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知日

精华帖赏析3 现代诗中的“象外之象”与“韵外之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27 13: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受益。慢慢学习。问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7 15: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子 发表于 2015-12-27 13:59
拜读,受益。慢慢学习。问候老师。

谢谢共赏,欢迎批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8 0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高论!一首小小的<霸王松>竟劳诗友如此费墨!老农夫甚是惶恐!
兄弟诗学造诣甚深,吾小作能得您如此点评,太意外也倍感荣幸!
我是从朦胧诗开始喜欢上现代诗的,一生最爱顾城的诗(与其人无关),后迷意象派,期间也仿过自白派,不过都很肤浅,加上工作忙,经常写一阵放几年,所以诗并无大长进,只是诗心一直在.
今年是我诗歌的丰收年,从六月写到现在,是我持续写诗最长的一段了,感谢有中诗网各位诗友的鼓励,所以才能坚持.
先致谢!有空再来讨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01: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知日 于 2015-12-28 09:40 编辑
楚郑子 发表于 2015-12-28 01:18
兄弟高论!一首小小的竟劳诗友如此费墨!老农夫甚是惶恐!
兄弟诗学造诣甚深,吾小作能得您如此点评,太意外也倍 ...

您太客気了呵呵。我只不过把您作品带给我的闪电一样审美享受,如实挖掘出来与众分享了。遗漏之处还望批评指正,如能您有一个跟帖作为一个创作谈,就更完美了。再次谢谢您提供的佳作!继续读精华帖,继续热爱诗歌,这个园子里的人们都为这个来。期待您新的大作,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知日 于 2015-12-28 16:57 编辑

Title-题名: 风骚精神对海子诗歌创作的影响

Author-作者: 杨群    中国古代文学, 2013, 硕士

Source-文献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Summary-摘要: 古代文学研究应当倾注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关怀。作为中国诗歌最具影响力的风骚传统,其精神内涵和艺术成就为当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风骚精神对海子诗歌创作的影响,从继承上说,当西方的文化精神通过中国诗人的创作显示自身的存在而中国诗人需要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寻找印证时,便会启动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的早期诗歌形态的原初力量进行自我调整。

从反叛角度看,其创新精神可以追溯到以宋诗为代表的反传统文化原型。在这过程中,风骚传统通过后世诗歌对它的继承和反拨而获得了自身的确认。海子诗歌中风骚精神的最终失落,启发着我们从中反思古典诗歌传统在当代的传承问题。

当前的诗歌写作和批评领域之所以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某种程度上是网络传媒时代言说更加自由的结果,但根本原因在于,浮躁喧嚣的诗坛环境下,诗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过度反叛和解构,以及对诗歌话语权的焦虑。

以风骚传统为代表的诗歌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失落,昭示着古典诗歌传统当代影响力的式微。因此,如何将传统中优秀的诗歌精神渗入当代诗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使之自觉地在诗人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作用,是古代文学研究应当倾注的当代关怀和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


PubTime-发表时间: 2013-05-01

Period-期: S1

PageCount-页码: 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Title-题名: 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

Author-作者: 林志伟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0, 硕士

Source-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Summary-摘要: 在新时期文学二三十年的历史时段跨度里,先锋诗歌经历了朦胧诗、第三代诗及90年代的个人写作三个连续且各具鲜明特征的嬗变阶段,引发了多次的大型论争,在当代文坛甚至社会上产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诗歌流变过程中,先锋诗人们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阐述其超前的思想观念、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对诗歌创作的看法。这些诗人们的诗论,既是诗歌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诗歌文本创作的经验,是中国当代诗学建设中非常重要和直接的部分。 探讨新时期各阶段代表性先锋诗人的诗论,或许是研究中国当代诗学理论建设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PubTime-发表时间: 2010-03-28

Period-期: 02

PageCount-页码: 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2: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知日 于 2015-12-28 16:58 编辑

Title-题名: 论古典诗歌传统在90年代诗歌中的存在价值

Author-作者: 杨安升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1, 硕士

Source-文献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Summary-摘要: “传统与现代”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中的重要诗歌命题,90年代特殊的诗歌语境为我们重新思考和回答这个诗歌命题提供了新的语义空间。90年代诗歌回归到个人,诗歌的个人化语境开始形成,诗人面对传统的姿态发生改变,传统成诗人诗歌经验的一部分,传统被个人化、体验化和语境化。因此,我们遵循“语境化”研究的思路,在具体的诗歌语义场中对古典诗歌传统作时代的、社会的、文本的还原,考察古典诗歌传统在诗人诗歌经验和诗歌文本中的存在状态,以及在具体的诗歌语境中所获得的存在价值。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古典诗歌传统在90年代诗歌语境中的存在价值:

