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编外人

[散文诗] 西行随感录(诗文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3 0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奔向塔里木
吐鲁番站、是抵达新疆后,第一个落脚点。导游说:通常游新疆南路、从这里到天山一路看去,然后直接返程省时省力。开始以吐鲁番为中心的游览,首选附近的土著罗布人村寨。向塔里木盆地驶去……
这个“附近”居然有四百多公里,需从火洲盆地的吐鲁番到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沿途多是茫茫的荒漠、砾石、戈壁,翻越的山坡均是寸草不生、峥嵘万象的砾岩组成。当然也有平原绿洲,更有人工新开的田园,并没穿越真正的沙漠。这里修路相对说来,比西南的深岩险壑要容易些。路面很好、全高速、只是来往的大多是超级、超长大货车,看得我这经常开车的人都心里紧张。过梨城库尔勒并未进城,而是直达近百公里外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
对这个在近代才消失的原始民族,我颇有兴趣、行前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从《回疆志》《尉犁县志》等史料记载看,自清乾隆二十二年,在一次追剿乱兵的远征中,偶然在沙漠的海子边发现了这些“土著人”。到民国初期,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罗布人,已经不存在止。这个民族被外界认识、接纳的历史,仅两百来年。就被同化、消逝了。据说他们的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世世代代也传承有独特的民俗、歌舞和传奇故事。但罗布人没有文字,更没有什么社会、国家、战乱的经历。他们仿佛是塔里木河一泻千里,流入罗布泊区域后漫滩溢流,在沙漠中形成无数天生小海子和绿洲后,衍生的智慧精灵。他们插芦为室,凿木为舟,与兽共舞,不知岁月。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只捕鱼为食,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太阳是图腾,月亮是天灯,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部落生活。这里距库尔勒一、二百里,千百年来和周边社会历史擦肩而过。固守在他们的海子、胡杨和沙漠中。
    最奇特的是这单一食鱼的民族,却大多长生不老。八九十岁也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而聘礼和新娘的陪嫁竟是一个小海子,结婚的初夜要在野外,习俗举世罕见。至于新婚之夜为何一定要在野外露宿,过一下天当被,地作床的浪漫。则说法甚多,也无法考证。但据相关专家证实,在全球范围来看,这也算持续最久,消逝最迟的原始文明模式。值得人类,作为一种永恒的纪念来保存……
路实在太远、在黄昏降临时,终于抵达了格里木河畔。最后一、二十公里,仅有初具形态的旅游便道。车也开始剧烈的颠簸、起伏,看着又红又大的夕阳在戈壁滩上,像醉后一样摇摇欲坠的舞蹈。如此漂亮的落日,也算平生难得再见的美景。眼前终于出现了胡杨林,一抹苍茫的暮色在渐渐降临中。接着有星星般散落的小湖泊,闪着清亮的光,如串珠般出现在前面……
塔里木河海子旁,荒坡沙漠聚胡杨。小湖连锁如胸链,原是长生福寿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12: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消失的原始族群:罗布人
守护在这里的几个乡民,就是当年罗布人的后裔。当然他们早已为当地人同化,但这里保留和修复了他们祖上的生活、居住环境。有极富个性的独特寨门,捕鱼的独木舟、婚坛、阴阳门、祭坛。以大树为床、以芦苇为墙的居室。一个个传说中,用以作聘礼或女儿陪嫁,没有丝毫污染,清亮亮的天然小海子……
在那些不规则的小湖周围,有一种红柳丛,似柳非柳。据说就是先前罗布人结扎花房最好的处所。这些湖有的独立、更多的似连非连、丰水时节大多应连成一片的。或许这就是塔里木河,最后阶段的自然形态。作为内陆河最终是渗透在荒滩沙漠中,无声无息的湮灭。这也有些类似罗布人,不知从何而来,最终悄然隐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太阳已然落山、但借着回光返照的残霞,罗布人村寨的景物、更增添了梦幻般的神秘感。时间已过下午八点,西部和内地的时差、却成全了这趟旅游。目前这里没有灯火、更无留宿的可能。在天快黑尽前,我们也将追随消逝了的罗布人从这遗址消失。虽然时间短暂,此行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预先作了功课、两相印证,竟一气得了几首小诗:
罗布人村到已迟,空余土屋无人居。当年部落祭坛在,刻下阴阳界上时。
*
远望柴门立夕阳,近观方觉不寻常。族神高坐威灵在,孽障妖邪敢入场。
*
栖居芦室树为墙,崇拜太阳爱月光。凿木成舟生计稳,终身只作打鱼郎。
*
十八姑娘耄耋郎,谈婚论嫁亦寻常。苍天容我百年在,也结花房野外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大同的前兆
我想这一群在沙漠绿洲中,依靠打渔为生的罗布人,也不一定是从原始大同,一步跨入了近代社会。有可能和桃花源记中的情况一样,因避祸、避乱,偶然流落至此。从此逃避遁世,自得其乐。更有可能,他们就是先前的罗布泊人。随着死亡之海的逐步干涸、恶化,追溯源流来到了这里。先前塔里木河,曾有流入罗布泊的纪录。或许正因为此、其后人一但感受到,近代物质文明的诱惑侵淫、便土崩瓦解。转瞬被先进的时代文明同化,倾刻湮没在无尽岁月的浪潮里。
现在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畔,即将打造以罗布人文化为灵魂;生态保护为基础;探险旅游为特色的庞大综合景区。当然澳洲新西兰有土著毛利人文化村,美洲有印地安人、爱斯基摩人的专属地。不过这些种族都还有人存在。不像罗布人自然而然的,一下子消失得这么彻底。
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在高科技引领下的同化。民族大融合必进一步的加速,将会有更多的罗布人群消失。民族间的同化、多民族间的大融合,或许就是世界大同的前兆吧!
天黑尽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消溶在时空的长河中。车在漆黑的夜里,追着两道雪亮的光柱狂奔。我在这如梦如幻的境况中,突然想起了新文化大革命初期著名诗人黄遵宪的一首诗:
滔滔海水日趋东,世界重新要大同。五百年来言必验,手书心史井函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09: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库尔勒到博斯腾湖
进入库尔勒城区,已是深夜。在农二师的转运招待所里,等待的是一顿迟到的丰盛晚餐。据说这里是新疆最富庶的区域,国内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流经境内,更有美丽的孔雀河穿城而过。其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香梨、瓜果、棉花、蕃茄、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优势。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故别号“梨城”。但这里设市仅三十来年,因农垦兵团发展壮大。属于一个蒙族自治州的首府,处于新疆腹地、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离死亡之海罗布泊仅几百公里,从这里到若羌,常为探险者进入的门径。我们深夜到达,清晨离去。没多大印象,只感觉已经是一座初具现代化的新城。
游南疆的预定的行程:是经游古“西海”后,重返吐鲁番。史载:唐时称“鱼海”,清代中期才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现焉耆盆地东南的博湖县境内,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博斯腾淖尔,在蒙古语意中为“站立”,因有三道湖心山屹立于湖中而得名。大湖面积近千平方公里。大湖西南部,还有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小湖区。是一方溶湖光山色、沙漠绿州、奇禽异兽为一体;还原大自然中相辅相成、同生共荣、新陈代谢、依序轮回的西方极乐世界。
最先抵达的,是离库尔勒仅二、三十公里的小湖区。最有名的孔雀湖,以苇翠荷香,曲径深邃为特色。深秋时节,荷踪已杳,苇花散尽。来得不是时候,湖边别无可看。到是附近有个鱼馆,虽然规格并不高、但老板是四川人,做的菜自然是川味。到成了这几天最满意的午餐。
这儿没啥游乐项目,导游全力推荐的就一个快艇兜风。看来快艇也不多,真的遇到大型团队也没接待能力。想到跑这么远、来都来了,也就去为旅游设施作点贡献。早在先前坐沙漠越野时,就领略了西北汉子的彪悍刚猛。这次不敢怠慢,认真结扎停当了才上船,知道必然是玩一番心跳。当时吟有一诗为证。
御风快艇甚猖狂,劫我芦花荡里翔。马达喧嚣惊宿鸟,犹如浪子戏湖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08: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抵达西海
