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0|回复: 27

【译诗研究】波德莱尔诗歌中译文之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9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波德莱尔诗歌中译文之比较
我手头上有一本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是前不久才去世的著名德语翻译家钱春绮先生所译。读着读着忽又想起以前看到的著名诗歌翻译家、评论家飞白先生所译《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中波德莱尔的诗歌,随拿出几首来作比较。
一、        译文。首先看由钱老先生翻译的《感应》、《为钱而干的诗神》和《幽灵》。
感应                                      
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
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
行人经过该处,穿过象征的森林,
森林鹿出亲切的眼光对人注视。
仿佛远远传来一些悠长的回音,
互相混成幽昧而深邃的统一体,
像黑夜又像光明一样茫无边际,
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
有些芳香新鲜得像儿童肌肤一样,
柔和得像双簧管,绿油油像牧场,
——另外一些,腐朽、丰富、得意扬扬,
具有一种无限物的扩展力量,
仿佛琥珀、麝香、安息香和乳香,
在歌唱着精神和感官的热狂。
为钱而干的诗神
我内心的诗神,你,喜爱宫殿者,
当正月放出北风,在夜雪纷飞、
阴郁无聊的期间,你可以准备
温暖你那发紫的双脚的木柴?
你想借那从窗隙漏进的夜光
使你顽石似的双肩重新活动?
你发觉钱袋像宫殿一样空空,
你想摘取黄金,从蔚蓝的天上?
为了获得每晚的面包,你必须
像唱诗班的童子,摇晃着香炉,
去唱你不太相信的赞美诗篇,
或者,像枵腹的卖艺者去献媚,
强作笑脸,却在暗中偷弹眼泪,
为了博得庸俗观众们的一粲。
幽灵
仿佛野兽眼光的天使,
我要回到你的闺房里,
趁着夜色昏昏的黑暗,
悄悄地走进你的身边;
我要给你,褐发的恋人,
像月亮一样冰冷的吻,
要给你像在墓穴周围
爬行的蛇一样的抚爱。
当那苍白的黎明到来,
你将发现留下的空位,
直到夜晚都冷冷冰冰。
别人会对你多情多意,
我却要实行恐怖统治,
统治你的青春和生命!
我们再来看看飞白先生翻译波德莱尔的相同的三首诗。
契合
自然是一庙堂,圆柱皆有灵性,
从中发出隐隐约约说话的音响。
人漫步行经这片象征之林,
它们凝视着人,流露熟识的目光。
仿佛空谷回音来自遥远的天边,
混成一片冥冥的深邃的幽暗,
漫漫如同黑夜,茫茫如同光明,
香味、色彩、声音都相通相感。
有的香味像孩子的肌肤般新鲜,
像笛音般甜美,像草原般青翠,
有的香味却腐烂、昂扬而丰沛,
如同无限的物在弥漫、在扩展,
琥珀、麝香、安息香、乳香共竟芳菲,
歌唱着心灵的欢欣、感觉的陶醉。
出售的缪斯
哦,仙宫的缪斯,我心中的女神
当一月放出它的北风来肆虐,
当黑色的忧愁涨满积雪的冬夜,
你双脚冻得发青,取暖可有余薪?
寒窗透进夜光的一丝微温,
岂能使冻僵的大理石肩恢复知觉?
当你摸到钱包和宫里空空如也,
你岂能从青天上收获黄金?
你只得学那唱诗班的孩子,
耍着香炉,唱你不相信的赞美诗,
为了挣得每晚糊口的面包,
或学空肚的街头卖艺者,施展魅力,
笑脸浸透了无人看见的泪滴,
为了博取俗人们开怀一笑。

