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徐一川

[长诗] 川眼看诗录(2019.8.25更新至4:《影子(黎落)》简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0 11: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离离草 发表于 2019-7-23 19:32
徐编您好:与您素不相识,也从未交流过,看见您为这首诗歌写的评,我是欣喜与幸福的!您的鼓励对一个诗歌爱 ...

期待您的佳作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 0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团金红色的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10: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Cym893 发表于 2019-8-1 01:45
一团金红色的真理?

感谢诗友到访,一家之言,可商榷,多交流!向您问好,致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1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炫东诗友再度到访,向您问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10: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川眼看诗录】一诗一评(之二)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19-8-1 10:59 编辑

【川眼看诗录】一诗一评(之二)

回乡记(组诗)
/行顺

1回乡记(1)


现在,他们抱着的是:
手机、平板电脑
他们感兴趣的是:
吃鸡、王者荣耀
这些孩子
我无法和他们谈论
滚圈儿、跳皮筋、丢沙包……
我离开太久了
回来的时候
已没有一个孩子认识我
在他们眼里
我只是一个二十年前的老物件

2019-06-29


2回乡记(2)


继堂哥之后
在深圳打工的堂弟也回到了家乡
前年,我回去看他们
提及在南方的那些日子
大家一阵感慨
堂哥说,城市虽好,终究不是我们的家
他还叮嘱我,如果累了
就回来,与他们相依为命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那个城市坚持多久
在豫南,我很少见到翱翔的雄鹰
只见到,灰扑扑的麻雀
挤在一起,争相啄食地上的麦粒

2019-06-27


3回乡记(3)


春柳,绿苔
张网的蜘蛛
婆婆的嘴
二十年未见
万物都柔软起来

那个殴打父亲
逼母亲下跪的村支书彻底老了
脊背佝偻,步履蹒跚
换上了一张等待宽恕的脸

2019-06-26


4灰喜鹊


没想到它们还在
灰翎、白尾
还是当年捅下它们窝时的模样
不敢在一片屋瓦上停留太久
对着举着的竹竿
紧张得喳喳乱叫
二十年了,它们还没有老去
它们还认识
这个十五岁就离家远行的少年
还在等
他忏悔的头颅

2019-06-20


5燕子


一连几日不见燕子夫妇的身影
才发现是两只麻雀霸占了它们檐下的家

它们千里迢迢来到此地
只为寻求人类的庇护

我中年的头颅日渐低垂
竟然忽视了眼前的人间惨剧

这世上仍有诸多不公
而我,已能容忍麻雀把卵下到燕巢里

2019-06-15


6


35°C高温
忍耐不住,扯着嗓子
叫喊、嘶鸣
这乡间没有告密者
完全不用管住自己的嘴巴

像那些佝偻着身子的草民
无所顾忌地讨论时事、政治
没有人担心会带来凶兆

2019-06-18


7天桥下,两个老人


从下午开始
她们就指着鼻子互骂
她骂她老不死的
她骂她没儿养的
为了争夺一个垃圾桶的废纸皮
几至大打出手
直至路灯泛出温煦的柔光
照在她们喂养的大黄和小灰身上
是时候了,该歇歇了
它们刚才还在为一块骨头争夺、撕咬
现在,它们吃饱了
依偎在一起
互相梳理着皮毛
宛若一对亲密的恋人


