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回复: 13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0 1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10 10:45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1)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The Lost Love 》汉 译《 被 失 落 的 爱 》

      
       威廉 - 华兹华斯是英国“桂冠诗人”,是“湖畔诗体”的创立诗人,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巅峰诗人,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他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华兹华斯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 ,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到欧洲旅行,在法国亲身领略了大**的风暴。1783年其父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

       1787年他进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去法国,住在布卢瓦。他对法国**怀有热情,认为这场**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将拯救帝制之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布卢瓦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1792年华兹华斯回到伦敦,仍对**充满热情。但他的舅父对他的政治活动表示不满,不愿再予接济。正在走投无路时,一位一直同情并钦佩他的老同学去世,留给他900英镑。于是在1795年10月,他与多萝西一起迁居乡间,实现接近自然并探讨人生意义的宿愿。多萝西聪慧体贴,给他创造了创作的条件。后来她也成为了诗人。一直与他作伴,终身未嫁。




1.      原      文   /   译      文  



      The Lost Love
                                                    —— by William Wordsworth(UK / 1770 - 1850)      
       被 失 落 的 爱                        —— 原 著
/ 威廉 - 华兹华斯(英 / 1770 - 1850)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 4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她 住 在 那 里 的 鸽 子 泉 旁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那 里 人 迹 罕 至,寂 寂 荒 凉
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那 里,那 里 眷 顾 她 的 人 啊,几 乎 没 有
And very few to love:                                             
她 无 人 赞 赏,无 人 颂 扬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啊——青 苔 石 啊,相 伴 一 朵 紫 罗 兰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她 若 隐 若 现,半 遮 容 颜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啊——奕 奕 端 庄,她 形 只 影 单
Is shining in the sky.                                                
碧 空 茫 茫,她 星 光 璀 璨


She lived unknown, and few could know              
啊——露 西 呀 露 西,这 墓 里 的 露 西      
When Lucy ceased to be;                                         
妳 今 生 来 去,鲜 有 人 知
But she is in her grave, and oh,                              
啊——露 西 呀 露 西,我 心 中 的 露 西
The difference to me!
妳 今 生 来 去,非 他 人 可 比!








2.      原      文   /        



    The Lost Love
                                    —— by William Wordsworth(UK / 1770 - 1850)      
     被 失 落 的 爱          —— 原 著 - 威廉 - 华兹华斯(英 / 1770 - 1850)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 4
                    


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               
她住在没有走过的道路之间
Beside the springs of Dove;                                    
在和平鸽山泉旁边

A maid whom there were none to praise,               a         
一个没人表扬/羡慕/敬佩的少女/女青年/侍女
And very few to love:                                             
并且几乎没有人爱慕/热爱/眷顾/爱戴


A violet by a mossy stone,                                       b
处于一座生满苔藓的岩石旁的一朵紫罗兰
Half hidden from the eye!                                      
被半挡住(从人们的视线
---Fair as a star, when only one                              
像颗星星一样公平/合理/正大光明/美观/适合
Is shining in the sky.                                                
即便/即使是独自/只身在天空中闪烁/发光


She lived unknown, and few could know              
(虽然)她的生活/存在不被了解/默默无闻甚至无人能知      
When Lucy ceased to be;                                         
露西何时终止存在/生存
But she is in her grave, and oh,                              
但是她在她自己的墓里,咳,
The difference to me!                                             
对我而言/在我看来不比寻常/非同凡响/与众不同!










3.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a''.   第三阕中:difference(-1+2)意指:对世人而言,她在世与否,皆可不以为然,而对诗人呢,她在世与否,均非同一般(并非她在世与否,对诗人自己触及各异)

a.    同位语,与 She(1+1)同位

b.    可以理解为:其前有
主语 She lived 被省略   

c.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描述某哈姆雷特: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不容短板、互为鼎立;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翻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臆想臆断,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d.     本
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诗 人 故 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10 1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10 10:53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2)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Let It Be You 》汉 译《 权 作 君 在 ... ...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Sara Trevor Teasdale (1884年8月8日—1933年1月29日)美国近代女诗人 1918年美国诗协会年度诗人奖,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前身)的获得者,是美国20世纪初期最有迷人魅力的抒情诗人之一。
       当初,在群星闪烁的美国诗坛上,她似乎并不耀眼。当人们以高分贝喊响她的前辈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Walt Whiteman时,她基本上不被人们记起;而当同时代的骄子William Carlos Williams横空出世,光耀盖人,使她更是像黯淡的小星星。同辈像Ezra Pound, Marianne Moore, Thomas Stearns Eliot在学术界中也比她更加滋润鲜活,或许她的生命旅程结束得过早,她本应属于人类的才情与同她的生活志趣、更好的诗篇也随之湮没。




一.    原         文  /            /  译         文




  Let It Be You
   
      
                                           —— by Sara Trevor Teasdale ( US / 1884.8—1933. 1 )
   权 作 君 在 ... ...   

