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56|回复: 32

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9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秋石按 海外逸士 译作:
       A Song At Qiupu
        by Li Bai
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
Because the sorrows are as long.
In mirror, no one knows at all,
Where came on head the frost of fall?
秋浦歌        (唐)李白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秋石简评
                             
                                                                 一
认真读过翻译作品,首先从题目来看A Song At Qiupu(秋浦歌)是一种直白的译法,把英文翻译成中文A Song At Qiupu就变成 一支歌在秋浦了,这样翻译中国人可以看懂,但我们翻译是给外国人看的,一看题目老外恐怕就晕了,外国人会问&quot;秋浦&quot;是什么,是个地方吗?如果是,那么秋浦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呢?我认为如果在这样直接翻译的时候后面要加上一个解释,比如我们翻译秦始皇这个人的时候,绝不能仅仅翻译一个名字,正确的翻译是要在秦始皇名字的后面做一个注释,秦始皇是中国秦朝时候的皇帝,这样外国人,就明白了.
    第一句翻译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白髮三千丈).首先白发两个字用的是名词,当然按说也应给用名词来对译,比如可以用whitening这个名词来对译,当然用hoary这个形容词来对译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在往后 ten miles long意思是10英里长,李白在诗歌里运用&quot;三千丈&quot;是一种夸张的用法,但如果在这里用具体的数字来进行翻译,我认为就把诗歌的原味有所扭曲.再看第一句的英文,我把它从英文直译译过来就是:花白的头发是10英里长.还有我认为按照作者的译法,is在这里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可以用has这个词来代替.The hoary hair has ten miles long,意思是花白的头发有10英里长了,这样或许更为贴切.
      第二句翻译Because the sorrows are as long.(緣愁似箇長).  sorrow一词在&lt;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gt;里的解释是 often pl,  (a cause of) unhappiness over loss or wrong-doing; sadness; grief 意思是:sorrow一词常常用作复数,悲哀,悲伤,悔恨(的原因) ,而在李白的诗歌里&quot;緣愁似箇長&quot;, &quot;緣&quot;是因为翻译成because可以; 但&quot;愁&quot;意为愁思之意, 单纯的用一个sorrow翻译过来似乎有些走味.我们可以看一下许渊冲先生的译本,他对&quot;愁&quot;的翻译是laden with care,这个翻译把李白当时的内心充满的一种愁绪给较好的表达出来了.
       第三句In mirror, no one knows at all(不知明鏡裡).首先先看(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的意思: 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李白对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再再看英文翻译In mirror意思是在镜子里,我认为应该在mirror前加上定冠词the, in the mirror.因为镜子是一种特指.但是如果这样单纯的翻译,那么&quot;明镜&quot;中的&quot;明&quot;则没有翻译出来,应该考虑加上一个词&quot;bright&quot;.&quot;bright&quot;形容词,在字典中有4种解释,我取前两种解释:1,光亮的,闪光的,发光的;2,(颜色)鲜亮的,鲜艳的.翻译成&quot;the mirror bright&quot;则更为贴切.再看&quot;no one       knows at all&quot;,意思是:根本没有一个人了解或者知道.这里是李白对自己的一种提问,这样翻译是可以经行商榷和探讨的.
      第四句Where came on head the frost of fall?(何處得秋霜﹖)这里的“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而fall秋天是美式英语,在口语中常用,而autumn是英式英语,但在诗歌这样正式文体中的翻译到底应该用哪一个,是可以进一步商榷的.          come on意思是to start orappear开始,来临,袭来&quot;came on head the frost of fall&quot;意思是秋天的冰霜袭在头上,这样翻译我感觉似乎有点失去原意.
                                                                 二
       看一下整首诗歌的语法,前三句是&quot;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Because the sorrows are as long.In mirror, no one knows at all,&quot; 用的是现在时态,为何到最后一句&quot;Where came on head the frost of fall?&quot;(,注意&quot;came&quot;)则变成了过去的时态?再者最后一句朋友用的是特殊疑问句的形式,where后面是否少了一个助动词呢?
        中国人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怎么样才能把作品真正的翻译出来呢?钱钟书先生指出:&quot;非智者不能行,非行者不能知&quot;,在北大教授翻译家许渊冲看来&quot;知&quot;是理论,&quot;行&quot;是实践.20世纪初的严复先生提出翻译要&quot;信,达,雅&quot;.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翻译界有大致分为&quot;信,达,切&quot;和&quot;信,达,优&quot;两派,基本上是直译派和意译派或者形似派和神似派.在许渊冲教授看来,&quot;信,达,切&quot;也就是直译是标准,而&quot;信,达,优&quot;也就是意译为高标准.著名翻译家傅雷说:&quot;重神似不重形似&quot;郭沫若说:&quot;好的翻译等于创作&quot;,所以我一贯认为:翻译就是译者对作品的再创作.
                                                                   三
        秋石对目前翻译界的个人看法
        中国目前学外语的人很多,但大多是知道点皮毛,真正精通的很少,好的翻译人才就更少了,我曾经在北京图书大厦比较过外国名著的不同译本,发现有个别出版社的书有一定的错误.很多外语界的人士也感叹,翻译人才难得.比如老舍,鲁迅,傅雷,郑振泽,杨绛,钱钟书等等老一代的学问大师,他们不但精通中国文学,而且精通外国文学,在看我们的周围精通中外的翻译人才是不多的.我想这根社会的风气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学外语为了多挣钱,而忽略了学问的追求,耐不住寂寞.老一辈的翻译家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秋石2008年2月9日12时一稿于南阳秋石斋
秋石2008年2月9日14是二稿于南阳秋石斋
参考资料:1,&lt;&lt;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gt;&gt; 商务印书馆
             2,&lt;英译唐诗三百首&gt; 作者:许渊冲教授,  高等教育出版社  
             3,网上关于李白诗歌的注解.
注:
     首先请作者不要误解秋石,写这些只是秋石想跟翻译者探讨一下诗歌的翻译,另外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果有语言上的疏漏请作者谅解,如果秋石有理解上的错误真诚请作者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9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很好的交流!很诚挚的交流!让大家关注这样的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原帖由 张玉书 于 2008-2-9 14:47:00 发表
很好的交流!很诚挚的交流!让大家关注这样的交流!

