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外逸士

同题翻译笔会,天净沙—(元)马致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1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无心剑 的帖子

同意无心君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Withered vines, aged trees, crows at dusk;
Small bridge, flowing water, and hous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a bony horse;
The setting sun in the west;
The heart-broken person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今天看到这个译本,我真的好累。译诗很难吗?那么国人那堆译诗的你在混饭吃吗?我说过很多次,外国语在今天不是什么怪东西了,你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吧,在那里兜售东西的中国人竟可以说几种不同国的语言。语言并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你拿来表达自己的爱,恨,哭,笑时它才会发光,发出迷魂欲昏的魅力。这么简单的道理读书的你比我还清楚吧!

同样译诗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译诗,我不想听你从什么鬼地方偷来的所谓的道理,我要告诉你,我再次告诉你,你的外国语有多棒,有多神威,有多迷人,只要你不懂诗,那么请你不要再现丑了好吗,弄得自己像个白痴!!

致远君这首小诗的味道同所有悲凉失落的你一样,所不同的是4行小诗的尾音都用了/a/的音节。对译诗的你来说必须清楚/a/在诗中的做用及怎样把英字节同/a/音融入。同样/枯藤老树昏鸦/对译诗的你来说必须明白/枯藤/老樹/昏鸦/致远君所指的味。3各形容字枯,老,昏直接点破了致远君充满忧伤,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心境。

请你看看这个译句/Withered vines, aged trees, crows at dusk;/谁能告诉我这句在胡说什么??!Withered vines, ?枯死的藤蔓,??!/枯/在字面上可以说/死/但在这首诗中隐喻主人的荒凉心态。而跟著来的老树吐出了主人那沧桑的人生。昏鸦指意很多,从整首诗来看致远君对当时混乱的时局及自己的梦无法实现的叹息,而另一层致远君顾及整首诗的音韵,可以说/鸦/的出现是有意识的布局。

再回到译句/Withered vines, /只是在解字的本身意义,与这首诗毫无关系。/ aged trees, /差点笑死我,好在此诗的主人死了,任人烂折腾。我在想连5岁的小孩都会发问:大哥哥,致远爷爷的老树是说树有多少年生存吗???天!!我无法想像国人的你,译诗的你脑袋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这么个超级无人懂的句也可以想出来???/crows at dusk;/在念台词吗?乌鸦在黄昏?写诗的致远君是这样说的吗??!!是谁的译?请你丢掉了吧!下面那3行无法再入眼了。我知道每个你活得很累,我知道你的聪明才智,我知道你的骄傲,我知道你的用心……我更知道你不懂诗就等于有眼球的瞎子……收回去吧,先把诗弄清楚再出来表演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心剑 于 2009-11-22 16:15:00 发表
【转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Withered vines, aged trees, crows at dusk;
Small bridge, flowing water, and houses.
Ancient road, west wind, a bony horse;
The setting sun in th


呵呵呵,我已看出这就是那位‘泊梦’所写的,带有辛辣讽刺口吻的文章。: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3# 自娱自乐 的帖子

呵呵,自娱兄说对了,奖励一颗棒棒糖哈!

泊梦是杀手,下手不留情,O(∩_∩)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憂”字﹐就譯者讀者之間來說﹐譯者不需定下是什麼樣的憂﹐讀者是會根據上
下文理解的。別把讀者當弱智﹐一定要譯者幫他們創造性地解釋了才會理解。至于
讀者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就不關譯者的事了。

至于“憂”字究竟用哪個詞翻譯﹖如說擔憂﹐當然不錯。但擔憂的結果是不是憂從
中來而心憂了﹖擔憂是說表面的﹐心憂是說內在的。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今天
本人大力強調信達雅﹐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難道大家認為信達雅的理論錯了﹖到
底許的理論對﹐還是信達雅理論對﹐譯者應該有個歸從﹐否則怎能把翻譯引上正確
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3 0:56:00 发表
關於“憂”字﹐就譯者讀者之間來說﹐譯者不需定下是什麼樣的憂﹐讀者是會根據上
下文理解的。別把讀者當弱智﹐一定要譯者幫他們創造性地解釋了才會理解。
至于
讀者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就不關譯者的事了。

至于“憂”字究竟用哪個詞翻譯﹖如說擔憂﹐當然不錯。但擔憂的結果是不是憂從
中來而心憂了﹖擔憂是說表面的﹐心憂是說內在的。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


逸士,我认为你在这个问题上有狡辩之嫌。

你用 grieve = 忧伤 只会误导读者的。

Wrong is wrong, rationalization won't help you much, my dear fri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3 0:56:00 发表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今天
本人大力強調信達雅﹐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難道大家認為信達雅的理論錯了﹖到
底許的理論對﹐還是信達雅理論對﹐譯者應該有個歸從﹐否則怎能把翻譯引上正確
道路。


许发展了“信达雅”理论,提出“信达优”理论,两个理论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ive it a try again for fun....^_^


