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华诗论】他把目光放在激励心灵的起飞上
——严迪老师其人其诗其诗论的赏析
秦 华
( 一 )
早在两年前,我就陆陆续续看过严迪老师的一些诗歌与评论。感觉他的语言新颖有力,穿透性强,用语现代,挥洒自如。以至于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也记住了这个名字——严迪。 2008年9月,与福建诗友笔尖进行QQ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严迪老师其人其作,无不感叹他的作品具有时代感与新潮性。直到笔尖告诉我,严老师是一个接近80岁的老人了,我大为惊讶。因为我见过有许多40、50岁的中年人还不会上网,可严迪老师如逛超市一样每天畅游在网络里。论资历,他是市级老干部。论学识,他是质检专家,老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但他从不搭架子,总是平和友善地与诗友们交流,与许多青年人结成了忘年交。他总是热情坦诚地进行创作,让全国各地的诗友们敬佩,大家都热情地尊称他为“严老”(我、笔尖与他老人家按年龄估计是三代人了吧)。 严老对现代诗歌及评论研究颇深,也写了很多散文随笔。出版过许多著作。那些著作从真善美出发并着眼全社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其人其诗其评,都能够感受一个最深的共同点,那就是他文章的出发点总是把墨滴下的激情,放在激励他人的心灵起飞上。他的诗作扣住灵魂,形成的冲击力让人震撼。正如他的诗观所说:诗情流向大众,是诗人作家的一份责任。诗人需要从我做起,共同激起对前途的向往。一行行诗歌,就是一根根火柴。太晦涩的诗,是难以点燃心灵之火的。太晦涩的诗,无法解读”。 他的诗评是用最敏锐的眼光扫描的。他倡导现代性与大众性融为一体。在许多文章中,他强调诗歌不仅需要艺术性也应该凸显思想性,现代创新需要前进但不能走得太远,脱离现实与时代。他在讲到诗歌要与时代合拍时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最近,在评论我的散文诗集《春天的玉兰》一书中,我就体会到他对诗歌的评论有很深厚功底,有很独特的洞察力。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忒先锋、忒时尚了。 生活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有了现代性与大众性融为一体的结合,才会让生活升华,生命延续。诗是常青树,有了现代性与大众性融为一体的结合,就不会出现冬天的枯黄——这是我读了他书的主要印象。 我采纳笔尖诗友的建议,于2008年10月冒昧地寄了一本我的散文诗集《春天的玉兰》给他,希望得到严老的赐教。不久,他老人家就用挂号寄来他的诗集《严迪诗歌、评论集》作为回赠。同时还寄一封感谢信,希望我对他老的诗歌与评论进行批评指正。看过书信,让我更敬佩他的修养与为人了。他的谦逊与平易近人是那些小人得志而傲气凛人的人无法比的。往往是一些半斤八两的人才自以为是地盛气凌人。作为曾经是市局级的领导人,为人处世如此平和近人也是不多见的。
11月中旬当我再次去东台市途径南通时,就想利用这个机会见见他老人家并当面感谢他对我的关心。
那天雨下个不停,长途汽车晚了一个小时。严谨的严老确早早到达车站,在那里站着等了一个半小时,这让我很是感慨。由于中转赶火车,匆匆见面,匆匆离别,可严老却想得周到,早帮我们买好吃的,还要他的司机送我们。都怪我想的不周全,不该连累一位近80岁老人,可他老人家却怕我过意不去,要笔尖诗友转告我:“难得诗友有缘相聚,不必介意”。
( 二 )
从东台市回来后,我开始品读严老的《严迪诗歌.评论选集》,一读就上瘾了。爱不释手,读到半夜两点多。从中学习并领悟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不见桑榆暮情,只见诗兴未减。他的情思非常丰富,毅力过人,铺叙自如得当,是质高产丰的优秀诗人,我自愧不如哦。 严老的这部书有400多页,如一块砖那么厚。收集了从2004——2006这三年间他所写的215首诗歌、39篇评论随笔,还收录了18篇诗友们对他诗歌集的评。真是品种全而丰哦。 2009年的今天,读来依旧有超时代感。如果只读诗歌,你一定认为这是年轻人写的。这和他与时俱进,保持与青年人联系,不断写诗分不开的。 严老师不但心态年轻,人长得也很年轻。诗韵驻容颜,诗心葆青春。如果不是笔尖诗友事先打过招呼,见面时我肯定当他不到60岁呢。他敏捷的思维,时尚的语言,高贵的修养,严谨的态度,深厚的文字功底,还有诗人的责任感都让人折服与敬佩。他那诗人的气度很能感染周围的人。而这种精神与状态不仅体现在现代诗歌里,更体现在他的诗歌理论与评论中,是我们许多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多少岁月,他在神圣的岗位上为事业当班,尽心尽职。而业余时间他又投入自己爱好的诗歌里去,投入到激励人们的心海里去。看他诗歌的题目,真像一串闪光的明珠。