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白沙

“剑行中诗”诗歌评论征集启事(本贴长期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5 07: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文)
    再重申,我们矛头所指,是“三姓家奴”,是“邯郸学步”,是“拿来主义”,是“西化洋奴”。
    我们向来把“大”比“母亲”,把“上”比“高天”,实不可忽略衣食父母。但结合现实现状,我们又不得不冷静分析,当今之人民思想,或者说当今之相当一部分“人民“思想”,还配作“父母”否。小生不才,曾有分行喟然:要吃,给吃,还得吃好/要穿,给穿,还得时髦/要媳妇儿不给丈夫,要丈夫不给媳妇儿,/还得条件好//要钱要地/分——//抢,抢… …//我是母亲呐人民,/我的孩子——/你们这还要什么//“我们还必须性你肉身”。还有原创分行又喟:“谁才是真正的人民,谁才算真正的劳苦”。所以这世道兴衰皆有责任。古人云“匹夫有责”,何时实现人民之时刻清醒,方可实现真“民主”。人民需要清醒,人民呼唤清醒。往往人民之清醒先醒于文学。文化之飞腾先起于文学,文学之清醒诗歌应当奋勇争先,因此写诗之人必须深明大义,认清形势,以大理服众,醒众,引导大众。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君子小人如此,国家亦是。身不修则心不正,心不正则家不齐,家不齐国如何治,天下如何太平。当今人人皆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有几人深谙其寓意。况且,这其中还忽略了一个关键:“正心”。“修身、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天下太平,先国家长治久安,欲国家长治久安,先家境和睦,齐心民主,欲家境和睦齐心民主,先人人心正深明大义,欲人人心正深明大主义,修身以明事理第一。不是祖宗文化在当今已无用处,只是当今之人几知如何将其与时俱进。俗话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敢说,在当今没有刀枪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亡国必起因于亡文化。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朋友们,让我们放眼待看——
    到此联系到近日诗坛之种种表现,可算是社会之一个缩影,实乃“正作孽,将不活”之前兆。自已奔着去死,这是悲催,悲催。
    还有人拿老年协会里的诗人说事。说不定“你”老了,老无所依,连个依靠之地都没有,还会抑郁而终。我说的“你”不是人,是强硬不可教化之“败家”一代新体诗。还有人放言“中国人以和为贵,习惯中庸,保守…古体诗,都会来几下,但是现代诗他们是永远也做不出来了”。实在另人捧腹。这不只和古人审美分不开,还充分说明中国象形文字完全有独字成象之优势,且惟一。而且恰恰相反,新体诗谁都会分几下,不就是分行吗,反倒古体诗“败家玩意儿”们是永远也做不出来了吧。还说什么古诗今诗比作房屋别墅,难道此人也属物质败类。文化和艺术岂可与物质同类。
    还有人说到作诗如穿衣,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吃饭穿衣”,勤劳质朴向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人向来提倡勤俭节约持家,就算达官望族如曾国藩也时刻不忘记教育后代传承美德。岂可只因此人所说“衣服穿久了,别人看着傻呆呆的,自己也怪不舒服”如此戏言,就将中华五千年文明全盘否认,试问,他否认得了么。简直就笑柄。诗歌向来不是只分行了事,它背后是民族兴衰之写照。更让人啼笑喷饭是此等继续言道,古人古诗流传不下来皆因“匮乏纸张,传播不易”,好久没能笑到肚子之疼了。如此看来,现在物质充足,纸要多少有多少,想怎么印就怎么印,现代人之分行所作皆可流芳了。以此种观点面世,中国丢不起这样的人。
    还有人说及长短句、说韵。“词刚出现是不受到重视的,因为名人和名诗人的参与也渐渐成为文学的正宗”。请问此人,你所说“名人”和“名诗人”又是如何出的名,如何作了名诗人。难道此人主张先不择手段地自我抄作成为“名人”,成为“名诗人”,方可只手遮天信口开河以误导群众。此种人当前思想和水平现状不容乐观。应当认真学习诗词声韵风赋比兴,就当是先有调查,而后再发言不迟。如若长此以往,废掉的是此等自己,与外人及外国人无关。
    有人还说:“现代诗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才一百年,已经可以分为前现代诗,后现代诗。”哈哈,才一百年,确实。才一百多年就已自持“前现代”、“后现代”,乖乖,一百年是什么概念。中华文明五千年,谁见有如此狂妄之徒如此自大如此之分法?悲催的年轻一代文学啊。
    又有人提及“现代人的思维”,这更值得思考。所谓“现代人的思维”,是彻底败家以至于摈弃母语,完全被西化还是传承中华文明,延续先祖精髓别开新枝。原文所谓当“彻底自由”。我很赞同,但请不要让此等自由分了“行”,还说它是诗。谢谢。我也坚信,此人所说“自由”绝对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度所泛滥之“无限自由”。悲催的后人们,这可教后人之后人们如何评价如何是好。呜呼哀哉,悲催,悲催。
    作为诗歌创作者,不应当只将作品放在诗歌圈内评头论足、界定臧孬,如此这般难免“自我”,诗人之间评来评去,看似高雅,实则寒酸、俗套。必须敢于携作品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一则摭拾中华文明重新上路,指导大众懂得如何欣赏诗歌艺术,并从中受益,引领群众,携手为共创民族美好未来贡献力量;二则,诗歌创作者作品来源于生活,注定我等皆生活中人,不应将自身从生活划分出去;三来,作品之生命力体现于广大读者(包括我等自身),而不只局限于“诗界”,被虚荣化、理论化、“自闭”化,走向不归路,最终被后来智者终结。诗歌,之悲欢离合,诗歌,之跌宕滚亘,时间,是历史的过滤器,最终一个时代能留下什么,最终便知。      
    当今诗歌的确已经脱离现实,脱离群众,脱离能被称为“诗”之最低标准。当今多数“诗人”尽将有限之创作能力建立在“无限不懂装懂”之愚昧之上,岂能成诗。何为最低标准,此乃中国之诗词歌赋,必当以中国文字赋予中国式思维式法。坚决抵制“三姓家奴”,“邯郸学步”,“拿来主义”,“西化洋奴”。如是我言,细心见真理。“不知其所以然”者、不懂传承自家文化者,正如鲁迅有诗云:“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只再以自创诗警之:涂抹/掩也不住/善恶美丑 //造谎/诱也不惑/碎梦来者 //命运趋向/宁静/思想真悟 //脑髓皮囊/万物滋养 //时代过滤历史/生存灌洗灭亡 //生机/高尚/繁盛/汪洋 //采采萋萋苍苍/蒹葭戏水中央 //羌不知然之所臧兮/滔滔莽莽 //项羽/刘邦/燕山/太行 //羌不知余之所悲兮/茱萸重阳 //放开/自在/偿还真实/虚幻放开 //纵滚亘其尘远兮/泛滥落扬 ——《历史》
    但愿没有“十常侍”去哭诉汉灵帝。诗坛被戏作跳大神之场所,被一些愚昧文化现象兴风作浪久矣。我们不是何进。他们更不如张让赵忠。这里没有帝王,更没有皇后。“败家”潮流要是得程,诗坛无宁日。诗坛无宁日,只是种种文化现象之缩影。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共存,乃至将来由“多元世界文化”扶摇升华为统一整体的“世界文化。中华文化在此漫长演变过程中应当扮演文化主角,不应以客家形象随大流,必须以主人翁姿态携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世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打造“世界文化”美好未来。愿以“诗观”之点带文化之面,抛砖引玉,广泛共鸣。

