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秋野珺雪

[长诗] 2018年9月精华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7 23: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偷偷学习了两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9 0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杯下午茶》

文/温暖

讶异于静谧
本能地接近真相
一颗心
进入自己也走出自己
渐趋于
透明的样子
目光弹出窗外时
清香不离左右
体内的声音
说着大段大段的道白
作为旁听者 光
斜着走进来
与你融为一体
黄昏 才端起你来
一饮而尽




陈泽亮推荐语:

       诗人温暖在其创作的《一杯下午茶》中所展示的两个新型诗技,很值得读者学习、研究并实践。一是物体错位。所谓物体错位,就是让本不该出现在某个空间的物体,出现在某个空间。比如,诗句“体内的声音 /说着大段大段的道白”中的声音,本应出现在嘴中,但作者偏要把它放入体内,通过颠覆自然,制造新奇感。二是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有二个层面:层面一:物体生命化。比如,把本来只能用于描述人的“斜着走进来”,用来描述了光:“作为旁听者 光/斜着走进来”。层面二:生命物体化。比如,把本来只能用于描述物的“弹出”,用来描述了人:“目光弹出窗外时”。通过生物转化,制造魔幻感。“物体错位”与“生物转化”两个诗技的使用让《一杯下午茶》染上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语:

将一杯茶,一段时光,一片心情,溶为氤氲的诗意,一饮而尽!推荐共赏!




海之岸赏析:


《一杯下午茶》,看到标题就像看到了一幅写生,特定的场景,略带小资情调的人物,除了茶饮,还应该有一本书,一盆花卉点缀,光线色调都是慵懒的样子。这样描述下去就是典型的城市白领阶层打发时间的样子了,如此节奏就少不了大段的台词,譬如欣赏一部独幕话剧。果真如此,诗意的呈现就很成问题了,因为越是熟悉的生活压榨出诗意就越难。事实是,没有让我担心多久,因为我没有听到一句台词,没有由内而外的投射,而是选择了下潜。“讶异于静谧”,这是一种状态,很多时候是在人处于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某件事情时的猛然发现,有强迫读者进入状态的效果。“本能地接近真相/一颗心/进入自己也走出自己/渐趋于/透明的样子”,时间,空间,身体三者高度统一,置换出绝对的安全感,唯有这种情境之中人的灵魂和肉体才是绝对真实的,是完全可以裸露给神明的透明的美。“目光弹射出窗外/清香不离左右”,只有触摸了自己心灵的人,精神才会得到完全的释放,灵魂得到升华,与飘渺的茶香融为一体,“目光”勇敢地“弹出窗外”,是说经过了精神的洗礼才有勇气融入俗世,这两行诗不仅承上启下,其义含也相当的饱满。“体内的声音/说着大段大段的道白”,这是生命与俗世取得了妥协后获得的平衡,就像生命体变得柔软,最终像一段流水,自然地倾泻。“作为旁听者,光/斜着走进来/与你融为一体”,这里的午后斜阳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使光阴与年轮吻合,简洁而有魅力。“黄昏,才端起你来/一饮而尽”,黄昏与光斜着走进来语义重复,这两行虽然是为了扣题,却也略显多余,就像一杯茶多冲了些水,结尾的味道淡了。瑕不掩瑜,整体还是一首精妙的好诗,如同沉浸于一部构思精致富有想象力的哑剧,读者可以驰骋辽阔的思想情感,是十分美好的阅读体验。感谢精彩呈现,祝福诗人温暖!


《一杯下午茶》作者---温暖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9&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0 14: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抚湖一柳 于 2018-9-20 14:48 编辑

《不完整的真相》(外一首)

             文/夜里行舟

紧拥着凝重的夜色
轿顶山,仿若一位道法超然的老道
似睡非睡。暴戾的秋风
仍在抽打年迈的叶子。不遗余力
强迫其鼓起凌乱的掌声

深谙世态炎凉的知更鸟
依然准时用美妙的歌声
推开晨雾,捧出黎明

和知更鸟一样准时的还有
夜里行舟的邻居,狗旦
他把吃饱喝足的老黄牛牵出庭院时
东方朝霞正好染红天空的浮云

一头下岗的老牛
跟成千上万个啃老的下岗工
多么相似
“再不卖了,我就用耗子药喂它”
狗旦老婆的话音刚落
便挨了一记耳光,让她忽然觉得
轿顶山晃了一晃,又晃了一晃

狗旦老婆哭了
狗旦的老黄牛也哭了
狗旦老婆的哭声响彻了整个山前村
而老黄牛的哭声
只有轿顶山的小草能听得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狗旦无怨无悔,老婆再也不敢顶嘴
每天从建筑工地回来的夜里行舟
看见一脸幸福的老黄牛
总会流露出艳羡的目光


