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98|回复: 65

[原创]中国诗坛为什么会走向衰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30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当下的中国诗坛却不然。自北岛、舒婷、顾城等一代朦胧诗人之后,中国诗坛仅出现过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海子。海子颠覆中国诗坛,也还是因为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祝愿中英年早逝。除海子外,还有谁能领导现代中国诗坛潮流呢?一直以来,乃至至今,还不曾出现过,更谈不上产生像北岛、舒婷、顾城等影响中国诗坛的一代人。我这样说,或许有些偏颇,或者是井蛙之见。但现状委实教人担忧。前段时间,在《光明日报》上,我读到一篇题目叫《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文章,作者叫雷达。在文中,他说,一直以来,总有人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出现不了伟大的作家,出现不了我们时代的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现不了新的曹雪芹?出现不了新的鲁迅或者胡适式的大家……事实上,从整体状态看,毋宁说,我们今天的文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危机。他的许多观点很有冲击力。但他的说法还是比较客观,在文中阐述观点也比较谨慎。更多的是力图通过剖析现象来寻找个中原因。至于更深一层的因子,笔者个人认为,还发掘得不多。尽管如此,笔者也还是感慨多多。笔者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对诗歌一直景仰,而且总是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诗人。因此,总是俾昼作夜,笔耕不停。梦想毕竟是梦想,笔者始终也没有成为诗人。成不了诗人,并没有消退我的诗歌热情。相反,更加执着,乃至狂热,而且和许多诗歌爱好者一样走进了网络。在网络中,寻找执着和狂热的撑点与平衡,让所有的诗歌情绪来一次史无前例的软着陆。一些时间后,笔者看到了一个诗人满天飞的世界,一个流派纵横的世界,一个混乱的世界,一个虚假的世界,一个空乏的世界。笔者开始厌倦,也心身疲惫。诗人!难道这就是现时的中国诗坛吗?鱼目混杂,垃圾的、下半身的、牛逼的、先锋的等等,各领风骚,论坛网站,遍地开花,民刊民报、官刊官报,硝烟弥漫。一派欣欣向荣,让人晕头转向。可以说,这是一个割据的时代,一个混乱的时代。割据没有前进,只有倒退;混乱只有无序,只有缺失。割据以畸形生存,混乱以浮躁泛滥。其结果,诗人写诗、读诗、评诗,既是运动员,又是观众,拉拉队,还是裁判员,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自我抚摩、刺激、回避是非、消解道义”,让“内涵和思想艺术境界”大打折扣。真正的读者、评手因过多的“伪崇高、伪宏大、伪权威、伪浪漫、伪美的欺骗和伤害”而远离。失去读者与评论家的诗坛,如鱼无水、将军没有士兵、战争没有人民一样,其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中国诗坛的百灵也就只有在蒙垢中羞涩,在沉郁中哑然。而且,更让诗人们因为纷争而自伤,因为功利而堕落,因为圈子而失我,因为牛逼而失性。今天他是中国诗歌峰级代表,明天你是中国诗坛顶尖人物,后天我是中国诗人实力一派。而作品呢?互相吹捧,一个比一个牛逼。否则,一顿乱棍。更有趣的是,在作品后面,谁拖的尾巴长谁就是实力一派,谁就牛逼,作品的含金量就愈高。不知所云是厚重,作秀是空灵,生硬是扎实,臆造是含蓄,干巴巴的口语是母体语言,罗列物象是意象组合等等,空前绝后。亲和一点的,你尊他一声老师,他会应付你一下,甚至也能侃上两句;自以为是的,则给你一个冷背;牛逼的,则指手画脚,甚至,今天否定这个,明天扒拉那个;今天你是神经病写作,明天他是抓阄式速成。盛气凌人,俨然大家。当然,这些只是现象,只是诗歌表象的陷落,远不是当今诗坛衰落的根本原因。那么,中国诗坛究竟为什么不能产生真正的一代诗人呢?为什么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诗歌作品呢?笔者有四点体会:<br>  一是诗歌的社会化路子越走越窄。诗歌缺少展示平台。受市场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国人的观念与精神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内心和精神世界不再纯洁、宁静。整个世界物欲横流,充满人心的不再是崇高与精神灵魂,理性与灵性在日渐消减,美学的价值观在灾难性散失,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在颠覆中,对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更新与塑造,人们的精神评判标准在客观地调低,需求也在消歇。