                                                                             摭年
                                                                         2012年4月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08: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弦意 于 2012-4-5 13:15 编辑

沿着钱塘江奔走的诗情
——周占林老师《沿着钱塘江奔走》组诗欣赏

        现代诗歌借助网络的传播,愈渐深入千家万户,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因为诗人们的差异化抒情,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格,给读者提供了不同感觉的艺术享受。
        周占林老师的抒情诗歌就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比如《沿着钱塘江奔走》,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其诗歌的物象选材。借优美的自然风景,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物象、意象、意境均趋于明朗,所产生的美感十分清爽、明快。笔者尝试赏析如下文。
        一、《沿着钱塘江奔走》选材上的成功之处。
        《沿着钱塘江奔走》是典型的抒情诗,可用华兹华斯的抒情诗歌观点来注释。这组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美的纯朴情感,意境几近透明。而这样的意境表达是借助于钱塘江风景的自然之美呈现在读者脑海里,通过关注诗人选材的匠心、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我们就会触摸到这组诗歌里展现的艺术底蕴。
         自古以来汉诗就十分注重抒情物象的选择:抒情的首要环节是将感情具象化,即让意象代表感情。与西方寻找与感情维度、张力结构相呼应的符号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有找到感情抒发的中介物象,个人的抒情才能牵动同一文化语境里的群体情绪,成为有意义的抒情。
        在《沿着钱塘江奔走》的诗行里,如果寻找抒情中介物象,就会发现诗人物象选材的几个特点:1、选择著名风景钱塘江沿岸为抒情的大背景,使诗歌的抒情有了一个比较宽大的物象背景,有助于诗歌的抒情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广度。而这个背景又是中国人所熟悉的钱塘江,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就会很快进入这个物象景致,从而达到抒情的共鸣。
        2、着力描写钱塘江景致明快、清朗的特点,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触发读者的浪漫主义情绪。这类经典意象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比如唐诗里“日照香炉生紫烟”、“黄河远上白云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象,大多是依靠美丽的大自然作为抒情引子,是广大中国读者欣赏诗歌的重要审美基点。
        3、选择山景而不是钱塘江本身作为抒情的载体,显出了选材的机智。古语曰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就是智;选择钱塘江景致抒情的文人墨客不是少数,选择钱塘江沿岸的山景作为主要抒情点,不会落俗套,容易写出新意和特殊的个性化情感。也许是巧合,周占林老师的新浪博客名为山野居,也说明诗人对山的特别情感、特别熟悉的情感。
        4、这组偏于浪漫主义风格的组诗,反复以不同形式、重复出现的名词,以高频度浸润读者的阅读思维,是其突出物象、形成意境的显著手法之一。比如,对几个主要物象名词略作统计如下:“阳光”、“光芒”出现了八次,“风”出现了七次,“山”、“石”、“谷”出现了十三次,“江”“水”“溪”“瀑”等与水有关的名词大约出现了二十次。
        二、《沿着钱塘江奔走》动感意象、动感抒情的特点。
         1、以物象动感形成动感意境。
        除了上面统计的主要物象名词,如果进一步关注动词的运用,会发现这组诗歌物象的动感大多是流溢的,而不是脉脉流淌的状态。例如“风经过我的额头”、“泼洒着我心头萦绕已久的向往”、“被散落的阳光击飞”、“把这抹阳光握紧”、“它借斡旋般的流动”、“阳光下是一种怎样的颜色/让天空如此纯净”、“汪洋恣肆/令江南的烟雨成岚”、“高远在眼睛的上方流连”、“长了翅膀的水珠”、“看源头的飞瀑被羽化边缘”等等。这里只是列举了全诗三分之一的比兴修辞。
         这些名词和动词的反复呈现、强调,形成了诗歌明快的意境和物象动感。诗人沿钱塘江岸跋涉,他不仅欣赏山坡下钱塘江的水,他的目光还流连在江面之上和山林间泛着清辉的阳光、清风。他看到了山间小溪、泉水和瀑布,这些多形态的水与清风、阳光一道,与大山、林树、水车、天空、夜色融为一体,组成了诗歌抒情的平台。
        2、动感之中山的意象。
        虽然描述了如此众多飘逸的物象,这组诗歌的意境却不会显得飘忽、无根,很大关系在于诗人对山的成功描述,诗人赋予了山与其它物象不同的、稳重的描述。诗人笔下的水、阳光、风都是流溢的状态,唯独山的意象不同,钱塘江沿岸的山是这样的:“这是石在旅行过程中的激动/让生命掷地有声”、“为谛听这山的私语/我必须站直身子”、“而山上的花草树木/是钱塘江挥之不去的筋骨”、“临山而立。挺拔的/是你万年不死的身姿/它借助漩涡般的流动/和无语的守望/让诗人李犁沉坐于此”。山的沉稳,是这组诗歌里物象的根基所在,水、风、阳光则是这组诗歌的韵采、绿叶和繁花。
        3、结构性动感的特点。
        如果注意到这组诗歌里每首诗歌的抒情,会发现:其诗行的延伸不完全是依靠段落之间的语意串联,还采用了围绕每首诗歌的标题进行并置段落的抒情,使抒情凸现了立体感,从而也凸现了动感。
         凸现动感的手法,在五首诗歌的结尾句也得到印证:“那就掬一捧泉水吧/让诗心一点点漫过”、“将千万次踏进我梦的故乡”、“纷纷逃离的花朵/无法完成这个故事的高潮”、“梳理女儿远嫁的忧伤”、“我边喝啤酒边等待意象的来临/渴望火凤凰在我胯下再次鸣叫”。这五个结尾的语句,都强调了两个语意:所描述的意象和动词、动态感。
         三、《沿着钱塘江奔走》的其他艺术特点。
         1、三条线索的恰当把握。
        与这组诗歌的明快意境吻合的,还有诗人采用了直抒情怀的笔法,二者互相映衬、恰当契合,显示了诗人把握选材和抒情、抒情与叙事、章法构思和句法描述之间的功力。
        比如全诗的描述和抒情是两条明线索,叙事是一条隐线索,三者又紧密结合。《钱塘源,我诗的开始》既是抒情的总序,也概括了旅程的起点。随后的二、三、四首分别描述了相对独立的单元景致福门、水车、红叶,这既是描述旅程的叙事,又隐含在了对单元景致的抒情中,保持了抒情的强度和叙事的必要性。第五首《火凤凰》也可以理解为单元景致的描述,却又是全诗抒情的终结。
        2、抒情的丰富性和节奏。
        自古以来,人们对情绪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分类,伊扎德甚至将人类情绪维度分为九种,认为各种情绪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人的性格特质。这充分说明了情绪的复杂性是真实性的基础。同样的,如果从情绪维度和抒情浓烈梯级来考量《沿着钱塘江奔走》,会发现这组诗歌抒情的丰富性与一致性。
        第一首《钱塘源,我诗的开始》体现的是较为兴奋、激动的心情,《福门祥光》则相对柔和、温婉,《水车为茅屋所破歌》的情绪略微惆怅,《一簇红叶为钱江源歌唱》则是略忧伤,最后一首《火凤凰》显出了宁静。
        诗人控制了抒情的分寸,激动中保持严肃、柔和中蕴含稳重、惆怅中带有克制、忧伤中不乏生意、宁静中依然渴望的抒情,做到了不伤、不哀、不过的原则,五种情绪和谐包容在一组诗歌里。这些克制的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抒情的厚度和真实性,也是其抒情一致性的原因所在。
        如果反复阅读《沿着钱塘江奔走》,还会发现这是一首适合朗诵的诗歌。这是不多见的,现代诗歌有很多意境独特、细腻的优秀作品,但并不太适合高声朗诵,只能默默吟读。为什么这组诗歌给人感觉如此呢?考究这组诗歌的语言,没有明显的押韵,其可朗诵感是依靠语言的适度口语化,以及浓厚的抒情、意境情绪感染了读者,从而形成类似押韵的情绪朗诵节奏。
        3、《沿着钱塘江奔走》总体艺术特点。
        有人说:抒情诗是雕刻、绘画和音乐加在一起的总和。《沿着钱塘江奔走》物象和意象的立体感,让读者领略到钱塘江沿岸之美,也让读者欣喜地看到抒情诗歌的一个文本例子,将多种物象展现在一个开阔、而又生动的背景之下,利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来感染读者。
        用英国抒情诗人华兹华斯的观点,很能概述《沿着钱塘江奔走》的艺术特点:
        抒情诗表现并透视心灵,探索人们天性的根本规律。多表现为诗人纯朴、自然的生命体验。
        抒情诗的题材是田园生活。在这种题材里,感情找到了合适的土壤,处于较为单纯的生活状态,外在美容易与内在的热情合而为一。
        抒情诗的内容和动力是情感;抒情诗是想象驰骋的疆场,语言必须自然、清新;诗人写作应该是饱含激情,有创造力的。

