认识几百个字就可以写诗的人、知识贫乏的人是精神障碍的多发群体。
为了诗人中少出几个精神障碍者,诗歌评论界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首先不要过分地夸大诗人的“本真”,有些人极力推崇诗人要回到人类的“本真”,岂不知不加控制的返回人的原始状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的本真并不都是美好的,经过文明的浇灌的人性才的美好的。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依靠的是文明的注入,如果我们完全地剥离了文明不是又倒退为动物了吗?其次诗歌评论家对有变态倾向的诗人有指出的义务,而不应该去推波助澜。还以顾城为例,他反常幼稚的生活态度,和反映这一心态的诗歌,是许多诗评家早就知道并写入他们的文章里的,没有人提出警告,有的只是欣赏和炒作。把变态吹捧为天才,最后毁灭了“天才”的一大批人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4:52 , Processed in 0.08188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