《轿顶山的蝉》

轿顶山上的蝉,会唱歌
从盘古开天到如今只唱一个调
这种调很苦,就像苦苦菜
流出来的白色汁液一样苦

轿顶山上还有一种蝉,很少见
只有夜里行舟和狗旦开心时
或者天网又网住一条大虫时
才肯出来唱几天
它的歌声像唢呐,特好听

这种蝉一开口
漫山遍野的小草们
都会立刻把头抬起来




且行且品且悟评语:
中国有亿万个在时代变革中的劳动者,创造了辉煌的时代,却在社会的最低层坚难地生活,第一首诗的能量如此强大,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的,非亲身经历所能言,推荐精华,问好夜里行舟诗友!


抚湖一柳评语:
诗歌有多种表达方式,陈述恐怕是下下策,常常与浅白无诗意成了孪生兄弟,但如果一个人把事实毫无保留地告诉你――狗旦为一头牛打了老婆一巴掌,《不完整的真相》不带任何技巧语言的陈述出来,读者还是被震撼到了。这首诗就是讲述狗旦和老黄牛的故事,“我”是一个目击者或者感受者,好的诗歌往往脱不开时代背景,“文字可以在平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发挥很大的作用,这个平行的世界并非不存在,它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我读这首时头脑里跳出的是农村的贫瘠,一头牛几乎是一个家庭所有的希望,靠它劳作来换取土地里挤出来的粮食,改革春风吹过,各种现代化机器进入田野,牛被淘汰了!这是好事,朴素的农民不会把牛当宠物供养着,卖是当务之急。说到这我想停下来喝口水,那么曾经一起劳作与牛日益剧增的感情呢?这种情感存在于每一个善良的中国农民心里,怎能说抛就抛?鸟尽弓藏不是咱农民做的事,为一头牛养老不符合规律但符合道德!这个世界的变化应接不暇,一些珍贵的,骨子里的优良的禀质是任何外力无法改变的,看,狗旦的老婆也哭了,不是被打疼哭的,她对狗旦的情感何尝亚于狗旦和老黄牛之间的!这种朝夕相处家人一般的情感最终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想到这里,这首诗已让读者自己完成了它的主题升华。《不完整的真相》像一根杠杆撬起中国土地上那难忘的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壮景及情愫的林林总总……精华荐读!

不完整的真相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5&fromuid=86200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0 2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朵玫瑰》(外二首)
江西南昌/东方风

前半生萌芽、含苞、恣意绽放
无人欣赏,自在生存

后半生晾晒、煮泡、脱胎换骨
视为佳茗,饱受苦痛

无声地诠释着别样的生命之旅


《月光响亮》

一面亘古如斯的锣
响过衙门的鼓
星子围着你,众生仰望你
——听
心的颤音


《香飘何处》

若是桂树,何愁秋寒
心香盈满时自有风相助

识香者,不畏漫途
(2018.09.20)




海之岸赏析:


《那朵玫瑰》展现了生命的丰富性和不可知的状态。玫瑰在人们的概念里是绚丽多姿,绽放光芒,甚至有众星捧月之感。而作者从多角度打开生命色彩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受到挑战。这里出现了非常态的价值取向,冲击我们固有的思维。作者从冲泡玫瑰茶,玫瑰叶片上下翻滚饱受折磨的情景得到启发,痛点深刻。玫瑰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作品却揭示了一个沐浴煎熬的缓慢过程。感人的作品总是与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息息相关,饱满的情感也会撞击读者的想象力。我想到了抗战老兵张国福。他十五岁当兵,勇敢无畏,足智多谋,抗日战争立下赫赫战功。参加过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活捉过敌人中将指挥官。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受过重伤。伤愈后谢绝政府高官厚禄的嘉奖,回到家乡,把原名张国富改成张国福,甘愿做起了烧火工。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得了严重的肺病,家人无钱看病四处借钱,偶然被政府发现,接到北京301医院救治,无奈病情严重,年仅67岁便与世长辞,让人唏嘘感叹。老战士的生平是奇特的,也是我们这样的俗人无法理解的。《那朵玫瑰》中呈现的奇特气质,虽然年代不同,同样超出一般人的想象。这让我思索,生命的多姿多彩往往超过个体的认知范畴,而很多情况下,生命个体却以有限的认知去辨识无限多样的客观存在。更为严重的是,随着价值地位的提高,很多人的价值观在异化,有意无意地否定过去公认的价值观,娘炮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就出现过大量的娘炮,缺少雄激素的娘炮们哪里能够抵挡彪悍的北方民族呢,结果明朝在花花绿绿的歌舞幻象里烟消云散了,是很可怕的事情。一首作品写的不好会像一堵墙挡住人们的思路,而好的作品虽千回百转,仍不失驰骋想象的空间,这是阅读带给我的深切体会。后两首作品更加简洁明快,侧重于韵味的提纯,形象生动的语言相当出彩,细细品味大有裨益。问好,祝福东方风!


《那朵玫瑰》(外二首)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5&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2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赵安琪


握紧的拳头
隐忍,小心颤抖
生怕一不留神
泄露了温柔

无法立顶南山
就在心中竖起一座
时时翻越

路过月光
饮一口秋水
水底的石头有多硬
骨子有多倔强
就有多少步履不停的拐杖

南山起伏
一浪高过一浪




山梅子推荐语:

"无法立顶南山/就在心中竖起一座/时时翻越”,读第一遍的时候,就在这段上,我的目光蓦然停住了,似乎一种无形的力,正冲滩而来。
     在尘世中,尽有人卑感于自身的高度,卑微于庸常的出生和生活。而这菊,告诉你,你不伟岸,可以。你不崇高,可以。你不是贵族不是神,也可以。但在你的心中得竖起属于你的"高岗”,你得去不断地翻越→去超越自己。如此,生命才更有”形",诗者告诉你,菊,就是这样魅力的存在。
     诗题《菊》,起首段中有句”生怕一不留神/泄露了温柔”,傲霜之菊的倔强,骨感,赫然呈现。
   三段中的佳句:  "路过月光/饮一口秋水",诗味如蜜,让读者甘之如饴。而用"水底的石头"比喻菊“骨子倔强"也很自然贴切新奇,末一句似有点绕口,诗意或减弱了。
      最后的小段,有大写意的痛快,”南山起伏/一浪高过一浪”,诗写浪漫激情,读者视觉中,似涌浪不止。精彩的鼎足之势。
      分行有力度,诗思熠熠闪光。建议精华!



彭云霞评语: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安琪这首《菊》诗语凝炼 干净,意象新颖,生动细致地写出了菊的风骨,思想性与艺术性较高。



海之岸赏析:

“握紧拳头/隐忍,小心颤抖”这是展示虚假强大的办法,仿佛听到了,你别过来呀,我很厉害的,这样弱小的声音。“生怕一不留神/泄露了温柔”,这段以握紧小拳头的菊花形象入手,描写的是城市现代知识女性所处的尴尬环境。女性的优势是阴柔,为了融入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逃避社会根深蒂固的成见,不得不收起一些温柔,以适应男性化社会的需求,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变形能力。在南山脚下悠然绽放是每个菊花的向往,“无法立顶南山/就在心中竖起一座/时时翻越”,自陶渊明以来,一千多年的时光,“悠然见南山”都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抒发豪情壮志,很少有以女性的心理面对南山,观念的新奇有耳目一新之感。“路过月光/饮一口秋水”仍然是柔弱之态,“水底的石头有多硬/骨子有多坚强/就有多少步履不停的拐杖”,水底的石头和拐杖仍然不失为用新颖的意象赞美柔中带刚的美好品性。“南山起伏”,山依然在云蒸霞蔚中飘渺着,有了不确定性。“一浪高过一浪”,菊们在这个大的环境中随风而舞,收笔意境开阔,留有想象空间。整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意象新颖别致,情感细腻意境深沉,有很好的可读性,也展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精神,充满了大爱。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84380&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3 14: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见的水声
    文/曾瀑

