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水晶石

诗歌创作和赏评中的一些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6 0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石 发表于 2014-11-25 22:14
您的审美基于您的理念,即使是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我不认为含意象的诗比直白的诗更美。我很愿意再列举张 ...


您的审美基于您的理念,即使是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我不认为含意象的诗比直白的诗更美。我很愿意再列举张予这首我认为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歌,基于文字本身的写法技巧,而不是靠意象取胜,而恰恰末句的意象,显得多余。

一座山,一座寺(张予)
在青龙山,寺院是多余的
村民走在厂区的路上
没有灰尘荡起

回头是一片浅坡,白色的村庄
是大海遗忘在沙滩的贝壳
千年塔林只占了小小的一角

拾阶而上,没有钟声
在一棵结满核桃的树下
后寺河绕过了慈云寺

祖籍山东的小和尚不念经
打扫院子,吃三胖婶做的斋饭
过着散客带走的日子

合上经书,合上慈云寺
合上民权村,合上青龙山脉
合上开启的每一扇门

我还是我
而你,依然在那里
衔着一粒不问春天的种子



赏析:《
一座山,一座寺》是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歌,全诗描写了一处世外桃源的景象,没有灰尘,不需要寺庙,因为那里本身是纯净的。小和尚也是快乐和洒脱的如村民一样的人,因为寺庙以外那村那山也是无烦扰的。我不知道作者写诗的真实意图,也或许作者并没有想太多,而是在写景中自身诗感的天然流露。全诗有一种脱离现实追求理想之境的情感,这使得作品清新脱俗。另外,在诗歌表达上,结构层次分明,由山入寺见人,镜头逐步拉近,然后再逐一合上,非常艺术化,就像展示给大家一部精彩短片,而这个短片又被合上,不受现实现实污浊世界干扰,而保留那块理想中的圣洁,这是有很高境界的。无论如何,作者的文笔流畅优美,语言结构充满艺术,可媲美名篇佳作。

    张予的这首《一座山,一座寺》,是我不想谈或回避过的作品,也是我没有把这首诗选进精华卷的,不是因为意象化。如果接先生“而恰恰末句的意象,显得多余”。就展开谈一下:如果说这首诗没有这个结尾会带来怎样的理解?作品后的赏析足够了,但作品的思想或所要表达的精神就没有赏析到,对诗升华的部分就是忽略,而所有的前面都是铺垫,表现的艺术性之外的精神内核或者作者其创作根本意旨,确是远远大过它表现的形式。欣赏就显得“入的山寺去”没有“出得山寺来”。场景与人物的次第展开,就是为呈现纯净自然出尘超俗吗?“合上......"之后,更见作者胸臆,我想先生能窥得到。”白色的村庄“”合上民权村“在作品里是理解作品”诗眼“也可以与”千年的塔林只占小小的一角“作对照去理解。这里需要洞开思维,不容表面化解读,意味与具象的结合也在这里(意象化的魅力与诗性语言的功效也可见一斑)。具体解读无需做妄度与揣测。
     ”我还是我/而你,依然在那里/衔着一粒不问春天的种子“,正是作者”出得山来“,在诗中站立起来深刻的独到之处,恰恰不是多余。假使用先生所理解的现实手法,这里几乎是难以表达的,即使清晰准确地呈现出诗歌里的精神内核,决定也是直白而少诗意和余味的,作品最多能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会少了时代性的东西与诗歌精神的突破性,作品中的”你“,是山寺,塔林,也是小和尚与三胖婶,更应该理解为是一个群体,一个群体性逃避现实麻木不仁及其乌托邦性的世外桃源的合体,“不问春天的种子”在前面意象化的铺垫下是推进了一步,达到作品现实意境之外的精神境界,就是放弃追求与理想,甚至信仰与梦想迷失的一群,就是“不问”的一群及生命状态,所反衬出来的“我”就不是来来去去的“散客”。这样据实性的解读,是很难把握到创作时那种客观情态的,但不至于云中雾里。
  回头关照这首诗表现的艺术性,就可以看出我与先生理解的差别在哪里:作品开始到结尾都是意象化表达,分析下:青龙山,多余的寺院,村民走过没有尘埃,看是白描似的现实手法,在“多余”“没有尘埃”,先生能不能生发出现实之外的想象,或者是文字之外的意韵?现实的乡村生活与清静无为修禅论道的寺院,会有什么关系呢?寺庙又能安放下多少村民的悲欢离合的现实命运呢,多么虚无缥缈,而多余啊。走在厂区的村民没有荡起尘埃,一个方面寺庙的清静,而另一个方面是不是村民对寺庙忽略或“无暇‘的关照?
回头看是一片浅坡,村庄是被大海“遗忘”的贝壳,这里的被遗忘,这里的大海是白描写实吗?象征的意味就在这里,就是说乡村的一种生存状态,而代指寺院与慈悲众生佛祖的塔林“只占小小的一角”多么微不足道啊。下一节尽可以作为现实的描述,但“结满核桃的树”也是可以生发出:佛教可以统治人思想的时代已尘埃落定成为过去式了,只因为它是长在慈云寺里的核桃树,就绝不是闲笔!
祖籍山东的小和尚,胖三婶的出场是作者诗意情态或意绪恰到好处的设置,也是诗意深化延展借助细节与具象化而呈现的手法,理解成现实的人物恰恰是被一叶障目的,为什么不是山西的,不是苗条或瘦小的呢,这要去问作者张予,这传递着诗者对地域人物及形体的观念与认知,是可以肯定也具备意象化而突破表面的陈述——不念经的和尚,做斋饭的三胖婶,散客都是不问苍生的代表无为的一群。

