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Rhapsodia

【美诗协诗歌汉译】Psalm of Home Redux ---- David Lee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02: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2:51 编辑

another thought, which might be more reasonable:
bent
and trembling bluebonnet covered knees
这里的 bent 当 adj. 用,与 trembling bluebonnet covered 一起, 并列修饰 knees。因为如果 bent 当作名词使用,用单数讲不过去。
knees 是bent的,并且被摇曳的bluebonnet 覆盖着。这样似乎更合理。但中文翻译可以维持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04: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Rhapsodia 的帖子

Yes, there are so many possibilities regarding "bent" and "knees". If "bent" is read as an adjective, a bent knee, then we can see a hilly landscape going up and down, up and down, like siting  with your knees bent, a shape of M. But if "bent" is read as a noun, then there's a possibility of kind of grass, bent-grass and then again "knee", a kind of plant root.

点评

yeah,possible! thx, Loon, for the discussion.  发表于 2011-3-3 05: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3 05: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测 的《颂归》赏析文章:
这组美国诗鉴赏,我是特意逆时安排,先从美国60后的大卫的作品开始,接下去是鉴赏(大卫出生前后)轰轰烈烈的美国后现代文学运动中独树一帜的新超现实主义诗人罗伯特·勃莱和莱特的作品,最后是对与庞德和威廉斯同时代,但是没有参与先锋诗实验的传统派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长诗鉴赏细读。


大卫作品是属于什么诗歌流派,我觉得不重要,虽然,现代诗的发展史免不了要存在“传统派”与“实验派”阵营,我认为所谓的保守和激进都是阶段性的、相对的,从保守和激进的比较明显的诗学到了后现代的多元诗学说明:现代主义文学以来,没有一个流派能够一劳永逸的激进到底,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保守派,某激进派停止激进了,相对而言就成为更激进派眼里的保守派了。


上世纪初,庞德是实验派先锋,弗罗斯特却坚持传统诗学(也有吸收和创新)。60年代“垮掉一代”激进,而更激进的“黑山派“;保守的是“自白派”,最近,试验派是“语言诗”,传统派是“新现实主义”和“新形式主义”派。当今在美国影响最大的流派是将“新形式主义”及“新叙事”派混合在一起的“扩展诗”派,“扩展诗”派对关注:社会、文化、政治、宗教、听众;抛弃“垮掉一代、自白派”的自恋成分和“新超现实主义”中“达达主义”的部分。“扩展诗”派博采各家之长,用非自白或自传式的叙述性、戏剧性,抒情性的自然讲话语言模式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的关系进行非自白性的观察、思索,越来越关注普遍意义的主题与题材……“扩展诗”派转向学习罗伯逊、弗罗斯特和哈代等诗人,主张:诗要让人接受,听得懂,听众不可缺少;反对语言不精确、装腔作势、含糊其词、故弄玄虚……


我介绍了那么多“扩展诗”派的信息,是觉得大卫的作品有这些信息成份,我不是不懂英文的,我对好翻译作品理解为:“因为外语的句法、韵律和神韵很难完全翻译,尽量准确地把原诗的意象和思想感受翻译贴切就很好了”晚枫的翻译基本能够满足我的要求,她在这首作品的后面附带了一些大卫的资料,我比较注意的信息是:“大卫曾经是神学院候选人;独特的叙事型诗歌见长;美国西南部乡村的普通百姓口吻”,这些对我的文本鉴赏有帮助的。


我觉得解读这首诗,可以先不要太在意题目《颂归》的寓意,以及题目后面的题记和引言,这些可以在文本解读过程中,互相参照,补充参考。第一段诗句是自言自语的伪对话结构,分两层:

主啊,在班德拉,请你把我和我的影子绑在一起吧,就像绑一头肥肥的跛脚倔驴——这一段诗句的超现实主义成份是隐含在诙谐的对话中,“把我和我的影子绑在一起”就是人被捆绑的静止状态,也可以扩展出“死亡,休息”的意义出来。 第二层:(我和我的影子——驴)深陷于得克萨斯路旁的泥塘,永远大声呼叫着“救命”——这段句子中的寓意就可以和“大笑也是一种祈祷。”联系上了,通过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永远呼叫救命”转喻出我的“弱小无助”或者虔诚等意义出来。

