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城子

认识新诗(系列谈共42章+续篇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8-3-13 15:56 编辑

咋回事,王若回我的帖子回不成,我自己回王若的帖子也发不出了!!
刚才回的就是这个:

微信视频-敬爱的毛主席
/  山城子


好友发微信,传来敬爱篇。
听听听起舞,看看看翩跹。
老泪湿双目,初心动百年。
不说何感佩,杂沓我心间。


2018/3/13
于黔

而跟帖还是可以的。请兄弟跟帖试验一下,也许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4: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18-3-7 18:33
豫贵青云
日月同心
山城与吾

是否恢复正常了——试回复王若兄弟:


微信视频-敬爱的毛主席
/  山城子


好友发微信,传来敬爱篇。
听听听起舞,看看看翩跹。
老泪湿双目,初心动百年。
不说何感佩,杂沓我心间。


2018/3/13
于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4 17: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8-3-14 14:48
是否恢复正常了——试回复王若兄弟:

微信视频-敬爱的毛主席文/  山城子

游湖北大悟县十八潭

大别山横秋雨酥,
半入韩吴半入楚。
洗尽天地翠微色,
十八潭中始流出。

2017年10月3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8: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18-3-14 17:44
游湖北大悟县十八潭

大别山横秋雨酥,

流出笔端是真情
情切还须艺术呈
呈以色泽见分晓
跌宕奔腾有真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4: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若 发表于 2018-3-14 17:44
游湖北大悟县十八潭

大别山横秋雨酥,

冰凌花
/  山城子


顶冰冒雪而开
为与春天早早对话
真该有支发芽儿的歌
美美地唱她


2018/3/25于文化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视频-敬爱的毛主席
文/  山城子


好友发微信,传来敬爱篇。
听听听起舞,看看看翩跹。
老泪湿双目,初心动百年。
不说何感佩,杂沓我心间。


2018/3/13
于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42、谈谈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
作者:山城子(李德贵)
忽然想到唐代诗僧景云的《画松》。我觉得这首诗恰好将文学艺术创作与其阅读欣赏之间的美学联系,十分形象地说了出来。
请看原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说的是由松到画。松是真松,画是似真松。这里:真松就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亦即社会生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形象代表,而画则是一切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替身。从一幅画的创作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对创作者来说松就是他的“客观存在”,松映入眼帘,从感觉到表象,再到情感兴奋而应用绘画技巧将松落实到纸上,就是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以及与“客观存在”建立起来的和谐(喜爱)关系与情性兴奋(运用技巧、渗透感情)的过程。这就丝丝入扣了美的概念,就是创作美了。
景云诗的第二至第四句,说的是对这幅画的閲赏过程。如同说“哈!这么挺拔遒劲,待我想一想哪里见过?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在天台山,南岸上的第三棵呀!”这样的诗的形象,完全可以表明,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欣赏过程,都是由作品返回到物质世界,亦即返回到社会生活及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本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读者来说,作品就是“客观存在”,阅读欣赏就是“主观情感”下的与作品建立和谐(喜欢)关系,和兴奋情性(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丝丝入扣了美的概念,就是阅读欣赏之美了。
于是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阅读欣赏之间的美学联系了。如果写成一个流水式,则如下:
生活本真(客观存在)--反映到文学艺术家的头脑(主观情感)--创作过程(美的建立)--作品(创作者的美的感受记录//读者的客观存在)--反映到读者的头脑中(主观情感)--阅读欣赏过程(美的建立)--回味咀嚼生活本真(美的感受)。
概括说就是: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是通过对生活本真的审美过程而建立美,并感受美;而阅读欣赏者的阅读欣赏过程,则是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建立美和感受美。(诚然,不是同一作品对所有读者都可以和谐关系兴奋情性的,因为美的建立与感受,是需要有相适应的诸多主观条件的。)
从创作与阅赏的美学联系看,我们不妨说:一切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目的,都是将个人建立起来的美和美的感受,通过其作品传递给读者,期望他们从中也建立美和感受美。

