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泉

作品研讨会2016年第1期(总13期):车行天下的作品12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1 15: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拜读大作,喜欢《木鱼》、《白鹤亮翅》、《今又白露》、《提灯的人》这几首。车行诗友的文字哲思深远、笔墨凝练、风格鲜明,只是抒情稍逊,想来在生活中就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与“思想性决定了一首诗能够达到的高度”的理念有关。不必非做全才不可吧,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特色。写作快乐,讨论也快乐,诗友好胸怀!

点评

谢谢辉!  发表于 2016-3-21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3 00:09: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辉予 发表于 2016-3-21 15:21
过来拜读大作,喜欢《木鱼》、《白鹤亮翅》、《今又白露》、《提灯的人》这几首。车行诗友的文字哲思深远、 ...

谢谢诗友光临,鼓励与意见——远握。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3 14: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凤 发表于 2016-3-23 13:57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

知我者,兄也!

文本只是一个载体,所谓技术只是一把梯子。读诗剥核,忌买椟还珠,亦正是你我不谋而合的读诗习惯。兄弟的意见所至之处,也正是我犹豫的地方。。。

诚谢。远握老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18: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城一帆 于 2016-3-25 14:50 编辑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
若隐,若现

直到他刻上鱼鳞
琢开一双永不眨眼的鱼目
他的耳边,便有了水声潺潺
仿佛那条鱼,已冲破樊笼
正逆水而上

闹市中,他试着不急
不缓地,轻扣一条鱼腹中空空的前世
嗒、嗒、嗒——答,答,答
——声声慢

“谁说缘木不可求鱼?”
那时的闹市,已是他的深山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比喻不当,有失偏颇。凿子是雕刻工具,刨子是推刮工具。二者功能各异。凿和刨意思大不相同也,岂能等同尔。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一条鱼在一截木头的枯井,惊艳,新奇,悬念,同时也晦涩

若隐,若现——一条鱼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若隐若现。画面鲜活,鱼活也

直到他刻上鱼鳞——承上启下,既然上面赋予鱼灵动的生命,何故又要刻上鱼鳞,思维逻辑混乱导致语言逻辑错误颠倒

琢开一双永不眨眼的鱼目——因上,一错再错。永不眨眼多余,木鱼本就是不会眨眼的。琢字生硬。何不用明亮一词或其它代替,实写转换成虚写岂不更好。琢开改为打开,打开一双明亮的鱼目,既能赋予鱼灵动,鲜活的生命,又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他的耳边,便有了水声潺潺——他,他是谁?凿木飞屑之人,准确地说仅仅只是诗者自己的视觉听觉感知

仿佛那条鱼,已冲破樊笼——樊笼,是对上面枯井的消解吗?或者说是对枯井的延伸?樊笼和枯井是2个物象,造成晦涩难懂,为何前后意像不达成统一呢?

正逆水而上——摆脱束缚也

闹市中,他试着不急——试着一词多余,不仅多余且破坏诗旨。试着就是尝试一下,诗者的思想不坚定,不自信的表现。又岂能准确地去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呢

不缓地,轻扣一条鱼腹中空空的前世——轻扣一条鱼腹中的前世,不懂何意。而轻扣鱼肚子里空空的前世那就更不知所云了,诗者极力想表达清楚但越描越糊,源于思想混乱。诗者既然知道《简明读诗笔记》有语:“对诗歌的剪裁,并非为了使诗歌更像诗歌,恰恰相反,需要剪裁掉的,是更像诗歌的那一部分”,那为什么不去掉呢?整个第三节多余,去掉为好。

