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20|回复: 20

推荐一首中译英:李煜《浪淘沙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8 00: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在2004年《波士顿评论》上看到的,深为欣赏。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Looking South to the River (II)
Outside the curtains: Sa Sa, the sound
of rain. Spring is almost over. These silk blankets
are too thin, the fifth watch too cold
and in my dream, I had forgotten
about all of this—my self, this exile.
                 Again in pleasure.
I am starting to think—that when the sun
is setting and you are resting alone, it’s better not
to look south to those streams and hills. Leaving
them was easy—but going back last night
was hard. The waters flowing away. The flowers
breaking to the ground. Spring has also left.
                 That heaven, this earth.
—Li Hou Zhu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by Ken Chen and Donna Chen Snow)
“梦里不知身是客”和“天上人间”两句译得很绝。
“The waters flowing away. The flowers breaking to the ground. Spring has also left.” 把原文一句变作三个破碎的短句,气氛渲染得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0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看不懂这个译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看不懂这个译法[/quote]
谢谢留言,若有具体疑问,我可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1 22: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翻譯意思沒有到位。離開原文有段距離。說明要麼中文沒吃透﹐要麼英文表達不出。
按原文應該作如下翻譯﹕
詞牌首先譯錯。應作Waves Washing Away Sands
As rains pattering outside window curtains,
I can feel spring is almost over.
Gauze quilts can't resist the cold of dawn.
In my dream, I don't know I am the guest,
Always indulging in pleasure.
Don't loll on the railings alone,
(Facing) Rivers and Hills stretching far and wide.
It's easy to part, but hard to meet.
flowing water, fallen blossoms, spring gone,
On heaven and in the human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2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翻譯意思沒有到位。離開原文有段距離。說明要麼中文沒吃透﹐要麼英文表達不出。
按原文應該作如下翻譯﹕
[/quote]
首先谢谢分享译文,对照两个版本,我只谈两点:
1. 中文的“客”有时在英文里没有对应词,比如“客死”、“客居他乡”等等,有种凄凉的感觉。而英文的guest是没这感觉的,反而是种“受款待之人”的感觉。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客”绝不能简单地译为guest。“梦里不知身是客”就属此列。否则,你在这里当guest,好吃好喝,还伤心个啥呢?所以,第一个版本的这句翻译我尤为欣赏,尽管译者作了发挥,但证明他懂得英文的guest不是中文的“客”,对中英双语的词意都吃得很透。
2. “天上人间”,意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双方境遇差别很大。李煜是在感叹自己从前和现在的境遇。但我之前看到的许多译本,都译得极为啰嗦,没有原文简洁的韵味。而第一个版本的“That heaven, this earth.”令人叫绝,只有四个单词,含义却一点没有削减。
诗歌翻译,个别字词上和原文有出入很正常,但只要关键部位译好了,其余部分行文流畅,便可称佳译。
词牌的问题:因为词牌和词的内容很多时候并不关联,所以一般译词时都不会把词牌当作标题,顶多说个“to the tune of”。根据词的内容译者另起标题的情况也很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02: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翻譯意思沒有到位。離開原文有段距離。說明要麼中文沒吃透﹐要麼英文表達不出。
按原文應該作如下翻譯﹕
[/quote]
补充一点:这里的“客”不是guest, 而是outsider, diaspora, stranger, alien, foreigner, 先生应略有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8: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补充一点:这里的“客”不是guest, 而是outsider, diaspora, stranger, alien, foreigner, 先生应略有感 ...[/quote]
曾研究过回译,乃从woodman老师提供的译文回译一试:
帘外雨沙沙,春将尽。罗衾太薄,五更犹甚寒。梦里不念,余身仍流浪,又在贪欢。
吾方想,日落西方,君仍自憩息,江河山川勿南望。别时容易,昨夜难归乡。水流去,花残地,春已离,彼时天上此时在人居。