尤其是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与安逸的休闲文化需求,更加剧了文化精神的消沉与颓废。因此,一方面,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快餐文学便成为了人们最时尚的“消夜”;另一方面,作为代表当前文学主流的小说、影视由于利益驱动也日渐时尚化、娱乐化、情感化与刺激化,而且展示全方位化。因此,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方面的快餐文学社会普及的路子越走越宽,越容易与民众的生活贴近,越容易走向大众化。相比起来,作为纯文学的诗歌,由于展示平台的失重,由于意识的高度性、氛围的纯洁化及文化的高雅感,在大众中产生的疏离感与隔膜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深刻。这是其一。同时,诗歌又未能坚守住自己一展风采的阵地。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受到了太多的潜意识的、或主观的排斥。我们的诗歌期刊、文学期刊、出版界、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和视播传媒,面对诗歌的窗口越来越小,有的甚至根本排斥。纯诗歌期刊一方面因为无奈而随俗追求效益;另一方面因为人际化而成为圈内创作的后花园、美女创作的后花园。老面孔频频上镜,美女写作捷径化。综观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纯诗歌期刊又推出了多少因为强烈的共鸣为大众所朗朗上口的经典杰作?又打造了多少位为社会所共知的杰出诗人?更不要说一代诗人。又有多少作品编入学生教科书?更不要说为大众争向传读的诗歌文本。在笔者的印象中,除上一代的朦胧诗人外,那就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和席慕容了。至于80年代后的"第三代"(或&quot;后新诗潮&quot;)诗人,又有多少人知道?更不要说90年代和本世纪的诗人了,有也只不过是一种暴力强加。笔者读过很多诗人的简介,他们发表的作品动辄几百,甚至上千,没有一位不是高产诗人。笔者只能给他们一个封号,“数字”诗人。难道诗人的地位是由发表作品的数量来确定的?这难道就是当今一些纯诗歌期刊对中国诗坛的贡献所在?难怪诗歌越来越被大众所淡漠、所厌倦。纯诗歌期刊应该是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后花园,是广大诗歌爱好者展示自己的共有平台,是广大诗歌爱好者贴近诗歌共有的窗口,应该面向大众,应该是面向广大诗歌爱好者的主阵地。至于文学期刊、出版界、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和视播传媒对诗歌的贡献就更不用说了。因为它们不会拿生存的根本作赌注的。诗歌是高雅文学,语言独特,表现手法单一,不像小说、影视、戏剧、音乐等,有着多样化的语言和全方位的展示平台。她只能通过文本和朗诵来传播,来展示。她不能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完成小说、影视、戏剧、音乐等所肩负的多重的社会使命。换句话说,不可能用纯粹的诗歌语言来完成一部小说,一部影视。有也是极个别。我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叫《绝对控制》。它用了诗歌语言。它用诗化的旁白语言来表达剧中主角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也让我看到了诗歌发展的契机与希望。但这是个例。诗歌缺少像现代小说、影视、戏剧、音乐那样的“经纪人”和“包装”公司,诗歌缺少品牌意识,诗歌缺少市场运作手段,诗歌缺少“企业家”,诗歌缺少“广告媒体”。因此,它不可能通过“包装”上市,不可能通过品牌进行市场运作和广告的狂轰滥炸而走向社会。没有“诗歌公司”来运作市场化的诗歌朗诵会、作品展示展销会,没有“经纪人”通过市场运作来捧红某个诗歌作品和诗人。诗歌只有诗人,只有穷酸,注定只有“‘突然’被时代从热闹的中心位置‘驱逐’到荒凉的边缘地带,在社会上扮演起‘多余人’的角色”。<br>  二是诗歌的“伯乐”越来越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最多也只能混在众马中吃草,甚至饥寒交迫。当下的中国诗坛,不因为诗歌的道路越走越窄而门可罗雀。一批批诗歌爱好者始终在门前徘徊、观望和默默耕耘。因为他们热爱诗歌,诊视诗歌,崇拜诗歌。他们有执着的诗歌精神,有一颗火热的诗歌心灵。他们始终不甘沉落,不甘寂寞,不甘失望。他们像一群百灵在不停地歌唱。他们更多的时候在渴望诗歌春天的到来。但他们的作品在尘世的积淀中不被发现,甚至蒙上厚厚的尘垢。在这些作品中,有没有经典佳作?有没有传世精品?毋容置疑,肯定有,只是没有被发现。也只有等待历史经年的沉浮、涤荡,浪里掏沙;只有等待我们的后人去打开,去发掘。我们不是历史的代言人。我们没有历史的先知先觉。但我们是历史的眼睛,我们可以去发现;我们是历史的号手,我们可以去吹响;我们是历史的井蛙,我们可以看到属于自己的天空与星星、月亮。然而,我们却用尘俗与功利把我们的诗人给埋了。现在的中国充满着功利,浸满着铜臭味。没有钱,路子不通;没有名,山门不开;没有利,搭桥难过。文学也没有逃脱尘俗的浸染。高尚的内涵没有了,社会的良知泯灭了,精神的使命荡然无存。