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51|回复: 44

2010年度中国翻译界新闻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2010年翻译界大事报道

-------------------------------------------------------------

2010年翻译界大事,包括翻译界会议,翻译奖项颁奖,各类翻译征文等等新闻,请关注楼下内容,本贴将及时追踪,并转帖报道!


-------------------------------------------------------------


2009年英语界大事报道
------------------------------------------------------------
1,2009年10月27日中国英文语法界权威北外英文教授张道真先生去世!
2,中国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11月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3. 新华网上海12月17日电(谬迅)2009年12月18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华诞。60年间,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语人才"的办学传统,努力培养外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具有鲜明特色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60年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确立和保持了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和教学质量,为国家造就了数万名高层次的优秀外语人才,为国家和上海地区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上外的办学事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目标主动与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自觉服务于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提出并实施"全力推进'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精心打造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的新办学方略,取得显著成效。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上外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吴友富教授,请他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高水平、有特色的外国语大学和建设国际型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的目标定位及实施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操作不善多发了一个 请金沙 或童天 删除一个
我的版主权限还没有恢复  无法操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09-2010)征文通知
缘起
宋淇先生(1919-1996)生前著述甚丰,并不遗余力推动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为纪念宋淇先生对翻译事业的贡献,宋氏家族于1997年捐款,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设立「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旨在奖励海内外华人学者从事具有原创性的翻译研究,尤其鼓励以第一手材料从事文化与历史方向的探讨。
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09-2010)
征文通知
征文及提名
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现诚邀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及海外华人学者、研究生参加2009年度第十二届「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的评选活动,亦欢迎学者向本中心提名推荐高水准的翻译研究论文。论文奖参选细则如下:
1.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学者、研究生均可参选。
2.参选论文以中、英文语言为限,必须在2009年内公开发表于正式的学术刊物。每位参选者最多可递交两篇论文,请在参选论文的显要位置标明所载刊物名称及发表时间与卷号。
3.论文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设奖额3名,不分等级,每位得奖者将获颁奖励证书及奖金港币3,000元。
4.论文奖评审委员会由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从事翻译研究的知名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于2010年4月进行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结果将于6月前公开宣布,每位得奖者将收到评审委员会的书面通知。
5.参选论文恕不退稿。
申请程序
参选者请于2010年1月31日前以电邮或邮寄方式(以邮戳为准)将参选论文送交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以电邮送交论文的参选者,请扫描已发表在刊物上的论文并制成pdf 档案,以附件形式传送;以邮寄送交论文的参选者,请提供已发表的论文原件或复印件。
提名推荐翻译研究论文者,请把所推荐的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及刊登卷号电邮至本中心。
电邮地址:rct@cuhk.edu.hk
邮寄地址: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信封上注明「参选论文」字样)。
如有疑问,请联络本中心研究助理吕汇思小姐(wslui@cuhk.edu.hk)。
                                        转自中国翻译协会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2010年1月翻译界大事
国际翻译院校联盟(CIUTI)将于2010年1月28~29日在日内瓦召开2010年年会,主题是“全球治理与跨文化对话——新的地缘政治环境下的翻译”。中国译协拟组织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单位参加会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曹靖华文学翻译奖”暨第二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预告
为了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中国译协和黑龙江大学每年举办一次“全球俄汉翻译大赛”。
                      转自 中国翻译协会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第二十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揭晓
2009年11月14日,第二十一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朝翔,《中国翻译》副主编杨平等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选手和最佳组织奖单位颁奖。
本届竞赛由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和北京大学翻译硕士(MTI)教育中心联合主办,在吸收历届竞赛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运用先进网络技术,增设网上提交及复赛环节,是近年来参赛人数最多、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参赛者达1253人,有100名参赛者获奖,其中12人分获一、二、三等奖,88名参赛者获优秀奖。除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以外,竞赛组委会还对积极组织参与本届竞赛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颁发了“最佳组织奖”。
本届竞赛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元培世纪(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SDL公司、北京东方正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杂志1989年创办,至今已举办二十一届,是目前国内翻译界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竞赛,为推动国内的翻译教育、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引导作用,受到翻译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韩素音官方新浪博客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卧龙辛苦。资料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史上我国翻译活动曾可分成三大部分,即宗教翻译、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进入近现代,由于宗教翻译活动的衰微,逐渐形成了文学翻译与科学翻译并肩前行的态势。关于“科学翻译”的界定及我国科学翻译的历史分期,笔者曾经在一些拙作中发表过已见(1)、(2),并且得到了李亚舒(3)等学者越来越多的认同。“科学翻译”是指含哲学、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及除宗教、文学艺术以外其他社会科学内容的翻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翻译活动经过了“特殊发展期”(1949~1966,也可算入1967~1976),迎来了全面发展期(1977至今)。因篇幅所限,本文谈及“科学翻译”基本上是窄义的,即一般为自然科学与技术工程的“科技翻译”。
新中国的科学翻译事业在以下诸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科学翻译机构;科学翻译工作者;科学翻译成果;科学翻译产业;科学翻译研究与理论;科学翻译教育。本文便从这六个方面依次展开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4:13 编辑

一、科学翻译机构
科学翻译出版是科学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连系着科学翻译工作者、科学翻译成果,还反映了科学翻译研究与教育的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后,除了科学翻译出版机构大增外,还涌现出了其他一些科学翻译机构,如科学翻译组织领导机构、科学情报所翻译部门与科学翻译服务公司(网)等。迄今的一些著作在介绍新中国的科学翻译机构时,仅仅介绍一些科学翻译出版机构,这是很不够的。
1.科学翻译社团组织
1.1.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1982年6月成立,是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央机关和各省、市、自治区翻译工作者协会(含学会)的联合组织。其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团结和组织全国翻译工作者开展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原下辖科技翻译、社会科学翻译、对外传播翻译、军事科学翻译、外事翻译、文学艺术翻译、民族语言,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等委员会。2002年增设翻译服务委员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随后改名中国翻译协会,又增加了指导翻译行业的功能。现10个委员会中多数均与“科学翻译”相关。译协主要任务是:举办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及其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会员为社会服务,开展翻译咨询和办学等;团结内地、港澳台与华侨翻译工作者,加强联系与合作,繁荣翻译事业;加强与国外翻译界的联系与合作,推进中外翻译学术交流;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利与正当利益;出版会刊,编印翻译学术资料和书籍,宣传翻译事业。
中国译协的会刊为《中国翻译》杂志,前身为创办于1980年的《翻译通讯》,1986年改为现名。刊物为开展译学理论研究,交流翻译经验,评介翻译作品,传播译事知识,促进翻译教学及报道国内外译界动态等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所载内容不少涉及科学翻译事业,同样是科学翻译工作者探讨翻译理论,学习翻译技巧,交流翻译经验的重要园地。(4)
1.2.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1986年9月24日在京成立,是团结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各分院,各研究所及所属院校科学翻译工作者,开展科学翻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群众学术团体。1988年6月,该协会成为继中国译协加入国际译联(FIT)后内地的第二个团体会员。
1988年,该协会创办《中国科技翻译》,系协会的会刊。这是一份探索科学翻译理论,交流科学翻译经验,评价科学翻译作品,报道国内外科学翻译信息,促进科学翻译事业发展的学术刊物。因此,这也是我国科学翻译界一份十分关注的重要刊物。多年来,中科院科技译协与《中国科技翻译》杂志,在推动我国科学翻译事业的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4 10:42 , Processed in 0.09832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