参考书籍:
《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   李珺平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附录:
◎沿着钱塘江奔走(组诗节选二)/文:周占林

◎钱塘江,我诗的开始

秋天在这里一滴一滴展开
风经过我的额头
莲花宝座上的祈祷
让河流开始歌唱

有人说这是山在流血
我说不,
这是石在旅行过程中的激动
让生命掷地有声

钱塘江的水啊
正用最真切的语言
泼洒着我心头萦绕已久的向往
诗,开始从这里重新出发
让登山的疲惫
在阳光的抚慰下
长成浪的模样

我是否该停下来
让所有的思维离开身躯
尔后把他们折叠
成树的影子
于钱塘江的留言薄上
签上我诗的宣言

为谛听这山的私语
我必须站直身子
借风那洞穿一切的耳朵
把这抹阳光握紧
而山上的花草树木
是钱塘江挥之不去的筋骨

我表情严肃不敢转身
怕没来得及收拢的想象
被散落的阳光击飞
那就掬一捧泉水吧
让诗心一点点漫过
————————————————————

◎一簇红叶为钱塘江源歌唱

当钱塘源嗅到秋的讯息
头顶的秋枫再次苏醒
没有人注意到一簇红叶
正为这空寂的山谷和
独唱的溪流伴奏

因为叶的高远
我宁愿把他当作旗帜
让这片红
蔓延到江山的青翠
无风的时候也猎猎作响

他们正忙碌地行走
奔赴去年的约会
走得血脉  张
任凭红红的脉管
蹿出体外

此时正午,他无法再低头走路
不是感觉秋天的寒冷
而是呼吸到冬的暖意
几只山雀
揉蒙蒙的双眼为自然叹气

这是一幅会跳动的画
秋风在山的手心拨拉枯槁的掌纹
我的头稍微上仰
像一株新的物种
为钱塘江擦亮天空的镜面

和瀑布平行的阶梯
不知道要走的路
扶手像凸出身体的肋骨
让一泻而下的阳光
梳理女儿远嫁的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18: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7: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五岚. 于 2012-4-6 08:00 编辑

支持“剑行中诗”诗歌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7: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五岚. 于 2012-4-6 09:57 编辑

