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2|回复: 13

【古诗英译】鳳棲梧(宋)柳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01: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Poem in Tune of Fengqiwu
by Liu Yong of Song Dynasty
Leaning and waiting in a high tower, the breeze so faint;
Extend eyesight to the utmost in spring sorrow,
But darkness rising on the verge of heaven.
The hue of grass and haze of smoke in the sunset.
Who can know why I loll on railings, being speechless.
I will loosen my craziness to get drunken,
And sing with the wine in front;
But it’s tasteless when forced to be happy.
I never regret as I feel my gown and girdle slack,
Since I’ve become languished for h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06: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问好海老,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31 12: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欣赏学习!问好海老!
只是“对酒当歌”= “sing with the wine in front” 有点不知其妙用。
下面是我的拙作,请指正:
I lean on a rail of high tower in weak breezes.
My gentle gloom grows as spring comes,
And it creeps out till to dim the horizon lines.
In twilight mist shrouds endless grass.
Who can know me well in rail in silence?
I want to swallow wine as an insane drinker.
Toast cups and chant like a tipsy singer.
But lovesickness is not released at disguised cheer.
I don’t regret my body under gown to be leaner,
And not care to be weary to bone for my dear lov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21: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hi, Louisa,
因為你最近才來﹐所以沒看到本人一篇討論翻譯的文章。現已沉底。本人翻譯原則是﹕
詩人說什麼﹐怎樣說﹐我在譯文裡就按詩人的說法翻譯﹐使讀者能知道詩人是怎樣
措辭的。如果翻譯按譯者的個人理解﹐個人意思來譯﹐就剝奪了讀者該知道的關於
原作者(詩人)是怎麼描述的權利。況且﹐按譯者個人意思翻譯﹐可以與原作相差千
里。如果按原作意思確切翻譯﹐就不會有很多譯本。而且把中國人許多很有趣的說
法都不譯出來﹐怎能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外國人﹖所以翻譯原則是達意第一﹐且須簡
潔而達意﹐而押韻其次。謝謝探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09: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hi, Louisa,
因為你最近才來﹐所以沒看到本人一篇討論翻譯的文章。現已沉底。本人翻譯原則是﹕
[/quote]
谢谢海老诚恳的探讨。
关于诗歌翻译的基本原则,首先达意这一观点,我感到很赞同,但也很困惑。
我们中国的唐诗宋词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可以说世界高峰,迄今没有任何一种语言的诗歌可以和它们相匹配。一些国外的诗歌发展也从中得到借鉴,如日本的俳句,美国现代意象派诗歌等。但任何将它们译成相应的英诗,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真正认识它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外国人保留中诗的异国情调,还是按英诗的形式意译?
如果保留中国诗人的措辞去翻,总有一些不道地的英文会出现,担心外国人是否理解,会不会出现像“胸有成竹”“雨后春笋”直译引来的尴尬?为保留中诗的异国情调在语序上会不会犯英诗的语法错误?在诗歌形式上会不会使英诗可笑?
如果全按英诗的形式去意译,则没了中国唐诗宋词的神韵,成了一般的诗歌而已, 有时让国人看了都觉得荒唐可笑。
因此译中国古诗的确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过程,因为国家文化的不同,其语言的表达形式也不同,尽管它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
To image a language means to image a form of lif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22: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19 编辑

Louisa提出的問題值得翻譯者思考。我的看法是﹕譯者必須深通兩個語言﹐知道怎樣翻譯過
去能被另一種語言的讀者所理解﹐接受。這在英譯中裡﹐也是同樣情況。一句英文﹐
譯成中文後﹐既保持英文說法的特點﹐也符合中文語言的慣例。使中文讀者知道原
來英文裡還有這種說法﹐有趣。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用一箭雙雕當然不錯﹐但說一石二鳥﹐中文
讀者也懂﹐又可表示英文裡也有類似說法。至於說“胸有成竹”這成語﹐因為有個
文與可畫竹的出典﹐就難譯了。能不能譯好﹐就是語言的功力問題了。當然可以加
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1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20 编辑

Louisa提出的問題值得翻譯者思考。我的看法是﹕譯者必須深通兩個語言﹐知道怎樣翻譯過
去能被另一種語言的 ...[/quote]
所谓“困惑”,海老一言以蔽之---是双语的功底不够。谢谢海老的明言。
想到自己要补上语言专业的功底,还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番,才能脱胎换骨成为像样的译者,真有回头是岸的念头。
原来自己先前的“随便敲键业余自娱”真是负有“亵玩”之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21: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20 编辑

這是明顯的。我只是實話實說。只有英文有一定的造詣﹐才能知道譯過去的英文﹐外
國人能否看懂。否則﹐心裡是沒底的。於是就會有疑問﹕這行嗎﹐那行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7 14: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2:20 编辑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 ...[/quote]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Poem in Tune of Fengqiwu
by Liu Yong of Song Dynasty
Leaning and waiting in a high tower, the breeze so faint;
Extend eyesight to the utmost in spring sorrow,
But darkness rising on the verge of heaven.
Color of grass and haze of smoke in the sunset.
Who can know why I loll on railings, being speechless.
I will loosen my craziness to get drunken,
And sing with the wine in front;
But it’s tasteless when forced to be happy.
I never regret as I feel my gown and girdle slack,
Since I’ve become languished for her.
--------------------
逸士,别来无恙?欣赏和学习你的译文。
你一向强调译诗要 ’达意和简洁‘,所以我认为你的版本还可以精简。
第一句,Since the last line of this stanza has 'loll on', which sort of indicates what the poet is doing there or gives enough info to the readers, is waiting perforce here? In my humble opinion, I don't think it is necessary to be there.
第四句,color = 2 syllables, why not use 'hue' = 1 syllable, which seems great to be with 'haze', agr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12:00 , Processed in 0.08277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