“合上经书,合上慈云寺
合上民权村,合上青龙山脉
合上开启的每一扇门


我还是我
而你,依然在那里
衔着一粒不问春天的种子“


   是什么样情态下,诗者走进”一座山,一座寺“,是散客的游玩探境吗?是小和尚,三胖婶不染尘世的无为吗?一座山与一座寺相对的是什么?是不是作品中”走在厂区的村民“”像被大海遗忘的白色村庄”呢?出得山来“合上...合上...合上...合上...合上..."你读到的是悟得”明镜无台,无需尘埃“的化境和身心的惬意与自得吗?还是平静里裹着惊雷,诗者大悲而无语呢?当然诗友可以都不接受。经书,寺院,民权村,巍巍的青龙山脉,用”合上“如此轻,是如此地举重若轻!当发觉所有开启的门,都不是诗人所要的理想之境,不合上还待如何?在这之前的艺术表达可以是画家,可以是建筑师,而这里的精神境界恰恰是中国诗人所与生俱来的品格,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的境界没有什么区别,最后的一节不解也就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6 0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石 发表于 2014-11-25 19:04
意象作为自带修辞的表达,很容易增强诗句的美感,而意象表达属于一种类似于多重修辞的写作方法,并不难学习 ...

请先生读周塬的拙作,再悟一下。

雪中行(二首)

              周 塬


冬天的时候,你的目光变得犀利
我是雪中人
雪花更大的时候,一架
闪着磷光的骨头,就在旷野里独舞

你五月的样子,魅惑了我的一生
想象温暖会是多少层洁白的雪絮
谎言总会漂亮到极致,像印到纸上的诗
让无边的白不再有坚实的阵地

用尽一生捡不起一朵雪的白,而梅花
妖娆,正是妩媚时刻
没有一片花瓣甘愿回到土地
吹箫人,临风写意的是那年的相思



城市的楼宇,是人们栖息最后的森林
没有苍狗吠月,狼群的哀嚎
寂寞长成霓虹的样子,有一种病毒
叫无药可治

短暂的拥抱,都是错误,些许的苍凉
沉寂在灯红酒绿的深处
一杯酒暖暖胃,暖不了握手之后的寂寥
我把黑夜煮成失眠的咖啡,思索依然地冰冷

活在文字深处,它们已不知如何承受的起
生命的轻重
一个在吸毒,一个在卖淫,一个找先生算命
我是一个戒赌的人,开始鄙屑你一吨的钱币

2014.1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6: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塬 发表于 2014-11-25 22:27
如果先生能够如此接受,现代意象化诗歌,不再是一个表现手段和修辞,而是构造现代诗歌主题性的丰富形成现 ...