我听见的水声
来自越掘越深的河床
来自沉船。抱紧的青花瓷
来自泥沙中的石头
隐忍的纹理、罅隙
我听见的水声
握紧古老的乌木,守口如瓶
让决堤的岸
有了弦外之音

我听见的水声
是一缕一缕的风
比河流粗,比琴弦细
比歌词更押韵,比歌声更动人
我听见的水声
像黑夜穿过一棵树
让一只蝴蝶变成一个泉眼
让一颗痣变成一个岛屿
让一壶酒变成一座小城

我听见的水声
来自南方。是人工纺织出来的
是手工刺绣的
像纱巾一样飘逸
像旗袍一样含蓄、优雅
激荡于心脏、肺腑
我听见的水声
是从陶醉的眸子里流淌出来的
是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的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语:

抖包袱法,对比强烈,推荐好诗!




刘洪泉评语:

水声在每一个字里穿行,直入读者心田!为优秀的诗作点赞!






海之岸赏析:


这是一部水的交响乐,分三个乐章。三个板块的跌宕起伏产生了水流的抑扬顿挫,很好的变奏烘托了主题的浑厚和深沉。第一部分声音比较低沉,需要侧耳细听,只有向下向内挖掘才可以寻觅细微的踪迹。“我听见的水声/来自越掘越深的河床”,河床为什么需要挖掘,为什么不是一蹴而就却要反复挖掘,反复溃堤的岸是什么原因?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河床的病态是作者不愿看到的,但是又不得不探询,因为水声来自于生活的河床,它与国家民族的大江大河紧紧相连。作者深信这水声不会断流,于是探询沉船,和被抱紧的青花瓷;细致地搜寻泥沙中的石头。青花瓷古老的光芒和石头“隐忍的纹理、罅隙”都给了作者很大的信心。“握紧古老的乌木,守口如瓶/让决堤的岸/有了弦外之音”,乌木,半木半石,历史的遗迹,光阴的留存,虽守口如瓶却又露出弦外之音。第一段在现实的回旋中,终于找到了自信,可以看做是不够理想的现实河流下面沉潜的民族文化的根脉让作者豁然开朗。第一段是骨感的现实,第二段表明在千丝万缕的现实噪声里仍然可以探询出别样的色彩,更有诗性的温暖,一浪高过一浪的排比句像多声部的回旋,可以感觉到旋律之美。“让一只蝴蝶变成一个泉眼”,蕴含深刻;蝴蝶在中华文化里极具象征意义,承载民族情感,有博大的爱传导出来,这个“泉眼”将永远不会枯竭;应该是小提琴演奏的绚丽声部。“让一颗痣变成一个岛屿”,发扬光大之意茵茵,内在动力强大,外形绝妙的佳句,是钢琴的逗点,是诗作的翅膀,有跃动之美。“让一壶酒变成一座小城”,激越中透出醇厚的声音,很中国的表达方式,有韵味。最后一段从深沉的逻辑叙述有很大的跳跃,温暖浪漫的格调充满了希冀,画面明艳又不失含蓄。“是人工纺织出来的”、是“手工刺绣的”,“像纱巾一样飘逸/像旗袍一样含蓄”,是作者内心美丽的图景,这些来自于遥远的南方,但是它毕竟汹涌而来,深深地浸润了作者。“我听见的水声/是从陶醉的眸子里流淌出来的/是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的”,受到洗礼的作者发自内心的水流声,也深深的感染了我。整首作品以浓烈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新奇的想象,独特的语言,架构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未来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辉煌壮丽的图景,感人至深,给人以力量。悦读诗人力作,感佩曾瀑才华。预祝中秋节快乐!