造化真捉弄人,看了孔雀湖后我心里已经失望。前往所谓大湖区的路上,一直在闭目养神。谁知当到了金沙滩后,真令我大吃一惊。只见大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不啻戈壁沙漠中的生命之源。难怪古人称西海,真是当之无愧呵!导游说这原是和硕县古盐场。因曾在此举行“沙滩排球比赛”后,方改名为金沙滩。西海的美,的确令我震撼。至少对西疆,有了比较切实的印象。这里除了风沙、严寒、酷暑,戈壁、荒漠、盐碱地,还有平原和水乡呢。忽然想起到南海时写的几组诗句,略动几字也很适合眼前的情景:
有谁能抵御海风的诱惑,爱驹欢呜着闯进了沙滩。
无边的空旷震撼着心灵,浩瀚的西海轻摇着微澜……
      
一簇簇晶莹绚丽的碎浪,追求着永恒涌向了天边。
如生命之源正漫延扩散,看日月星辰在起落旋转。
      
莫非丢失的一切还能够寻找;
难道青春的理想就昙花一现……
      
放纵开俗尘束缚的自然身,跳跃着解除禁锢的光脚板。
遗弃下行行欣喜的海水印;追逐在自由甜蜜的伊甸园。
      
久违了大自然细腻柔软的亲吻;
惊异于海水浴润滑体贴的缠绵……
      
寻不得延年益寿的长生果,争不得众目睽睽的夺命权;
贪不得惹火烧身的是非色,捞不得伤天害理的昧心钱;
     
何不如学一学碧海浪涛的粗野,
再不然试一试晴空白云的懒散……
不巧的是我们到达正是午后全天最热时分,处处关门闭户,寥无游人。沙滩很宽、空阔、平坦,到水边有两百来米。秋阳烈烈的让人睁不开眼,湖畔有一点简单的游乐设施,搭建有长长的浮动码头,给游人留下闪光一瞬的平台。从宣传栏内的照片看,附近景点很多。且海深处耸立的三岛,据说这才是白居易长恨歌中“闻道海外有三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原意。这里和大海的水质相近,含盐重。有海鸥和众多水鸟飞翔,适合自在行游,可惜我们时间不够,显然没有缘分。因叹之曰:
梦里常寻西海来,扁舟一叶访仙台。诸神谓我尘缘重,久叩天门总不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6: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返回火洲
一下午都在翻越盆周环形山地、重返吐鲁番,据说那是新疆的第一险路。但在我们四川人、特别有开车经历者的眼中,也极稀松平常。加上路面又好,除了大货车太多,超车有些麻烦外,应该说是很不错的练车路线。只有当车行至焉耆和吐鲁番,两个盆地交界的最高点时。出现的超长下坡路段,才算够得上艰险的资格。
下山后便算重回到吐鲁番盆地,也得以细细地观赏一下火洲风光。主要还是戈壁荒漠地带为主,虽然平坦,但缺乏生机。直到过了托克逊县的检查站,才在沿途出现了些绿洲、树木、村落,显示进入了人居环境。自托克逊下高速后便在市、县间公路行驶,戈壁滩上的路真没说的。平坦、笔直的向前延伸,连接着遥远的地平线。最初的感觉很爽很剌激,恨不得抓过方向盘来过一把瘾。可惜几分钟后,就产生了视觉疲劳,枯燥乏味之情油然而生。转而佩服起大西北的司机,动辄就是几百上千公里的距离,要有多大的坚韧性。面对这单调,几乎没有车辆、没有人烟、似乎直通天边的大道。
旅程的遥远荒凉、那种对前途未知的迷茫和孤寂空阔的时空感。却总找不到发泄的突破口,直到后来去美国西部一号公路玩自驾车。再一次进入依稀相似的戈壁路段时,才终于捕捉到了一丝灵感。作出了诗意的表述:
地阔天宽路漫漫,荒原无际连霄汉。人生总在世途游,命运常随时节乱。
机遇偶从绝处来,盈亏当属盖棺断。尘寰飘泊一浮云,数尽缘终魂自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1: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宿吐鲁番清真寺
暮色苍苍中,再次进入吐鲁番市。重回曾有一饭之缘的清真食堂,用过晚餐。下榻居于清真寺内的接待站。那里环境极为清雅,简朴中显得沉静高贵。竟是在葡萄园两侧,走廊内的一间间客房。也是这次出行,睡得最香甜的一夜。这里或许是新疆所有地名中,我记得最熟的一个。除了得益于神话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此地外。小时学地理时,就知道了有一块特别低洼的地方,在天山脚下。就是这著名的吐鲁番盆地。它低于海平面一百多米呢!记得这曾经是当时一道升学考试题。这也是此行我放弃游北疆,去海子诗中描写过的白令哈参观。而选择南疆,最主要就是想看一看吐鲁番,感受一下这世界第一呵。