第二段诗句换场景了,是主体在酒吧里听“呕哑的夏威夷吉他弹奏”,引出幻觉的“繁星野马似的与月亮赛跑”,当然,作为前提的“繁星不再顾及它们的足迹”也是幻觉的原因,其中“繁星不顾足迹”也有“大众、众生不再顾及历史教训、规则、戒律”的隐喻相对应的含意,而结果的“奔进黑暗的幻灭”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让我沙哑的歌声随着夜风萦绕吧”带有面对“超现实的,深层意识中死亡”做安息祷告的语调和意味,“歌声”也和酒吧的环境相互依存。


第三段诗句形而上意义的成份最多,稍微调整语序,可以变成一句话外表象祈愿,而其中是寓意丰富的句子——“愿今日虔诚的驴鸣与笑声像张牙舞爪的橡树冠高处易折的树枝,被早春的风轻轻一碰便如冰凌般坠落,直落入丘陵大地的沟壑,矢车菊摇曳着的山湾。”其中的宗教色彩的“虔诚的驴鸣与笑声”与齐克果的“大笑也是一种祈祷”就完整对号入座了,也是第一段诗句中的寓意在第三段的提升和超越,也与第二段“繁星不顾规则,奔进黑暗的幻灭”换一个视角加强表述,用“张牙舞爪的橡树冠”为意象背景,再用“易折的树枝,被风轻轻一碰的象冰凌坠落”的场景与第二段的“幻灭”场景对应。


我在百度搜索“科马克·麦卡锡”资料很少,好像是小说家,作品很流行,好像是《穿越大陆三部曲》;估计和美国上世纪“麦卡锡”政治运动无关,但是,作者引言了,估计和作品的寓意有关系,我们还是等晚枫给补充资料吧。结尾的“矢车菊摇曳着的山湾”估计是英文语法,但是,变成倒装句更有语言陌生感和张力,这里的张力不只是一个句子,而是因为我们的阅读是经过了“前面太多混合了黑色幽默中的灾难场景”之后,看到的象征“生命力,美,希望……”的“矢车菊”,以及包容承载这一切的“大地”!现在我回头打量题目《颂归》,这里的“归”寓意了“回到出发地”的意思,或者是“回到上帝那里”的宗教情怀;也有回到“自我约束的生活”的意思,当然用东方人的东方哲学,也可以理解为“轮回,缘起缘灭,道生自然……”


存在的本质是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统一,我觉得作品的确是“以独特的叙事型诗歌见长”,也带有意象派,新超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也许就是当今美国的诗学主流“扩展诗”派,这与文本的欣赏关系不大,至于英文的地方口吻,那是要精通英文的人才可以享受的,我只能通过英译汉的文本去解读,作品的语调自然朴实,意象的跳跃稳健,让人不感觉到早期超现实主义作品的语意玄幻,句型特疏,这首作品的宗教意味很浓,不过我们可以依靠自己对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了解,通过意象的缝隙读者可以自由联想,将自己的审美经验填补进去互动,大卫作品《颂归》诗学艺术是思想、欲求、感觉、直觉、梦幻的整体呈现。


2011-3-3草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 16: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童天鉴日 于 2011-3-3 16:26 编辑
Rhapsodia 发表于 2011-2-27 07:53
有人说这是深度意象派的诗歌,童天、木樨 及这里的朋友们,谁能介绍一下“意象派”? ...


