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10|回复: 76

新诗旧诗谁也不要嘲笑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2 1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格律崇拜者说:  格律诗是诗的巅峰。后世无法超越。新诗差得很远。按理来说,新诗应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凝练出新的格律来,但新诗近百年来也没能完成这一使命。新诗用写新诗的人自嘲的话来说,不过就是把一句话变成长短句分几行而已。完全不能和格律诗相提并论。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华文化的遗产,当代的文艺有何成就?没有!没有!没有!  
   有人回帖说:你说的不错,走过了巅峰,就是下坡路了,桃子熟透了,就是腐败的开始。新诗只有100年,而格律诗已经1500多岁了,新诗刚起步,格律诗已过巅峰,1000年之后再来看汉语诗坛,必是新诗的天下。  
     近体诗的衰败是历史的必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没有永远呆在巅峰上的神人。不要嘲笑新诗,新诗出现才一百年,与两千多岁的旧体诗相比他还是个孩子,做错事,说错话,误入歧途都是难免的。但新诗活力十足,有充分的纠错空间。新诗像早晨七八点中的太阳,世界是他们的。  
    近体诗者经常嘲笑新诗怎么没有出现过一个李白杜甫式的大诗人?我想最应该问一下的是:唐宋以来数百年间写古诗词的人,多如牛毛,轻车熟路,为何也没有再出现过一个杜甫李白式的大诗人。  
    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高峰。请问:唐诗宋词前的汉语诗词有没有高峰?如果有,唐人会觉得那些高峰无法超越吗?会五体投地,顶礼膜拜,不求突破,不思创新吗?会照着祖宗留下的模式,比着葫芦画大瓢吗?唐代的文人比我们(某些人)有志气,相信“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他们创造了新诗体,超越了古人留下的诗词高峰,以“我就是新的王者”的豪情壮志开拓进取,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唐诗宋词”的新时代。  
       有人喜欢拿李白杜甫的名诗名句与新诗相比较,说100多年了,新诗产生出一句像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样脍炙人口好诗(句)吗?  
    其实这种比较方法隐含着极大的不公,搬出你们“近体诗”祖师爷,“格律派”的掌门人来与新诗小辈同台比武,以大欺小,胜之不武。公平的比武方式应该是:用今人写的格律诗与新诗相比较。今人写的旧体诗,如雨后的小草,满地都是,你们能不能挑选出几句能和李白杜甫名句相比美的诗(句)?  
其实如果论影响力,新诗是可以完胜(今人写的)近体诗的。  
高晓松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就能甩今人写的旧体诗几条大街。  
最近还有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大红大紫。歌,词迅速传遍全国,试问哪一首今人写的“格律诗”曾有过这样的风光?哪一首近体诗读起来有这么情真意切?  
前几年老年群里疯传的朗诵诗《老有老的骄傲》,试问哪一首今人写的仿古诗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配乐散文诗《老了,真好》在全国老年群传播,经久不衰。照样会让(今人写的)“格律诗”汗颜。  
     这一届写近体诗的小文人缺乏进取心,只会在老祖宗那里偷诗借句,照着古人的脚步挪步伐,古色古香古典古字古词古韵,毫无新意,迷失自我。还真想不起来(今人写的“近体诗”)有什么脍炙人口名句在流传。我真不知道,旧诗怎么好意思鄙视嘲笑新诗呢?  
     到底是新诗难写还是古诗(近体诗)难写,大部分人说近体诗难写,其实不然。  你看那些退休的老干部,老工程师,忙于工作几十年,退居二线,有了闲暇时间,想抒发感情附庸风雅,首选近体诗。因为近体诗有章可循,只需按照格式,该平平,该仄仄,凑够四句(八句),哪怕只是些标语口号,只要合乎格律,都可以自认为是一首诗。新诗看似简单,不讲平仄,不讲对仗,但是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奇思妙想,这些才是老年人最缺乏的。所谓的格律就是一个作诗模板,供初学者填写。  
    由于科技进步,时代发展,高清电视,高清图片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全息摄影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全面领略欣赏一件事物。谁还会喜欢读那些用几十个字描绘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人们有了微信视频电话,体育比赛实况转播,现在是“欲穷千里目”,何必登高楼。有了高铁,飞机,“千里江陵一日还”读起来也没有那么激动人心了。交通的便利,让人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有些诗句无形中就减少了感人的魅力。某些送别的诗句,如果还用长亭,折柳表示依依不舍的心情,是不是有些矫情做作?用手机录下离别情景,想看随时能看。所以说,近体诗缺乏时代感,衰退是历史的必然。我也是一个古诗词爱好者,我无意贬损格律诗,但是我们也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顾现实。不要死抱着祖宗成法,不思进取。  
       我是一个两面派, 新诗旧诗我都爱;  
       旧诗不厌百回读, 新诗洪流声澎湃。  
  这首诗是原中国诗协 臧克家写的,知名度很高。其中最后一句“新诗洪流声澎湃”。已经暗示了诗词的发展趋势,洪流澎湃,有不可阻挡之势,只是有人不愿承认。旧诗只供百回读,新诗摆脱格律束缚,滚滚洪流不可挡。厘清了新诗与旧诗的关系,指出中国汉语诗词发展趋势,新诗旧诗我都爱,不薄古人爱今人。不愧为一任诗协 ,见识高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2 14: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近体诗缺乏时代感,衰退是历史的必然。我也是一个古诗词爱好者,我无意贬损格律诗,但是我们也不能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不顾现实。不要死抱着祖宗成法,不思进取。 ————讲的好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2 14: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两面派, 新诗旧诗我都爱;  

