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0:32 编辑
“带着理想去翻译”
5位老学者12月2日获
“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0年12月03日 《人民日报》 张贺
阅读提示
沙博理、许渊冲、草婴、屠岸、李士俊……也许这些名字略显陌生,但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论语》、《楚辞》等中国文化精华,正是通过他们的生花妙笔与中外读者见面的。今天,在国家外文局的小礼堂里,这些在翻译领域默默耕耘了一辈子的“幕后英雄”走上领奖台,领取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06年成立的“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翻译协会设立的表彰翻译家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此前,只有季羡林和杨宪益获得过该奖。
“文学翻译也有世界观”
由于身体原因,沙博理和草婴没有到会领奖。颁奖仪式结束后,外文局将奖牌送到沙博理先生的家中,为他颁奖并祝贺。今年已是95岁高龄的沙老静静地说:“不要谈我的什么成绩,我只做了一点事,党和国家领导给了我很多鼓励,中外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我要感谢他们。”
自从1947年来到中国,沙博理,这个道地的美国人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参加过开国大典,加入了中国国籍,担任过英文版《中国文学》、《人民画报》译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作为新中国文学向西方传播的第一批使者,他在美国相继翻译并出版了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蚕》以及《林海雪原》、《保卫延安》、《创业史》等中国现当代小说,被誉为“洲际文化的艄公”。
“现在要培养中青年的翻译人才,除了要加强基本功之外,更要注意翻译的倾向。”沙老说,“做文学翻译也要有立场、有观点、有世界观,知道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才能选择自己最想让外国受众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中国。”
草婴先生正在上海养病。他在电话里说,自己是把翻译作为一生的事业来追求的。“我不是为翻译而翻译的,从走上这条道路的时候起,我就希望把翻译作为解放思想、唤起民众的武器。文学翻译也要有理想。”从1941年起,草婴便翻译了许多反对法西斯统治的进步文章。改革开放以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翻译俄罗斯古典文学的作品上,以一人之力翻译出版了托尔斯泰的全集。草婴觉得俄罗斯文学中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永远是世界所需要的,“要带着理想去翻译。”
“后备人才培养必须抓紧”
今年,鲁迅文学奖优秀文学翻译奖5个名额全部空缺。对此,屠岸认为,空缺也说明我们的文学翻译确实不尽如人意。“原因很多,但后备人才短缺是个重要原因。”
“这些年我们在翻译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进步不大,人才短缺才造成翻译质量下滑。”屠岸认为这一切源于社会上对文学翻译的短视和偏见。“人们重视创作,而轻视翻译。在学校里,翻译作品不算科研成果,不能拿着译作去申报职称。”
屠岸和同行们为此呼吁了很久,要求提高文学翻译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改善不大。
屠岸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编选翻译《英国历代诗歌选》,但译稿出版后竟然没有稿费,只从出版社里拿到了100套书。“这不怪出版社,毕竟出版社没有义务为你赔钱。”屠岸说,“有些书,读者面很小,要出的话,就要自己掏钱。这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也没有找我要钱,我还是很感激的,否则我的心血就没有见天日的机会了。”
清苦、寂寞、为人做嫁衣……凡此种种都使有才华的年轻人不愿意投身于文学翻译。屠岸说:“我常常很忧虑,到底怎么办?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能再等了,必须要抓紧。”
“现在中国每年引进的外国文学作品超过1万种,而中国的作品推广到外国去的太少了。”屠岸说,“为什么迄今为止中国作家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译不行。”
屠岸介绍说,杨宪益和戴乃迭合译的《红楼梦》水平极高,但即使这样一部业内公认的高水平译著,在英语世界的销量也比不过英国汉学家霍克斯译的《石头记》,就因为后者的语言更适合今天的西方读者。“所以,中译外的难度比外译中要大,需要国家组织专门人才来做这件事。”
“翻译不要唯西方是从”
“我译书是我自己想译。对我来说,这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九旬老人许渊冲嗓音依旧洪亮。这位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钱钟书先生,与杨振宁、吴冠中是同学的老人,在70年里翻译出版了120本书,中国的四大名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由他译成英文,《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毛泽东诗词,被他以英法韵文的形式翻译到西方。“以诗译诗”的独特才华,使他成为全世界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
在中国翻译界,许渊冲有个外号,叫“许大炮”。“我对中国文学翻译界,从理论到实践,都不满意。”他一“开炮”就停不住,“在翻译理论上,我们走的是西方路线。但是西方现有的翻译理论,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里都能找到解决办法。我们为什么要唯西方是从?”
从“五四”以来,直译是中国翻译界的主流,但许渊冲觉得“意译”最好,“好的翻译应该使人觉得喜欢,而最好的翻译应该让人感动。简单的直译能做到这一点吗?”