童天不懂“意象派”的具体理论,好像跟“象征主义”不太一样。


以下内容整理复制自百度百科:

意象派(Imagists)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代表人物是埃兹拉·庞德、休姆、艾米和叶赛宁等。

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首先,在19世纪后期英国文坛,象征主义、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结成一体,形成新浪漫主义。意象派是在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到20世纪初,传统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维多利亚诗风蜕化成无病呻吟、多愁善感和伦理说教,只是“对济慈和华兹华斯模仿的模仿”。庞德及其意象派提出“反常规”“革新”地进行诗歌创作的主张。其次,20世纪初柏格森热流行,这是自叔本华以来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在文学界影响的延伸。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就直接受教于柏格森。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诗特别强调意象和直觉的功能。同时,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为意象派开创了新诗创作新路,尤其是诗的通感、色彩及音乐性,给意象派以极大的启发。

由于意象派诗人大多经历了象征诗歌创作,所以理论界也有人将意象派看做象征主义的分支,实际上意象派和象征主义诗歌有极大的本质差异。意象派不满意象征主义要通过猜谜形式去寻找意象背后的隐喻暗示和象征意义,不满足于去寻找表象与思想之间的神秘关系,而要让诗意在表象的描述中,一刹那间地体现出来。主张用鲜明的形象去约束感情,不加说教、抽象抒情、说理。因此意象派诗短小、简练、形象鲜明。往往一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或几个意象。虽然,象征主义也用意象,两者都以意象为“客观对应物”,但象征主义把意象当做符号,注重联想、暗示、隐喻,使意象成为一种有待翻译的密码。意象派则是“从象征符号走向实在世界”,把重点放在诗的意象本身,即具象性上。让情感和思想融合在意象中,一瞬间中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从《易经》、《庄子》、《诗经》、《离骚》到《文心雕龙》和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理查德·奥尔丁顿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1915~1917年间 ,每年出版一本意象派诗集。庞德退出意象派后,洛威尔继续领导该派活动,提出6项原则性主张,即语言要通俗准确,创造新节奏,题材完全自由,用意象来写诗,表现要具体、简练、浓缩。后来洛威尔又加上“要含蓄,不用直陈”的原则。他们力求以鲜明的意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国式”诗体去反对陈腐的19世纪后期英国诗风,有积极意义,但重点追求诗歌的形式和技巧,有忽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倾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象派诗人逐渐分道扬镳,这个流派也逐渐瓦解。

十月革命前后,意象派传到俄国,叶赛宁等第一批青年诗人和画家发表意象主义宣言,成立团体,出版意象主义杂志和诗集。1927年该团体解散。30年代,英国评论家卡罗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亚的意象》一书,对莎剧中的意象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莎评中意象派的首创者。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诗坛上先后出现了以卡尔·夏皮罗、约翰·马尔科姆为代表的意象玄学派和以詹姆斯·赖特、路易斯·辛普森为代表深度意象派等新的诗歌流派,说明意象派在美国诗坛上影响较大。

像本世纪初许多喧嚣一时的西方文艺界流派一样,意象派没有盛行多久就被抛弃了。代之而起的是漩涡派(Vorticism),但漩涡派作为一种主张,和者甚寡,其影响很微弱。漩涡派的创作重点在于表现力量而不再是展现图象。庞德和漩涡主义的支持者在1914—1915年间办了一份杂志《风暴》(Elast)。在创作中也遵循了漩涡派的一些主张。

意象派的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庞德在伦敦期间与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Doolittle),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Aldington)建立起了沙龙,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其中有劳伦斯(D.H.Law-renoe),威廉·卡罗斯·威廉斯(WilliamCarlosWilliams)等,1902年确定了意象派(imagism)这一名称,1913年3月归纳了意象派的几点禁例。庞德曾主编意象派刊物《自我中心者》(TheEgoist),于1913年编选了第一本意象派诗选。

意象派没有具体的理论,但有自己的美学主张,大致可以概括为:使用普通语言,但是用准确的字眼;避免有音无意、用作装饰的诗歌惯用词汇;自由选材;创造新的节奏表达新的情绪;使用意象呈现出具体、坚定和肯定的画面;暗示出意思,而不是直抒胸臆。现代英美诗歌流派。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本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固有的概念。


更多阅读:http://baike.baidu.com/view/300550.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02: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童版的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9-28 17:28 , Processed in 0.07760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