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李一凡

新诗茶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如讲完,免不了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看看草堂,早就挤得水泄不通。原来天已黄昏,各家各户晚饭已齐,就不见茶座的人回家就餐,爷娘媳妇陆续寻到这里,正好如如讲到热闹之处,来人也屏气凝神找个空儿站着听讲。
这些后来人更是了得,因为只听了半截,很不过瘾,嚷着要如如再讲下去。凡夫一看这场面,实在拗不过大家,和如如、泡泡耳语一会儿,母女俩笑着不断点头。凡夫站起,两手作下按的姿势,草堂里渐渐静下来。“乡亲们!如如老师给我们讲的诗歌知识让大家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让我们黄河涯村的诗歌贯通了古今,走出了山门,与新时代、大中国接了轨。这样的课堂,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们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热情指导,你们辛苦了!”凡夫话音未落,早就是掌声雷鸣。凡夫接着说:“应乡亲们的强烈要求,也表示大家的谢意,我们今天在河边举行篝火晚会,顺便再请老师给我们讲一些好不好!”“好!”“那么,就请乡亲们准备一下,也让两位老师休息一会儿,晚饭后我们江边见!”又是一阵掌声欢笑,人们才渐渐散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已近,月亮偏着脑袋俯视闪动着银光的江面。江岸上,人们已经燃起几堆篝火。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把篝火扇得噼啪爆响,火苗左串右跳,那一泓江水被染成流动的云霞。
诗赛是免不了的,一个接一个朗诵,一阵接一阵掌声。呼号声,欢笑声响成一片。

《红蔷薇》

我说你是我的红蔷薇
你的绽放
我的沉醉

我说你是我的红蔷薇
你的荆棘
我的羞愧

我说你是我的红蔷薇
你的枯萎
我的伤悲

——师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绘在墙上的鱼》
——青衫骑驴客

我在旅途中遇到一面墙
我看见缤纷的颜色涂在
斑驳的墙上
上面绘着无数条鱼
鳞片清晰,鳍翅张扬
没有海洋,没有河流,没有湖泊
甚至忽略了水的存在
只有一群鱼,拥挤在一起
红色的鱼,黄色的鱼,黑色的鱼
凶猛地向我游了过来


我站在广州的街头
2009年的春天,雷雨终于开始
在南方这座阴郁的城市
雷雨比春天更好地渲染了一切
所有直立的鱼都有了呼吸
所有盲目的鱼都有了
洄游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12-19 08:30 编辑


《试用今晚的月光,画一条河流》
文/紫竹心

月圆,锦绣。一条流淌的思绪。
沿着故事,花香,缓缓潜入这个中秋。
不说老了的童年,不说翠了的青葱。
只一朵浪花,银白成岁月,成熟。

日子也曾阴缺,少了一丝儿欢欣。
不经意画了一幅期盼,月牙儿,拱手。
那些流走的细碎,那些奔涌的激情。
那些你和我景仰的奇幻,回眸。

听,一朵月光潺潺,一朵美好涓涓。
一朵游弋天河的鱼儿,游进今晚的心池。
试用一尾神鳍,画一波水浪,画一卷涟漪。
岁月流动,一个圆,一个圈,一个固守。

一只眼海里的小船儿,划过今晚。
最大最圆的月亮,挂在故乡,挂在床头。
一剪心思,一剪画意,一剪诗情。
一声声叮咛,一声声轻语,一声声河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村之夜
——村氓

黄昏钻进篱笆
揉捏着小村的炊烟
飞鸟叼着落日
投入江边的山林

一声渔歌
点亮满天星斗
船舷上的欢笑
在银河里飘荡

是谁燃起篝火
烘热了粗狂的歌舞
高扬的手鼓
拍击着滚动的浪花

月亮藏在山林背后
偷听一对情人蜜语
那朵流星不小心
滑进静谧的江水

不远处
传来母亲的呼唤
小村的夜
还是那么通红

诗赛过后,泡泡又讲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应该怎么写?