许渊冲还津津乐道一件得意事:他翻译的一首中国古诗影响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医改计划。他和儿子许明将合译的《千家诗》寄赠奥巴马及一些国会议员。一位共和党议员看到后,非常欣赏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独立精神,她本来准备随大流,和共和党其他议员一起对医保议案投反对票,但受诗歌影响,她最后投了赞成票,使医保议案以7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奥巴马知道后给许明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开玩笑说许渊冲是“厨房内阁成员”。
“你说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它看不见、摸不着,没法像数学那样精确计算,但是中国文化的魅力,经过我的意译,就能让西方人感动。”
许老的家很简陋甚至寒酸——上世纪80年代的旧楼,楼道里灯光昏暗,贴满了小广告,家里没有新家具,既是客厅又是卧室又是书房的小屋里摆着一台25寸电视机。对此,许渊冲并不在意,他使劲摆摆手说:“杨振宁说他工作几年才能有一个灵感,我每天都有一个灵感,你说我得多快乐?对我来说,翻译不是苦事,是自得其乐的乐事。”
======================以下内容为中国诗歌网翻译版收集整理======================
获 奖 人 物 简 介
从左往右依次是:许渊冲、草婴、屠岸、李士俊、沙博理。
沙博理:原名Sidney Shapiro,其中文名取“博学明理”之意。男,中国籍犹太人,1915年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二战退伍后利用退伍津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后转到耶鲁大学继续学习。1951年在对外文化联络局工作,1954年后在外文出版局人民画报社任职。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宋庆龄基金会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译作,翻译了2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译英著作有《新儿女英雄传》《水浒传》《家》《春蚕》《李有才板话》《保卫延安》《创业史》《林海雪原》《月芽》《小城春秋》《孙犁小说选》《邓小平》等。著有《我的中国》《四川的经济改革》《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中国学者研究古代中国的犹太人》《马海德传》等。由于夫人凤子的关系,他还拍过三部电影《停战以后》《长空雄鹰》《西安事变》。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9年,他在读西南联合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现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中外名著,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一百首》《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诗经》《宋词三百首》《楚辞》《中国古诗词六百首》《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和《新编千家诗》等。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钱钟书先生在看到他的《李白诗选》(1987)的英译本后曾说:“太白能通夷语……惜其尚未及解红毛鬼子语文,不然,与君苟并世,必莫逆于心耳。”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西厢记》“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美加澳等国同时发行,这是该社第一次出版中国人的译作,因为“此书的译文是绝妙的”。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于浙江慈溪。南通农学院肄业。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外国文学组组长,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兼翻译委员会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现为中国译协名誉理事。2006年被俄罗斯作家协会吸收为名誉会员。1941年起,先后为《时代》杂志、《苏联文艺》杂志及《时代日报》译稿。1945至1951年任时代出版社编译。1952年后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及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俄国和苏联文艺作品。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从1978年至1998年,系统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包括三个长篇、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
屠岸:原名蒋壁厚,1923年生于江苏常州。上海交通大学肄业。历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干部,华东地区文化部副科长,《戏剧报》编辑部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和译诗。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著作有《宣荫阁诗抄》《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深秋有如初春——屠岸诗选》《诗爱者的自白——屠岸的散文和散文诗》《倾听人类灵魂的声音》(文学评论,随笔)《诗论·文论·剧论》(文艺评论集),译著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约翰王》(莎士比亚历史剧)《鼓声》(惠特曼诗集)《济慈诗选》等多种,其中《济慈诗选》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2001年)。
李士俊:1923年生于河北,没有上过大学,最高学历是高中毕业,没有留学的经历,世界语是通过函授学习的,曾对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而且还会弹琴、作诗、作曲、作画,也自学过英语等外语。现为国际世界语研究院院士、教育顾问委员会委员、荣誉会员。他用世界语独自翻译了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作品,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人。其他已经出版的世界语译著有:《阿诗玛》《春天里的秋天》《王贵与李香香》《屈原》《寒夜》《配图古诗精选》《聊斋志异选》《助学小唱》(世界语诗歌222首)。参与合译如:《中国文学作品选集》(三卷)《鲁迅小说集》《中国古代小说选》《李白诗选》《杜甫诗选》《唐诗选译》。此外还担任是《红楼梦》《家》世译本的审核人。翻译的政治著作有:《论人民民主专政》《实践论》《矛盾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已经翻译尚未出版的有:《子夜》《中华谚语俗语选》《阿凡提的故事》等。撰写的杂文、小说、诗歌、剧本、书评等数百篇,翻译各种稿件二百余万字,发表在国内外杂志及文集中。曾获世界语格拉鲍斯基头等奖。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