我听见的水声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5&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4 02: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月
文/抚湖一柳

1.
有时从乡下升起
有时从城里升起
有时在路上就升起来了

2.
这一夜,它把星星使劲往后推
挤到前面
看人间

3.
逢井必投。
遇水就跳。
中秋过后,露水都有了一副好身骨

2018.09.23




海之岸赏析:


一柳有事要忙一个月不能履职,忙里偷闲还写下了这么美妙的作品,就像是送来了中秋礼物,很感人。自《毛毛虫》之后,《中秋月》,是再一次看到一柳轻松活泼,简洁明快的作品。就像人有多面性的性格一样,作品也会有不同的面貌。一柳所写主题深刻的作品不少,但是像《毛毛虫》那样,以轻松的姿态展现精神风貌和内心情感,并很快被人记住的还是少数。这一首《中秋月》不但继承了《毛毛虫》的优点,语言的魅力也有所超越,大局观也有所突破。论坛作品数量较多的诗人很多,他们今天和昨天写的一样好不能算是精华之作,只有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才值得推崇。一柳的精华作品很多,这是因为她善于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更趋完善,这种创新的能力是难能可贵的,成就也令人欣喜。中国人的秉性之中是追根溯源的,这与几千年深厚的传统理念不无关系。枝繁叶茂的传统文化土壤有我们血脉相连的根系深埋于此,扯动哪根筋脉都会痛彻心扉。每个中国人都继承了相同的亲情理念,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月的凝望。尤其中秋之月更是亿万人的同心圆,有着超乎寻常的魅力。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归家团聚成了全民主题,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各种交通工具上的人们,身背肩扛的礼物都是圆的,情感都是圆鼓鼓的。《中秋月》开头所展现的正是这种图景,所不同的是,作者没有描述密密麻麻的人群,而是选择升起一轮明月,更像是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月亮的效果。“有时从乡下升起/有时从城里升起/有时在路上就升起来了”,月亮不仅掀起海里的浪涛,三行诗也是诗歌的浪涛,更是人流的浪涛,作用力是巨大的。更为传神的是第二段,“这一夜,它把星星使劲往后推”,没有走寻常路去说它亮,反过来说月亮把星星都推到后面去了,推的目的是它要“挤到前面/看人间”,很浅显的道理,人人都看得见的事物,换一种说法就有奇妙的效果。第三段依然延续了第二段迷人的动感。月亮与水的亲密接触是自古以来经典里就有的,而一柳的月亮来到人间的方法则顽皮得很,它是弹跳着运动而来,甚至于“逢井必投/遇水就跳”,见了露珠就打招呼,领着它们一路狂欢,到最后“露水都有了一副好身骨”,超越现实,不乏浪漫主义气息的诗句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很多诗友喜欢大段大段的独白,铿锵有力的道理,愤世嫉俗的批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可是没有一句是自己的发明创造,都是别人说过的话讲过的道理,难免乏味。一柳的这首简单的架构可以吸取的经验是真实可取的,诗友们不妨把姿态放低一点,从点滴做起,这样更容易找到创新的突破口。节日来临之际,一柳不仅送来了美丽的月亮,还给论坛带来了美丽的诗行,也祝福一柳开心快乐!


中秋月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8&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4 09: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且行且品且悟 于 2018-9-24 09:38 编辑

远行人(组)




文/占东海




1、《远行人




去深山,不必带许多干粮
带上足够的月光
山里人家大都少见生人
好客,对远行人崇敬
藤蔓躲在转角,探出羞涩的小脑袋
不要大声讶异




野味,山珍如日子风干
于阴暗的厨房和堂屋与白炽灯健谈
野兽被石头的夜压着,抬不起头
不要出门惊动
你只需把月光置放门外的石苔上
任鸟鸣穿梭在枝头




2、《中秋夜




月光只需三,两片
桂花的香不要吝啬
要用大勺舀
五谷杂粮要挑虫子咬过的




一个人的中秋
用夜光杯盛葡萄酒吞服
才会有酒虫
愿来撕咬你沉睡了的乡愁








3、《月饼




车轮
滚向哪
都有被辗压的痛




而我早早就把
电动车轮子里的气放空
时刻准备放自己进去
眩晕的感觉多好
不用想自己




4、《望月




我望它,眼含露水
它没空理我
独自亮着
像每个被乡愁折磨的远行人
手中的灯笼
眼睛都红红的




5、《思念




月亮,好大的药片
专治久病,未愈的外乡人
但我宁愿把伤口敞开着,痛着
留给更多的路人
他们正处在望眼。欲穿中




18年9月18日11:48分


抚湖一柳慧眼识珠:
好诗一组。中秋在即,远行人思乡~荐读!