也学会了“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要打此过,留下买路钱”的绿林霸气。编辑发稿首先看名看利,看这个人是否是圈内人,是否有利用的价值。作品呢?现代人谁不能胡诌几句。否则,你拿钱来买书买杂志,我给你发稿。或者,做一点公益性的事业,成立会员俱乐部,办一所培训学校。交钱了,开辟专栏专发。评论家呢,你要写评论可以,拿钱来。给钱了,我可以妙笔生花,把死的搞活,把糟的吹顺,把臭的说香。没钱没门,谁傻谁义务去。举办诗歌活动,第一是钱,第二是名。你出钱了,我可以帮你出名;参加活动的必须是“名家”,没名气的一边凉快去。诗歌活动成了“名家”的一道大餐。越有“名”的越风光,越风光的越长脾性,越有脾性越牛逼,越牛逼的越能拿大奖。作品语言混乱,意象晦涩,就是要让人读不懂,读不懂的越是好诗。我记得有人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编辑发作品,不懂要装懂;如果读懂了,就没品位了。这就是当今诗坛的“伯乐们”。这个时代还能出好作品吗?其实,文人更势力,更功利。这是文人的生存需要和骨子里的酸性所致。在这样的社会,存在一定合理,更不足为怪。诗歌已没有了道义。<br>  三是诗人创作的功利心越来越强烈。当下的诗歌创作,有两个严重的不良倾向,那就是浮躁与泛滥。细细分析,原因很简单,主要是作者急功近利,试图走捷径。现代新诗还存在理论上的缺失,没有一个真正的评判标准,没有一整套系统性的理论指导。一个自由惯体,空间很大。对新诗的鉴赏完全取决于读者的修养水准与精神感度。诗歌是精神的触觉,是感性情绪的倾泻。她以她的激情、她的思辨、她的优美和她的无拘无束、她的信马由缰、她的一气呵成、她的短小精悍吸引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而更多的是年轻一代。他们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创作的激情非常之高。我听过这样一件很有趣的事。一位八十年代后的年轻诗人,他已出版了两本诗集,第三本正在酝酿出版。他的前两本诗集只花三个月的创作时间。特别是第二本,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部脱稿。真是奇迹!李白、杜甫他们写了一辈子,照他的创作速度计算,诗集肯定用一辆大货车也装不完。这就是我们的诗人的创作活动吗?匪夷所思。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诗歌很容易写,是文学创作一条最容易成功的捷径。一个作品少则几十个字,多的也就是千余字。比起小说来要容易得多。小说需要生活的材料,需要精巧的构思和布局,需要用大量的文字去完成。诗歌则只需要想象与语言。物象可以是单一的,有的甚至干脆不要,只要散化的语言组合,只要情绪的叙述铺陈,至于艺术的品质、语言的冲击力和作品的内蕴就在其次了。我读过很多诗,古的,新的,以前的,现在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千古佳句和北岛、舒婷、顾城他们一代人的诗。海子的,也只能记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他就没有更好的文本了。近十年的,读过很多。但读后几乎没有印象。为什么?最主要的是,缺少语言的冲击力与艺术品质。真正的诗歌首先必须具备这两个要素。否则,你写得最优美,最有内蕴也只是一种简单的复制。现在很多作品,也包括垃圾的,作者只注重词语的暴力,只注重语境的凸显。不左即右,有的作者干脆完全“口水”,干脆完全事件的复述。真正沉下来的几乎没有。在一定意义上,目前,只有浮躁的写作,只有泛滥成灾的作品,没有真正的诗人。特别在网络,写诗的,年轻人最多。已经小有名气的写得很少,或者几乎不写,名诗人更是早已封笔。诗歌永远年轻。这就是诗歌的特定环境。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诗歌更显得浮躁。这与作者的生活阅历密切相关。生活是最好的诗。没有生活的亲身体念,其作品也就不会有生活的凝重感,就会存在艺术品质的缺失。年轻人的功利心更重。他们刻意追求时尚写作,刻意迎合词语情结,缺少弘扬时代与正面价值的精神与能力,更多的是现实的小我意识的宣泄。特别是西方的价值观念的引入与组合,将不免产生一些小资情调和颓废的完全个性化写作。<br>  四是诗歌的读者群越来越小。“读诗的没有写诗的人多”。听起来,这句话很可笑。但作为一个诗人、一个诗歌爱好者来说,那就是悲哀。作为诗人,作为诗歌爱好者,创作作品就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给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给民众创造高尚的审美理想和价值理念,为社会和民众构建真、善、美的艺术殿堂。脱离社会、脱离民众的创作就会失去亲和力,就会失去社会与民众。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高速流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给中国诗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br>  (一)、社会需求瞬息万变,让国民也遭遇尴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他们迷茫,无所适从;他们彷徨,力不从心。