就像长着野兽眼睛的天使,
我会回到与你幽会的卧室,
我会和夜的黑影为伴,
无声无息地滑到你的身边。
我会给你——我的棕发美人,
像月亮一样寒冷的吻;
我会给你以蛇的爱抚,
像蛇一样缠着墓穴匍匐。
等那铅色的黎明刚欲萌动,
你会摸到我的位置已空,
衾席将一直冷到日暮。
让别人凭借一片温存
主宰你的生命和青春,
而我呢,我情愿凭借恐怖。
二、比较。中心主题一样,大体内容一样。却出现题目、重点词(或关键词)、整体风格的把握上有所不同。
首先,题目的不一样。钱老先生的三首诗分别是《感应》、《为钱而干的诗神》、《幽灵》。飞白先生分别是《契合》、《出售的缪斯》和《魂》。除了《幽灵》和《魂》在词典中意义相通之外,其他两首只能说相近似。钱老先生译的“感应”中规中距,也说得过去。“为钱而干的诗神”这一个“干”字,含义不少,没有多少诗意,却模糊了许多人的遐思。我认为:飞白先生的《契合》、《出售的缪斯》虽然从翻译的时间上更早一些,但更为贴切,却有突破。
其次,关键词的使用。比如《感应》和《契合》,契合诗的容量更大,意义更为深远。比如《为钱而干的诗神》最后一段“枵腹”一词,反而让人费琢磨。再比如《幽灵》最后一段“统治”与“主宰”,这里我认为用“主宰”会更好一些。
再次,整体风格的把握。我们翻译诗歌作品,应从诗歌的风格上把握译文。如:象征主义诗歌与浪漫主义诗歌在风格上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所以,阅读这些作品时,注意加以甄别。
三、几点肤浅的认知。
首先,翻译作品应不应该有时代感?或者说:在翻译作品中,如何体现时代的变迁?就拿前面所讲的两位老先生,钱老先生年长些,但是出版的波德莱尔的译文却比飞白先生晚了近20年。(钱老先生是2008年3月,翻译出版《恶之花》——波德莱尔是个精粹。飞白先生是1989年7月,翻译主编《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中,介绍了波德莱尔的主要诗作。)在钱老先生的译文《恶之花》中,可以看出现代诗歌的变迁,给老人留下痕迹,也给爱好波德莱尔诗歌的读者,流出想象的空间。可是,他是翻译德文的,却偏爱波德莱尔,所以,他翻译的象征主义诗歌,却自然而然的留有浪漫主义诗歌的色彩。而飞白先生的译文,较为客观,以至为客观的缺乏色彩,当然,是因为他在主编辞典,所以,要做到客观公正,很难把自己的偏好柔在里面。
其次,字词要求精准。当然这存在局限性,尤其是诗歌,难能做到精准。我认为:力求现代,力求大众,力求通俗易懂。如:倒装句、前置语等等,可以加以修饰整理,不一定非得照搬直译。像复印机,难能有人明白。译作也是一样,要通俗易懂,走大众化的路子,才有出路。
第三、尽管各翻译家的知识深厚不同,翻译理念不同,但是,在翻译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时,尽可能的保持一致,最起码保持题目的一致性,才不至于混乱,最起码相互确认一下,是必要的。
第四,要突出作者的特点。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所以,翻译他的诗歌,就要突出其特色。能暗喻的尽量不去明喻,讥讽的要深刻要使读者感觉到疼痛,这或许就是波德莱尔要让人们懂得的,明白的。他在痛苦中写诗,是写苦难美、忧郁美的大师,他认为:欢乐是美的装饰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却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2: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恩,看了以后,我有自己的感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思想摆在前边,往往忘记了一些精神上的东西,翻译这个东西,我个人理解就不要逐字翻译,随着诗人的情感来变化,每一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诗歌需要革命,而不是改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3: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首先欢迎先生来翻译版交流,并发表了您的这篇较为客观的评论。我认真读了一遍。从先生对二位老辈的翻译评论中,我读出了一些问题所在,这些问题其实在翻译界存在了许久。
我从一个方面来试着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诗词翻译是贴切为首,诗意为首?
       诚然,作为诗歌这种文体,它和其他如小说,散文等有很大的不同性。诗歌其特点总结起来有三点:一,形象的高度概括;二描写的跳跃;三 语言的节奏感。概括,是诗歌是最凝练的文体,跳跃,是诗人的情绪是容易激动的,想象力也非常丰富。节奏,我国古代有格律诗,近代的自由体,也要有其节奏,节调,这样才能流传下去。自然,诗歌要有诗意,翻译出来的诗歌,也应该在不同程度上译出诗意(这个根据译者本身的素质来决定)。
汉语和外文本身属于不同的语言,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人民的说话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语言表达截然不同。那么作为翻译者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把外国的诗歌介绍进来,而这其中的语言转换,就增加了难度。不但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像中文,还要贴切原文,还要译出原作的风格来,还要在译文中译出诗意。表面上似乎可以做到,实则难度好比孙悟空想跳出如来神掌。
      我个人由于属于初期翻译实践,主张“原文怎么说,就怎么译”,其他方面暂时不去考虑,因为,那些是诗歌翻译上深层次的东西。
翻译界有提倡译文和原作等同甚至超越原作。从两种文体的转换上看,似乎有一定可能性。因为原作是外文,译文是中文,两种语言,在不同表达中,可以拿两种语言运用的功力上来做一定的对比。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和原作一较高低的(笔者的看法)。我国的郭沫若,许渊冲等先生,所主张诗词翻译理论某些地方有其类似。
      从笔者近三年持续不断的业余翻译实践来看。诗词翻译应该融合。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兼顾译诗的其他方面。译文看起来要像中文,而不是翻译出来的是中文的外国话。译出原作的风格,译出原作的时代性等等,这些考虑使译诗的难度一步步加深。从目前本人的水平来看,译诗贴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译诗中深层次的东西更好。
      当然,译诗也有考虑字数对等性,以顿代步,等等一些观点,这些是译者不断的实践,感悟,总结,学习中逐渐体会和总结出来的。
      以上讨论,似乎和先生文章内容无关,但我讨论的是先生评论中所含有的一个点。呵呵 中午休息 过来凑下热闹。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4: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工作中,有时间来欣赏。但我是英语盲,实在无法作出比较,只能看中文是否佳句。
虽如此,仍严重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7: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quote]恩,看了以后,我有自己的感想,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主观思想摆在前边,往往忘记了一些精神上的东西 ...
我赞同先生的说法。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17: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了解,学习,思考,实践,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2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钱春绮先生和飞白先生所译各有优劣。
  我的意见,翻译外国诗歌,既要贴近原作,译出原作的风格来,还要译出来的东西要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且在节奏、韵律、诗意方面尤其要兼顾。当然,要做到这些要素,很难。
  简单的翻译,只要懂外文的都会。但要译出上面所讲的要素,很重要。打个比方:叫个同样精通某一外文的数学家和诗人去翻译同样一首诗,可能搞数学的翻译的很忠实于原作,但翻译出的诗作诗味很可能很淡,甚至很别扭,而写诗的可能尽管不是很忠实于原作,但翻译出的诗作可能反而更好的反映出了原作的风格,也很有诗味,体现出“诗”的魅力。
  门外汉,说的不一定有道理。见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2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清风先生的评论比较客观,大部分观点我赞同。卧龙兄的观点我完全赞同。其实你们二人的观点有不少交集的地方。这样的讨论,很有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9 22: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0 编辑

问候黄兄
虽然译诗是以实践为主 但在适当时候也是要加入理论学习
这个帖子很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0 0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5:51 编辑

    呵呵,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6 10:23 , Processed in 0.09895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