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蔡旭散文诗

[散文诗] [创作手记] 关于散文诗的抒情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 14: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问候诗人 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 11: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问好老师,顺祝您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3 10: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雨林拜访学习,问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4 11: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提上 问候朋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8: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诗不能没有抒情。其实,几乎所有散文诗都在抒情,即使是“冷抒情”、“零度抒情”,都是抒情,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抛弃“不好的抒情”是必须的,追求“更好的抒情”更是必须的。当然,关键在于要有真情实感,又要有好的方式来抒发真情实感。在告别那些直白、浅薄、虚假、“通用”的抒情之后,抒发真情,更好地抒情,道路宽广得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4: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我想,“抛弃抒情论”虽在理论上行不通,我甚至担心这对年轻人会有“误导”,但他提出了问题、敲响了警钟是好的。我们的观点不同,但目的一致。他“抛弃抒情”,是反对“不好的抒情”;我维护抒情,是追求“好的抒情”。应该说,也没有根本性的冲突,或者还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呢。
我在创作实践中,这一记“警钟”对我是一次警醒,并促使我开始了主动的“转折”。针对上世纪的作品在抒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有意地避免了感叹词、感叹号、排比句、“升华式”。我想,既然主张抒情,就一定要抛弃“不好的抒情”,改变那些普遍性的毛病。在“潜意识”上,还有“尽可能不要让别人抓住把柄”的可笑想法。自此,同上世纪的作品相比,我的抒情,乃至我的诗风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变。
第二件事是2011年,我的“新世纪十年作品选”《顺流而下》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一位年轻的散文诗人兼评论家写了一篇评论,并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首推散文诗的抒情性,而事实上,你的风格多叙事。”他的意思并不是反对我叙事,而是发现我的理论与实践似有矛盾,似属“言行不一”。
我很感谢他的提问,实际上这是一个提醒,提醒我的抒情方式、创作风格已经明显转变了。我心里暗自高兴,我的转折成功了。2011年10月我在散文诗集《生活流》的《后记》中对此作了回答,或说“辩解”:“我的主张是:一,叙事是为了抒情;二,抒情地叙事(即以抒情的方式去展示情节,让主观意味寓于客观描述之中)。在我的散文诗练习中,注意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实与虚的结合。我尝试抒情地叙事,用抒情笔调叙事,力求叙事本身就是抒情。不过,追求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力有未逮的缘故,实大于虚仍是拙作明显的缺陷。”
至今又过了三四年,在我的写作练习中,对散文诗的抒情方式继续做了更多的尝试。自己与自己比,应该说还是有进步的。一些路径也逐渐摸索了出来,大致上有三个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4: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淡的生活,诗意地栖居。”
这段议论其实也是一段描述,对一双伴侣的幸福生活的图景的描述,又是不算抒情的抒情,对一种简单的生活、平凡的快乐的向往与赞美。可作为“议论就是抒情”的一个例证。
在《蚝壳墙》中,我在描述了这座600多年的蚝壳墙坚固美观、冬暖夏凉、防风、防水、防虫、防盗,兼具实用价值、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后,发了这样几句议论:
“是的,它出身低微。
如果还原为一块块蚝壳的单体,它只能委身村头或墙角。
与垃圾堆在一起。”
这是“节外生枝”的议论,用“反证”的方法来发出感叹。在网上贴出后,有网友跟帖说:“废物放对了地方,就成了宝贝。人也一样。”这正是我想说的,但没有直接说出来。留一点空白让读者发表感慨,会有更好的效果。让读者也来抒情,作品的意义便拓展与延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4: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在海边长大,吃着鱼长大。
当然是最贱价的鱼,比如“狗母”,面目狰狞,混身是刺。
当然是醃的,新鲜的吃不到,也吃不起。
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外地晃荡。远离大海的城市,吃鱼是遥远的挂念。
每次返回家乡,母亲总说我脸黄肌瘦,一定是缺少鱼腥。
吃了几天海鱼,面孔果然就圆润起来。
好在后来我又在海边的城市生活,也告别了穷酸,鲜鱼成了餐桌的必备。
可是鱼档里很难找到“狗母”了,价钱太贱,摊主都不愿进货。
更难见到这种咸鱼,据说也很少人醃制了。
只能把它寄存在我的挂念里。
寄存在远方的故乡,及更远的童年里。
有一次,好不容易才买到这种鱼,让我吃得兴高采烈。
儿子却不小心遭到鱼刺攻击,由此坚决不再伸出筷子。
有什么办法呢?
外地出生的人,我很难把他带回故乡。
更做不到,带到我的50年前。
(2015年3月)
几乎全诗都在叙述,讲述我因家贫而对一种价贱而多刺的咸鱼情有独衷,而现在儿子因被鱼刺所伤而拒绝举筷,这么一个“代沟”的故事。全诗不在抒情,结句的议论似乎也不是抒情,但这是一种“深刻的抒情”。这种令人回味的警句,会发人深思,启动联想,久久地印入心底。
散文诗不能没有抒情。其实,几乎所有散文诗都在抒情,即使是“冷抒情”、“零度抒情”,都是抒情,只不过方式方法不同而已。抛弃“不好的抒情”是必须的,追求“更好的抒情”更是必须的。当然,关键在于要有真情实感,又要有好的方式来抒发真情实感。在告别那些直白、浅薄、虚假、“通用”的抒情之后,抒发真情,更好地抒情,道路宽广得很。
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我愿同诗友们一起,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14: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美文 墨客问候各位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13: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祝福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8 08:38 , Processed in 0.07347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