且行且品且悟评语:
把月亮或月光放在不同的支点上(具体的事和人和时空)给人的感觉是迴异的,可以耗起许多个宇宙。在深山,它是被夜压着的野兽(远行人)。在中秋夜,它是酒虫(中秋夜)。在见月饼时,它是车轮的轮胎(月饼)。望月时,它是红灯笼般的眼睛(望月)。对于相思病人,它是大药片(思念)
这组诗的法门很简单也屡试不爽——用具体的事人和时空是依托,唤醒我们潜在的心理感受。
精华。愿诗友们中秋感受不同的月光,中秋快乐!

王怀文老师评语:
第一首,远行人带着月光,尽管深山的人好客,依然挡不住被风干的日子,依然压不住内心涌动的乡愁,一任流年穿梭。第二首,巧用典,唤醒的依然是乡愁,表达轻灵新颖。第三个,诗人信手拈来的月饼,看似与《月饼》不着边际,这正是诗人的匠心之处,滚动与泄气所带给诗人的感受与月饼所蕴含情愫的表象极为相似,有巧妙移情之妙,以还原内心的本真——压抑乡愁。而被月饼唤醒的激情与困惑,在平淡的叙述中缓缓流出,算得上妙笔生花之作。后两个也不错。不过,第一个有晦涩之嫌,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入心,创造要有大众的艺术诗观。特别喜欢2、3两个。晚上好!

远行人(组)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6&fromuid=87796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4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秋》

作者  钱松子


总觉得有话要说,无从开口,
这些年只顾踩油门,顺着地图而下。
明月独挂屋檐,粘稠,
闪着油光,像拖拉机的声调,一直勒进肉里,
我有无数开关,熄不了它。

2018.09.23




且行且品且悟推荐语:


这首比以前的简明,感觉更好,推荐,中秋快乐!




赵安琪评语:

中秋,中年的秋,深沉,有质感。有些话的确说不出口,只能借拖拉机来说。。。。。。“无数开关”,“熄不了”,太压抑了,让人喘不上气来,拜读感谢老师厚重之作,问好




海之岸赏析:


今天,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枚圆圆的月亮。情感都是类似的,软软的涩涩的,通而不畅是大多数人的感觉吧。“总觉得有话要说,无从开口”,无从开口是个断点,悬而未决的状貌,有无限多的可能。下一行是作者给出的“无从开口”的理由,表面看是忙碌顾不上的意思,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内含,因而整首作品也有了值得反复咀嚼的价值和趣味。“这些年只顾踩油门”,接下来应该是快的感觉,可是当看到“顺着地图而下”,会感觉无论你摸地图还是开导航都不会是向下跑,就否定了快的含义,而感知了只顾开车无暇往天上看的意思,才有了“明月独挂屋檐”。月亮“粘稠”涩滞的感觉是存在的,观察和感觉敏锐。“顺着地图而下”和“粘稠”很好地反衬出在尘世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毫无清风明月的潇洒可言,内心的龃龉可叹。由粘稠而至“闪着油光”,不由自主的人生轨迹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心理描写简洁生动。“像拖拉机的声调,一直勒进肉里”,这是由光束的刺激置换出的声场变化,一个人只有长久紧盯一件事物才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这是作者最纯粹而直接的描绘,是可信的。这是痛苦达到一定浓度的反应,怎么办呢?“我有无数开关,息不了它”,任由拖拉机的狂轰滥炸,车里却找不到熄灭它的开关,就像刹车失灵一样可怕。这个结尾不仅形象生动还很幽默,读来赏心悦目。整首诗每一行都留下断头,总是要回头看,一步三叹的感觉就像跳舞的人总在一个小圈子彳亍,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压抑的情感。视角独特,意象极为新颖,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埋藏的情感。显示了表面隐晦掩盖着的真诚。值此佳节,读到美妙的作品就是最好的礼物,感谢松子精彩呈现。祝福节日快乐!