吐鲁番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究毕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地理位置,使它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从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起,就逐渐有人在这盆地里定居下来。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余年。从最早的交河故城,到高昌故城、坎尔井、苏公塔、维吾尔古村落,迄今已发现的文化遗址就有二百余处。出土了从史前到近代的四万多件文物,出土文献中仅文字就达二十四种之多。大量文物和史实证明,吐鲁番是东西方古文明,即中国、印度、伊斯兰、希腊罗马四大文明体系的交汇点。也是各民族、地方政权的争夺地,更像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实验场。从《史记》中记载看,原吐鲁番盆地的土著主要是姑师人。他们先后建立了姑师、亦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等众多小国。从西汉时起,汉王朝与匈奴就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最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后为了确保这开辟西域通道的战略要地,以大军克楼兰,破姑师。改称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并以博格达山南北为界,形成大车师国。其后汉与匈奴在这里进行反复博弈,留下“五争车师”的历史记载。直到汉宣帝时,因匈奴内乱,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才终于一统西域,并在西域设立都护府。从此,这里才算真正归入汉朝版图。其后历代虽仍有地方势力割据,但均未彻底背离中央帝国,到唐设州县,清朝正式建省,终未改大的趋势。总的说来,在现新疆地区,这里算是接受中华文明最早,根基最深的地方。特别是因它的特殊自然环境和气候,保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很早就听来过的朋友津津乐道的吹嘘,在这里看到过栩栩如生的古尸。和一种类似我们自贡恐龙的,天山巨犀化石。但遗憾的是导游有既定路线,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更受日程所限,很多想看的都不可能如愿。这两天旅程又太疲倦,我连城区的样子都没去看。更别说对风土人情的了解,这就是现代旅游,的无奈之处。听说这里汉人的比例,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其他少数民族也不多,主要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族。尽管个人感觉维族姑娘的民族服装,穿戴起很漂亮。但街上并没见多少人穿,特别是年青人,他们还是和内地青年一样喜欢赶时髦。总的说来时代前进的大趋势终不可阻挡,世界大同的到来,只是迟早的事情。
昨夜车停吐鲁番,清真寺内葡萄园。先知怜我旅程苦,赐梦南柯返本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0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河故城
吐鲁番城西仅十余公里,就是这块盆地的土著,姑师人的故城。也是他们建立的姑师、亦称车师国的王城,导游引领我们到交河故城,开始了对火洲的历史穿越……
断壁残垣、明碉暗堡、兵营宫室的基础,墓地城墙的遗迹,历历在目。沐浴两千多年岁月的风雨后,向我们昭示当年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繁华。沉寂中展现着坚强,令人心神震憾。那些街巷、广场、攻防设施的布局。无不展现出先民的智慧和建筑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特别是进入开放了的几个室内,其通道、墙壁保存的完好,令人惊讶。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导说这座城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根据整个河心岛,作出的全面规划设计。这个土质山岗,周围崖岸如削,高达三十多米,形成天然壁垒,坚如城墙。全城长一公里多,城内最宽处约三百来米。古城构筑主要在崖的南端,最高构筑物有二、三层楼高。这城市结构的独特性,是很难复制的。与其说是修建,不如说是雕琢,所以我选用构建一词。即无论官署、民舍、寺院、城堡,均采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依序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墙体基本上是保留的原生土墙,分支街巷,狭长幽深,像近代战场的战壕。即像曝光了的地道战,又像现代哈尔滨的大型冰雕宫室。整座城市,如一件庞大的古代雕塑精品!