8天尽头


一个人走着走着,就到了天的尽头
到了天的尽头,就再也回不来了

国良叔年轻时,抛妻弃子
离开村庄后,再无音讯
前年,他终于赶在母亲离去的那晚回到了家乡
乡亲们都说,他是个走到天尽头又回来的人



       一川简评:诗友行顺所发的这一组诗歌,原有18首,其中《石佛寺》中的第六首,陈敬良老师已经做过精华点评。今天我从18首作品中选取了以上8首,想通过“回乡”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心得。
       “回乡”二字,自古以来就是无数他乡游子深埋心底的渴望,有团圆的幸福,重逢的喜悦,更有许多难言的辛酸苦楚,“近乡情怯”,它无疑是众多文人墨客抒发客途愁绪、宣泄思乡情怀的永恒主题。这样的作品可谓数不胜数。但是细细品读行顺诗友的这一组《回乡记》,我们从中或可领略到一些新意和妙处。
     《回乡记(1)》,虽让我们在脑中重温了一遍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但作品带给我们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作者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一下子便展开一幅半个世纪时代变迁的图景,岁月斗转星移,科技日新月异,“我”也和上世纪孩子们(“我”的同龄人)的玩具铁圈儿、皮筋,沙包一样,都成了二十年前的老物件。“我”虽已回乡,但眼前人事已非,再也找不回当年的场景、心境和儿时的情怀、乐趣了。而再过二十年之后呢?四十年之后呢?到那时,或许当下最时尚的玩物又成了老古董了吧。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这时代的滚滚洪流,没有谁能够摆脱历史的发展进程。此篇《回乡记(1)》,融入了“我”的亲身经历和绝大多数回乡者的体验,所以读来真实生动,有代入感。
     《回乡记(2)》,继续以第一人称呈现回乡者的经历和感受。“我”和我的兄弟们一起在南方的大城市打拼了若干年后,他们陆续回乡了。为什么?“城市虽好,终究不是我们的家”,这句话背后的辛酸、彷徨和无奈“我”当然深有感触,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令人向往,但最终有多少人能在异地扎根,又有多少人可以衣锦还乡?“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那个城市坚持多久”——这是坦陈自己的迷茫和无助。而在豫南,“我很少见到翱翔的雄鹰/只见到,灰扑扑的麻雀/挤在一起,争相啄食地上的麦粒”,这里作者应是选取了自己的家乡,河南南部某村一个寻常的景象,如果读者不留意,可能会认为这似乎是又要传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样的胸怀和期望(这就难免入了俗套),但事实上诗人并未让我们看到什么宏图大志,也并未表露热血沸腾的信心,诗人只是在客观冷静地表达内心的东西,反而显得真实可信。为何?事实如此。残酷的现实总是让无数离乡背井的寻梦者屡屡碰壁,而能够成长为雄鹰、出人头地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像麻雀一样“灰扑扑的”“挤在一起”,勉强温饱。而“我”,既没能成为雄鹰,又不甘沦为麻雀,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在那个城市坚持多久”。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困惑、困境,除了个人的天赋、能力之外,更主要的当然是其他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社会因素,大背景使然,大环境所驱,而这些,都是作者不曾表露却令读者能够自由延展的思考空间。
      《回乡记(1)、(2)》,是从“我”亲身经历的角度去书写,像是作者内心的独白。而《回乡记(3)》则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我”回乡所见到的景物、事物、人物,来呈现和推动作者心中对阔别二十年的故园极为复杂、微妙、熟悉又新奇的情感波澜,“春柳,绿苔/张网的蜘蛛/婆婆的嘴/二十年未见/万物都柔软起来”,离开故土二十年了,故园的一草一木,从“春柳,绿苔”,到一只“张网的蜘蛛”,再到“婆婆的嘴”(想来这张嘴二十年前或是唠叨没完,或是尖利如刀的),而“我”在离开了二十年之后再度回到这一方水土,再度见到这些熟悉的景物、人物,就好像是见到许久未见的亲人,“我”的心在这一刻变得感性柔软,故而觉得“万物都柔软起来”,似乎跟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了。“我”如此,而“我”记忆中的那位“殴打父亲/逼母亲下跪的村支书”又如何呢?他“彻底老了/脊背佝偻,步履蹒跚/换上了一张等待宽恕的脸”。这一节的推进,别有深意。《论语》中,曾子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就是说,人到了生命的尽头,反省自己的一生,方懂得回归生命的本质,所以会说出善良的话,做出仁义的举止,同时也为自己当年的恶行感到愧疚,希望能得到宽恕。这便让我们感悟到人这一生或许只有魂归大地之时才懂得何为返璞归真、与人为善,何为做人的道理。
