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48 编辑
欣赏。译成五言,有益的尝试。
【点评】
艾尔弗雷德•坦尼森—《渡沙洲》
点评:诗人把人世间比作沙洲,即将乘船离去。在沙洲度过了人生短暂时光,用“渡”给人已经在船上的错觉。
吕志鲁译
夕阳西下,晚星稀疏, 【复数概念与原文不符】
清晰的召唤传入耳鼓!
当我出海的时候,
愿沙洲不要痛哭。
涌动的大海似乎入睡,
满潮以后涛声消逝、浪花退去; 【与原意不符】
从海底涌来的潮流,
重又退回那深邃的住处。
暮霭里响起晚钟,
渐渐地落下了漆黑夜幕! 【时态错误】
在我登船分手的时刻,
但愿没有悲伤的话语; 【没有诗味】
脱离时代,诀别人世, 【译成“时代”“人世”,皆不妥】
大潮将带我踏上遥远的征途;
因为,渡过沙洲之后,
领航人,我期盼亲眼目睹。
*******************
*******************
渡沙渚
翻译?
夕阳下,闪疏星,
召唤一声清朗!
愿沙渚宁静,
我将出海远航;
潮汐如梦幻,【不符合原意】
涛声似止,浪花息;
大海深处涌来,
又悄然退却。
暮霭钟鸣,
黑夜将笼罩!
愿诀别无悲声,
登舟起锚;
千古洪流,时空无限, 【瞎忽悠】
滔滔载我至远方;
渡沙渚一线,
泰然见领航。 【“泰然”缺乏敬畏】
*****************************
*****************************
附 金沙文字丑译:
Crossing the Bar
by Alfred, Lord Tennyson
过沙洲
诗/阿尔弗雷德•L•坦尼森
译/金沙文字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夕阳映长庚
忽闻召唤声
他日起航时
沙洲勿悲情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 home.
海潮似睡去
鼾响泡沫深
本自深渊来
复归深渊行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
When I embark;
暮色晚钟鸣
钟停夜幕临
登船挥别时
收起儿女情
For though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sed the bar.
洋流载我去
异国天地新【对大写的深度理解】
越过此沙洲
晋见领航人【英勇豪迈,不失敬畏】
**************************************
背景摘录:
作者写这首诗时已80岁高龄。令人惊叹的是,此时的桂冠诗人仍能灵感勃发。据说诗人作成这首诗只用了不到10分钟。诗人在暮霭中想象自己渡过沙洲的情景。“渡过沙洲”是比喻,指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霜后,平静地迎接死亡的来临,毫无恐惧和衰伤。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关于死亡的传统的基督教思想,强调了他自己坚定的宗教信仰。正如娴熟的领航会引导船安然渡过沙洲一样,上帝也会引导我们平安地渡过险恶的死亡的浅滩。诗的前两行以视觉景色和声音开关,以鲜明的感观形象了读者注意力。同作者的其他诗一样,在这首诗中,诗人也成功地把身外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心态融合在一起,用景物衬托心情。落日的余辉,廖廖闪烁的星辰,好似沉睡的退潮,消然涌动的浪花,以及暮霭钟鸣,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沉静、凝重、肃穆的气氛,这正与诗人的心态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