特别是社会的严重偏失,国民传统的价值理念几近崩溃和丧失,内心世界严重失衡。他们只能用现实的生存方式来纵容思想的没落。他们只能用消遣和娱乐来放松绷紧的心智,只能用欲望和攫取来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诗歌已与他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底线格格不入,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生活已不再浪漫,只有理性的生存。诗人永远是感性的。就现代人来说,感性是一种愚昧。说得更直接一些,是一群神经加疯子;<br>  (二)、诗歌文化语境的变异与这个社会的生活节奏还远远不相适应,诗歌的语言暴力与大众文化又格格不入,缺少亲和力,诗歌意象组合、剪接、幻化及更多的抽象运用手法,又大大超出这个时代传统语俗和生活惯性的限度,给人们更多的是视觉疲劳与思维障碍。人们更多的是视觉与听觉上的不断攫取和满足。而诗歌则需要他们思维的补偿和感官的付出。这就客观地消减了他们对诗歌的热情,甚至产生感官上的厌倦。<br>  (三)、特别是我们的诗人,价值理念与审美观在不良的文化思潮中发生了剧烈的转型,在创作上走入误区,片面追求发表率,片面迎合少数读者与编辑的喜好和猎奇心理。作品意象晦涩,过于冷静,偏好剖析,严谨无味,似是而非,娇柔做作,刻意雕琢,似重而轻,举轻为重,喜好用阴、涩、偏、怪、冷,诡、戾等去暴冷门,去攫取读者的猎奇心,去争得报刊杂志编辑的的慧眼。很少用正面的、阳光的、激情的语言与手法进行创作,因为无力突破和超越前人,作品的发表机会将大大减少。至于垃圾的、下半身的、性感的等,充满低级趣味,更是与社会不相融洽。在主观上,诗人将自己的作品游离于社会之外,民众之外。<br>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给中国诗歌带来空前的劫难,致使中国诗坛走入困境,甚至产生恶性循环。这些方面很值得我们的诗人和广大的诗歌爱好者认真深刻反省。中国诗歌振兴与崛起,我们的每一个诗人和广大的诗歌爱好者都责无旁贷,更需要我们的诗人和广大的诗歌爱好者冷静思考,冷静应对,调整心态,摈弃陋习,深入生活,深入民众,创作民众最喜爱的诗歌。这些观点仅是我的个人感受与体会。肯定很不完善,很不成熟,甚至幼稚与偏狭。欢迎大家批评。<b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好,多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这样中肯的文字读来痛快!推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8 编辑

&nbsp; &nbsp;分析地很深入也很在理,也道出了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心声和困惑。希望诗人们和诗歌爱好者能细心分析自己,对自己的诗歌写作与爱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多吸取他人营养,多为诗歌爱好者挤几滴奶,让我们诗歌的综合指数得以攀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学习。痛快淋漓<br>真正的诗人需要沉下来,多一些纵深的思考。<br>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这是我今天读得最细的一篇文章,中国诗歌真的该醒醒了。<br>现在的中国诗歌是不沦不类,她不是美女之美,又没有猛男之刚。很多是小混混一样的产品。<p>提给大家读之,思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0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转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一,诗人的评价标准是以质量为准,而不是看数量,没有水平写的再多都是废纸一堆,只要你有水平,哪怕你一辈子只写个百把几十首也会留名与世.<br>二,现在的社会状况是适合讨论批判的时代,而不太适合出现大文人的时代.<p>所以请大家尽快从迷茫和大量写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不写出不了名,拼命地写也出不了名,我看还是以多思考,少写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谢谢各位领导和朋友关注,鼓励.很不成熟,还请多提意见.使之更完善,更成熟.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31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39 编辑

好。还有诗坛不少人太重权,名,利的问题。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8 05:33 , Processed in 0.10768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