囿于回译者水平,回译的忠实度会有很大差别,回译者水平如果很差,回译文估计和原文十万八千里。
回译的作用不过就是检验译文的忠实度和“波美度”,但其实我回译的措辞,比如“将”、“甚”、“犹”、“余”、“吾”、“君”、“勿”、“彼时”、“此时”等大多是雅语,非如今的现代用词,谁现在还吾吾余余的呢,此时,彼时,用的时候也是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用词。我要表达什么呢,英译文很直白,一般翻译过来如果为了忠实,也得直白,也就是说汉诗原诗是古雅的文风,译文却成了文采平平的文字,达意是达了,虽然我们不能太信严复的,也忒不雅了点。
所以我的意见是——以一个二语习得者的观念来看,这英译很一般,把美丽的原诗译得很平庸,把1级的质量译成了2级,有undertranslation之嫌。当然你对guest理解是对的,海老有失,但海老的译文我总体觉得比你提供的译文雅一些,当然我是二语习得者,对于英语何为雅何为美,理解还欠火候。
所以,二语习得者对二语的审美这个问题也有必要讨论,喝习惯白酒的人一开始很难判断红酒到底好喝在哪里,必须得喝了不少之后才能判断,也就是说我这个二语习得者和众多二语习得者“翻译家”到底能否判断二语的风格、文采、地道、审美等等,学多久应用多久才能判断真正的地道。5年前聆听典籍译家汪榕培教授的典籍翻译课,他给我们看百家讲坛沙博里专访。这位深爱中国乃至加入了中国国籍、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士,那汉语水平是相当高了,高中生肯定比不过,但我发现他在采访过程中滥用“搞”字,一会儿一个“太搞了”,一会儿“我就搞啊”,中国高中生绝对不会在那种场合乱用这个字,因为有的地方实在不能用,我们满教室四五十人,很多同学都边看边笑,一听到老沙说“搞”就笑,为什么笑呢,我们都是二语习得者,明显知道老沙这位汉语二语习得者对某些汉语的使用也是不地道的,尽管大多数都地道。
这是我的另一个自我批评的观点——我说你提供的译文文采一般,是否在英语母语诗人眼里也是一般呢?如果英语母语诗人也觉得一般,那就是一般,我的审美已经接近老外了O(∩_∩)O哈哈~(if only!)如果英语母语诗人觉得很出采,那我就得继续奋斗了,我这种二语习得者还在二流甚至三流英语水平线上。
得找5个英语诗人来读这首诗歌,这样的审美判断才算严谨{: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21: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1) 譯者不需自己解釋。“客”﹐因為後主被俘﹐可以說是新朝的客人。他自己是這
麼個說法。如譯成VISITOR是錯誤的。
2) 翻譯是絕對要避免回譯的﹐毫無意義。忠實度完全可以對照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22: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1) 譯者不需自己解釋。“客”﹐因為後主被俘﹐可以說是新朝的客人。他自己是這
麼個說法。如譯成VISITOR是 ...[/quote]
两点都同意。但“客”真不是guest,相去太远。如果作“新朝客人”解,和下文衔接不上。正因为忘了“身是客”,才有“贪欢”。visitor凑合,也不够凄凉,其实是表示man in exile. “客”本身就不只guest一个意思,查查字典就知道。
忘却“痛苦”,才会“贪欢”,而guest无痛也无苦,这是个逻辑问题。作者没说guest,他说的是“客”,前者是你写的。

点评

的确不能译作guest,我查了5本英英词典,无阶下囚、旧朝人、流浪等义  发表于 2012-9-2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 23: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6:36 编辑

曾研究过回译,乃从woodman老师提供的译文回译一试:
帘外雨沙沙,春将尽。罗衾太薄,五更犹甚寒。梦里 ...[/quote]
非常感谢你这么多交流文字,我尽量简明扼要地回复:
1. 任何译本都有误差,我推荐的这个也不是全好,如下阕开篇一句明显翻译过度,没有必要。我之所以推荐,因为总体上,这个译本是首不错的英文诗,且关键部位译得出彩,也许对大家有借鉴意义,看看如何把中文变成一首不错的英文诗。
2. 译者对enjambement的运用,对长短句节奏的把握都很到位。前者是中国人最不能理解的:好好的一句话为什么要分两行说?可没办法,英国人写诗几百年都是这样。
3. 你说的如何“审美”的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否则中国人就不会追捧许的译文了。许的“三美理论”有个根本上的缺陷,即“审美主体”的问题,谁来审美?当然是英语的标准来审美,否则没意义。而许的译文在审美上完全是汉语式的,所以才在中国读者间如此流行。我不反对chinglish,chinglish如果用得好,会很出彩。但把一整套中文的审美标准强加在英文上,结果只能是译文不堪卒读。大家都是二语习得者,应该有意关注这个问题。
4. 抛开翻译,单看这首英文诗,其实是很有味道的。《Boston Review》也并非无名小刊,在作品质量把关上还是不错的,两位诗歌编辑都是不错的诗人,你可以不喜欢他们的风格,但语言不好根本没可能发表。你说的5位诗人,已经有两个认可了,再找3个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19 08:48 , Processed in 0.10424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