翩翩处,已见大海的潮汐升涨
——赏析那木的诗歌作品《飞行的土地(组诗)》。
文/十五岚


    诗歌的王国,一直有“诗在情为先”的说法。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有针对性的。抒情的诗歌对于诗人而言,向来都采用撷取景物的办法来烘托自己的情意,我们说“诗缘情而绮蘼也”正是如此。人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完美之说,而诗人那木正是沿着这种对诗歌的态度,一路走来。他的的诗歌一直取胜的原因就是题材别致,主要是他常常能把最普通的事物经过打磨,提炼,直至合成。芬芳摇曳处,点点滴滴皆成诗。乡土情几乎是每个诗人内心重要的抒情部分。人自故乡来,故乡山水于心间,怎么抒情都是不为多余,不为过时。作者那木在他的这组《飞行的土地》一样把司空见惯的事物,经过处理后,被打造得有血有肉,令人回味无穷。采取聚沙成塔的方式,再现了故乡山山水水的各种各样美景。像一只海鸥,翩翩处,已见大海的潮汐升涨。故乡,在不一样的人眼里,就像月光的朗照,时不时的在心底就有了海上升明月的那般美景。
  第一组诗《鸟窝和第弹弓》。“……我的村庄就坐在丫字的分岔处/村庄像苦楝树上的一个鸟窝”,开篇点明自己故乡所处的位置。“我的村庄就坐在丫字的分岔处”,诗中仅仅一个“丫”字,就把村庄与一棵大树生动地相连起来。而“鸟窝”这一形象的比喻,似乎把人的目光和心情一下子吸引起来。优美的画面顿时被生动地烘托。中国的诗歌向来是注重意境的,就意境而言,就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我们认定的“意境”,最突出常见就是“诗情画意”。作者在这节诗里,聪明的做法在于,把村庄嫁接到一个想象中的鸟窝,把怀旧的事物自然而然地过度到情感中去,从而达到了“诗缘情”的美好想象。“比月亮更坚贞地挂在枝杈上”,此句为比兴手法。作者先比后兴地把鸟窝比作明亮的月亮,进一步阐明了内心的美好。想来还有什么是可和月亮匹配的,它不但给人以坚贞的守望精神,更是它将它的明亮普照了大地,所以月亮般的村庄就是作者心中的永生存在。而“它先是收缴了我们的弹弓,再把我们的身高与目光,交给远方……”。这二句概括起来所表达的首先是童年的玩耍,我们大家都知道,在乡村属于儿童也就是打弹弓、捉泥鳅等一些非常快乐而又好玩的游戏,其次是我们的长大,或远行而离开了村庄。作者在这里用了一连贯的动态画面为诗歌营造了一种难忘的情节,字里行间却不露痕迹地隐蕴了对回忆的一丝留恋的忧伤。再加上递进手法,这样不仅向大家传递了内心的感受,更加深了自己情绪的内敛。就像一杯茶的飘散,使人闻到了清香。
  《鸟窝和弹弓》这首居在全组诗之首,在形式处理上起到了墨迹的着陆方向,也可以说是全组诗歌的蓄势。为下面的诗组给以铺垫。诗中尽显朴实平淡的句子,首先道出了故乡的位置所在,故乡里的村庄优美得如何,我们一群奔跑的孩子们如何围绕着村庄而成长、快乐。使用了嫁接、比兴,比喻等手法。
  第二组诗《风景昔在》。一句“西风摁倒炊烟的事情屡见不鲜”开门见山地点明村庄发生的事情。会是什么呢?像小时候看见的,而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那个村妇的撒泼。“农妇拿着菜刀菜板/围着村子叫骂。骂一声,剁一下……”作者在这里像写小说里的情节那样,把故事的人物给搬了上来,画面感也随之浮现。我在想作者写这个曾发生在村庄里的故事,一定有原因的。他把这组诗设在一个特定的时光段落里,经由他的眼睛,为我们讲述了在那个非寻的年月,因为时代的格局,所造成的深不可灭的记忆。“家里的鸡被偷了,地里的瓜被摘了/哪个杂种从金钟里倒空了芝麻”一句犹如惊醒的打破,反衬了那个动荡的年月,饥饿的辛酸,人们隐忍的生活场景下,偷窃的猖獗。这里,作者将对话加以引用,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人物的刻画,加重视觉与听觉上的效果,使诗歌画面活灵活现,趋向了更加的饱满与丰富。“我一直没被骂过。”说明“我”人格的高尚,不偷不抢。“我活的窝囊”这句为承上启下,处理得非常完美。“我的窝囊在于:宁愿手脚闲着,肚皮贴着脊梁”,宁愿被饿着,也不伸出自己的手。进一步加强阐明自己的清白,高尚的情操所在。
  此诗节,运用了反讽手法,揭露了时代画面。寓意了积极的意义。人物的描摹十分形象,反映了岁月深处的历史回声。诗歌以小见大,采用了先总后分手法。尤其“我活的窝囊”这句,在诗节中,起到了转承连接的作用,复沓句使诗显现了韵律之美,很漂亮。
  第三组诗《乡村爵士乐》。“二十四节都住在乡村/二十四节摆满了乐器”。一年的日子都有二十四节气穿过。而乡村所谓的年是丰富的,比之城市的天空,它是宽广开阔的。在这里,两个排比与递进句。把二十四节与乡村,把二十四节寓意成乐器,优美地相联。明确出了二十四节在乡村的重要性。“我离开乡村太早了”,同样的过度句,指明现在的“我”已不在乡村了,但对那些美好的事物还是非常有好奇心的。“对于土地上的/舞台剧,雨水、斗笠、蓑衣,知之甚少”,因为“我”没参加过农村的劳动,根本不知道“雨水、斗笠、蓑衣”对那些在大地上劳作的人是多么至关重要。作者在这里用了一连串的名词搭配,更增加了诗歌的厚度和宽度,有着令人想象的辽阔之美。而今,即使“我”没有学会什么乡村的农活,“我”一样在心底把“冲担、锄头的木管演奏”,认为是最美好的事情。在“我”的眼里,这些音调是那样迷人,“一叶柳笛儿成为指挥手”,所有的美好可都是从春天而来的。作者把柳笛儿比喻成指挥手,目的就是一个,常言“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乡村,春季之首难能可贵。万物苏醒,大地放歌时,农人就开始忙碌了。何不抓个好开头呢?把庄稼侍弄好才是比什么都为重要的事情。看!“年年的打谷场,有蚂蚱、蚯蚓进进出出”,多么一派详和的昊景!
  此诗组采用淳朴自然的诗风格,打造出了欢畅明快的场景。为我们带来了一曲实实在在的乡村交响乐。动静结合中,读者已是领会了有说不出的精神愉悦的享受。诗歌中最突出的是单词运用,每个单词既是是分开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体现出了一种相谐相生的美感。最末的一句“年年的打谷场,有蚂蚱、蚯蚓进进出出”,使人阅读后产生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味,更见到了诗歌的张力与留白的再放光芒。
