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外逸士

同题翻译笔会,天净沙—(元)马致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0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關於“憂”字﹐就譯者讀者之間來說﹐譯者不需定下是什麼樣的憂﹐讀者是會根據上
下文理解的。別把讀者當弱智﹐一定要譯者幫他們創造性地解釋了才會理解。至于
讀者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就不關譯者的事了。

至于“憂”字究竟用哪個詞翻譯﹖如說擔憂﹐當然不錯。但擔憂的結果是不是憂從
中來而心憂了﹖擔憂是說表面的﹐心憂是說內在的。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今天
本人大力強調信達雅﹐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難道大家認為信達雅的理論錯了﹖到
底許的理論對﹐還是信達雅理論對﹐譯者應該有個歸從﹐否則怎能把翻譯引上正確
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3 0:56:00 发表
關於“憂”字﹐就譯者讀者之間來說﹐譯者不需定下是什麼樣的憂﹐讀者是會根據上
下文理解的。別把讀者當弱智﹐一定要譯者幫他們創造性地解釋了才會理解。
至于
讀者如何創造性地理解﹐就不關譯者的事了。

至于“憂”字究竟用哪個詞翻譯﹖如說擔憂﹐當然不錯。但擔憂的結果是不是憂從
中來而心憂了﹖擔憂是說表面的﹐心憂是說內在的。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


逸士,我认为你在这个问题上有狡辩之嫌。

你用 grieve = 忧伤 只会误导读者的。

Wrong is wrong, rationalization won't help you much, my dear fri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3 0:56:00 发表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今天
本人大力強調信達雅﹐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難道大家認為信達雅的理論錯了﹖到
底許的理論對﹐還是信達雅理論對﹐譯者應該有個歸從﹐否則怎能把翻譯引上正確
道路。


许发展了“信达雅”理论,提出“信达优”理论,两个理论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Give it a try again for fun....^_^


Dead vines and old trees with crows at dusk;
A small bridge over a streamlet by houses.
A bony horse on an ancient road in zephyr,
While the sun setting in the west;
A heart-broken man roaming around the worl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了解許先生。只根據別人提供的資料來發表意見。

看來現在許先生遵奉信達原則了﹐就不會隨心所欲創造了。很好。但這個“優”跟
“雅”有什麼區別﹖請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海外逸士 的帖子

海外前辈,不妨看看许先生专著《翻译的艺术》或《文学与翻译》,当会清楚对“信达雅”与“信达优”之区别与联系吧!许先生之“优”是“优化”或“发挥译语优势”之意。

   【转帖】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取得知识,“习”就是付之实践,“说”字和“悦”字通用,就是喜悦愉快。整句的意思是:得到了知识,并且经常应用,那不是很愉快的吗?这句话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说明了实践是得到知识的方法,愉快是得到知识的结果,也可以说是目的。一句话中包含了知识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真是内容丰富,言简意赅。这句话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外国人是如何翻译的吧。英国人理雅各(Legge)和韦利(Waley)的译文分别是:

  (1)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Legge)

  (2)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 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after all a pleasure?(Waley)

  两位译者都把“学”译成learn,据《牛津辞典》对learn的解释是gain knowledge or skill(得到知识或技术)。但《论语》中要学习的,主要是知识,而不是技术。中国儒家重学术,轻技术,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原因之一。所以《论语》中的“学”主要指知识而不指技术,译成英文用learn不如用gain or acquire knowledge(得到知识)更加恰当。其次,Legge把“时习之”译成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经常坚持不懈地努力应用),“习”字理解为“应用”不错,“时”字解释为“经常”已经够了,再加“坚持不懈的努力”似乎过分强调。Waley把“时习之”译成to repeat at due times(在恰当的时候复习)。把“习”理解为简单机械的活动,力量似乎又显得不够。最后一个“说(悦)”字,Legge用了一个形容词pleasant,而Waley用了名词pleasure,这两个词都和动词please(喜欢,高兴)同根,平淡无奇,显不出精神上的乐趣来。因此,全句可以考虑改译如下: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rom time to time?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句话对我一生的成就关系很大。简单说来,我这一生就是不断取得知识,不断实践,不断得到乐趣的一生。我的成就,主要是出版了一百二十部中文、英文、法文的文学著译。这在全世界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似乎还没有第二个,而取得这些成就的方法,就是“学而时习之”。我学翻译,先学严复的“信达雅”,再学鲁迅的“信顺”,又学郭沫若的“越雅越好”。究竟谁是谁非?到底要不要雅?这就要看实践了。实践鲁迅理论的翻译家有董秋斯,他的代表译作是Dickens的David Copperfield(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章谈到大卫出生时说:It was remarked that the clock began to strike and I began to cry,simultaneously.

