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资深闲人

新旧“四声“细说从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 16: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锋的影子 发表于 2013-1-12 11:51
关于四声的道理我小学就懂了,买一本诗词格律入门,声调都会精讲。要是新韵,近体诗写作就更简单了。你们 ...

关于四声的道理我小学就懂了,买一本诗词格律入门,声调都会精讲。

三羊不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8: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逝水微澜 发表于 2013-1-12 12:16
。你们这些所谓阅历广的老前辈为什么到了现在这把年纪还在谈这些粗浅的旧诗入门功

某对您并无不敬语,只是 ...

呵呵,我也没有鄙视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8: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先锋的影子 于 2013-1-12 18:25 编辑
三羊 发表于 2013-1-12 16:41
关于四声的道理我小学就懂了,买一本诗词格律入门,声调都会精讲。

三羊不信! ...


1小学六年级能写出大概符合格式和声律的近体诗不算早吧。神童诗的作者几岁?
2平仄是近体诗入门第一步。讲到平仄,古四声和今四声的差异要比较吗?这四声不会涉及吗?入声字不要归纳吗?平水韵不也是要以声调分类来排列的吗?那么是不是任何一本格律知识书都要专门开出几十页来系统地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9: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随便 于 2013-1-12 19:24 编辑
先锋的影子 发表于 2013-1-12 18:18
1小学六年级能写出大概符合格式和声律的近体诗不算早吧。神童诗的作者几岁?
2平仄是近体诗入门第一步。 ...


先锋有所不知,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这些常识对他们而言就是很高的学问了。
闲人自己也说是在普及一下常识
问题不在闲人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都是公认的常识。问题在:1,许多人把常识当学问;2,把介绍文当论文。

什么叫论文,什么叫介绍文?  我也来普及一把:  论文论述自己的东西,介绍文排列别人的东西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能随口列出别人的东西都算是有学问,当今世界可就不一样了


         通过此贴,你也可以大概了解这个中诗评论版的水准了,所以,这里可以历练你但绝不会丰富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 19: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充满火药味,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3: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因我的这篇“介绍性”的“常识性”的文字而引起的争论,我还是应该回应的。
我没有说我的这篇东西是论文,所以题目说是“细说从头”,说说而已。如果要求有真知灼见的、突破性的东西才能上这个论坛,恐怕没有几篇合格,为什么偏偏如此“垂爱”我这篇“小儿科”的东西。
说说这些常识恐怕不是完全没有必要,上面我说个过人要“废除平仄”说这样话的人能说他对音调的常识倒背如流吗?难道你那“语感”就不是声音吗?另外有一些人总纠缠入声问题,用这个当理由反对现代人写旧体诗用新韵,要从根本上说清楚入声的问题不从声调入手成吗?
“细说”的理由不只是普及知识,温故而知新,从这点出发下一步就是解决许多正在争论的问题。
大家赏脸,到我的帖子来评论,非常欢迎。但是请围绕中心话题,比如你几岁就能通格律的事就不要在这里说了。

点评

你看不顺眼就对了,瞅瞅你看得顺眼的些主,有正常的吗?  发表于 2013-3-15 21:21
随便教导有方啊,我瞅这个人极不顺眼,有点装  发表于 2013-1-13 17:42
随便派个兵来,把这当练习场了,所以把你当假想敌了。意思是你是正方,他们就是反方,你是反方,他们就是正方,比的不是真理,比的是谁比谁犟  发表于 2013-1-13 17:41
白纸黑字地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把这种文章当论文的人的孤陋  发表于 2013-1-13 0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00: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在这个贴子里说过什么,正如先锋跟帖里说过,这篇所言属于基础性的简介。我的一个朋友花了几个小时弄懂平上去入划分平仄的规则及格律体诗词的基本要求后,就能写出符合格律体相关要求的诗词了。今天想跟帖是因为我联想到了我国古代出现过的“柏梁体”,一种讲究以字的四声运用及句句押韵来创作的诗歌体裁。柏梁体基本是一个失败的诗歌体裁,符合要求的佳作实在太少了。提出柏梁体的沈约的作品,很多都并没有符合平上去入要求,佳作特少。著名的是谢灵运,但其作品很多也并不符合柏梁体的要求。所以要求以字的四声及句句押韵来创作的柏梁体,基本是一个失败的诗歌体裁。所以研究字读音的四声来让诗歌呈现“悠扬起伏,抑扬顿挫”的意义不大。

古代的格律体诗歌基本以平仄来作为要求,有些还有入声韵的要求。这样的要求的本质属性是为了协律,即符合音乐性方面的要求。在唐诗以后的很多诗歌体裁,都是能唱出来的。在唱的过程中,能够细细体会和把握字的读音是否协和了音乐,音乐是格律体诗词出现的根本。现在的音乐或歌曲已经没有了相关的要求,李叔同的自度曲《送别》后来被普写成了歌曲(城南旧事),如果细细辨别,其“长亭外,古道边”在歌曲中听起来更像“长艇歪,古道边”。乐曲没有很好地根据字的读音来进行创作所以这样,当然当今歌曲不看歌词的话,很多字光靠听都会引起歧义。所以当今再研究字的读音以指导诗歌创作,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0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斗室耕夫 于 2013-1-13 00:25 编辑

上面我的这个跟帖,并不是为了否认对此有兴趣的人的探索,诗歌的方方面面都有探索的意义。有些能引领风骚,有些却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诗歌理论最能让人受益的,是什么样的诗歌才是佳作。新诗这个方面特别匮乏,所以很多作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公认的佳作很少,很多作品被奉为佳作的往往是一家之言。某些人奉为佳作,另一些人看来还可能是“劣质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 11: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室耕夫 发表于 2013-1-13 00:12
没在这个贴子里说过什么,正如先锋跟帖里说过,这篇所言属于基础性的简介。我的一个朋友花了几个小时弄懂平 ...

歌曲有先词后曲和先曲后词之别,古词和曲是先曲后词,现代歌曲大部分是先词后曲。词和曲的平仄谱保证了不出现“长艇歪”的事(倒字)发生,现代怎么办?李叔同那首是用外国歌曲套上的,不是创作的曲,当然有“倒字”出现。过去戏剧表演对“倒字”非常重视,那时剧场里没有字幕,你“倒字”了别人不知道你唱什么。那时剧团的编辑对此很神秘,他们的技艺秘不传人,其实无非是声调和旋律的配合,甚至到现在一些讲歌词创作的文章讲到这里就神秘化了,躲躲闪闪。如果我们不从四声开始切入怎么能解开这个谜。当前的歌曲听众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就是作曲和作词的都不注意这些,“倒字”不是偶然发生,而是成串成片地出现。面对这种状态为什么就不能改变?如果一个老师发现他的学生里有一个把某字读错了就纠正他,如果很多学生都读错了就算了,应该吗?“前途”是什么?坚持真理,宣传真理不是市场经济,有些事就要明智不可为而为之。
诗歌无非就是形和意两件事,声调只是“形”里的一支,甚至只是一个分叉。整体是由细节组成的,怎么写出好的诗是一个整体的大题目,它也是由细节组成的,有人愿意谈大问题,有人愿意谈细节,如是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3 12:3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深闲人 发表于 2013-1-13 11:41
歌曲有先词后曲和先曲后词之别,古词和曲是先曲后词,现代歌曲大部分是先词后曲。词和曲的平仄谱保证了不 ...

只讲意不讲形,正是当下诗人写作的写照.还有人把修辞当诗意,以拆诗赏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8 05:47 , Processed in 0.1012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