      《灰喜鹊》和《燕子》,均以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而对恃强凌弱、伤害动物等恶劣现象以及人类日渐产生的麻木不仁,也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检讨——“我中年的头颅日渐低垂/竟然忽视了眼前的人间惨剧”。这两首作品的共通之处是直指当前现实社会,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私欲,对本应和平共处的动物不仅没有保护,反而大肆伤害,甚至容忍他人迫害,导致今时今日多少动物无家可归,不只是喜鹊、燕子这些弱小的生物,就连北极熊、海豹、大象.....它们的生命也一样岌岌可危“这世上仍有诸多不公/而我,已能容忍麻雀把卵下到燕巢里”——这是作者对现状的抨击,也是对卑污与麻木灵魂的审视与拷问,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悲哀、愤懑,读来不禁揪心。而从《灰喜鹊》中,我们还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因果轮回的色彩——你所种植的,也必将收获。我们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也会为当年一时的愚蠢冲动而低下“忏悔的头颅”。
      《蝉》这首作品,借三伏天高温下的鸣蝉,实际抒发的是对自由空气的渴望,“这乡间没有告密者/完全不用管住自己的嘴巴”,表明了诗人对正常言论自由和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像那些佝偻着身子的草民/无所顾忌地讨论时事、政治/没有人担心会带来凶兆”——这里体现了一种“小隐隐于野”的道家思想。入世者虽为强,但出世者更为智——与其在繁华喧嚣都市勾心斗角、老谋深算,面对现实的泥淖焦头烂额、水深火热,倒不如返回乡野一隅,草民一样闲逸潇洒、惬意自在。
     《天桥下,两个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两位同样要靠捡拾垃圾过活的空巢老人,为了一口吃食,不惜大打出手,然而两人终究像是她们豢养的“大黄”、“小灰”,虽然“为一块骨头争夺、撕咬”而吃饱了之后,便“依偎在一起/互相梳理着皮毛/宛若一对亲密的恋人”,相互抚慰。这首作品点出了当前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令人堪忧这一值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读来令人唏嘘。但是作者温情的口吻、感性的语言,“......直至路灯泛出温煦的柔光/照在她们喂养的大黄和小灰身上/是时候了,该歇歇了......”不仅提升了整首作品的诗意氛围,也为这相生相杀的一对老人家凄凉的晚景平添了几分温馨、几分暖意、几分悲怜的色彩。她们年事已高,身边却无人照料,只能抢食之后又抱团取暖,那么我们老了以后又将如何?我们的子孙后代又会如何?这是从诗歌作品中,我们能领会到的一个重要社会课题。
     最后说说《天尽头》。这也是一首伤感而令人回味的作品。让我想起一则历史故事,说的是一个身在他乡的小伙子,得知父亲病危的消息后便日夜赶路回家。然而,当他气喘吁吁地来到父亲面前时,老人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人们告诉他,在弥留之际,老人一直在不断喃喃地叨念:“胡不归?胡不归?”而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的诗句。原以为,“一个人走着走着,就到了天的尽头/到了天的尽头,就再也回不来了”,比如“国良叔年轻时,抛妻弃子/离开村庄后,再无音讯”,然而,“前年,他终于赶在母亲离去的那晚回到了家乡”,他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归了故土,送别了母亲,他最终也回归了自我,回归了一个人的本性和初心。
       我将行顺诗友以上8首作品,列为“回乡”这一主题。品读完这8首诗歌,我自己似乎也完成了一次“自寻、自省”与“回归”的征程。行顺诗友这一组作品,语言干净、简洁、质朴,内涵丰富,意蕴深厚,透过诗歌中“我”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仅展现了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生活巨变、故园的沧桑、人世的悲凉,也深刻触及到人性的弱点和痛点,以及当今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完成了他作为一名诗人的使命担当。在此祝福行顺诗友,也和大家共同期待着他更多优秀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 11: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好诗评  学习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 1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炫东 发表于 2019-8-1 11:00
欣赏好诗评  学习受益

感谢炫东诗友到访,向您学习!遥握,致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 1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 1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川的诗评,不仅功力深厚,到位,更有“一马平川”的通透。更可当一篇婉约细腻的散文来赏读。令人清爽,如沐朝露。

学习享受,问好一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5 11:38 , Processed in 0.1162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