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金沙文字

译经随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23:07 编辑

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是一次解密;把现代汉语装上佛学内容,是一次加密;把装上佛学内容的现代佛语译成俄语,第二次加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笔系心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童天鉴日 的帖子

:beer: :bee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听了一千多讲佛学讲座,真正动笔翻译起佛学经典来还是感觉难度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0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解,谢谢金沙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1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金沙文字 于 2009-6-8 20:15:00 发表
虽然听了一千多讲佛学讲座,真正动笔翻译起佛学经典来还是感觉难度很高....................................................

很正常,那是因为你心中无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自娱自乐 于 2009-6-11 10: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金沙文字 于 2009-6-8 20:15:00 发表
虽然听了一千多讲佛学讲座,真正动笔翻译起佛学经典来还是感觉难度很高....................................................

很正常,那是因为你心中无佛。 [/quote]

挨批十日 酌自反省 心中佛少 继续精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2 1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金沙文字 的帖子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心中有佛,所见是佛。心中有佛,大概就是有一颗仁义之心、慈爱之心、善良之心、诚恳之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大度之心,包容之心,用这样的心,去看世界,看生活,看人生,大概才会看到世界的美好,天空的蔚蓝,花鸟的可人,人间的真情。心中有快乐,所见皆快乐;心中有幸福,所见皆幸福。而且,会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品尝生活蕴含的美好。心中有佛,邻居接好保险丝,我们会表示感激;人家扶起我的车子,会笑脸相谢;看到有人让座,会送去赞美的目光;有人救了亲人,更应千恩万谢。这样,大家不都会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之中吗?这样,咱们的人际关系不是会更温馨、更和谐、更是如沐春风吗?

  有人说,环境好不好,世界美不美,应该去看我们的心。这话有道理。当然,这也不是说,人世间就没有丑恶,没有龌龊,没有坑骗,没有虚假,世界从来不会纯而又纯,像一泓连鱼都无法生存的净水。但世界又总是充满爱,充满情,充满了善良与美好,而且,心中有佛,才能看到美好,享受到美好,与美好共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自娱自乐 的帖子

若非得道人 焉有此境界 金刚常怒目 怀揣菩萨心...............
:D                     :beer: :beer: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3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玄奘是举世公认的佛学家、旅行家和翻译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和世界文化名人。他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从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十七年后才回国,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主持了中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健全的译场,在十九年间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共一三三五卷。玄奘不仅将梵文译成汉语,而且还将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将汉语著作向外国人介绍的中国人。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即: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玄奘的事迹一直在世界各国传诵,现在世界各地也兴起了玄奘研究的热潮,尤其是在印度,某些方面更是超越了国内。作为东方佛教文化象征和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的玄奘,他的价值愈来愈为东方乃至世界所珍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18 19:05 , Processed in 0.08064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