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许立国

七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9 2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父子操戈 于 2011-6-9 21:34 编辑

一路赏学下来!收益颇多!先弃诗之美不谈。
我支持江南慕容 诗友的观点,律诗只能首句用邻韵。
我没看过王力的书,但我明白;为何只能首句用邻韵!
因为;绝句首联的句式是;
一;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
二;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由此得出只有第一式的第一句可用韵,第二式的第一句是不可用韵的。
这样推来,绝律还是排律,除了首句有可韵可不韵一说外,它联的奇数句都不可入韵。
各位都 知道;首联首句可韵可不韵,根据这一特殊情形。古人就特意放宽一下,【也不叫放宽】,公认首句可以用邻韵!
关于邻韵;
我认为;有句俗语;“远亲不如近韵”。那么必须以近为邻!远而为亲!也就是谁是靠得最近韵,谁就是邻韵!

父子谬论;仅供参考。




点评

果然见识广博,治学严谨,正论!兄弟佩服。敬香茶  发表于 2011-6-9 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父子操戈 发表于 2011-6-9 20:01
一路赏学下来!收益颇多!先弃诗之美不谈。
我支持江南慕容 诗友的观点,律诗只能首句用邻韵。
我没看过王 ...

是否可以作“孤雁入群格”看呢?___

点评

对仗、逻辑没有什么问题。连“他病了”这样的句子都要质疑了,我还有必要解释吗?  发表于 2011-6-10 13:49
诗友好,不单单是韵脚的问题,对仗不工、逻辑不通才是需要晚春先生解释的问题。  发表于 2011-6-9 2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0: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435168372 发表于 2011-6-9 20:24
是否可以作“孤雁入群格”看呢?___

问好版主,在下觉得这世上恐怕没有那一首诗是人人都理解,人人都喜欢的!

点评

说得有道理。这就需要交流、理解和认同。问好诗友  发表于 2011-6-9 20: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0: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 于 2011-6-9 21:03 编辑

此诗因以下几点问题引起争议,现归纳意见并试论如下:

一、关于唯在本诗中的平仄,紫石以为,唯在此处为仄

其实不然。唯,除作唯唯意读仄外,其它均应为平。
1、仄读例:
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梅尧臣】
冕旒高拱元元上,左右无非唯唯(仄读)臣。独以至公持国法,岂将孤直犯龙鳞。
茱萸欲把人留楚,苜蓿方枯马入秦。访古寻碑可销日,秋风原上足麒麟。

2、平读例
不唯迁客须恓屑,见说居人也寂寥。。。。白居易,送人贬信州判官
不惯经春别,唯知到晓啼。。。。。白诗,闺怨词三首
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窜逐穷荒与死期,饿唯蒿藿病无医。。杜牧,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杜牧,偶题二首
在物多相背,唯君独见思。。。。张九龄,酬王六寒朝见诒
何幸盐梅处,唯忧对问机。。。。。沈佺期,自考功员外授给事中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王维,山中寄诸弟妹
青溪不接渔樵路,丹井唯传草木风。 卢纶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直应天授与诗情,百咏唯消一日成。陆龟蒙, 和袭美送孙发百篇游天台

显然,醒唯寒帐夜灯前。唯,作平声。

二、关于一先十五删是否邻韵,紫版与江南君以为一上一下不可为邻。其实不然。

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这样,我们可以把相近的韵分为八类如下: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先六韵为一类,真与文近,元与文近,寒与删近,删与先近,先又与元近,真与元,寒与先,元与删较远,到于真与寒,寒与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则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三韵为一类庚与青较近,它们与蒸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四、关于邻韵是否可以通押。

紫石金麟,江南慕容以为今人作诗,不可以邻韵通押,并以为“古代科举制度中,如果出现出韵、邻韵相压的情况,意再好,也是难以入方家法眼的,会被直接出局。更不用说金榜提名了。答渔舟兄和晚春先生。”(紫石语)。不错,在试贴中,不允许有出律的通押的情况。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诗歌韵文的用韵标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如下:唐以前为第一期。在此时期中,完全依照口语而押韵。唐以後,至五四运动以前为第二期。在此时期中,除词曲及俗文学之外,韵文的押韵,必须依照韵书,不能专以口语为标准。五四运动以後为第三期。在此时期中,除了旧体诗之外,又回到第一期的风气,完全以口语为标准。
 唐朝初年(所谓初唐),诗人用韵还是和六朝一样,并没有以韵书为标准。大约从开元天宝以后,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何以见得呢?譬如唐韵里的支脂之三个韵虽然注明同用,但是初唐的实际语音显然是脂和之相混,而支韵还有相当的独立性,所以初唐的诗往往是脂之同用,而支独用(盛唐的杜甫犹然).又如江韵,在陈隋时代的实际语音是和阳韵相混了,所以陈隋的诗人有以江阳同押的;到了盛唐以後,倒反严格起来,江阳绝对不能相混,这显然是受了韵书的拘束。其他像元韵和先仙,山韵和先仙,在六朝是相通的,开元天宝以後的—近体诗也不许相通了。这一切都表示唐以後的诗歌用韵不复是纯任天然,而是以韵书为准绳.虽然有人反抗过这种拘束,终於敌不过科举功令的势力.
词曲因为不受科举的拘束,所以用韵另以口语为标准。词是所谓.诗余,曲又有人称为词余。(以上引《汉语诗律学》)