                                           —— 原 著 / 莎拉 - 特雷弗 - 蒂斯黛尔( 美 / 1884.8—1933. 1 )                                    
                                           —— 解 读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9. 2   
                                    

                           

     
Let it be you who lean above me              
On my
last day,                              
Let it be you who shut my eyelids            
Forever and aye.   

那天,在我的那天
权作在,在那从前
依下身呀,
嗯 ... ...
蒙住人家眼睛,久久啊,不停——不停  



Say a “Good-night” as you have said it     
All of these years,                         
With the old look, with the old whisper      
And without tears.

那天,在我的那天
权作君在在那从前
没有泪水,轻啊——轻轻,说——“ 晚安 ”
啊——
多年呀——不变



You
will know then all that in silence               2  
You always
knew,                             
Though I have loved, I loved no other        
As I love you.
                                                
1

那天,在我的那天
权作君在,在从前
呀,我言的话语
——爱啦,最爱呀——是你 ... ...“









二.    译         注  /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1''.  小诗中,各 Let It Be You ... 大意均为:(豁达/乐观地)算作/假设/就当以往您在 ... ...,而非:(狭隘/悲观地)让/由/应您届时来/去做 ... ...

1.   a. 本句应译直接引语,如否,或属败笔    b.  引出限定语,修饰 other(-2-1:爱过,可从未像爱你这样爱过别人)

2.   引出同位语从句,修饰 all(-4-4)








3.   读过原作,不难感到,其翻译挑战在理解,更在表达,然其表达在“信”,更在“雅”;读过原作,也不难让人联想“ 凄婉 ”二字;小诗寥寥三句,妙笔四人,均入木三分: 一个阴柔、细腻,知性、体恤型贤妻;一个娇萌、俏皮,真纯,萝莉型伴侣; 一个亲和、亲切、稳重、可靠,安全感值高、邻家大哥型暖男,以及一个智商、情商兼高之慈父型老公

4.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描述某哈姆雷特: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不容短板、互为鼎立;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翻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臆想臆断,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5.     本
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1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25 20:56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
(第二卷)



                                         (3)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Of Mere Being 》汉 译《  尚 在 而 已 》


       自古诗人多清贫,“行遍天涯等断蓬,作诗博得一生穷。”宋代大诗人陆游贫甚而戏作的诗句,不经意间却揭示了历代诗人的生存状况。学者钱钟书先生亦云:“贫穷乃害人之物,然,它如神鬼偏爱士人。”(《管锥编》)。士人自然包括诗人,这几乎是一种宿命般的因缘了。可是,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却似乎是个中异类。他不仅在诗坛上享誉盛名,还是个成功的商人,堪称艺术与世俗完美结合的典范。在美国现代诗坛里,以一个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在远离纽约文艺界的康州小镇上居住,却意外地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文学史里。

       史蒂文斯是个传奇诗人,恰恰因为他作为一个“人” 太不传奇:家室完整,平安且富足地在保险公司副总裁的位子上工作了20年。其诗在晚年(70岁左右)结出最奇异的果实,以至于生前来不及被人理解。其实,仅仅这个事实:四十五岁才时出版第一本,时隔十三年再出版一本—这种惊人的耐心和慢产,也是诗歌史上的罕见之事吧。
       1879年10月2日,史蒂文斯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市。身为名律师之子,史蒂文斯在纽约法学院获法律学位,于1904年取得律师资格。之后的3年,史蒂文斯在纽约的几家律师事务所工作,1908年1月被聘为美国担保公司的律师。1914年,他成为圣路易斯密苏里州担保公司纽约办公室的副总。1904年,史蒂文斯在雷丁遇到了埃尔茜 摩尔(Elsie Moll,1886–1963)并坠入情网。
       埃尔茜出身底层,做过售货员、女帽设计师和速记员。这段恋情遭到史蒂文斯家庭的强烈反对,史蒂文斯因此与家人决裂。1924年,埃尔茜生下女儿霍莉。埃尔茜的精神病症状屡屡发作,令史蒂文斯头疼不已,但他坚守忍耐了他们的婚姻。史蒂文斯将他的爱欲痛楚写进了《我叔叔的单片眼镜》一诗。1913年,史蒂文斯从美国著名雕塑家阿道夫.韦曼处租了一间纽约的公寓。韦曼被史蒂文斯夫人的容貌所吸引,为她雕了一尊半身像。后来,埃尔茜的肖像成为韦曼设计的鹰洋硬币上“漫步的自由女神”的原型。
      1916年,史蒂文斯离开纽约,进入哈特福德事故赔偿公司总部任职。1917年,他们全家搬到法明顿大街210号,史蒂文斯在那里完成了第一本诗集《簧风琴》。1934年,史蒂文斯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过着白天上班,晚上写诗的平静生活。他视写作为纯然私人的兴趣,因此很少与文学界人士往来。 文学界有人向他索要名片,他一概说”不“。
      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始于大学时代,但直到他43岁这年,第一本诗集《簧风琴》才得以出版,只售出一百本。20世纪40—50年代这本诗集才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的杰作。史蒂文斯的经典之作大多在50岁之后。继《簧风琴》后,史蒂文斯出版了《秩序的观念》(1936)、《弹蓝色吉他的人》(1937)、《运往夏天》(1947)、《秋天的极光》(1950)等诗集。此外,他还有诗歌评论集《必要的天使》等问世。20世纪50年代初,史蒂文斯接连得到美国三种主要的诗歌奖:波林根奖(1940年);全国图书奖(1951年,1955年);普利策奖(1955年)。在他逝世后,关于他的批评著作日益增多,使他成为现代诗歌史上与庞德、T.S.艾略特、威廉斯等人井列的最重要诗人。
       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甚至称史蒂文斯为“最好和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诗人”。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受到后期象征派影响,用词突兀,色彩浓丽,主题的表达曲折、复杂而隐晦。史蒂文斯寻求一种接近于尘世生活的宗教,即作为“最高虚构”的诗歌。史蒂文斯认为,诗歌能代替昔日的宗教信仰,使人们获得满足,从而赋予生活以美学观照及秩序。史蒂文斯的诗常围绕一个主题,即艺术想象力与现实的关系,人的想象力如何观照并改变现实。史蒂文斯认为,诗的审美想象能赋予混乱的世界以秩序和形态,如名诗《坛子轶事》赞美了艺术带来的秩序与形态。史蒂文斯善于使抽象的观念与具体的事物之间产生巨大张力,以此达到超现实主义的效果。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