  董秋斯的译文是:据说钟开始敲,我开始哭,两者同时。

  接近严复理论的翻译家有张谷若,他对大卫出生的译文是:据说那一会儿,铛铛的钟声,和呱呱的啼声,恰好同时并作。

  比较一下两种译文,董译虽然字字接近原文,但原文抑扬顿挫,从容不迫,听来悦耳;译文却短促生硬,恨不得赶快敷衍了事似的。张译相反,加了“铛铛”和“呱呱”两对形声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大卫出生,音美取代了原文重复的形美,又增加了意美,比董译更悦耳,又悦目,可以说是胜过了董译。但是最后六字,虽比董译稍好,但像算账似的没有文学意味,应该算是败笔。这是学习的结果。能不能取长补短,吸收张译的好处,弥补他的缺陷呢?那就要看实践了。我实践的结果是下面的译文:

  据说钟声铛铛一响,不早不晚,我就呱呱坠地了。

  新译用双否定的方法,把“两者同时”改成“不早不晚”,符合白话文学的口气,觉得是把“两者同时”和“恰好同时并作”优化了。从理论上看来,“信达雅”和“信顺”似乎都不如“信达优”。译后有点自得其乐,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信达优”的原则,不但可以应用于英译中,也可以应用于中译英。如毛泽东词《昆仑》中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中间三行有美国诗人PaulEngle夫妇和Barnstone的两种译文:

  (1) Give one piece to Europe,
     send one piece to America,
     return one piece to Asia.(Engle)

  (2)1 would send one to Europe,
     one to America,
     and keep one parthere in China.(Barnstone)

  第一种译文把“一截”译成piece,第二种译成part,都可算是符合“信顺”的翻译,但能不能算“雅”呢?piece太小,part太俗,都看不出昆仑山崇高巍峨的形象,听不到“昆仑”叠韵的音美。我看可以优化如下:

  (3)I'd give to Europe your crest,
     And to America your breast,
     And leave in the Orient the rest.

  新译把三个“一截”优化为crest(顶部,山峰),breast(胸部,山腰),the rest(余部,山脚),不但可以使人看到高大的昆仑山,还可以使人听到三个[est]的声音,联想到高耸入云的Everest(欧美人称呼珠穆朗玛峰的别名),这就可以算是达到了优雅的境界。如果能够得到登昆仑而小天下的乐趣那又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3 0:56:00 发表
看過那位許淵仲的某些翻譯﹐太隨心所欲。他的理論誤導了多少初學者。所以今天本人大力強調信達雅﹐來糾正他的錯誤觀點。難道大家認為信達雅的理論錯了﹖到底許的理論對﹐還是信達雅理論對﹐譯者應該有個歸從﹐否則怎能把翻譯引上正確道路。


“太随心所欲”,这个评价太空泛,请海外前辈给出实例来说明。
一诗可多译,同台竞技。海外前辈不妨将您的译诗与许的译诗拿出来比比,好不好不是自己说了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5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無心劍君﹕
[許先生之“优”是“优化”或“發揮譯語优勢”之意]
這裡的“譯語”﹐如果指中譯英的英文﹐那麼“优化”或“發揮优勢”與“雅”無
根本差別。但如果“發揮优勢”意為“創造性翻譯”﹐就跟“前面的”信達“有矛
盾了。(本人一般不看別人的理論。我要從自己的實踐與經驗裡總結出自己的理論。)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rom
time to time?
這句譯得比外國人的好。由此看出閣下有翻譯的潛力。

關於聲聲慢--(李清照)譯文﹐本人譯過。另有四位名人也譯過。本人另有評文。兩
者都沉下去了。閣下如果能下去找一下更好。可以對比看。否則﹐我重貼一下。但
重複貼的話﹐論壇領導會有意見。如果你有翻譯以外的(當然也可以包括翻譯中的)
問題﹐可以E我討論。我一向歡迎與年輕人討論問題的。使我感到也年輕了。

xlwoo2000@yahoo.com.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海外逸士 的帖子

海外老师可以提上来,大家可以就学术问题认真讨论。一定要吸取风雅诗词的教训,请大家在交流中注意语气平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外逸士 于 2009-11-25 7:08:00 发表
答無心劍君﹕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from
time to time?
這句譯得比外國人的好。由此看出閣下有翻譯的潛力。



Yishi, I find you often confuse A with B, hehehe, really too old to read properly? Do you have private health fund to cover the cost for your reading glasses? hehehe

Th very line metioned above is Mr. Xu's, not Wuxinjian's, though his works are equally good.

Yishi, let us agree to disgree, for it is very hard to change one's mindset, especially for people like you, right? hehehe, so I reckon we are all entitled to our opinions.

Chee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13:37 , Processed in 0.084959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