  第四组诗《嗜好》。“我的口味偏重,延续了土地的肥沃”,首句就使人有回味无穷的感觉,空间无限增大。口味来自生活的原本,生活的原本来自土地的恩赐和养育。从这句诗中,作者用了自我的小(口味),反衬我们所依赖的土地大而无私的情怀。而从土地上走来的“豆豉,酸菜,尖椒”,都是“我”的最爱。“我”因对食物的产生的依恋,更深地理解了“民以食为天”的快乐。时不时的想起“交通西路的土菜馆”,里面的食物常常害“我”相思。想必那里的土菜馆一定是家乡人远道而来开办的,“花园红烧肉、白花菜炒鸡蛋”,估计是那里的拿手菜,正合“我”的胃口。
  这首诗有两个耀眼的词语:土菜馆和方言。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借用自身的感受,向大家传递内心的欢欣。对于经常出没于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许山珍海味都品尝过,为什么就独独放下自己的“嗜好”呢?嗜好相对于人来说有很多,比如爱喝酒的,爱抽烟的,或者爱跳舞的。在作者的这种嗜好中,我所体会的真正嗜好,依然还是他的难以忘怀的乡情。
  此诗读起来使人感觉亲切。像闻着了一阵酒香,绵缜而淳于。作者同样将“豆豉,酸菜,尖椒”搬上来作为烘托的对象,加深烘托的意象。
  第五组诗《茅根草》。“故乡在上游,我在下游”,写出了“我”与故乡的两个位置所在。“去年/澴河涨大水,我在九十里外的岸边”仿佛看见一个走在澴河大堤上的人,手搭凉棚眺望远方。因为河水上涨了,“我”的九十里外的故乡可安好?谁能给“我”带来它的音信?寥寥两句就把一个人的担忧,脚步徘徊的画面给勾勒了出来。只有那里的河面上飘来了一篼茅草根,才使“我”心情稍安。后面的几个句子里,作者将“捞起,放在,嚼了嚼”这几个动词,连贯地放在一起,把一个人内心充满的焦渴给打捞上来。顿现诗歌的节奏美。而最后的一句单行成段的诗“——像我小时候病了,母亲熬出的药汁”,既是解释,又是对故乡对母亲的,恩情内省的所思终然。
  作者在这首诗里,用以物寓情的方式,把对故乡和母亲的情感由衷地抒发了出来。诗中有几组清晰的物象脉络,河流对茅草根浇灌和养育,故乡和母亲在“我”的心头所占据局的位子。古而今来,傍河而依偎的情意所诞生的诗歌无计其数。诸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等都抒发了相思的远情,作者在这里抒发的却是对故土割舍不下的乡情。把以小见真,由近及远的美好思想再一次提炼,加强跳跃式的美。
  第六组诗《飞行的土地》。情感色彩最为突出一首。起句以“我是故乡一块会飞行的土地/我的翅膀始终驮着村庄”的想象,把对故乡的美好愿望随身而托。“飞翔的土地”递进出下句子里的“我的翅膀”。那双翅膀该有蝴蝶在春天飞翔的绚烂,鸟阵在天空画出的蓊郁。故乡和村庄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走在哪里它就出现在哪里,为它,心怀里有着永远放飞的美好。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明喻手法,把“我”和故乡、村庄一起转换转嫁到自己的身上。而作为一个故乡人,还有什么比这样更彰显息息相联的命脉呢?不是有一句话叫作:同呼吸,共命运,用到这里是最恰切的不过的了。“挖沙船贩卖了家乡的美丽”,相对今天的人们,为了利益而不顾河流的沙化,不考虑河流的环保问题,日夜在河上采沙、挖沙。家乡的美丽被遭遇到了严重的破坏。读到这里,似乎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一阵阵隐痛。“我与小河一次次断肠”,断肠所指的是小河的断流。作者借喻断流比着断肠,手法贴切,形容到位。但是,“我”不会跟沙钻鱼一起消失,我要甘心守望着自己的村庄与河流,即使它有着那样的贫弱和丑恶,这不是它的错的,是那些不在意的人们所造成的。“滚水桥垮了一次,橡皮坝溃了一次/我回填给故乡的土方不多”,作者继续沿着自己内心的感触,逆流而上。那桥断了,那坝溃了。多么令人揪心的情景,而我也是微弱的,我有什么多余的力量可以拿出来,为故乡作为馈赠?没有,我只有自己的一双眼,跟着自己抬高的脚,站在了望的地方,向远方的故乡深切地递上祝福。
  此诗最明显的特点在于一唱三叠,气息流畅韵致。全诗的意旨在呼吁和呐喊中完成一进一出的完美。情感是深沉式的,有怜惜,有疼痛,有愤懑,有呵护等等。作者似乎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全部调动起来,目的就是为了给故乡的小河助一臂之力。这种一唱三叠的方式不但有迂回之美,更把内心的情感烘染得淋漓尽致。
  古今而来,思念故乡的诗歌有很多种。比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以及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诗。我们不能说只有古人的思乡是严重深刻的,是美好赋予的,同样的我们在今天也有一样的情怀满天。我们把故乡堆放在心灵至高的位子,像抬眼所见,挥手可指那样紧密相融。尤其对远离故土的人,这种情思显得更为突出。
  那木的这组诗歌可按照一条贯穿的情感线索而体悟出来。第一组诗《鸟窝和第弹弓》为童年的絮片,第二组诗《风景昔在》为难忘的记忆,第三组诗《乡村爵士乐》为村庄的颂歌,第四组诗《嗜好》为游子远游,第五组诗《茅根草》为寄望感恩,第六组诗《飞行的土地》为时代的呼吁。整组诗都是以小着眼,散射面大。内设的空间,开合有度,弹性增强,游刃有余。纵观此组诗的风采,并不见华丽的外在包装,亦没有内部的号角似的空乏无力。相反的是,它的词语细微闪亮,有着夏夜萤火虫照耀夜色般的温馨与纤柔。
  好的诗歌是需要人慢慢品读出来的,正如有诗人这么说:“诗歌是给有缘人看的。”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诗歌需要解读,像蜜蜂钻进花朵,深入进去了才知道芬芳的所在。还有一个重要的所在,就是那木的一惯写作的风格,他的每首诗大都有惜字如金的感觉,这对一个达到高水平的诗人来说是很难得的。诗贵的就是精致,短练,简朴,内敛。在我们看来,那木已经做得相当出色。
  再次回首这组诗歌,跟随内心的情愫冉冉而升。但见那大海的上空,赤子海潮上,仰视着天空的斑斓,寻找心灵的一处皈依。一曲乡谣天上来,彩云似家乡,不胜一只鸥鸟飞往,啼落嘶鸣。几多潮汐又卷来,情深似大海……
  以上是我对那木作品《飞行的土地(组诗)》的解读。由于水平有限,本着学习的机会,解读若有出入和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请作者和大家包涵。
  下附原作:
  《飞行的土地(组诗)》
  作者:那木
  