       旧诗不厌百回读, 新诗洪流声澎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2 14: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问好!

点评

谢谢你的回复。  发表于 2021-4-12 15: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2 15: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海云 发表于 2021-4-12 14:31
所以说,近体诗缺乏时代感,衰退是历史的必然。我也是一个古诗词爱好者,我无意贬损格律诗,但是我们也不能 ...

谢谢观看,谢谢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3 17:1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反对现代自由诗,我也写。但是,我不认为传统诗歌在衰退,而是在蓄势。在手机通讯的今天,"眼看亲人咫尺近,伸手却是几天涯"就是未来的千古佳句。今天社会进步了,可出行更安全了吗?更让人纠心了一一古人仗剑天涯远,三月无书人依然。今人出行海角近,日落无息人不安。今天,传统诗歌仍然大有可为。我们要努力。

点评

历史的发展,事物的兴衰,自有其规律。你我都一样,只是说说个人看法。  发表于 2021-4-14 14: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3 19: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泉 于 2021-4-18 21:19 编辑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4 01:5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容容 于 2021-4-14 02:15 编辑

“用今人写的格律诗与新诗相比较。”  这样比较,不太合适吧?由于年代久远,古诗学习的难度要大,况且索之典籍,文献可谓诸多。字字能通畅认识,已属不易。“当时百姓都晓得者,有今时老师宿儒之所不晓”。不知,你能写一首古诗,一篇古文吗?何况,汉字是有灵魂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字,每一个汉字,都经过漫长时间。所以,不能忽略文化的传承性。中国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是一棵精神矍铄的古木。没有必要分开。

点评

近体诗好学还是新诗好学?为什么老干部,老教师,老医生退休后都去写老干体,而不敢去写新诗?  发表于 2021-4-14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5 2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过还是提倡写新诗,古体诗今人写不过古人了,别想因为写古体诗会再出现李白杜甫苏东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06:5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问题,可以休矣!
各类诗体,时代背景、规则不同。怎么比较?写作,就要遵循相应规则。所以,不可“随其嗜欲”、“准的无依”,褒贬不当。
《文赋》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困难之处,并非在于不知道怎么写,而难在如何,将“知道怎么写”落于实际。所以,不能生搬硬套,懂得选择,为文所用。
整个知识体系,需要“博”。这就要,博采众长。


点评

你说“可以休矣!”就应该“休”了吗?你是谁呀?新诗与就是的争论是不会由你的一句话而停下来的。不过挑起争论的,都是写近体诗的人。  发表于 2021-4-16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6 16:23 , Processed in 0.12571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