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羽鹤流云

暗香·咏水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4: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16 02:46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 ...

说石烟一是因为水仙盆里总会放写卵石雨花石;二是玉也还是石头,考究一点的也会放些玉石边角料。这里的典故完全是虚用的,不参与具体意义。无需考虑是否有典故。
咏物体有咏物体的作法,而且我是针对诗友提出的词句与所咏是否切合而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羽鹤流云 发表于 2015-1-16 14:11
说石烟一是因为水仙盆里总会放写卵石雨花石;二是玉也还是石头,考究一点的也会放些玉石边角料。这里的典 ...

这里是否用典并不要紧。“石烟”读来生硬, 不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16 03:02
姜夔的《暗香》, 其题不是“咏梅”, 是有其道理的。
大作也可以不题为“咏水仙”。 可以题为“玉冠”,或 ...

我就是为了咏水仙而作。姜词虽未明说是咏梅,但整体还是咏物作法。南宋人就已经视为咏梅了。而在技法上,其后的张炎、王沂孙等咏物也沿用了姜词的写法。姜夔在范成大处写过多首咏梅的作品。此二首是“新声”,故就《暗香》《疏影》的调名并结合词作来看,显然是题咏梅花的。一首由嗅觉虚写形象而实其意,一首取视觉实写形象而虚其意。张炎取此二调咏荷花荷叶,并易之以《红情》《绿意》,章法结构基本都是仿照白石原作的。而且改换调名以切所咏,在宋人也并不少见,比如贺铸就改《踏莎行》为《芳心苦》以咏莲。
咏物写法,到了南宋,别开生面,不再仅仅采用对物作人格比附的写法,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对物的特征、属性、相关文字材料来进行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5: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词,学习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16 14:46
这里是否用典并不要紧。“石烟”读来生硬, 不生动。

多谢提议,这是多年前的旧作,我也觉得有些问题,只是懒得去改。当时一起写的还有一首《疏影》,咏谢后水仙,现在看来觉得更不满意,所以没有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6 15: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羽鹤流云 发表于 2015-1-16 15:08
我就是为了咏水仙而作。姜词虽未明说是咏梅,但整体还是咏物作法。南宋人就已经视为咏梅了。而在技法上, ...

这是个语言习惯问题。 毕竟你说的几位词人没有用“咏梅”的题。 “咏。。。”这个题用来
指狭义的咏较好。 大作里除了水仙, 其实有一个人作为主角在那里。 与其说是咏水仙,不如说是咏骚人念水仙, 亲水仙。 姜白石之词也是咏他念梅,亲梅。 广义地说, 当然也是咏梅。  狭义的“咏梅”。 其主角就是梅, 而没有别的。 从文艺批评角度来说, 这是一个分类问题。 有这样一个分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理解作品。 前面诗友的困惑, 其原因就是他用的分类和你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16 15:48
这是个语言习惯问题。 毕竟你说的几位词人没有用“咏梅”的题。 “咏。。。”这个题用来
指狭义的咏较好 ...