              Of Mere Being
                                                  —— Wallace - Stevens( US / 1879 -1955)
                尚 在 而 已
                                                  —— 华莱士 · 史蒂文斯( 美  /  1879 -1955)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0. 12
                    



The palm at the end of the mind,
远离最后意念,它在意识尽端,
Beyond the last thought, rises
实至名归,实至名归棕榈树啊,
In the bronze decor,
古色古香,它青铜模样;


A gold-feathered bird
听,听,这棕榈树上,
Sings in the palm, without human meaning,
有金羽鸟在唱,声声唱啊,既无人之情,
Without human feeling, a foreign song.
又无人之意,无情又无意啊,声声异域曲;







You know then that it is not the reason
声声异域曲,它非因非果,喜忧你我,
That makes us happy or unhappy.
烁烁金色羽,它无缘无故,报祸报福,
The bird sings. Its feathers shine.
金羽鸟啊——棕榈树,熠熠生辉,如火如荼;



The palm stands on the edge of space.
呜——远离最后意念,呜——置身时空边缘,
The wind moves slowly in the branches.

树啊,棕榈树它,临风徐徐,枝干招展——
The bird's fire-fangled feathers dangle down.
哦——金羽鸟啊,毛羽最潮最潮,羽毛正火正火,
呜——呼——沉落,沉落,沉——落,沉——落—— ... ...








二.       原         文  /  中     译    文 / '       '




             Of Mere Being
                                                        —— Wallace - Stevens( US / 1879 -1955)
                 而 已                     —— 华莱士 · 史蒂文斯( 美  /  1879 -1955)        
                                                        —— 翻  译
/ '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10. 12
                    



'The palm at the end of the
mind,                 3
远离最后意念,它在意识尽端,
Beyond the last thought, rises
实至名归,实至名归棕榈树啊,
In the bronze decor,
古色古香,它青铜模样;


A gold-feathered bird
听,听,这棕榈树上,
Sings in the palm, without human meaning,
有金羽鸟在唱,声声唱啊,既无人之情
Without human feeling, a foreign song.
又无人之意,无情又无意,声声异域曲;








You know then that 'it is not the reason        2                  
声声异域曲,它非因非果,喜忧你我,
'That makes us happy or unhappy.               3'
烁烁金色羽,它无缘无故,报祸报福,
'The 'bird sings. Its feathers shine.                  4'
金羽鸟啊——棕榈树,熠熠生辉,如火如荼;


The palm stands on the edge of space.
呜——远离最后意念,呜——置身时空边缘,
The wind moves slowly in the branches.
树啊,棕榈树它,临风徐徐,枝干招展——
The bird's fire-fangled feathers dangle down.
哦——金羽鸟啊,毛羽最潮最潮,羽毛正火正火,
呜——呼——沉落,沉落,沉——落,沉——落—— ... ...