感谢老师关注,秋石虽是外语专业出身
但对语言的把握还很不成熟
我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0 0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本譯文在“秋浦”後原有註解。這裡因給中國人看﹐註解沒貼上。英文詩中原常用ODE一
詞。用SONG通俗些。WHITENING三個音節﹐HOARY兩個音節。本人這裡按古典英詩格
律譯的。每行音節數須相同。這裡必須用IS﹐用HAS是錯的。因為語法是IS  LONG﹐
而TEN  MILES是修飾LONG的。
字在詩裡有寫詩的用法。在詩裡﹐SORROW用單複數都可以。CARE並不確切意為“愁”。
LADEN  WITH是多出來的。本人譯詩結構基本與原文一致。再說一下﹐詩不必用寫文
章的正規語言。詩有自己的語言。不研究英文古典詩的人是不知道的。冠詞加上與
否﹐決定詩行中需要與否。閣下是在用寫散文的寫法在和我討論寫詩。詩在中文裡
也與寫散文不一樣。當然這裡指古典詩詞。李白原詩中﹐“不知”前省掉了主語﹐
但英文中﹐這裡須有主語。按理“明”字應該譯出﹐但既能照出人﹐這鏡子當然是
明亮的。THAT’S   UNDERSTOOD。這裡因受音節限制﹐所以省略了。CAME是一個單
用動詞﹐閣下把它與ON讀在一起了。ON  HEAD是一起的。這是由於押韻需要的倒裝
句。我這譯詩不一定給英國人看的﹐為什么不能用FALL﹖用AUTUMN不但多一音節﹐
還不能押韻。不可取。
詩裡語法根據每句句子需要來用﹐沒有全詩時態須一致的規則。最後句用過去時因
為白髮已經在頭上了。
謝謝秋石先生與我的討論。不知先生對我的解釋還有什麼意見。我們可進一步討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秋石回复海外逸士先生:
1,先生说:&quot;本譯文在“秋浦”後原有註解。這裡因給中國人看﹐註解沒貼上。&quot;,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对待学问,
不能分给中国人或这给为国人看,把准确的翻译给省略,这点秋石不赞同,不是秋石要叫这个真儿,而是不论在任何地方对与学问一定要严谨.因此,应该把注释加上.
2,先生说:&quot;用SONG通俗些。WHITENING三個音節﹐HOARY兩個音節&quot; 用song,这个词,不论是否通俗,可以看出先生,在翻译时追求的是一个&quot;真&quot;字,这属于&quot;形似&quot;也是一种&quot;直译&quot;.,秋石主张应该进行&quot;意译&quot;,也就是追求&quot;神似&quot;.特别对语文学作品.
WHITENING和HOARY在英文中的词性不同,(秋石对音节缺乏认识),从整句的意思上来理解,两个都可以用,到底用哪一个或者其它词更为贴切,可以进一步商榷.
3,先生说&quot;這裡必須用IS﹐用HAS是錯的。因為語法是IS  LONG﹐
而TEN  MILES是修飾LONG的。&quot;
在我的评论中之所以写上has,只是表达对直译的一种不赞同并非针对翻译这首诗歌来说的,当然我有疏漏,在后面画蛇添足的加上了一句&quot;The hoary hair has ten miles long&quot;
在诗歌中翻译中,用is是正确的,秋石不否认,也非常认同,先生用The hoary hair is ten miles long(白髮三千丈).我的感觉是一种平白的chinese-english. 而且我不赞同使用具体的数字ten miles,这样我认为就失去了李白诗歌的原味.
这里可以参考一下另外一种翻译, long,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白髮三千丈),秋石认为这样翻译更为贴切&quot;神似&quot;
4,先生说&quot;按理“明”字應該譯出﹐但既能照出人﹐這鏡子當然是
明亮的。&quot;这个bright到底应不应该翻译出来,秋石持保留意见,可以商榷,但我主张留下,先生解释&quot;按理“明”字應該譯出﹐但既能照出人﹐這鏡子當然是明亮的&quot;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说服秋石.因为在李白的诗歌里这个&quot;明&quot;字不单单是一种修饰,也尤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可以看一下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
&quot;明镜&quot;难道就是是先生所认为的&quot;既能照出人﹐這鏡子當然是明亮的&quot;意思吗?不尽然吧?
5,先生说&quot;&quot;CAME是一個單用動詞﹐閣下把它與ON讀在一起了。ON  HEAD是一起的。這是由於押韻需要的倒裝句。我這譯詩不一定給英國人看的﹐為什么不能用FALL﹖用AUTUMN不但多一音節﹐還不能押韻。不可取。詩裡語法根據每句句子需要來用﹐沒有全詩時態須一致的規則。最後句用過去時因為白髮已經在頭上了。
首先,&quot;came on head&quot;是我当时的理解错误.但我认为&quot;came&quot;应该用comes,应为李白照着铜镜看到自己的白发时,白发的生长并没有停止,还会继续的生长下去,因此秋石认为还是应该用现在的时态.
6,在看题目A Song At Qiupu ,秋石认为at这个词不合适,应该用of, 名次所有格的形式 来表达,则较为适合.
总结,李白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翻译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对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平坝直译,并不能把李白的诗风表达出来,要表达出来意美,音美,形美,对于作品要进行一种在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0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赞同大家都来参与诚挚的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原帖由 张玉书 于 2008-2-10 16:19:00 发表
赞同大家都来参与诚挚的交流!