其实你说的这个广义的咏物,清真、稼轩已肇其端,比如稼轩的咏物词,喜欢说“赋某”,还有些诗人或词人喜欢说“题某”,或者不用任何咏赋之类的动词,直接以物名作为标题的。辛词的赋琵琶、赋水仙等作,已开南宋咏物之风,只是整体性而言,不如后姜张、梦窗、碧山那么突出和精致。有些作品没有直接说咏某、题某、赋某,并不代表作者没有以咏物的规范或视角去对待。如何区分,主要还要看所写对象在作品的结构方式。一切遣词造句和用意,无论表面还是深层,都是建立在该物的基础上进行谋篇表达,抽去该物则这些表达难以成立,那么这首作品就可以被认为是咏物体。关于咏物词体类的定性和选择问题,学界有不止一篇的专题论文讨论过,有发表的有未发表的,你若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另外,《词学》第6辑上有方智范先生对咏物词写法分类的专文,他把根据作者与所咏对象的关系和手法,对咏物词作了三个分类:一是物本位,如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绮罗香》咏春雨即此类范例;一是我本位,即上述姜张王吴之类的作法,基本都属此类;三是物我合一的,如苏轼的《卜算子》咏孤鸿。
其实咏物体类无论诗还是词,起初都是以物本位和物我合一类型为主的,从观察来说,也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这个角度,都是最直观的。而在我本位中,可以看到在物我关系中,作者自身主体地位的提升。而且咏物写法也是随着物我关系变化而有所发展的。古人总结出来,咏物做法,贵在不粘不脱,即在围绕对象物展开词篇时,既不能脱离对象,又不能贴合过于紧密。故此咏物写法中就常有离合之法,合以写物,离以表情。但不管离得多远,还是最终要合。物就像放风筝的人,不管风筝飞得多高,总有条线拉在手里。而要表情寄意,就得把风筝放起来,不能一直拿在手上。至于放的高低远近,就看作者的需要和水平了。所以,咏物词技法无论如何发展,物我关系如何变化,表情层次如何丰富,物在作品中的结构地位以及与作品的蕴含关系是不变的。这就是咏物体的规范。只要符合该条件,无论标题怎么写,都属于咏物体;反之,即使标题写明咏某、赋某,也不能算合格的咏物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0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17 02:44 编辑
羽鹤流云 发表于 2015-1-16 23:40
其实你说的这个广义的咏物,清真、稼轩已肇其端,比如稼轩的咏物词,喜欢说“赋某”,还有些诗人或词人喜 ...

简单地说, 我的主张是, 把”咏。。。“这种标题保留给物本位的咏物作品较好。
其他类型的咏物作品用空灵一点, 抽象一点, 等等的标题更好。
例如姜白石就是这样做的。
你保持你的标题也不是不可以。但会引起异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3: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叶如钢 发表于 2015-1-17 02:39
简单地说, 我的主张是, 把”咏。。。“这种标题保留给物本位的咏物作品较好。
其他类型的咏物作品用空灵 ...

但从留存的作品看,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就像《乐府补题》是一部咏物小集,且作法上有很多非物本位的作品,词题就叫咏某,赋某。事实上咏物的观念和技法也是在发展的,我觉得不应局限在狭义的范围里。至于你说的作品里除了物还有人,姜词除了梅还有别的寄托,这也是咏物词在表达和内容上的开拓,审美层次上的丰富。既然古人已经把咏物技法和观念发展到物本位以外,我们自然不应再去缩小其范围,同时这与历史上的创作实绩也不相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7 15: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5-1-17 15:43 编辑
羽鹤流云 发表于 2015-1-17 13:28
但从留存的作品看,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就像《乐府补题》是一部咏物小集,且作法上有很多非物本位的作品, ...

乐府补题里的词作每首本身题目似乎并不清楚, 只是被集在一起按所咏物加了一个
统一的标题。 不过这不是要点所在。


王沂孙
淡妆不扫蛾眉,为谁伫立羞明镜。真妃解语,西施净洗,娉婷顾影。薄露初匀,纤尘不染,移根玉井。想飘然一叶,飕飕短髪,中流卧、浮烟艇。
可惜瑶台路迥,抱凄凉,月中难认。相逢还是,冰壶浴罢,牙床酒醒。步袜空留,舞裳微褪,粉残香冷。望海山依约,时时梦想,素波千顷。

这是拟人化的写法。 以人拟花, 以花拟人。 但不是另外有个主角。(“相逢”一句是陪衬的。)


如果我写, 如果与你的手法相似,我宁愿不题为“咏水仙”。 我宁愿用一个
更有意味的题目。 而如果我写“咏水仙”, 我可能会用上面这首词的笔法。
这只是我的主张。


我来发一首物和人交错的咏物七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4-28 13:26 , Processed in 0.08940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