2009-8-4于黔中文化村
2017/9/18修订于夏云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2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8-5-12 10:35 编辑

续篇——1

诗质

山城子(李德贵)

情感或思想都悄悄藏着
又眼神着
喜怒哀乐

诗的本质属性,山城子的总结是:旨艺的和谐统一,亦既诗人的情(感)思(想)与语言艺术呈现的和谐统一。这是所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长度的诗的共性。当下的微诗,也不例外。“情感或思想都悄悄藏着”——这是说诗人的情思必须含蓄着,不可直接说出来。“又眼神着”——同时,又被语言艺术地呈现着。“喜怒哀乐”被语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态。

举个例子说吧:著名诗人祗时有一首文本只有一个字的诗。如下:

人生
作者:祗时



一个字的诗文本,最能说明旨艺的和谐统一。该诗之旨,在于积极的入世态度:燃烧自己,奉献光明。其艺在于简洁用喻。诗人积极入世做奉献的精神,就含蓄在“烛”里,烛是文本,也是诗眼——就这么地“眼神着”,不是喜怒哀乐,而是一种高尚的追求,被呈现出来。艺呈现着旨,旨含蓄于艺——就这样和谐统一为一体的。别再问诗是什么?就是这么回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城子 于 2018-5-12 10:35 编辑

续篇-2

生动形象
:山城子(李德贵)

敲出俩字——“青蛙”
之后,像在水面呱呱
眼珠圆圆,望望这,望望那——活了

生动形象,是指诗、文中对景物、人物、场面、事件等描绘得十分具体、真实、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好像身临其境一样。我的文本,以描写青蛙为例,将其写得好像活了一样。这就是生动形象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诗经中《关鸠》的第一节诗。其中以“关关”拟声词描摹雎鸠的鸣叫,就像听到了一样;又以“窈窕”描绘心地善良面貌姣好的姑娘,仿佛就像看到了一样。这就是生动形象。看来,这样的描绘效果,应当起自诗经了。

古今生动形象的诗很普遍的了。毕竟生动形象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进而抓住心。
那么,如何使诗文本达到生动形象呢?答曰:一是修饰,二是积极修辞。上面说的“窈窕”,是修饰;“关关”是拟声格的积极修辞。

老年花鼓队
文/曰生
  
一轮夕阳  别在腰间
白发摇曳着步点
亮丽  黄昏风景线

曰生老师这首《老年花鼓队》,可以做生动形象的标准件。三行文本,就两用修饰:“摇曳”、“亮丽”;两用积极修辞:“夕阳”(红日)喻腰鼓,借“风景线”代舞动的场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17: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编-3

一位革命者的宣言

作者:山城子

别了,哥哥

殷夫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这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
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
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
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
在你的一方,哟,哥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
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
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
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
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
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
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
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
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
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
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
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
别了,哥哥,别了,
此后各走前途,
再见的机会是在,
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这是永留中国革命史册的一位青年革命者的宣言。如火的真情,痛陈与他哥哥分道扬镳的理由。表现了一位青年共产党员投身中国革命的决心与坚韧的信念。令人永远遗憾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仅22岁诗人, 竟被国民党反动派于1931年2月 7日秘密枪杀于上海的龙华。后天,就是殷夫牺牲的86周年祭日了!

语言明白如话,铿锵跌宕若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是真情使然。其中妙用人称代词。先是“你(哥哥)、我(弟弟)”,后变换为“他”——跳出“我”,完全客观地表达一位革命者的大无畏的胸襟。
文本行走间,情真意切。二十年的亲情,阻挡不了他参加革命绝然的脚步,因为他“饥渴”的是真理,而不是“名号直至纸帽”。因为他要“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的革命者。所以,“别了,哥哥,别了”。而“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说得何等明白,何等坚决!
太可惜,这样的宣言才发出两年,他就牺牲了,尽管他“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但共产党人,太痛惜这样拿着笔的战士了!
想到鲁迅先生写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那就是忘却不了的纪念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6 19:40 , Processed in 0.08246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