Dead vines and old trees with crows at dusk;
A small bridge over a streamlet by houses.
A bony horse on an ancient road in zephyr,
While the sun setting in the west;
A heart-broken man roaming around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了解許先生。只根據別人提供的資料來發表意見。

看來現在許先生遵奉信達原則了﹐就不會隨心所欲創造了。很好。但這個“優”跟
“雅”有什麼區別﹖請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海外逸士 的帖子

海外前辈,不妨看看许先生专著《翻译的艺术》或《文学与翻译》,当会清楚对“信达雅”与“信达优”之区别与联系吧!许先生之“优”是“优化”或“发挥译语优势”之意。

   【转帖】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取得知识,“习”就是付之实践,“说”字和“悦”字通用,就是喜悦愉快。整句的意思是:得到了知识,并且经常应用,那不是很愉快的吗?这句话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说明了实践是得到知识的方法,愉快是得到知识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目的。一句话中包含了知识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真是内容丰富,言简意赅。这句话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翻译的吧。英国人理雅各(Legge)和韦利(Waley)的译文分别是:

  (1)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Legge)

  (2)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after all a pleasure?(Waley)

  两位译者都把“学”译成learn,据《牛津辞典》对learn的解释是gain knowledge or skill(得到知识或技术)。但《论语》中要学习的,主要是知识,而不是技术。中国儒家重学术,轻技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原因之一。所以《论语》中的“学”主要指知识而不指技术,译成英文用learn不如用gain or acquire knowledge(得到知识)更加恰当。其次,Legge把“时习之”译成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应用),“习”字理解为“应用”不错,“时”字解释为“经常”已经够了,再加“坚持不懈的努力”似乎过分强调。Waley把“时习之”译成to repeat at due times(在恰当的时候复习)。把“习”理解为简单机械的活动,力量似乎又显得不够。最后一个“说(悦)”字,Legge用了一个形容词pleasant,而Waley用了名词pleasure,这两个词都和动词please(喜欢,高兴)同根,平淡无奇,显不出精神上的乐趣来。因此,全句可以考虑改译如下: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rom time to time?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句话对我一生的成就关系很大。简单说来,我这一生就是不断取得知识,不断实践,不断得到乐趣的一生。我的成就,主要是出版了一百二十部中文、英文、法文的文学著译。这在全世界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似乎还没有第二个,而取得这些成就的方法,就是“学而时习之”。我学翻译,先学严复的“信达雅”,再学鲁迅的“信顺”,又学郭沫若的“越雅越好”。究竟谁是谁非?到底要不要雅?这就要看实践了。实践鲁迅理论的翻译家有董秋斯,他的代表译作是Dickens的David Copperfield(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章谈到大卫出生时说:It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an to cry,simultaneously.

  董秋斯的译文是:据说钟开始敲,我开始哭,两者同时。

  接近严复理论的翻译家有张谷若,他对大卫出生的译文是:据说那一会儿,铛铛的钟声,和呱呱的啼声,恰好同时并作。

  比较一下两种译文,董译虽然字字接近原文,但原文抑扬顿挫,从容不迫,听来悦耳;译文却短促生硬,恨不得赶快敷衍了事似的。张译相反,加了“铛铛”和“呱呱”两对形声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大卫出生,音美取代了原文重复的形美,又增加了意美,比董译更悦耳,又悦目,可以说是胜过了董译。但是最后六字,虽比董译稍好,但像算账似的没有文学意味,应该算是败笔。这是学习的结果。能不能取长补短,吸收张译的好处,弥补他的缺陷呢?那就要看实践了。我实践的结果是下面的译文:

  据说钟声铛铛一响,不早不晚,我就呱呱坠地了。

  新译用双否定的方法,把“两者同时”改成“不早不晚”,符合白话文学的口气,觉得是把“两者同时”和“恰好同时并作”优化了。从理论上看来,“信达雅”和“信顺”似乎都不如“信达优”。译后有点自得其乐,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信达优”的原则,不但可以应用于英译中,也可以应用于中译英。如毛泽东词《昆仑》中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中间三行有美国诗人PaulEngle夫妇和Barnstone的两种译文:

  (1) Give one piece to Europe,
     send one piece to America,
     return one piece to Asia.(Engle)

  (2)1 would send one to Europe,
     one to America,
     and keep one parthere in China.(Barnstone)

  第一种译文把“一截”译成piece,第二种译成part,都可算是符合“信顺”的翻译,但能不能算“雅”呢?piece太小,part太俗,都看不出昆仑山崇高巍峨的形象,听不到“昆仑”叠韵的音美。我看可以优化如下:

  (3)I'd give to Europe your crest,
     And to America your breast,
     And leave in the Orient the rest.

  新译把三个“一截”优化为crest(顶部,山峰),breast(胸部,山腰),the rest(余部,山脚),不但可以使人看到高大的昆仑山,还可以使人听到三个[est]的声音,联想到高耸入云的Everest(欧美人称呼珠穆朗玛峰的别名),这就可以算是达到了优雅的境界。如果能够得到登昆仑而小天下的乐趣那又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9 12:07 , Processed in 0.080467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