  ◆鸟窝和弹弓
  
  东澴河与西澴河交汇的两河口
  我的村庄就坐在丫字的分岔处
  村庄像苦楝树上的一个鸟窝
  比月亮更坚贞地挂在枝杈上
  它先是收缴了我们的弹弓
  再把我们的身高与目光,交给远方……
  
  ◆风景昔在
  
  西风摁倒炊烟的事情屡见不鲜
  像小时候一大早看见农妇拿着菜刀菜板
  围着村子叫骂。骂一声,剁一下:
  “家里的鸡被偷了,地里的瓜被摘了
  哪个杂种从金钟里倒空了芝麻”
  我一直没被骂过。我活的窝囊
  我的窝囊在于:宁愿手脚闲着,肚皮贴着脊梁
  
  ◆乡村爵士乐
  
  二十四节都住在乡村
  二十四节摆满了乐器
  我离开乡村太早了。对于土地上的
  舞台剧,雨水、斗笠、蓑衣,知之甚少
  没学会用冲担、锄头的木管演奏
  而它们的音调是那样迷人
  
  一叶柳笛儿成为指挥手
  年年的打谷场,有蚂蚱、蚯蚓进进出出
  
  ◆嗜好
  
  我的口味偏重,延续了土地的肥沃
  豆豉,酸菜,尖椒,一古脑儿喜欢
  家里的餐桌少不了这些
  还时不时上交通西路的土菜馆
  从花园红烧肉、白花菜炒鸡蛋里
  听一听家乡的方言
  
  ◆茅根草
  
  故乡在上游,我在下游。去年
  澴河涨大水,我在九十里外的岸边
  捞起飘来的一兜茅根草,放在嘴里
  嚼了嚼:草茎很甜,又有点涩
  
  ——像我小时候病了,母亲熬出的药汁
  
  ◆飞行的土地
  
  我是故乡一块会飞行的土地
  我的翅膀始终驮着村庄
  挖沙船贩卖了家乡的美丽
  我与小河一次次断肠
  但我不会跟沙钻鱼一起消失
  我必须接受它的贫弱和丑恶
  滚水桥垮了一次,橡皮坝溃了一次
  我回填给故乡的土方不多
  而眼神一直踮着脚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8: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墨千年 梅花万枝

——【亦然神性长篇散文诗体小说】《醉或者半醉的》欣赏


文/心蝶


亦然,作为长篇散文诗体小说的优秀代表,其作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观察力。他把梦想、理想、思想揉进出世入世,含蓄直白中。传达出人类生命意识的追问,让我们从另个角度,窥探到生命、爱情、精神和自然社会。善于运用时空转换和鲜明意象,构建现实梦想之间宏大的审美空间和故事场景,影射出生活的斑斓无奈。   

《醉》主要通过雪花一样、浪涛一样的意象和意象群联翩呈现来抒发演绎,层层推进,抽丝剥茧,而作为赏读者,抓住关键“意象”就抓住了作品核心。作品中主要的意象有“我”、“子玉”、“书卷”、“长袍”、“磨牙”、“虱子”、“电闪雷鸣”等,可以归为实指或虚指两大类。“我”虚指为作品中置身“衣袍”其中,痛苦纠结的主人公。“子玉”虚指为“梦想”。子玉手中的“书卷”实指正史,“长袍”实指野史,“磨牙”实指消极避世的态度、“虱子”实指“偏要翻捣出来的根”(问题的所在或成因)、“电闪雷鸣”实指“窗内窗外”的物化和精神环境。这些意象,在精神与物质世界的交响呼应层叠互换中,扑面而至,掀开故事情节。“梦想”是作者在桃花源(“乌托邦城”)中勾腰扶起的一朵花瓣,是“嵇康的眸子”、“李白的眸子”,是天空的高远和大地的开阔,是英雄白衣忧郁少年与普希金、曹雪芹等古今中外的知己的遨游、神交与雄辩。这种通达的人生态度和高超的生命悟性,借物寄情,借景寄情,借人寄情,铺排而来,成为了作品的精髓内核。

《醉》积极的修辞方法,诗性的遣词造句把作品推向高潮。“嵇康是恶毒的。他举起的酒樽和我才一碰杯,就醉倒了以后的那些风雨。”“不要再喝了!子玉,你泪水莹莹地喊——不要啊,不要让整个世界仅有的一点灵感的火星和钙流逝殆尽。”我们知道,“醉倒”、“钙”通常指人,而在这里作拟物格活用,“风雨”“世界”作比喻格。一句话两次积极修辞,使寻常的句子充满了逼人的诗意。作品中这样的句子多不胜数,让读者在新颖简单中感受深邃、厚重而繁复。再加通感象征等手法的运用,真可谓美妙的文字盛宴。

对于现实的理性思考,一般很难把握。但作者在经纬中游刃有余,情感发散的同时,将人性与自然有机融合,直击物质与精神世界的“腠理”,使文字厚重开阔,极具穿透力。
    “河里没有很深的水了,只游过一些潜规则的风。我看见,那些通往闹市的河道挤满冠冕堂皇的虾,它们弹跳着,摸着上帝的权杖,露出渴望上天入地的想法。”
    “当我从衣袍里伸出手来,对着闪电的一丝亮光,天啊!我的子玉,我发现有些虱子,竟然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手舞足蹈。原来,黄金铸就的铰链早已卡住了它们的脖子,好些生长阳光、奶汁和力的土地,被短视的眼镜移栽着不再扬花的谷物和无根的树苗,好些丑小鸭一觉醒来就变成了公主,好些门前的路被强行占有,让走不回故乡的羊,抱着肚皮,两眼发红,用左手给右手搔痒。”
    “窗外,正在上演着与荒芜的土地和孤独的故乡没有任何渊源的剧本。”
    “风”、“衣袍的虱子”等用暗喻隐喻象征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现实的丑陋。场景从上到下,从外到里,从自然到动物事物人物,大开大合纵横睥睨,足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醉》还以“梦”为纽带,以“衣袍”“书简”为道具,采用了融合的手法,将原始与现代,国内与国外、异域他乡的成年旧事与现实社会的个中块垒巧妙揉和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光怪陆离,婉约细腻,辉煌壮丽的画面。
    “我以为,除了你,我的四座没有几个知己了——屈原、杜甫、曹雪芹、托尔斯泰、马克思,还有握着胸口,染红俄罗斯雪地的普希金……他们都走了,兀自丢下我,丢下在我的斜对面染毒的你,让那些孤掌难鸣的镰石啊,让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古今中外尽在作者笔下,智者仁者全在呼吸之间。这些意象的叠加,组成了另一氛围,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心灵冲击,让我们在击节拍案之余,“除了唏嘘还是唏嘘”。