因此,我把他这部书中的一些题目串联起来,做一副自然生态的原始画让大家品读,也别有一番滋味。它一定惹人注目,让人喜爱。这些包容的诗韵是博大精深的,如同‘执着的帆’,张起远航,让观者目不转睛,‘从涛声里回味无穷’。 ‘潜力在燃烧’,‘水醉人也醉’。掏不干‘潇月的诗情’。 他思维的大鹏,展翅搏击在诗意的长空。‘背影,没有远去’。‘时隐于无形的朦胧美中’。 ‘策划人生’,‘人生何价’?‘一个悬挂的思考’,‘添我一竿竹篙’。‘倔强,提升了自我’。 他把岁月做成书签,‘叩开生命的大门’。‘命运由己’,那些‘书写不尽’的词语,组合,一丛丛诗歌的绿竹,常青。 ‘昨天的岁月’,‘履痕难忘’。‘雨,淋湿过他的心’。‘过早离去的爱’,无法‘把折扇的心门打开’。‘静静的夜’,‘迟来的温馨’,带来‘一副永远的微笑’。 今日的岁月,正不断加重一个勤奋诗人的分量。他‘老牛的心愿’,写诗是一种‘享受折磨’。岁月的歌,从精湛的笔锋下流淌,‘溪水悠悠’。‘凌云又见高飞鸟’,‘一片羽毛寄深情’。 诗心催他返老还童。耄耋依旧正当年,诗艺精进数风流。‘苍龙行雨,老树著花’。民族感、时代感,‘可贵的诗人品格’,智者,升华诗歌语言与意境。 每一个标点符号代表了他的心声,代表了他一首真情的诗。围绕着他的诗歌理念展开着。他的作品爱憎分明,不含糊、不平庸,是本质的完整呈现,倾吐心灵,有无尽的震撼力。 ( 三 )
诗心不老,人就年轻。‘心若年轻,诗意何败’?这是山东专业作家、《沂蒙文学》主编魏然森对严老的评价,是他另一个特点。 他的诗集《春天流向你》,已感知春天、感知绿的苏醒、感知老人心态的年轻。葱绿情怀,繁花胜景,不断飘逸出清秀诱人的诗叶郁郁葱葱。春天总是让人向往的,不仅是向往,而且有新的步履迈出。那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令人钦佩。他在《春天》的一首诗里说:“/万物复苏的声音动人灌耳/残冬已去/春天走来了/我站在春天的石阶上/又该孕育一些新的什么”。从这些诗句中,我们领略到语言在动态中的运用,看到向前的跳跃,户外返青的期待尽如人意地从土中顶出头来。诗集《秋天流向你》,也是如此流动的真情使人感动。俯拾丰厚的回报,他的政治流向;文学的流向,都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在他《金秋与秋末》的诗里非常坦然地表白了。 金色秋天/天高得无际地袒露开阔/这种爽心的晴朗/勾起我往日心灵牧场//金秋与秋末/虽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长河里/我追逐过金秋/船底盛开过痴情的浪花//我期待的/秋天与我人生的秋末/心照不宣/抚慰了/老塘渐渐衰老的水波//我那两支大楷的笔它已/走向人生深处/笔尖脱了/夏种的草帽也破了/已挂在/我离休后墙壁的钉子上/近看/是顶搁置的草帽/远看/仍是一粒火星// 这是一位老人以革命为一生的感叹!是老人对事业的怀念与自我的认定——“仍是一粒火星”。革命60多的他,是一粒依然亮着火星。在这之后,应该属于星火燎原了。在他另一首诗里可以看出,虽然退了,却依然怀念事业。如《尾音仍在》这首诗所说: “尾音/仍在秋天的枝头,/打开心扉,/将所剩无几的绿/吐尽,/淡抹空间/晚年的/烛光虽说只有微乎其微的亮度/那是清清白白的光束/做人像人/有生以来也/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清自己/一时看不清/也不要紧,/好多事不都是后来甚至多少个后来才被承认”。 社会存在参差的眼光也使老人感叹过,在他《捡起一片秋叶》中提过此流: “/路已深秋/依然要走下去/摇曳落叶的感觉是起草冬天的苍茫/一生中/尽是爬坡的历史/留有我/老牛的蹄印/种花育树/一个忠实的仆役手掌比别人粗糙/而汗水/滴落在从不张扬的地方/当我回眸那片葱绿的丛林/人已秋黄/势利的白眼管他怎么看即将掉地的叶片/我不会有带怒的斜视/浊水/只是在固定的水坛里白翻其泡/青青的底色/一生如初/仍灿烂于我胸腔后的/一个深处” 宽容大度,一条真诚清澈的生命之河,律动不老的激情。一个老人的胸怀,一行春华秋实。诗情画意留驻人生。 也许我引用多了些,但我感觉用他自我描述的心态更真实。生活的天际,诗歌叠加多姿多彩的云朵,通天向上的一溜诗足,踏开诗河,那颗最亮的诗星在闪烁。一个永不下岗的时代诗人,用生命汇集成《彩色的河流》。嵌满诗艺的人生之河,春与秋流向他的心灵。清鲜气息扑面来,‘诗如其人,视野广阔’,‘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闪耀光芒’。 走进他的心灵,所有的浅唱低吟,印记着真善美的伟岸。用心灵与自然对话,意韵隽永的诗句,无穷。让生活浸泡你的诗心,生命能够永远青春。
( 四 )
当我有感而发写就一点感悟时,自愧不如严老的评论那样有力度,他有独特的视野,独特的见解与语言。我一直不敢把写的不成样的东西给严老看。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还请严老赐教才是。更要祝福严老新书的出版,为大家增添新的精神食粮。 ( 2009-2-10秦华于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