  
三 .   译        注  /  读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e

1.      如其一首意向诗,其若一首意向诗谜语;小诗通篇移就,语感幽忧,喻体比比皆是,或在暗喻:千人万人,曾经,终将,投身之路

2
.       指代:The bird sings(-4+1.2.3)及 Its feathers shine(-4-1.2.3)

3'.      That(-5+1)引出同位语从句,修饰 reason(-6-1)

3.       各下划线处均为喻体

4'.       喻体之喻体(本体=The palm“1+1”;与 The palm"1+1"移就归一)

4.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5.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无奈,托词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25 10:08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4)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Road Hazard 》汉 译《 险 路 》


        布拉德利 · 奥蒙德 · 保罗(1972年出生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美国诗人和编剧,毕业于田纳西大学查塔努加分校和爱荷华大学作家研讨会。他的作品曾出现在《美国诗歌评论》、《波士顿评论》、《聪明的步伐》、《篱笆》、《昴宿星》、《爱荷华评论》和许多其他期刊上。他和妻子、艺术家和作家卡里 · 保罗住在洛杉矶。




一.    原         文  
/  解          /  中     译     文




     Road Hazard     ——by Bradley Paul(US / 1972 ~      )
           
险  路 !      —— 翻 译 / 解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8.31



What I
thought was a cat                    3
was a sack of sand.   
我原以为/猜/想/认作/考虑猫的(驶近看)是沙袋/包。
      
Someone driving
toward the flood            
or where they thought
the flood might go.                              2     
有人驱车涉水抑或虑及水势上涨。

That
by now                    
was days ago.  
那它
这会儿该是数日前了。
              
Animals, go home.                             4.5
畜生/鬼/类人生物,到家/归宿/落脚点去。








        险  路!
                                    —— 原 著 / 布拉德利 · 奥蒙德 · 保罗(美国 / 1972年出生)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8.31



沙包啊?!
当猫呢!
截水?
垫道?

几天啦!
靠!
滚——
滚你丫滴!









二.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主要参考文献 a   主要参考文献 b      

1.     看似诗人在意想我们路驾途中肆意移毁交通警示路障心理语境为诗;暗示,讥讽,忠告路怒驾习,亦同险路,危猛于虎

2.     此处为虚拟式(以防水漫过)


3.     此处取意:认为,猜测


4.     此处词义:到位,就位,回归,至落点,至归宿,中标、中的、返程 ... ..等规定、应该、希望、预期抵达须呈现之所等赛事及专业词语寓意


5.     此处词义:英语中骂人用语(畜生,杂种,狗靠的等)国外市井司空见惯


6.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7.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
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15: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25 20:57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5)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In Neglect 》汉 译 《 少  管 》


       罗伯特 · 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美国诗人。生于旧金山,父亲是记者,英国后裔;母亲是老师,苏格兰后裔。弗罗斯特在麻省的劳伦斯长大。年轻时,他在达特慕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念过很短时间的书,后来又回到劳伦斯,在工厂做工。二十岁那年他结了婚,然后,又设法进大学继续学习。可是在哈佛大学只读了两年,就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辍学去工作。他做过鞋匠、教师、报社编辑,甚至还务过农 —— 那是因为弗罗斯特的祖父有一个农场,祖父去世后,弗罗斯特就继承了这个产业。他在农场干过九年活,但经营得并不成功。在此期间,他白天工作,晚上写诗。他的这些作品在他成名之后都成了他的杰作。

       一九一二年,他带了家眷移居英国。在那里,他得到了好几位英美诗人的资助。他的诗集在英国出版后,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但在美国,那时他的诗还得不到公众的肯定。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一九二四年,他获得了第一个普利则奖(Pulitzer Prizes)。他的《诗歌全集》(Complete Poems)的最后一版在一九四九年出版时,此时他已得过四次普利则奖了。一九六0年,他因他的诗歌创作而荣获美国国会金质奖章(Congressional Gold Medal),然而,只是在他的下半生才赢得大众对其诗歌作品的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形象。代表作品:《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林间空地》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 《慈悲的假面具》《诗歌全集》《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一生写了大量的诗篇,共出版10余本诗集,主要有《波士顿以北》(1914),《山间》(1916),《新罕布什尔》(1923),《西流的小溪》(1928),《见证树》(1942),《林间空地》(1962)等,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颗璀璨之星。其作品以简洁、朴素、深邃著称,值得人们去咀嚼、玩味。然而,弗罗斯特在中国,如同余光中所说“损失惨重”,因为日常语言性的诗歌经过翻译,精华丧失殆尽。但是,通过它们,我们大致可以感受一位天才诗人的精神世界,一种对人类、对尘世生活的个性理解。它们对于中国当代诗人的写作,应该说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原           文
/               


  
                    In Neglect

                                                    —— Robert · Frost ( 1874-1963 )         
             错过/忽视'略/未注意/没’不在意  
                           
                                                     —— 原 著 / 罗伯特 · 佛罗斯特 ( 美 / 1874 - 1963 )
                                                     —— 直 译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8



They
leave us so to the way we took,                                                          2
   他们竟这么(如此)
不介入(干涉'预/染指)我们采用(取/行使/实施)的办法(方式'法/路途'行径)
As two in whom them were proved mistaken,                                                 3.4
  