《醉》的语言是多义性的。随着行文和叙述的需要,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原生态口语化的语言砰然滑出,无论怎样想去换掉这些语言,你也会感觉徒劳无益,别无替代。这些语言朴素真挚,天然去修饰,将作品赋予生活化,返璞归真,使它的思想和抒情富有现场感,生动感。
    “总是苍蝇在审判!”
    “子玉,你说,今晚的闪电一亮出刀刃,多少水就魂飞魄散,披头散发,向四面八方逃逸。它们跑到我的面前,恬不知耻地彼此狗咬着狗,在指控着一些人、一些车、一些带奖章的蟑螂,指控着那些秋行夏令的乌龟,还有那些正茂盛绽开的罂粟一样歹毒的笑。”
    这些生活中的口语,像从水中捞出的鱼,田里拔出的草般新鲜,活色生香。
    《醉》立意深刻高远。商品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在左右着这世界了”),而世风日下,很多人钻进了金钱名誉利益的钱眼里,甚至包括爱情也无以幸免。只有真正的诗人,把更多时间用在体验观察珍存记忆中,热爱生活,捍卫真理,针砭时弊,为读者带来的闪电似的惊喜和春雷似的启示。你看——
     “谨防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谨防那些站在高处,手拿喇叭的既得利益者,谨防那些坐在火山口,深沟高垒的行业,那些垄断财富的拥有者,那些年薪上百万千万元的高管们,其中有些人可能正是绊脚的石头,拦路的虎,让火车撞着火车的肇事者!”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这是灵魂天良对丑陋现实的控诉和审判,是真理对于人人平等、资源共享的期望和梦想,是思想者超越物质的形而上的本质回归和求索。《醉》就这样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然与社会的人,肉体与精神的人对于人性丑恶、社会累劫,民族前景和人类生存的无情鞭打和艰辛思索,其华章刚柔并济,雄丽并存,其大爱情结回肠荡气,发人深省,实为散文诗体小说的典范和当今不可多得的醒世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8: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釜溪河  向后  向前
      
文/罗永德


一、向  后
这就是与我童年一起长大的釜溪河吗?
这就是往日与我和声作歌的釜溪浪波么?
滚滚浊流,漩涡般翻卷我的梦境。
月光岸边,我漫步爱情的足音如此黯淡。
哪里有我恋人的倩影?碧绿的春装?透明的肌肤?

二、盐  船
当我从“天车”脚下走过,回望百舸竞发。
祖辈们躬身盐船的倒影,不知沉没在哪一片水域?
“唤鱼池”边惟有失眠的鱼虾,鱼虾不能闭合的哀愁。

三、法藏寺
“法藏寺”清脆的钟声依然警示着世人:
钟声可以穿透历史,却穿不透混浊。
在人生苦海与西方净土之间,我选择一个清净的世界。
醍醐灌顶,要么苦海回头;要么左手杀死右手。

四、在母亲河面前
我们曾经唇齿相依,你孕育了千年盐都,以及我带着咸味的歌声。
无论何时何地,我一样依恋着你,我的母亲河!
把我对绿叶、对土地、对母亲河的忏悔植根心底,重新生发我们母子深厚的情感。

五、我与釜溪河
接过大禹手中的木铲,传播遗训。
在此,我以伤痛写下誓言。
用泪水洗涤污浊,用根须亲近泥土。
用沉重的情感筑一道绿色的长城,阻断忧伤。
面对热情的人,沿着深情的河,人与自然和声对歌。

六、向  前
明天,我再次牵着热恋,在碧水里淬火爱情。
我再次给孩儿讲述,釜溪河那头关于望娘滩的传说。
让青草、让绿树、让碧波,润色我多情的烦恼,染绿我枯黄的灵感的心叶。
躺在水面,与季节一同呼吸。
“王爷庙”,我留下茶香问候悠闲,洒下诗歌喂养鱼儿。



水分秋一色 墨问月三更
——《罗永德散文诗 釜溪河 向后 向前》欣赏

文/心蝶


罗永德是位优秀的诗人编辑。他的作品述说自然人性为主,想象独特,视野开阔,文笔精炼。善于扑捉事物内在的本质和大美。诗体空间纵横交错,大开大合,张弛有力,虚实得当。

这篇作品是诗人怀旧代表作。以釜溪河为坐标,写出了浓浓的乡情亲情爱情。《向后》是与河水一起成长的童年。《向前》是展望生生不息的逝水人生。《在母亲河面前》是无邪的人性,赤子的情怀。《盐船》《法藏寺》《我与釜溪河》是历史现实,魂牵梦萦的思念依恋。盐船钟声天车沐浴在清清河水中,清纯浓郁的异乡风情扑面而来,让读者情不自禁的醉了,梦了,想了------

乡情亲情永远是古老年轻的命题,总是在不经意间走进心中生命中,那是最神圣安全的避风港。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显得那么脱俗洁净亲切。作者心中

“法藏寺”清脆的钟声依然警示着世人:
钟声可以穿透历史,却穿不透混浊。
在人生苦海与西方净土之间,我选择一个清净的世界。
醍醐灌顶,要么苦海回头;要么左手杀死右手。

有位哲人说只有在故乡才能接近万乐之源,亲近本源。文本中可以看到作者回归本真的决心信念,这是精神支柱,否则“醍醐灌顶”“左手杀死右手”,陷入虚空绝望。
感觉象征手法的运用,充分演绎了自然与人性的关系。“钟声”“醍醐灌顶”“左手杀死右手”,都是陈述警醒经历曲折磨难的过程。这些意象叠加使作品显得更加开阔深厚生动。

从历史角度表现现实,也是作者常用的方法。读史使人明智,难得的是作者能跳出古意,写出新意。

接过大禹手中的木铲,传播遗训。
在此,我以伤痛写下誓言。
用泪水洗涤污浊,用根须亲近泥土。
用沉重的情感筑一道绿色的长城,阻断忧伤。
面对热情的人,沿着深情的河,人与自然和声对歌。


“大禹手中的木铲,传播遗训。”是作者对历史使命的承接,自然而然将古今揉为一体。这种时空转换大开大合的手法,拉伸加大了作品的深度宽度,更富于戏剧性新颖感,表现出作者超越性历史目光和立足现实精神。“用泪水洗涤污浊,用根须亲近泥土。”用泥土河水唤醒春天,唤醒生命。

积极修辞方法,增添了作品的诗意魅力。

让青草、让绿树、让碧波,润色我多情的烦恼,染绿我枯黄的灵感的心叶。
躺在水面,与季节一同呼吸。
“王爷庙”,我留下茶香问候悠闲,洒下诗歌喂养鱼儿。

“让青草、让绿树、让碧波”三个排比句,又活用为拟人“润色我多情的烦恼。”一个句子两处积极修饰,巧妙别致深蕴。
“躺”“呼吸”运用比喻格,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场景。
“茶香问候悠闲”“诗歌喂养鱼儿。”拟人的方法,加排偶句式。强化了作品感染力,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作品中这样的句式很多,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技巧能力。