《中秋》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6&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25 00: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之岸 于 2018-9-26 03:22 编辑

捧在掌心的九月(组诗)

作者  彭云霞


@水中月

桂花落了,它还在
孤单如我,在梦里流浪
扯三尺白云,抛一颗流星
让蟋蟀唱小曲,丢一地碎银
赎走往事

又回到故乡,抿着嘴,慢慢逛
溜到童年,听外婆在树下说故事
看我抓萤火虫

我张开手
月光啊,雪一样白
铺满玻璃的江面
今夜,如那夜
他们还记得我吗


@梦

数星星,仙后和飞马,还赖在河里
夜莺唱了小夜曲
梦游的蚱蜢舟,抛下碎银
订了渔火与涛声

远处是打坐的群山,更远处,是故乡
金黄色的稻田抱着四合院
斑驳的木门吱呀一声开了,推出桂花树
吴刚在树梢搓了桂花糕

有人顶着秋霜出来,踏着摇篮的节奏
在村口呼我的小名,山鸣谷应
风按下我的被角,我的梦是圆的


@九月

九月,山中独撷红豆
给你书了一封长信

风雪未至,月亮将圆
桂花恰好香了
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残荷上的雨声,胜于初绽的水莲
旷野的月光,甚于花间的白露

我爱你鬓边的霜花
胜过所有春色

生命是一本厚厚的书
你在,可以润色许多章节


@岁月

撒了那么多的桂花,去喂养一条河
它还是瘦了

再投入故乡的月亮,佐以星星
它扭过头,往东走了

顺流拐走了我的青春
只留下芦苇的白头
和越来越多的鱼尾纹

等着它的,是无边无际的海
而等着我的,是什么


@秋雨

秋天的屋顶,总是漏雨
雁阵越过千山,邀不出彩虹

向梧桐要伞,它在理一段琴声
向炉火要暖,它剩下灰烬

我举起桂花、硕果、满山遍野的红叶
仍补不好千疮百孔的人生

一个名字,日日敲打我的门窗
爱己生锈,我忍住心里的洪水
配合命运,独自咽下了一个又一个黄昏



赵安琪评语:

终于可以安静的来读这组美而小伤的诗了,这是对诗的尊重,尤其是这组。乡情浓郁,尽是眼前可见之景,尽是心中可诉之情,诗意灵动不失画面的美感,柔软的女性写法不失情感的凝重,彭老师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一读再读,不亏佳作之名,欣赏,问好





茂华评语:

云霞好诗。这一组与以前读到的比,情绪更加饱满,更多了一些动态,画面感很美。读着,好像跟着你回了一趟故乡。




海之岸赏析:

在外闯荡的游子,暂时摆脱了生活的牵绊,孤身一人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去缝制轮回之中的圆。离开冷峻的现实生活,可以收起铠甲,心也柔软了起来。一组自然流畅,清新明媚的作品带着花香的哀怨,带着月光的褶皱,带着落满尘土的故事翩然而至。少了往日的一些棱角,多了几分女性特有的温婉。也许很难找到某个有冲击力的爆发点,但是很容易陷入词语营造的和谐宁静的氛围;就像沉浸在一段优美的轻音乐之中,没有沉重的思想拖累,只有美妙的旋律缠绕着感觉细胞。《水中月》的开头就是这样优美的旋律。“桂花落了”,八月桂花正是香浓的时候,分明是作者内心的屏蔽效应起着作用,四个字就把彩色世界降低到黑白底片。“它还在/孤单如我,在梦里流浪”,这种把记忆中的场景和现实打乱之后呈现出来的效果非常奇妙,水中晃荡的月影和梦中流浪的作者有高度的一致性而逼近完美。接下来用“扯三尺白云,抛一颗流星/让蟋蟀唱小曲,丢一地碎银”这么一大堆美丽的宝贝,只是为了“赎走往事”,语势流畅有韵味,毫无毛刺的感觉,尽显精致的味道。“溜到童年,听外婆在树下说故事/看我抓萤火虫”,感同身受的往事情节,美妙而惆怅袭人。“我张开手/月光啊,雪一样白”,简单的动作把天地人融为一体,现实与老时光交相辉映,无限美感凉凉地袭来。“铺满玻璃的江面/今夜,如那夜/他们还记得我吗”,这一问有呼唤的意思,让过去的人和事物都饱满了起来,有了温度有了生气,情感有了立体的感觉,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值此中秋之际,欣赏云霞晶莹剔透的文字,真是美的享受。祝福诗人中秋快乐,轻松度过美好的家乡游!


捧在掌心的九月(组诗)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84810&fromuid=90628
(出处: 中国诗歌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3 04:35 , Processed in 0.08837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