嗒、嗒、嗒——答,答,答——嗒和答,妙也,前面嗒,嗒,嗒声音空灵,似在问询,后面答,答,答似在对前面问询的一种应答。一问一答,成趣,悟也

——声声慢——多余重复,前面有不急不缓,且有节奏的嗒,嗒,嗒,何故还要声声慢

“谁说缘木不可求鱼?——偷换概念。不可为。缘木就是爬树的意思。而你的鱼是凿木飞屑而来,不是爬来的。故只能是“谁说木不可求鱼?”而不能说缘木。千万不可混淆视听

那时的闹市,已是他的深山——转换精彩,富哲理

观诗友一组,其中佳作连连。而我要说的是精雕细作,炼字,炼句是一种诗学态度,也是一个诗者孜孜以求的。但斧迹太重反伤诗意本身。立意高绝,梦寐以求。但不可高冷而失地气。高屋建瓴,气势如虹,仰之。但大多的读者只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不能与之对接,而陷入错误的深渊。

读诗3种,一种读了之后,下次再读又有新的收获,越读越爱,养心。2种读来普通,但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多多少少会产生些共鸣,润心。3种貌似惊艳,但越读越漏洞百出,且味同嚼蜡,闹心。今看楼上老友凰哥精彩评析,故心痒痒。既然是砍诗,就要讲真话,见血为好,这样既能起到警醒作用,又能共勉。以上仅为个见,不当之处还请诗兄包容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8: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凤 发表于 2016-3-23 13:57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

给你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9: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一帆 发表于 2016-3-24 18:44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言之成理,自成一家。敬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19: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泉 发表于 2016-3-24 19:01
言之成理,自成一家。敬茶!

谢谢鼓励,好茶,回敬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4 2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凤 发表于 2016-3-23 13:57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

凰哥威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0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车行天下 于 2016-3-25 00:51 编辑
江城一帆 发表于 2016-3-24 18:44
《木鱼》

凿飞木屑,如刨去泡沫


诚恳感谢诗友意见、评论。一诗百读,真正知道用心何在的,只有自己。这首木鱼,楼上的解读与意见,我最欣赏采风兄的解读以及关于木鱼的着墨意见,也同意志良兄关于“前世”一词的虚蹈。还有关于“刨去”一词,事实上我也意识到,所以在修改的时候,我用了“荡开”。至于“枯井”与“樊笼”这两个意象,表面上看是相同的意识流产物,但根本上还是有区别的。木鱼,在这里意喻“心中的佛性”,一截木头里都藏着一尾木鱼,人人心中其实都有“佛”在!枯井,无水之井,视为与佛无缘(源)。而樊笼是人为的设置,视为障碍。很明显,“他”,本是一个雕刻木鱼的工匠,但在眼前的木鱼逐渐清晰的雕刻过程中,心中的“佛”性也已经开始了启蒙与复活的过程。至于“试着”一词,说明一下,他只是一个工匠而已,并不是修道者,试着,一方面是检查产品,另一方面是说“客串一回”,无关于意志坚定与否。至于“缘木”若硬要解释为爬树,应为不妥。可以在广泛层面理解为“方向不对”,整句的延伸意可以为:谁说闹市不可以修道?或者,谁说南辕不可以北辙?。。。而“闹市即深山”揭示的,其实与采风兄的“心静自然凉”是一个道理:修道在于心。。。

以上是关于《木鱼》写作的个人想法。综合意见之后,有修改,也有坚持。文本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每一次的锤炼,都是一次修炼。。。

远握!再次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5 00: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车行天下 于 2016-3-25 00:33 编辑

综合意见之后的暂定稿:

《木鱼》

凿飞木屑,如荡开泡沫
一条鱼,便在一截木头的枯井里
若隐,若现

直到他刻上鱼鳞
琢开一双永不眨眼的鱼目
他的耳边,便有了水声潺潺
仿佛那条鱼已冲破樊笼
正逆水而上

闹市中,他试着不急
不缓地,轻扣一条鱼的空空之腹
嗒、嗒、嗒——答,答,答
——声声慢

“谁说缘木不可求鱼?”
那时的闹市,已是他的深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 21:21 , Processed in 0.0977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