作为其被看做(认为/证明)是出错(有误)在(于)身的两个(之)的,
That we sit sometimes in the wayside nook,
  
以至(结果是)我们坐在路边角落(僻处)那里间或(不时)地
With mischievous, vagrant, seraphic look,
   
带着顽皮(孩子)的,不确定(漂泊'移)的,天使(快乐/美丽)的面孔
And try
if we cannot feel forsaken.
   并(一边/同时)尝试(力图'争/争取)
抑或(是否)我们可不会(能/至)产生有被(丢'离'遗弃/不交往)绝交之感










二.   中        译          文



          少      管
                                        —— 原 著 / 罗伯特 · 佛罗斯特 ( 美 / 1874-1963 )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8



他们瞠目你呀——你太太太不端,
人家结舌我呦——我好好好难堪;
路隅并坐起咳——萌萌哒哒秀变脸:
一张 “ 宽谅——宽谅!... ...”,一张 “ 海涵——海涵!... ...”
“ 求求您哪!拜托您啦!睁一眼哎!闭一眼吧——哼,少——管!... ... ”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1.     诗人创意灵感竟出在三方无声交流之尴尬瞬间,真是让人击节称道,真是诗人眼里无不诗

2.     与 That(3+1)呼应:如此 ... ...,以致 ... ...   


3.     引出限定从属句至 mistaken,修饰 two(2+2)


4.     them(2+5)指代They(1+1)


5.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6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
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6 16: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7-2 10:16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6)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A Little Happiness》汉 译 《 乐 观 些 》


       诗人,翻译家,出版人Germain Droogenbroodt(BEL), 杰曼 • 卓根布鲁特(比利时),国际诗坛积极的倡导者。已经出版有短篇小说,文学评论,以及主要诗集近十三部,在全球二十八个国家发行。卓根布鲁特会六种语言,翻译了近三十部译著。1944年9月11日出生于比利时佛兰德地区的罗勒海姆。1987年,他搬到地中海艺术家村阿尔特亚,融入了西班牙的文学生活。杰曼·卓根布鲁特是著名的现代国际诗人、翻译家、出版家和国际诗歌促进者。他写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但主要是诗歌,迄今已出版了13本诗集,在21个国家出版。他会说六种语言,翻译了三十多本国际诗集,并将阿拉伯文、中文、日文、波斯文和韩文诗歌翻译成荷兰文。

      作为比利时POINT (国际诗歌出版社) 的创始人和编辑,他出版了80多部以现代国际诗歌为主的诗集。1996年,他与中国著名诗人北岛、多多共同发起了“新感觉主义”诗歌运动。他在西班牙组织并协办了多个国际诗歌节,自2009年起,每年都会在家乡阿尔特亚(Altea)举办伊萨卡的诗歌晚会。他是米哈伊-埃米内斯库学院副院长,在罗马尼亚克拉约瓦组织了米哈伊-埃米内斯库国际诗歌节,日本环球诗人协会联合创始人兼顾问,意大利诗歌与发现运动艺术顾问,西班牙文化基金会伊萨卡的创始人。他还与意大利诗歌出版社马尔古特合作。他的诗歌作品是多方面的。

      Germain Droogenbroodt 每年都受邀在世界各地的大学和最负盛名的诗歌节上举办独奏会和研讨会。作为一名诗人和国际诗歌促进者,他获得了十多个国际奖项,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



           A Little Happiness                           


                  乐 观 些                  —— Germain Droogenbroodt ( BEL / 1944. 9. 11 )
                                                 —— 原 著 / 杰曼 - 卓根布鲁特 ( 比利时 / 1944年9月11日出生 )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2. 23
  


a dove                                             看到啦,鸽子,无名的桃园是妳的驻地,
-coming from whoknows where-      看到啦,鸽子,无誉的,无誉的桃树啊——
peaches                                           那里,妳曾在那里栖息;

no olive or laurel twig                       看到啦,鸽子,妳的喙间没有橄榄叶,
in her beak                                      看到啦,鸽子,妳的喙间也没有月桂枝;

but more                                         看到啦,看到啦,鸽子啊鸽子,啊——
than is visible                                   好机遇,好机遇,妳把控的,妳把控的,
a grasp of time                                是更多,更多呀,机遇,机遇,好机遇 ... ...









