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野神

积极学习韵律诗歌和随行体文学理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神 于 2011-8-30 19:09 编辑
斗室耕夫 发表于 2011-8-29 21:47
咋一看还以为是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诗歌革命进行到底”呢!几乎感觉走错地方了。不过别说 ...


咋一看还以为是要“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诗歌革命进行到底”呢!几乎感觉走错地方了。不过别说不为大家所承认的东西,即便是大家都承认的东西,在诗歌领域也不宜这样提倡啊?没有见过诗人写诗还要先学习这样的理论的,从来没有。假如诗人需要学习才能创作的,又怎么能保持一颗自由之心,保持自己的自由精神呢?没有自由精神的还能写出好诗吗?《文心雕龙》能称得上大作了吧?《沧浪诗话》的影响力非凡吧?也没有听说过不学习就不能写诗的!

假如未来的诗人需要先学习诗歌理论才能进行创作,那么说明社会又回到了以前不健康地时代。

我现在对野神怀着崇敬的膜拜之情,能够写出这样的“号召”的也真称得上是奇文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像我看到别人的“拜读学习”跟帖就会慌忙回答不敢的人,对于这样的伟大作品只能忙不迭地来收藏了。

                                           ——以上乃斗室耕夫语
--------------------------------------------------------------------------------------------------------

敝人早就说过。有名人的不一定做什么说都是正确的。野神的人生中只有对人杰的景仰和学习,对广大人民的心仪、爱戴和学习,从无“崇拜”二字。不崇拜,更不会像某人那样盲目。古人还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19: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行市场好不好,得有老板娘称道!
问好师友!
顺祝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19: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0: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鲍____子 于 2011-8-30 20:53 编辑
子戈神鹰 发表于 2011-7-28 12:28
于进水先生之韵律诗歌理论已经将什么是诗歌阐释得非常清楚。但偏偏就有人不能正视真理。但这也难怪,自古亦 ...


无韵不诗,无韵不诗。不才重申,是先有的诗歌,后有的韵律,不是先有的韵律,后有的诗歌。106平水韵是总结归纳出来的,不是天生的,106平水韵仅仅是唐诗宋词多了以后归纳的,拿它衡量整个诗歌体裁是太不理智了。仅仅把诗歌定在唐诗宋词元曲这个时代,那是大错特错的。不才还重申,散文诗不就叫散文诗,不是随形体文学,叫随形体诗歌,自由诗都可以。非得一脚踹出去,爹答应,娘还不答应呢。都是心头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娘生子可随行,诗子随行太放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毛俚 发表于 2011-8-30 20:47
诗娘生子可随行,诗子随行太放荡!

{:soso_e100:} 你也来了啊,在这需要明确的观点,别来整朦胧诗{:soso_e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1: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前辈,你也是主编了,博学多才。你怎么连诗歌的发展史和韵脚的诞生都弄不明白呢?106平水韵是对唐诗宋词这个阶段的诗歌一个归纳总结。往前用不上,往后更用不上,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先有的诗歌,后有的106平水韵。请你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承认事物发展之道好不好?

点评

朋友所谈,有点乱,非野神之意。请看于进水先生《诗帜》,我们主张以新韵为主,以旧韵为辅。  发表于 2011-8-31 10: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1: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定义要明确,朦朦胧胧不好学!
恭祝各位开心快乐!
顺便凑一下热闹!

点评

的确。问好朋友!遥握!  发表于 2011-8-31 1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1: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鲍____子 于 2011-8-30 21:16 编辑
卷毛俚 发表于 2011-8-30 21:07
诗歌定义要明确,朦朦胧胧不好学!
恭祝各位开心快乐!
顺便凑一下热闹!


你可以这么理解。
分为三个阶段。
一:诗经阶段:无韵也诗。只要乐府能唱
二:唐诗宋词阶段:无韵也诗,但是最好遵循韵格,因为唱起来习惯。小议这个阶段就是当时也不能说无韵不诗。因为当时也算是韵格有定了吧,但还是发展到了加字法和减字法(表达主观思想的需要)。连字都减了,没字了,那一字的韵格怎么弄?
三:散文诗:无韵也诗。但是好像和唱的关系有点远了,因为我们有了朗诵这一门文学。
所以无韵不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1: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诗与诗歌同为神韵之作,存于心而发于文,抒情言志而为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1 06:47 , Processed in 0.085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