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泉 于 2016-12-2 22:36 编辑
作品研讨会2016年第10期(总第22): 张云广中国当代乐府诗6首
1.洗衣的农家少妇
把婴儿的衣自己的衣放进盆里
加水时
两行热泪夺眶出
不知多少滴
盆内有婴儿的衣自己的衣
但没有丈夫的衣
丈夫经年不在家
外出打工去
望夫如望肥皂泡
一碰即破
一揉即起
相思如潮涌
压不回海底
洗婴儿的衣自己的衣
含泪洗,流泪涤
丈夫春节若回来
把他的衣服千遍万遍洗
2.普通人的忧郁
普通人的忧郁存放在夜晚
暗云笼罩,佛也看不见
小,鸡毛蒜皮
大,“杞人忧天”
抛上半空总还落下来
给忧郁瘦身总立刻反弹
忧郁制作系统,侵犯器官
上移动入肺,再移动进肝
不动时植根在心间
欢笑不来忧郁来
欢笑来得勉强
忧郁来得自然
买几条豪言壮语
把忧郁驱赶
但物质不灭,把它们赶到哪里去?
它们是蝗虫,怎能赶进别人的责任田
就留在我这里吧
想啃什么啃什么
沉沉的忧郁我愿意负担
3.儿童公园见儿童追肥皂泡
一位大人吹出一串肥皂泡
飘飘扬扬在几个娃娃的头上招摇
娃娃们雀跃欢呼追赶这些泡影
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
肥皂泡把孩子们迷惑得眼花缭乱
不知该抓哪一只才好
抓住肥皂泡的孩子欣喜若狂
全不知抓到它们也是徒劳
幼小的孩子不懂虚幻不懂得失
泡沫破灭一无所获他们仍然笑
那位大人再吹出肥皂泡孩子们仍然追
手够不到时,用力向上跳
幼稚的孩子们别再追了吧
最可悲的是
成年后盲目追肥皂泡的东西
直追到人去人老
4.观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冶游千年
夫人仍不疲倦
游吧
开元盛世多春天
怎么不见杨贵妃杨国忠啊
少这两道菜
唐就难成盛唐筵难成盛筵
皇亲兄妹就未团圆
游吧,夫人
向前看,别向后看
后面是磨刀霍霍的史思明安禄山
天下一夜变大乱
5.断剑
剑虽断
啸声依然
浴血黄昏剑光千里
英雄当年
四方强敌 八国联军
魑魅魍魉,鬼鬼侵边
剑喋血 战敌顽
持剑者,中华儿男
黄河淬剑处
几度血沃中原
剑筑长城万里
剑断时,敌胆寒
太平世界看断剑
剑光照我无眠
以诗重铸剑身
看谁敢犯
6.咱们到山林中去
绿林有好汉
竹林有七贤
咱们到山林中去
不做好汉不做贤
只走一走
寻找快乐的童年
手拉手登高
面对面野餐
山石是古典的餐桌
树荫是流行的遮阳伞
山中没老虎也没猴子
只有群鸟鸣唱
鸟儿是前世的歌姬
我却不是当年的吴王
你轻盈地向山上跑
我有点儿跟不上
只看着一只美丽的蝴蝶
林间闪动着金色的翅膀
山麓有人吹笛
山上歌声嘹亮
但山高林密不见人
笛声歌声动遐想
附: 中国当代乐府诗创作刍议
张云广
中国当代乐府诗创作是相对于古代乐府诗而言的。在讨论这一命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古代乐府诗的概念——古代什么诗才能被称为“乐府诗”?这在古人与古人之间,现当代人与古人之间的认知是有很大不同的。
汉代称当时音乐机关乐府演唱的诗为“歌诗”,未经演唱的诗为“徒诗”;魏晋六朝时开始称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那时乐府诗的概念是以入乐府演唱为标准的。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张藉等诗人有感于诗的气格渐损,兴谕尽丧,故而倡导新乐府运动,立新题,写实事,“以诗补察时政,以歌泄导人情”。在白居易他们的心目中乐府诗概念已经不是入乐府演唱,而是以诗的社会作用为主要标志了。后来宋朝郭茂倩编著《乐府诗集》,以诗的音乐曲调和使用场合为主要标准,把汉唐以来入乐诗歌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等十二类。可见郭茂倩的乐府诗概念与白居易他们是不相同的。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对古代《诗经》《乐府诗集》中收入的那些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的“颂”诗、祭神祭祖的“郊庙歌辞”,为贵族吃喝玩乐助兴的“雅”诗和“燕射歌辞”深感厌恶,视之为封建糟粕,而对《诗经》中反映民间疾苦的“国风”,对《乐府诗集》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和白居易等诗人的新乐府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现当代知识分子和民众心目中,古乐府诗已经专指这些“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的民间诗歌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优秀诗人的歌行体乐府诗了。
若按正常发展,在现当代会有相当一部分诗人自觉继承这种乐府诗传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诗歌创作却是以与民族传统诗歌完全决裂开始的。白话文诗歌倡导者胡适先生认为传统诗歌满是“缠脚时代的血腥气”,认为继承(摹仿)传统诗歌是“逆天背时,违进化之迹”。这种观点一下抹杀了中华民族古代诗歌的辉煌成就,全面否定了继承的合理性,把白话文诗歌弄成了一个先天贫血的试管婴儿,成了没有培养基的弱质种子。白话文诗歌发展的道路颇为曲折,由于社会变迁、政治干预、文化渗透等外力影响,白话文诗曾经走过而且现在仍然在走一些弯路,走进一些误区,例如背离诗歌的性质精神,在表现形式上弃绝诗歌的音乐性,自断民族诗歌之根全盘西化散文化,晦涩传达等。这是导致我国白话文诗歌发展缓慢,诗歌越来越被人们冷落被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