二.    原        文  /  解        读



          A Little Happiness   
                          
      些许可取/告慰/满意/欢欣者        —— Germain Droogenbroodt ( BEL / 1944. 9. 11 )
                                                        —— 原 著 / 杰曼 - 卓根布鲁特 ( 比利时 / 1944年9月11日出生 )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0. 2. 23
  


a dove                                               是的,无名的,无名的桃园是妳的驻地,
-coming from whoknows where-        是的,无誉的,无誉的桃树啊——
peaches                                             那里,妳曾在那里栖息;

no olive or laurel twig                         是的,妳的喙间,妳的喙间,没有橄榄叶,
in her beak                                        是的,妳的喙间,妳的喙间,也没有月桂枝;

but more                                           是的,是的,更多呀更多,
than is visible                                     鸽子啊鸽子,妳该明显看到,机遇,机遇呀
a grasp of time                   b'             妳有更多,更多,机遇,机遇呀,可把握 ... ...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主要参考文献  

a.    小诗立意:人生时时、事事,应永远积极、乐观、向上; 小诗主题或让人想到数千年前,我国古人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句:但看空卷一幅,可绘更美蓝图

b.    看似小诗非纯正英美文本;time(-1-1)=机遇/会,时机/运,非其他

b'.    此三行(but ... time)为本一句小诗之主语从句,非倒装语序为:but a grasp of time is more than visible(但可控潜在机遇大于直观可视者)

c.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d.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无奈,托词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7 1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6-27 11:28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7)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Love's Philosophy 》汉 译《 相 爱 吧,天 之 意 》



       珀西 · 比希 · 雪莱(英文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公元1792年8月4日—公元1822年7月8日)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


       珀西 · 比希 · 雪莱作品中最为一般读者传颂的是抒情诗《西风颂》中的结尾:“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狷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雪莱短暂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诗歌展现的那样,虽然屡遭挫折,身处逆境,却仍能正直刚强,勇敢前行。1822年7月8日逝世。











一.   原          文  /  解          /  中     译     文





        Love's Philosophy
          —— by Percy · Bysshe · Shelley(UK / 1792. 8. 4~1822. 7. 8)
   爱的天意/天理/道理/哲理/规律/自然法则
                                                   
         相 爱 吧,天 之 意             —— 原 著 / 珀西 · 比希 · 雪莱(英 / 1792. 8. 4~1822. 7. 8)
                                                     ——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2. 18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2. 18




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
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an;
The winds of heaven mix forever,           1   
With a sweet emotion

溪流去江河交织
百川奔大海缠绵
仙境啊——氤氤氲
永远相伴——
甜蜜温馨



No thing in the world is single;
All things by a law divine
In one another’s being mingle:---
Why not I with thine?

万象无孤旅
相融合天意
连理复连理
不可我和妳?



See! the mountains kiss high heaven,
And the waves clasp one another;
No sister flower would be forgiven         2.3
If it disdained its brother;                        4                                    

看呐,山山亲吻高天
看呐,浪浪萦纡盘桓
妳看呐,哥的爱呀妳不理睬
妳看呐,妹秀花荣我难释怀                           



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And the moon beams kiss the sea:---
What are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
If thou kiss not me?                                  5

啊——月色呀,月色她亲昵海洋,
啊——阳光呀,阳光他簇拥大地,
那一切呀那一切,相吻不是我和妳,
那一切呀那一切,会有什么意义?               






雪 莱 夫 人




二.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
本作主义参考文献 a  本作主义参考文献 b     本作主义参考文献  c  本作主义参考文献 d

1.  winds         :本文中为复数,属心理感知意象/意识 “ 气氛,氛围,风气,风尚,气势,世态  ”... ...,非空气流动,物理学气体流动/气象之“ 风 ”

2.  sister flower:可以类比理解:花季少年,豆蔻少女,大衣哥,草帽妹 ... ... 等借代修辞称用法;flower 为后置修饰,同 divine(6-1)

3.  forgiven      :此处词义为:理解,谅解,原谅,情有可原

4.  本句属英文虚拟句(虚拟句多用于推测/判断/征询/祈祷/祝福/憧憬及吐槽/谏言/诅咒等语境),直译为:(因此)该不会有花季妹,竟不屑风华哥儿/帅哥儿现象/(可是)哥我这份爱,妳不理睬,花荣妹呀,妳让我怎能释怀)真是不该让人想不通,不明白,不该耐人费解、纠结、不可思议;可类比:莎翁十四行(3)诗句:

有吗,哪有女人那么贞纯
固守净土不想农夫去耕耘?
还有、还有男子洁身自爱
至死不渝要断子孙绝后代?

5.  小诗读到本阕尾句,不难让人想到华语歌词:牡丹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 ... ,妹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 ... ,想到抑或诗人情场“ 攻心计 ”:今生嫁人,不是心上,玉帝怀中,隐隐忧伤

6.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理性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7.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无奈,托词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雪莱好友  遗嘱执行人  诗人  拜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 15: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7-5 10:33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8)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中 诗《 云 来 山 更 佳 》英 译《 Look better with clouds 》


      
张养浩(1269年-1329年),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济南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曲家、 [8]政治家。 [9]


       张养浩早年勤苦好学,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辟礼部令史,荐入御史台。以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仁宗在东宫,召为文学。拜监察御史,上疏论时政,忤时相,避害变姓名遁去。仁宗立,拜中书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改秘书少监。延祐初(1313年)恢复科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延祐四年 (1317年),改右司郎中,拜礼部尚书。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以父老为由弃官归养,数召不赴。天历二年 (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登车就道。遇饥者赈之,死者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劳疼而卒。 [10]