《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兵千八百六十五人”。从这段纪录看,应该是汉宣帝时,经过“五争车师”的历史教训。在西域重设都护府后,考虑到尾大不掉、鞭长莫及。采取分化瓦解策略,将汉武帝时促成的大车师国的领地。重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车师前、后、及山北六王的八个小国。以夷制夷,达到互相牵制、利于统治的目的。而在博格达山南的车师前国,将交河定为王都时的纪录。由于汉朝设置,掌管西域屯田事务的戊已校尉。初期近二十多年,一直驻在车师前国。后来才由交河移驻高昌壁,即今高昌故城。极大的促进其发展,到东汉光武帝时,仅几十年,车师前国便已吞并完了盆地境内诸国。交河城从此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后经历晋及南北朝,受地方政权凉州、西、北凉及北魏等管辖。到北凉残部引柔然联兵入侵,兵败国亡。王城沦陷,历时五百多年。为柔然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定都高昌城取代。但交河仍为盆地内重要城市,至大唐达到鼎盛后,方又逐渐走向衰落。元末吐鲁番一带的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才终至被弃。到明朝永乐年间的记录,这里已是一片废墟。
更加令人感慨的是这里有一个,已经超过百岁的维族老人。白发银须、精神矍铄、凛凛然挺拔之身,飘飘然神仙之态。令游人敬重,惹后辈追捧,纷纷与之拍照留影,喜得老人不亦乐乎。我自然也成了老寿星的粉丝,感到他不愧是景区最适合的代言人,更感觉他简直像是古城的当然守护神。交河古城前的小河边,现在已经是一片小小的绿洲。有比较完善的服务设施,正在为当今的旅游业作贡献。望着渐行渐远的山影,得了二首小诗:
一:依山就势设城崖,泄水宽壕作大街。暗堡明碉残迹在,关门设伏打狼豺。
二:西域当年天刹星,车师前国旧都城。残墙古堡默然立,是非功过任人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2: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吐鲁番坎儿井
坎儿井,据说它有着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的骄傲。前两者到是为多数人熟知,但对这有吐鲁番命脉之称的地下水道工程。很多人毫无了解,我也是第一次见识这人间奇迹。或许因为,它仅局限在西疆。只是根据其地域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可能在其它地方复制,推广的水利工程。
素有火洲、风库,之称的吐鲁番地区,能在气候极其干燥的情况下,很久以前就出现大片绿洲。其奥秘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以坎儿井的清泉浇灌滋润了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了绿洲良田。产出了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直到现代,尽管有了大型水渠、水库等现代水利设施,但是坎儿井在这里仍然如生命之源泉。真是:
大千世界趣闻多,古代先民赛佛陀。横井至今犹济世,育成生命育成歌。
告别交河古城,驶向坎儿井博物馆并不太远。利用一段现在仍在使用的横井,经过补充、扩展、完善建造起来的一座现代多功能的博物馆。从总体布局、模型、历史沿革到工艺、模拟打井现场及发掘出土的文物,都有详尽介绍。特别是馆内那大型沙盘,再现了坎儿井从天山脚下穿越戈壁、荒原、火焰山等重重障碍,将每年天山溶化的雪水。通过地下水道,引流到吐鲁番盆地来的全过程。看着那一行行顽强坚守在荒原戈壁上的竖井,真有如一个个人类生命的卫士。这么宏伟的工程,的确算得上人间奇迹。一旦身入其中,那种真实、深切的体会,绝对令人终身难忘。
这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哈密、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阜康等地。有一千多条,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大部分集中在吐鲁番,总长超过五千公里。其设计构思的精巧,测量施工的准确,在古代落后的开凿工具下,其工程的艰巨性非今人能体会。现场特地制作有多组雕塑,复原当时的测绘、定向、挖凿等劳动场景。真令人不由赞叹:
神工巧匠一支歌,戈壁滩中竖井多。暗渠引来清冽水,化成甘露济民疴。
水经注中记载有“东汉永平十八年耿恭守疏勒时,所食涧水被阻断,就穿井以济眉急,深一十五丈不得水。“有顷,水泉涌出”,这是坎儿井起源的明文记录。据说从考古发现来看,开凿坎儿井的时间,还有可能提前。导游特别提示,一般初到达吐鲁番的游客。在乘坐的汽车或火车临近吐鲁番时,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看见一些顺着山坡向下,一堆堆的圆土包。形如一个个小碉堡,经过外围的戈壁滩。排列有序地伸向绿洲,宛如一根根串结的珠链。现在到了这里、便可以解开心中的谜团,那就是这些坎儿井的竖井口。“吐鲁番”本是回语。蓄水”之意;在维语中,则有“富庶丰饶”的意义。当然在大西北,只要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必定是绿洲,导游说午饭后,就陪大家去见证这种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20 1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点赞学习。问好诗友,恭祝文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1-8 05:31 , Processed in 0.09350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