一、新的诗歌语境对90年代诗歌中古典诗歌传统存在状态的影响;

二、时代之交古典诗歌传统的回归轨迹;

三、90年代诗歌中古典诗歌传统的存在状态解析;

四、90年代诗歌语境中回归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在90年代的诗歌语境中,古典诗歌传统不再以整体的面目出现,诗人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对传统的“回归”,传统作为“多元化”的一端成为诗人诗歌经验的一部分;在90年代的诗歌困境中传统成为诗人身份和诗艺的比照坐标;在诗歌文本中传统成为诗歌要素获得修辞性的意义;在传统的回归中获得平衡当代诗人的诗艺和精神的新价值。



PubTime-发表时间: 2011-03-12

Period-期: 05

PageCount-页码: 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Title-题名: 现代汉语诗歌的艺术语言分析

Author-作者: 孙川梅  汉语言文字学, 2004, 硕士

Source-文献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Summary-摘要: 艺术语言学理论的提出,开拓了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深入系统地分析艺术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语言学的视野。


本文选取了一个语言学与文学交叉的课题——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现象作为分析的对象,采取艺术语言学的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诗的若干语言特点。希望从诗歌语言这样一个具体而微的方面,在艺术语言学理论与当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结合上有所补充。


诗歌是最早的语言艺术,同时也是最典型的艺术语言。它具有艺术语言的共性,也具有其特性。一方面,诗歌创作中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俯拾即是,产生灵动多变的艺术语言“活法”;另一方面,在诗句的连接、篇章的组织等层次上,现代汉语诗歌还有“不离常法”、“规矩具备”的一面。因此,理解现代汉诗的艺术语言特点,既需要理解其变异的一面,也要求我们看到语言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达到一种综合的认知水平。


本文选取的是一个特定阶段的诗歌作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现代汉诗。从这一对象出发,首先从诗歌史与诗歌批评的角度分析了诗歌的现代转型,总结了现代汉诗所认同的语言观的不同,即:“因境造语—因语造境”、“自然象征—个人密码”以及“读者参与程度”三方面的区别。


从语法的偏离、辞面辞里的不吻合性、词语的动态属性、描写客体的变形等几方面进行了解说。 落实到现代汉诗的艺术语言分析,本文考察了这样三个层面:(1)词义的变异;(2)超常搭配:(3)篇章结构方法。


由于现代汉诗自由诗的总体走向,语音地位降低,导致词汇的作用加强,词义的变异、诗句的组合成为诗人表达情意的重要手段。在具体诗句的剖析中,本文总结了一些常见的组合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了篇章层次的连接。


我们初步描述了类比粘合、中心意象主导、情绪引发、叙事性贯穿等四种结构方式,并以海子等诗人的作品为例,寻找解读艺术语言多层意义的方法。通过这些努力,本文试图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隔阂有所消除,进而寻找阐发现代汉诗独特诗意的某些途径。


PubTime-发表时间: 2004-05-01

Period-期: 01

PageCount-页码: 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8 12: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知日 于 2015-12-28 12:33 编辑

Title-题名: 重建当下现代汉诗的抒情精神

Author-作者: 赵晖  中国现当代文学, 2004, 硕士

Source-文献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Summary-摘要: 本文从修辞的策略性角度关注当下现代汉诗的文本,提出“抒情精神的重建”以改变当下现代汉诗中文本干涩的现象。 笔者主要从澄明作为语词的“抒情”、质疑近年来针对“抒情”的策略性贬低、重建抒情精神的理论构想与实践可能,这三个方面来做具体论述。


首先,回溯历史,探寻抒情因素与汉语民族性格的内在渊源,厘清抒情的踪迹,为抒情精神设定相关的阈值,还“抒情”以澄明。

其次,从朦胧诗与海子的诗作着手,考察新时期以来“抒情”的两次非正常高热及其后被迅速边缘化的现象,并分析这一翻转背后诗歌界引导的迷误。


最后针对由细节情感经验的匮乏、信仰危机及音乐形式与感觉的错裂导致的现代汉诗文本的三重干涩,提出三种相应的挽救措施:在情感层面,强调细节经验于抒情风格效果的重要性;在精神层面,提倡神性来弥合信仰的尴尬;在语言层面,注重语式体系中的音乐性以契合个人的感觉——并力图以此为基点,呼吁当下现代汉诗抒情精神的重建。



PubTime-发表时间: 2004-04-01

Period-期: 04

PageCount-页码: 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8 15: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呵呵,慢慢体会,问候师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2 19:46 , Processed in 0.074980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