       张养浩始终廉洁奉公、为民谏言,并形成了一系列为政观点。主要著述有《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合称《三事忠告》)三部政论集,其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政德观。并认为,作为统治者要获得长久的统治权,必须爱惜百姓,懂得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朝廷稳固的根本。在《牧民忠告》中悟道:“古之为政者,身任其劳,而贻百姓以安。”为此,其主政堂邑时,亲临民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使“寒者衣之,饥者食之”,极大减轻了当地百姓负担。









一.      原         文 /  英     译    文



     
云 来 山 更 佳   —— 原 作 / 张养浩(1269年 ~ 1329年)- 中国 元代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4.  6. 28   
Look better with clouds——Original work / Zhang Yanghao (1269-1329) - Yuan Dynasty in China
                                             ——Translator / Li Shichun - Changchun, China -2024 6. 28



云 来 山 更 佳,
云 去 山 如 画。
山 因 云 晦 明,
云 共 山 高 下。




As clouds leave, the mountain's like a painting,

And with clouds coming, it'll be better looking;

Clouds coming and going, dim or bright it'll go,

Showing clouds-shades from the high and low.








二.      原         文 /  '       '



     
云 来 山 更 佳   —— 原 作 / 张养浩(1269年 ~ 1329年)- 中国 元代  
                               —— 翻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4.  6. 28   
Look better with clouds——Original work / Zhang Yanghao (1269-1329) - Yuan Dynasty in China
                                             ——Translator / Li Shichun - Changchun, China -2024 6. 28



云 来 山 更 佳
山 如 画。
因 云 晦 明,
云 共 山 高 下。



As clouds leave, the mountain's like a painting,

And with clouds coming, it'll be better looking;

Clouds coming and going, dim or bright it'll 'go,         / 2   

Showing clouds-shades from the high and low.







三.   译           注  /  译       后      感



1'.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e  

1.      本
小诗/节选貌似吟山,实则咏云,弘云扬云,赞云之烘托润色不可或缺之装裱/服饰/绿叶作用;看似语境主人公站位/视角非在远眺山,仰望云,而是置身山中,云下,欣然描述平视/俯视山体上下之云影及其山背景

2.      此处词义:变/呈/达/至,非其他

2'.     本作/小诗/节选标题为追加,以方便主题理解及阐释

3.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理性外延张力最大化;诗歌翻译,堪称文学中文学,诗歌中诗歌;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中外诗歌互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4.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无奈,托词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不久前,这首古诗节选出现在上海中美谈判会场背景墙上,位置很微妙,而且用的是小篆字体;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或是表达了任凭世间风云如何变幻,也要
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而会场背景墙的这一句,用现代的话来说,大意无非:你爱来不来,不来
拉倒。你云来了,我山更好;你云走了,我山仍跟画一样美。直接表明了中国对贸易谈判的态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5 10: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7-30 10:31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9)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中 诗《
墨 梅 》英 译《 Ink Plum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王冕自幼好学,白天放牛。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

       王冕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官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

        公元 2017年11月17日,我国人民网-人民日报刊有:“诗言志,歌咏言”。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没有比诗歌更能直陈胸臆、抒发心志的了。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我们总书记以诗言志,吟咏的是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彰显的是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的是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的是埋头苦干的意志。诗意的表达,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按:本题画类灯谜诗,正文及标题,通篇共五行,谜面及谜底可打五对




1.      原           文   /  英      译      文


      
        
《 墨  梅 》


                                —— 原 作 / 元 - 王 冕 ( 中 国 / 1287 - 1359 )
                                —— 英 译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1.  元宵节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Ink Plum
                          
—— Original author / Yuan Dynasty - Wang Mian (China / 1287-1359)  
                           —— Translator / Li Shichun - Changchun, China - Lantern Festival - 2021



The tree by ink-stone pool at home,
With faintly inky flowers in bloom;
Not for praise in colour, it'll want
They're all to the full of the spirit.





( Note: here is a poetry of lantern riddle, the text add with title consists of five lines, from which you're to guess five pairs of riddles and answer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7 1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译作 于 2024-7-7 10:04 编辑


《 世 界 名 诗 经 典 - 译 界 亵 渎 百 年(第二卷)


                                 (10)



                ——原 著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英 诗《 To Celia 》汉 译《 致 赛 莉 娅 》

       本 · 琼生(1573 - 1637)英国抒情诗人与剧作家,刚正爽言,曾直言正名莎翁著述。他的诗纯朴,富有旋律般的美。抒情诗《致西丽娅》被谱成歌曲,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琼生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他的剧本《伏尔蓬》、《炼金术士》,将讽刺喜剧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对莎士比亚以及后来王政复辟时期的剧作家均有较大影响。