感谢玉书老师
跟老师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1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根據譯者對一首詩的不同理解﹐本來就可有不止一種譯法。這是正常的。讀者也可以
傾向於這種或那種譯法。也是正常的。很高興閣下能提出不同看法﹐給予不同譯法。
謝謝討論。希望其他網友也能談談具體意見﹐加入討論。
英文古典詩﹐除了押韻﹐還有格律。最常用的是“抑揚格”(IAMBIC)﹐即一個輕音
節﹐加上一個重音節﹐既兩個音節構成一個音步(FOOT)﹐每行八個音節。如要多一
個音節﹐就打破了這個格式。所以這首詩是用四音步抑揚格譯成。韻的格式是AAB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0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先生对于这首诗歌的译文,说实话秋石很欣赏,
晚辈还有待学习
秋石有眼不识泰山,望先生见谅
向先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1 0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秋石与海外逸士商榷: 对<秋浦歌>英文译文的批评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8 06:09 编辑

謝謝秋石先生提出討論。關於英文時態用法﹐一般情況下﹐或在考試中﹐應該統一。
但在實際寫作時﹐完全可以按每句句子的具體情況使用時態。這屬於英文寫作上高
層次的問題。所以先生要使用一般現在時﹐完全正確。但本人的使用屬于另一層次
的問題。
現在來具體討論一下先生的譯詩﹕第一句是否用SO  LONG  IS  THE  WHITENTING
HAIR較好﹖第二句是否可說SO  LONG  AS  IT  IS  LADEN  WITH  CA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6-26 12:51 , Processed in 0.10084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