力与美,通俗与庄重并存,也是作品的亮点。相对于传统文化追求的典雅工整等,作者的背叛,是在不经意的句子中。

当我从“天车”脚下走过,回望百舸竞发。
祖辈们躬身盐船的倒影,不知沉没在哪一片水域?
“唤鱼池”边惟有失眠的鱼虾,鱼虾不能闭合的哀愁。

这里有“天车”“百舸竞发”的力与美,也有“失眠的鱼虾”和它不能闭合的哀愁。这样的句子,增强了文字的重量质感,传递出视角感觉触觉的分量,使作品饱满丰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一幅幅鲜明的水墨画面。

眼中釜溪河,心中生命意义,才是作品的主题。大河是流动的岁月,是民族的象征隐喻,是坚定的信念灵魂的考卷。尽管岁月中如履薄冰,退缩比前进更轻松,但我们是母亲祖先中华的儿女。我听到了这种生命回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8: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陆续整理 支持中诗 支持老师 就是支持自己{:soso_e1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9: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捧出一颗诗心——解读《握手——致〈诗者〉》

       
诗/评/钟生钦       
       
  一阵大风,一阵诗歌的大风,从大草原上吹来,从太平洋上吹来,从上古神话的深处吹来,从诗三百、离骚、盛唐吹来,从“五四”、改革的春天……吹来。打开一扇梦想与希望的大门,打开一扇通向文学殿堂顶点的大门。
  我们是缪斯的臣民,我们是文学的殉道者,我们志同道合。在这万物苏醒的时节,在这春光明媚的大地上,我们从四面八方坚定地走在了一起。在诗歌这块芳草地里日夜劳作,辛勤耕耘,洒下一场场金贵的春雨甘霖,滋润心灵,放飞梦想。一坨坨泥土被顶开,一芽芽嫩绿,在阳光雨露中,在我们小心的珂护下,茁壮成长。
  《诗者》这棵诗之树根深蒂固,她植根于深厚文化传统的五千年文明国度的东方大地上,她植根于有着浓厚诗艺氛围的诗者的乐土王国中。她营养丰富,脸堂红润。她在宽松自由灵活民主高雅的诗者自己的天空中高蹈。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必将硕果累累。她既是祖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们每个诗者自己的胸花,高高地佩戴在我们的胸怀。在欢乐颂中,在丰收曲中,手拉手地走向红地毯。充实写在她的脸上,幸福写在她的脸上,她楚楚动人,光彩夺目。她要将自己的美好青春,纯洁的情感,伟大的爱心,像一颗颗熟透了的石榴心,奉献出来,献给所有爱她和她爱的人。
  “剔透的心给朋友/琥珀的心给亲人/钻石的心给爱人”
  多么真挚的情愫,多么美好的心灵,撼人心魂!这就是《诗者》的胸怀,这就是每位为诗者的爱情。
  我们付出,我们成长,我们不辜负太阳的照耀,大地的恩情。当我们成为一棵大树,站在每一叶绿色上,捧出诗歌这颗七巧玲珑心时,在自己走出来的路上,这头、那头,那头、这头,无限地靠近。手紧紧地相握,心紧紧地相贴,像泥土一样的本色,像大地一样的厚实,像根一样地坚韧,去实现历史的跨越。
       
       
附:原作:

        《握手》
        ——诗神
       
       
       
        感谢一场大风
        缓缓地打开一扇门
        打开春天的雨水
        生长一颗青葱的果
       
        一颗展示太阳光斑的石榴
        脸堂红润。小嘴开合
        吐出心中鲜嫩的情愫
       
        钻石的心给爱人
        琥珀的心给亲人
        剔透的心给朋友
       
        当你站在岁月的枝头
        捧出这颗石榴心时
        无数双手,于泥土里
        根须般紧紧地相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6 09: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朵散发泥土清香的小花
        ——解读陆向荣的组诗《油菜花》

诗/陆向荣
评/钟生钦
       
       
       
        多年以前,我还是一名初中生,坐在小镇的教室里,静静地听地理老师讲中国的春城——昆明,讲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民族众多的孔雀国,就开始认识了云南。我向往那个神奇的地方,但直到现在我还不能如愿以尝地去过云南。从书本上间接地知道,云南的四季并非明显,但让人想不到的是生在云南长在云南工作在云南的陆向荣,怎么就对云南的季节,具体到云南的春天,这样的敏感多情呢!
        陆向荣笔下云南的春天,是多资多彩的。她首先是嫩嫩的。表现在黄黄的油菜花上。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要作一副图画,首要的是要把握住描绘最关键的部分,给人最强的冲击力。而颜色就是这第一的要素。在江南大地,初春最大的花园里,盛开的是那一望无际的油菜花。诗人写道:“金黄黄的油菜花/是春天送来的新衣裳”。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天新的泥土新的心情。诗人在细心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质的基础上,并未停留在景物本身,写出了春天的核心事物。“狭长的巍山坝子/一下子就暧和了许多”。坝子还是坝子,它哪知什么冷暖。这是诗人的触觉,心灵的感应。心中的春天,在一个“暧”上了然 。下面的二节都是在内心的春天上来进行挖掘的。
        “菜花,菜——花”!就像母亲唤女归,小伙子唤他的心爱妹妹的深情。泥土软了,叶芽儿青了,春风香了,妹妹小伙也春心荡漾了。“一不小心/就泄漏了/春的心事”。诗人进而想到了乡村里的爱情,就像泥土般朴素纯洁与真挚。“庄户人家的好闺女/永远都不会失约/就像春天说好了/就一定会来”。
        陆向荣的诗,将我一把推回到在乡下的那个年代。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乡土般的语言,来描写这样的乡土题材。谁读他的诗,都不会产生语言方面的困难。在这个群莺乱飞,追求个性,创新前卫,解构传统的诗坛中,他的诗显得格外的清新自然与明亮,就像诗人描绘的油菜花一样,能照亮每一位亲近她的眸子,点亮心中埋藏的回忆与情愫。我也有向荣兄的经历,从农村起立走出的学子,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敢肯定,石头,树木,茅草,田埂,菜地,稻田,瓦屋,猪舍,牛哞,鸡鸣……早已渗入到他的血管,沉淀成另一种血型。
       
       
       
附原作:
       
        《西河边的春天》
        ——陆向荣
       
       
       
        1、油菜花
       
       
        1)
        金黄黄的油菜花
        是春天送来的新衣裳
        披上它
        狭长的巍山坝子
        一下子就暧和了许多
       
        2)
       
        菜花、菜花
        一群爱热闹的村姑
        凑在西河边的农田里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一不小心
        就泄漏了
        春的心事
       
        3)
       
        清清的西河水淌到哪儿
        金黄黄的油菜花
        就开到哪儿
        庄户人家的好闺女
        永远都不会失约
        就像春天说好了
        就一定会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2-23 04:36 , Processed in 0.4669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