诗歌的写作,必须是建立在情感的长期酝酿或灵感的突然迸发之上。
前者容易产生情重于理的诗;后者容易产生理重于情的诗。
前者往往成功,后者不加以斟酌,必定失败。

情感长期堆积。
一旦要爆发,那么必然会导致心情激荡,语无伦次。该说的也说,不该说的也说。一旦写到纸上,拿给读者看,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说,有了情感,在抒发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分寸。赶紧要的写。要合理安排语序,一般来说重要的句子放在重要的地方,才能效果更好。

灵感突然迸发的情况不同。
这需要诗人把握住灵感的同时,反复思考研究。展开联想与想象。
因为灵感只有一个点。你要用这个点找到一个面。那才能动笔。否则写出来的就很幼稚了。
灵感往往不是触及感情。而是启发道理。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把这个道理往感情方面引导。因为感情是有共性的,道理不具备共性。同样的道理在不同的人产生的想法不同。所以写诗切忌理重于情。必须情重于理。哪怕有情无理都是可以的。
只有在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再动笔。写出来的才是好诗。
北岛,顾城,海子,卞之琳以及象征派绝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这个最浅显的道理。或者说不重视这个道理。他们都是失败者,都是反面教材。

诗人是怎么写诗的?
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就看书,听歌,看电影,旅游……
文艺在这样的过程里面慢慢积累。
一旦在某个瞬间,灵感触发了,他们大脑里面马上就会放电影似的闪过一连串的画面和各种各样带着微妙关联的思想。于是他们把这些画面和思想一一对应之后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篇诗的底稿。
然后在这个底稿上,运用文义理论知识综合自己的风格加以调整删改。
这么一打磨之后,一篇诗基本上就出来了。
然后再回忆一下那些闪过的片断,在审核一遍。觉得差不多了,就算完工。

上面那段话,是每一个真正的诗人都说得出来的。这不光是诗歌,也是文艺各类作品产生的过程。
但一些自封的垃圾诗人就不知道。他们无非就会照猫画虎。再弄些低级趣味的幼稚思想在里面自我陶醉。

看完了上面那段话,我不知道你们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们能够很快说出那段话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那你就算现在不是诗人,要不了多久也会是诗人。反之,哪怕你对诗歌再喜爱,可是假如你看完了那段话还不知道重点。拿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你的艺术细胞太迟钝了,或者说你的文艺积累太单薄了。搞艺术是要点天赋的,你再努力,大脑里面少了那根弦。那能有什么用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假如你不是写诗的料,又何必在一根梁上吊死?人生可经不起这般折腾。
那段话的核心在哪里?在“他们大脑里面马上就会放电影似的闪过一连串的画面和各种各样带着微妙关联的思想”这一句。

你要想作得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深厚的文艺积累。
都说诗人想象力丰富。难道是天生的?不全是。很大部分在于他们积累多。知道的越多,想的就越远。就是这么简单。
怎么样积累呢?那段话一开头就告诉你们怎么积累了。

把艺术融入生活,把学习当作习惯。这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基本要求。
假如做不到这一点,趁早改行。

诗歌的过程是这样产生的。那么具体到每一步的操作又如何呢?
1 积累阶段
就是我说的那样,看书,看电影,听音乐,聊天,散步,玩……
书,不一定非要是文学书。心理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经济学,佛经,漫画,杂志,小说都可以。
但是,必须是情与理范围之类的。否则没有必要看。
像琼瑶阿姨,金庸老爹的作品看一遍是个意思就可以了。没必要反复看。再像一些港台漫画,日本漫画。三岁小孩看看还说的过去。你一个搞艺术的去看这些,没得让同行鄙视你。
再像《百年孤独》《变形记》《等待戈多》这些。看不看意义都不大。我建议只需要了解,最好不看。这些外国垃圾看多了只会影响你的智力发展。
再比如《基都山恩仇记》《三个火枪手》《安娜卡列尼娜》这些东西。也没必要看。
假如说看,那也只是了解一下红衣主教那个时代外国人的风俗人情。大仲马是个相当垃圾的外国写手。他儿子小仲马比他强一百倍。至于卡列尼娜,作者的出发点不够好。不建议看。
不是说名著都是好的。其实一个作家说得很中肯,所谓的名著,就是那些人人都知道,但不一定都看过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不是要你门看韩剧日剧。什么《野蛮女友》之类的。
我寝室人都说《野蛮女友》好看,非要拉我去。看了一遍就觉得没意思。什么破烂玩意嘛~居然还有人看了不下三遍。

