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9|回复: 20

先锋胡话17、意象原有合理处,暗示本无受批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9 19: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先锋的影子 于 2015-10-29 20:29 编辑

先锋胡话17、意象原有合理处,暗示本无受批因

1926年穆木天《谈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中说:胡适的作诗如作文之说大错特错。他提出要超越散文的章法,创造“纯粹的诗歌”。
其主张主要有两点:首先诗歌应在“纯粹的表现世界”,诗是内在生命的投射;其次诗应不同于散文,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诗是暗示的,是最忌讳说明的,诗歌越不懂越好。这不免有些极端。

同年周作人在《扬鞭集》序中也提到类似的问题:批评完全以“清楚与明白”为追求的创作倾向。认为其“如一个玻璃球,剔透得太厉害,缺少回味。”

王独清此时也提了自己的主张:突出对诗歌的感觉,强调色音交错,而不是理性的平铺直叙。强调表达“自我感觉的”的功能,认为作者写的感觉,读者读的也是感觉。此颇类似鲁迅写《野草》的独语语体,这种另类启蒙的交流风格。

记得哈罗德·布鲁姆也曾在《读诗的艺术》中指出:诗歌是高度隐喻化、曲折话的语言。

这些诗歌主张都体现了一种对个人潜意识、内化感情的自我关照,根本上也同鲁迅的《野草》、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李商隐的无题诗,吴文英的纯感情词一样,是诗歌极端贵族化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是拒斥读者的。然而许多年来读者为之着迷,客观上却成就了穆木天“越不懂越好”的谶语。所以我认为,评价诗歌不在于受众,或不完全在于受众,而在于艺术处理。诗歌可以是纯感觉的散射,但一定程度上,必须把好艺术的关口,艺术(这是个很复杂的概念)上去了,诗歌才能有生命力,此乃因果关系,不少人倒置因果,一开始就追求“明白清楚”而牺牲艺术这就得不偿失了。

有些诗歌是有线索的,表面晦涩,实际有迹可循,对诗歌做点什么(分析、联系)就能找到主题;
有些诗歌没有线索只是将一些表意的意象通过一定方式连缀起来,表达一种情感调式,或景象布局,这也无可后非。如威廉斯《红色手推车》、松尾芭蕉《古池》、吴文英《宴清都》《齐天乐》等词,穆木天《旅心》,李金发《弃妇》,孙大雨《爱》等。这些诗通过意象跳跃和演绎产生整体的情绪调式,渲染或抒发一种感觉,一种心情,由于艺术上的加工,使得这些作品名留青史。

张枣曾谈起自己的创作,觉得意象这东西“太暴力”,他不愿意用,我的理解是,意象的过度使用会暴露诗歌作者有意隐藏的深层“蕴藉”,使诗歌流于浅俗,丧失进一步回味的空间,因为古往今来,意象都是诗歌传递感情的主要手段。

意象的跳跃本就是中国古诗的长处,古来就有不少固定的传情意象,如双鲤鱼、归雁、月、云代表思念;柳、亭代表挽留;狼、虫代表险恶等等。意象虽然不是诗,但可以作为诗的媒介,由意象可以传递诗情。有些个别现象时:意象甚至能生发诗意,令诗人获得灵感。牛汉《华南虎》、布莱克《老虎》都是由虎起兴,产生诗情的,再如冯至的《蛇》、里尔克《豹》、王士禛《秋柳》、杜甫《秋兴》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诗经里此类例子更是多,如《路有死麇》、《关雎》、《芣苢》,《采薇》等等。一部诗经几乎是意象经。

通过意象可以更方便达到暗示的效果。我认为暗示是诗歌创作的技巧,也是诗歌不同于散文的表达技巧,诗歌是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其内容层面必须与散文有所区别,也就是“绕着弯子说话”。暗示是诗歌艺术产生的一种原动力,是将语言复杂化的先导手段。我不建议诗歌拒绝暗示,拒绝暗示,诗歌平铺直叙,还与散文有何区别?即便叙事诗也不能避免暗示,如《伊利亚特》难道要把赫克托儿死亡的惨状,怎样流血,完全描摹清楚?《孔雀东南飞》里“阿母大附掌”(暗示生气,还要直白说“阿母大愤怒”)?

所以我的看法是,诗歌不应排斥用“意象显情”和“绕弯子”这两种手段。今天固然不能像穆木天等人完全走诗歌贵族化路线,但也千万不能将诗歌基本手段当作糟粕弃之。我可以说无暗示和意象,几无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9 2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先提起来。日后再细读。问好先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2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镇州 发表于 2015-10-29 20:33
这个先提起来。日后再细读。问好先锋!

谈不上是好文章。只是用浅俗语言表达一点观点,能对其他阅读者有启发就好了。我最近事情繁忙,几乎不来论坛,这两天也仅仅拿一点晚上时间来看看,来放松一下。


先生珍重。{:soso_e181:}  有空再叙。

点评

好文章!可惜是人家的,不是先锋哥的!流传千古 的必定是不为人知的好詩!但先锋哥知,如先锋哥一样的人知,这就够了! 啪啪啪!哎,可怜!  发表于 2015-11-4 18: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起到效果,自提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先锋小哥!你辛苦了!我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2: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诗歌是有线索的,表面晦涩,实际有迹可循,对诗歌做点什么(分析、联系)就能找到主题;
有些诗歌没有线索只是将一些表意的意象通过一定方式连缀起来,表达一种情感调式,或景象布局,这也无可后非。{: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象的跳跃本就是中国古诗的长处,古来就有不少固定的传情意象,如双鲤鱼、归雁、月、云代表思念;柳、亭代表挽留;狼、虫代表险恶等等。意象虽然不是诗,但可以作为诗的媒介,由意象可以传递诗情。有些个别现象时:意象甚至能生发诗意,令诗人获得灵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意象可以更方便达到暗示的效果。我认为暗示是诗歌创作的技巧,也是诗歌不同于散文的表达技巧,诗歌是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其内容层面必须与散文有所区别,也就是“绕着弯子说话”。暗示是诗歌艺术产生的一种原动力,是将语言复杂化的先导手段。我不建议诗歌拒绝暗示,拒绝暗示,诗歌平铺直叙,还与散文有何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 12: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的看法是,诗歌不应排斥用“意象显情”和“绕弯子”这两种手段。今天固然不能像穆木天等人完全走诗歌贵族化路线,但也千万不能将诗歌基本手段当作糟粕弃之。我可以说无暗示和意象,几无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6 13:21 , Processed in 0.115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