       本 · 琼森莎士比亚同时创作并持续到莎士比亚死后,戏剧生涯三十余年。他一生经历坎坷,曾经随继父学习泥瓦手艺,后来从军参加对西班牙人的战争。因讥讽时政、争斗杀人曾多次入狱。他也是由演员转向戏剧创作的。在1616 年莎士比亚逝世那年,他把自己的剧本结集出版。当时剧本都作演出本用,本·琼森把它们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出版,尽管当时有人讥评,但在文学史上是有意义的事件。





1.     原        文  /  译      文  / 解      



           To Celia
                                           —— Ben Jonson ( UK / 1572-1637 )

        致 赛 莉 娅
                                           —— · 琼 生 ( 英 / 1572-1637 )
                                           —— 翻 译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19. 11. 13


Drink to me only with thine eyes,
举杯,赛莉娅,用上妳的眼睛
And I will pledge with mine;
干,看着我,我要一干——夺定
Or leave a kiss in the cup
举杯,赛莉娅,或留一吻——在杯上
And I'll not look for wine.                            e
酒啊——这酒,我不再——去想


The thirst that from the soul doth rise
心,在驰,神,在往,心驰,神往
Doth ask a drink divine;                               g
心驰,神往,啊——畅饮——佳酿
But might I of Jove's nectar sup,           
可我,我岂是玉液,岂是琼浆
I would not change for thine.                       b  
又怎能怎能啊,为妳——调味,改装


I sent thee late a rosy wreath,   
莉娅玫瑰花环——宣爱意
Not so much honouring thee
莉娅,她更欣,更鲜
As giving it a hope that there
她更欣更鲜——期许——
It could not wither'ed be;                              f)         
爱呀,我们的爱,永远,永远,不披靡      


But thou thereon didst only breathe
可妳,吸了吸她,又还我
And sent'st it back to me;
而已,而已,而——已呀
Since when it grows, and smells, I swear,       c
花荣花谢——不由己至此正言就一句
Not of itself but thee!                                    d
由妳,由妳,赛莉娅,她芬芳与否,也任由妳









2.   译         注  /  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b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c  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d

a.     情诗一律轰轰烈烈,海誓山盟,正向,正面,正能量吗?读过小诗,看似语境主人公,如其讨情爱,其若论分手,有同大一时初恋,两人总是吵啊吵,很单纯,青涩,青葱;直男实力派更多粗犷,坦率,自我,直白,对女友,想求不会哄,想留不会“ 骗 ”,被分手,很难怪

b.     本句属虚拟,直译理解:我可不是琼浆玉液,也不是能随妳口味,重调料理兑配(类同汉语俗语:想找四眼儿齐?就这堆儿这块儿,爱咋咋地)

c.      既然 ... ... 那/也就 ... ... / 话到这份儿 / 如果 ... ... 就 ... ...

d.     指代 rosy wreath(9 -2)

e.      喻体,本体为赛莉娅

f.       本体,指代 rosy wreath(9 -2),其喻体为:我们的爱(12 +3)

g.      喻体,本体为:成功争取后的/憧憬中的爱情生活;所在句为双关语,感叹彼此:都不要心比天高,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h.      
翻译至少该是工笔,不是写意,更不是素描,同时,翻译应该不是演义,不是改写,更不是所谓“再创造”;翻译应是:始终、一切,以原文做规范、做楷模,做样板、做靶标,不褒不贬、不偏不倚、精准到位,再塑造、再铸造,无毛刺、无砂眼、无装饰,无添加,多维、模拟、仿真,再现原文主题内涵、主题表现艺术(修辞)、主题外延张力最大化;中外互译,的确也像解读所谓哈姆雷特,不可主观随意:参考信息可有百个、千个,而最终采信、确认、依据信息只有一个——那个唯一原始文本,那个唯一真实哈姆雷特;中外互译,不是中外演绎、中外戏说;中外互译须恪守忠信、顺达、雅合三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无分主次,相对独立,互为鼎力,不容短板;在理解原作阶段,恪守不符原作语种语法不采信,不符原作语种语法、目标语言再达、再雅不采纳;在译成目标语种阶段,则不拘泥目标语种语法;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古今中外,所有词典,辞书,仅用于说明解释、学习研究人类语言,不汇集收录、制约规划人类语言,他们只是语言小岛,不是语言大海;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辞书、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中外互译,该是笔者言者原始文本语本互译,无需只字传闻轶事,主观臆想,沉浸植入,装裱配饰;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i.     自古诗无达诂寓意绝非唯心玄称诗难尽解,该是《诗经》尚未尽人尽解,相对当今中外互译,其广义引申该是诗作有待深入精准解读、表达之警示,之激励;本
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为宣誓全世界,昭告天下人,中国翻译,中国汉语,无出其右,深入探讨,积极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9 01:38 , Processed in 0.10995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