看什么电影?外国就看奥斯卡经典。还有那些名著改编的电影。卓别林系列都很不错。
中国的好影片数不胜数。不在香港。在大陆。尤其是30年代~80年代之间,好电影太多了。尤其是周璇的系列电影,太深刻了。只要是艺术敏感的人,绝对喜欢。师宇看周璇常常是几个月分不清白天黑夜,吃饭都用左手抓筷子……
80年代之后也有好的。比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卢巧音的《六楼后座》,卢巧音和陈小春的《男左女右》(还是《女左男右》?不记得了),孙俪和那个谁(钟跃民)演的《血色浪漫》,还有《篱笆女人狗》《辘轳女人井》《激情燃烧的岁月》《女人不是月亮》《渴望》还有冯巩主演的系列电影,相当棒。冯巩演电影一流。再就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李修贤周星驰主演的的《风雨同路》,成龙的《**故事1》……
数不胜数。
卢巧音是个人才,唱歌像乌鸦叫,但演电影真的很强。陈小春也是。除了《鹿鼎记》没有看相之外。其余的都不错。

再就是一些歌舞剧,话剧。都可以看。
有空的时候,学着画点画。很多作家都是画家。三毛啦,席慕蓉啦,艾青啦……

听音乐就不要听什么流行歌曲了。什么she,什么twins,什么潘纬博,张韶涵,什么刘德华,张学友,什么周杰伦,林俊杰,(长得真恶心),王力宏……
听点带档次的,比如贝多芬的《命运》《G调小步舞曲》《给爱丽丝》,比才的《卡门》《斗牛士之歌》,还有些不记得作者了,比如《溜冰圆舞曲》《啄木鸟舞曲》……
再不就是中外民歌。苏联的如《红莓花开》《小路》《山楂树》《卡秋沙》……美国的如《孤独的牧羊人》《美国大兵之歌》……日本的《拉网小调》《北国之春》……印尼的《哎哟妈妈》《划船曲》《拉滋之歌》《流浪者之歌》……古巴的《鸽子》……西班牙的《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中国更多了。你买本中国民歌的书,一个个看,在网上一个个下载听,回味。就可以了。

艺术的积累,都是这么来的。


2 灵感的迸发
你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事情触动你。灵感就在这一瞬产生。
产生之后,你就会有一些联想及思考。思维是有联惯性的。两件事情之间必须有一个共性才可能联想。也就是说你看见张三想到李四,那必然是因为他们两个都长了满脸麻子,你才会想得起来。否则不可能。这个特点叫做思维的连贯性。也就是意识流。

思维连贯的事物越多,代表想像力越丰富。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好事。要想想像力丰富。必须日常积累多。

也就是说只有你第一步做到位了。你才能拥有丰富的想像力。你才会比别人想得多,想得远。

想得太多了,太聪明了。对一个自然人来说,也许是个悲剧。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林黛玉。也许不学文学的人看来,她就是个可怜虫。也许吧……
但我觉得,那些满脑肥肠腰缠万贯情场风流赌场得意的“成功人士”。也是可怜虫。他们这辈子没为自己活过……

艺术家的生活。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
人各有志,有些家伙不想做人,我们也不必强求。

3 整理灵感
灵感有了之后要记录,记录好了要整理,整理好了就是底稿了。底稿再修改就是作品了。

其实不光是灵感要记录。平时就要养成记录的习惯。
我以前是看书才拿笔。后来师宇提醒,我改了。只要我还处于意识第一阶段,我就拿笔。我走到哪里,身上都带着笔,纸。现代比古代好。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省了两宝方便多了。否则的话,我出门还得带个小书僮……

随想随记是个很好地习惯。
什么叫做把学习当作习惯?这就是了。师宇跟别人聊天张口就是请教问题。跟流氓聊黑社会,跟杀猪的聊杀猪,跟农民聊种田,跟小偷聊人情冷暖……
相反那些不学无术的文痞。我就没见他们问过什么。

他们把无知当作习惯。跟我们不是一类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4 艺术处理
一首诗写得像诗。情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情感之后,还需要灵感启迪。不然你根本不会想到写。这是由思维的连贯性导致的。所以说假如建立不起来联系点。思维就会出现盲区。那些失忆症患者就是这么回事。他们的联系点被破坏了。要想重新建立,必须不断启发刺激。

扯远了……

情感也有了,灵感也有了。你也记录了。再就是加工了。
其实诗歌的技巧说穿了不到500字。就是师宇写的《格式与韵律》《艺术与修辞》。
更何况他现在又发明了一个新招“描红”。这把理论功夫全省了……只要跟他学描红。不会写诗的也包你一个月学会。

所以说这一步很简单。可是呢。我在新诗吧里面说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一步。别人问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一步。这是最不关键,最不困难,最不重要的一步。偏偏很多人都把它当作最重要。