邻韵通押,不合唐宋人格律规矩,勿庸置疑。然今人推崇此道者,不乏大家,追随者亦不在少数。又以词韵入诗等等……因不害声律之美,有其合理之处,故为大多数人认同。

我认为晚春先生所言极是:“王力教授在50年代出版的《汉语诗律学》中说:"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字下面加了着重点)"。但是在1977年出版的《诗词格律》中,则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可见这位研究诗词曲格律的著名专家,也是赞成合理解放诗韵的。其实,邻韵通押在前人诗中也并非难找,如李商隐《少年》,“外戚平羌第一功,生年二十有重封”,除“封”为二冬韵,其他皆押一东。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指出刘长卿、杜甫、李隆基、李商隐等作品中邻韵通押的韵脚,并"唐人不以为嫌也"。”

附晚春先生《近体诗的邻韵通押》一文链接地址:http://bbs.yzs.com/thread-216355-6-1.html

五、关于律诗的对仗。
以下引用王力《汉语诗律学》
  13•3对仗是律诗的必要条件。就一般情形而论,律诗的对仗是用于颔联和
  颈联;换句话说,就是第三句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对仗。例如
  :……(略)
  
  13•5主可以说是正例,此外还有许多变例,律诗的对仗可以少到只用于一
  联,多到四联都用。如果只用于一联,就是用于颈联[注二十四],这时领
  联不用对仗,本来,唐以前的古诗是不一定要对伏的(参看上文导言),
  律诗虽规定用对仗,还有些人稍存古法,偶然在颔联里免用这种情形,在
  盛唐的五律中颇为常见,例如:
  送贺遂员外外甥     王维
  南国有归舟,荆门诉上流。苍茫葭炎外,云水与昭丘。
  樯带城鸟去,江连暮雨愁。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王维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  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送岐州源长史归   王维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论。  秋风正萧索,客散孟尝门。
  故驿通槐里,长亭下槿原。  征西旧旌节,从此向河源。
  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素华虽可揽,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支鹊楼。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翦落梧桐枝望邑湖   李白
  翦落梧桐枝,邑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略)
  13•6以上所举,象王昌龄储光羲和高适的诗在平仄上可认为古风式的律诗,在对仗的自由上,自然也容易采取古式的形式,至于王维,李白和梁皇
  的诗,在平仄上已经是近体(偶然有丑类特拗及孤平拗救),但在对仗上
  也还喜欢仿古,这种单联对仗的五律,直到中唐还没有绝迹。例如:
  归田  元稹
  陶君三十七,挂绶出都门。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千万人间事,从兹不复言。
  东台去  元稹
  陶君喜不遇,予每为君言。  今日东台去,澄心在陆浑。
  旋抽随日俸,并买近山园。  千万崔兼白,殷勤承主恩。
  13•7七律颔联不用对仗的极少,因为五古可以仿古,七言无古可仿的缘故。但是,杜甫有时候还喜欢在颔联用一种似对非对的句子:
  咏怀古迹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诸将  杜甫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这种颔联,至多只能说是极宽极勉强的对偶,和颈联相比,其工整的程度就差得多了。

至于嘉木子诗友说:“ 之前有人的不对仗了,君说要对仗。如今有人的不对丈(原文,料应是仗)了,君又说唐宋大家多有此列(例)。君可知次(此)说会误导人,而且在此问题说也没有说服力。个见。”于对仗,本人似从未说过非要对仗的事情,相反,在我的另外一篇帖子里,曾与月下吴山讨论过相同的问题。亦有意在某些诗作中实践过。
窃以为,对仗,在律诗中是不可少的,但是,文无定法,不对作为变例,这也可以算是律诗的一种形式,一直都有存在。而且也得到了众诗家的认可。所以,拿颔联的不对仗说事,只能是自掌嘴巴。
六、关于精华的评定,不关我事。
仓山居士有云:
有人问:“杜陵不喜陶诗,欧公不喜杜诗:何耶?”余曰:“人各有性情。陶诗甘,杜诗苦,欧诗多因,杜诗多创:此其所以不合也。元微之云:‘鸟不走,马不飞,不相能,胡相讥?”’
  

点评

百家争鸣,诗论本就很多,渔舟兄在茫茫诗海中捡了些对自己论点有力的,不足为凭。要公正,让人信服,就要全面阐述主张,实事求是。  发表于 2011-6-9 21:16
请你仔细读读,在发表意见!  发表于 2011-6-9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435168372 发表于 2011-6-9 19:53
在下猜测,一年才会一次,怎么不喜极而泣。

这样理解未免太肤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1: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1-6-9 19:52
如果是当面,我会和你谈谈这一联的意思。因为打字技术不佳,而且又是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你自己好好学习 ...

精彩的评贴,特大的裨益,{:soso_e183:} {:soso_e19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435168372 发表于 2011-6-9 19:53
在下猜测,一年才会一次,怎么不喜极而泣。

短暂的相聚,长久的分离。是什么使她们分开?她们最渴望什么?虽有一时的喜悦,然而更多的是怨恨,是泪水。是对自由的渴望,是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1: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立国 发表于 2011-6-9 21:03
这样理解未免太肤浅了

言不尽意,楼主原谅。
诗里真正的的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纵然是德高望重,才华横溢的轩主,也不一定能尽数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2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紫石先生,逻辑错在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22: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435168372 发表于 2011-6-9 20:24
是否可以作“孤雁入群格”看呢?___

这样说吧!一妻一夫制好!但又夫早死,这样妻当再嫁。故妻有二夫。反之,夫娶二妻。就正如我上面提到的第一联。可韵可不韵。这也是合法的。
至于这格那格的写法;我不反对,我认为也行,正如,一妻多夫,一夫三妻四妾。只是不如一夫一妻制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13:52 , Processed in 0.11761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