技巧不重要吗?怎么可能呢?
但是跟积累比起来,跟思考比起来。还算重要吗?那简直微不足道了。

假如谁对这一步感兴趣。自己在吧里面找,多得是。
这里我不多说。

4 修改
这是最后一步。
居然有些人说不会改诗。
记着:好诗都是改出来的。
也许曹植的《七步诗》是个例外。但曹子健是什么人?那是五千年才出一个的文曲星转世。能跟他比吗?
再说了,当时情况很特殊。不容他修改。曹丕本来要杀他。他七步诗一出。曹丕潸然泪下,免了他一死。这就叫真金不怕火炼。

改诗也无非从真善美的大标题,情与理的大中心,格式与韵律的大框架着手。这没办法一一道明。

新诗吧泡沫海之女《文艺课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泡泡的演讲犹如滚滚江水滔滔不绝,缓急起伏,抑扬跌宕,伴着篝火的光亮,映红诗迷们兴奋地脸庞。月已偏西,晚会才结束。
第二天,村氓还是照样起的很早,打扫卫生,收拾桌凳,把个草堂里里外外拾掇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看到凡夫走出来,凑上去:“老叔,你说那泡泡咋知道那么多,讲得那么好,过瘾!”凡夫故意问:“现在该知道什么是新诗了吧?”“是有些明白了!可诗会上朗诵的那些诗歌,我还一时品不透味,你老叔凑空再给我拨拨眼儿?”“好吧,你先把江岸上的诗用毛笔抄写下来,贴在草堂墙壁上,自己有时间就读,琢磨琢磨!”“好!”村氓说干就干,旋风似地进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20: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6-24 20:42 编辑

第三章   黄河夯歌

接下来几天,凡夫陪同如如母女采访民风民俗。他们知道黄河夯歌是黄河涯一带叫得响的民间文学,现在频临绝迹,抢救地方非物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于是三人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课题,制定了计划,便开始行动。
凡夫了解,黄河涯的当年的“夯王”薛传琢老人还健在,于是第一站直奔薛老汉家。说来凑巧,薛家的小儿子正忙活着盖新房打地基,一帮子年轻人在薛老汉的指挥下准备打夯。老汉听凡夫说明来意,爽快答应。凡夫也栓条绳子,加入打夯队伍。薛老汉拄棍点地,右手高高扬起,又猛地下落。随之口中号子叫响。拉夯的人们,也随着号子,拉夯启动,一架夯缓缓拉起,又重重落下。号子声越叫越响,石夯越拉越高,越起越猛,上下翻飞,人们前俯后仰,舞的欢快有力。

薛传琢老人:正月里正月正,白马银枪小罗成 ,一十二岁登州打,夜打登州救秦琼。二月里天气活,陈琳救主抱双盒,娘娘拷打寇成玉,陈琳一旁无奈何。三月里三月三,历山老母下高山,下山带来灵丹药,搭救徒儿薛丁山。四月里四月八,潘家要把杨家杀,一杀四门刘金定,大喝三声樊梨花。五月里五端阳,乌鸦娘娘来采桑---------

薛传琢老人:后花园里看石榴,石榴树上鹦哥叫,叫的为奴泪交流。泪交流来泪交流,姊妹三人梳油头,大姐梳的盘龙髻,二姐梳的盖花楼, 剩下三姐没法梳,梳了个狮子滚绣球。绣球滚到东海岸,拦住海水水倒流,水转千遭归大海,磨转千遭归齐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受教导武艺高。

薛传琢老人:日落西山黑了天。日落西山黑了天,城门落锁上了栓,走路的君子下了店,打渔的老汉把船湾,大船湾到九江口,小船湾到漫沙滩。打生之人下了山,下山打来金翅鸟,打生之人被虎衔,猛虎掉到枯井里,西北角下起黄天。大风刮过连山镇,枯井又被黄沙埋,杀一命来偿一命,仇报仇来冤抱冤。

薛传琢老人:甲马营中传太子,一母所生两条龙。 大龙名讳赵匡胤,二龙就叫赵匡生。匡胤匡生弟兄俩,打罢关西闯关东。关东关西都打到,木林关上打韩童,一打韩童来进宝,二打韩童来进凤,三打韩童无宝进, 进来铜头铁耙工。文官一见心害怕,武官一见战兢兢-----提起来---嗨哟---下下腰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2 23:52 , Processed in 0.0807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