我想这样阐明我的观点:周老师立足意象诗歌这个流派,提出意象诗与生活相结合,这是有利于意象诗歌发展的,在这个支流领域,您可能做出了贡献。但意象诗只是诗歌中的一个流派,如果想让意象诗渗透到所有诗歌中去,是不正确的,因为意象诗的对意象的过度使用,同时是具有破坏性的。古诗中包含丰富的意象,但绝大多数流传下来的诗歌都不是意象诗风格,这是有道理的。意象诗以渲染意境为主,而且是比较美的意境,但这种美是腻味的,容易令人审美疲劳的,也就破坏了美的感受。如果按周老师说的,诗歌的评价是审美,那么我与周老师主要的分歧就是对这个美的界定。依然以人做比,我喜欢素面而有气质的,也有人喜欢施淡妆的,或者有人喜欢古典打扮的等等,而周老师喜欢妖艳的,故认为施淡妆的化妆不到位(而我恰恰认为浓妆过分)。不能说不符合大众审美的就不美,但受欢迎的诗歌,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这会成为时代主流。而能流传久远的诗歌,则是符合审美中的恒定元素而不受时代变化而淘汰的,这种恒定更多来自诗的本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6 17: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7: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晶石 于 2014-11-29 22:05 编辑
周塬 发表于 2014-11-26 00:50
您的审美基于您的理念,即使是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我不认为含意象的诗比直白的诗更美。我很愿意再列举 ...

首先,作一个更正,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不是多余的,确实也是很妙的。我先前将末句的“你”理解为诗歌外的人物,所以无法理解。见周老师提点末段后再一想,是指的前面的一个整体,也就是在将前面的村山合上后的一个整体,让之缩小成不问春天的小鸟在“我”的情思远处,是继上文结构的继续艺术化处理。就像我赏评中说的,就像在拍摄一部电影,画面的步步展开与收拢,最后回归到拍摄者。我推崇这首诗就是因为这种艺术处理。当然,作者没有给出他的解释,我在以自己的理解做出了解读与推崇。如果作者认为我的解释和作品无关,那我可能会认为作者写作得很平庸。但无论如何,这首诗的结构对称性和逻辑性很强,所以我愿意相信自己的解读反映了作者的意图。其次,我不同意将本诗的语言归为意象表达。周老师认为这个村和村民都是虚拟,我或许同意(但我认为可能是作者旅游所见而引发的灵感),若认为是一种意象,我是不能同意的,如果这也称为意象诗,那就没什么不是意象了。那样的话,即使如《简爱》主人公这位虚拟和被赋予爱情平等的追求者,也变成意象了,这是荒谬的。您说“青龙山,多余的寺院,村民走过没有尘埃,看是白描似的现实手法,在“多余”“没有尘埃”,先生能不能生发出现实之外的想象,或者是文字之外的意韵?”,这段文字确实可以引发文字外的意韵,就像我在赏评中提到而您也体会到的,是一种世外桃源,有一种追求理想之境的情感,这样的描述恰恰表明了,白描式的文字,也可以有比意象诗更好的意境渲染效果。这是我所喜欢的依赖文字语言本身创造出的诗境,而不依赖意象。如果说意象,第二段贝壳那句是意象表达,诗歌中少量意象是可以为诗歌增色的。但有别于意象诗那种意象堆积和叠加的写法。
您说的“核桃树”的含义体现了我们的视角习惯差异,如果这棵树真如您所说代表了佛教XX云云,那是符合意象诗特征的,但我认为那或许是您的过度解读。若按您对诗句的逐句理解,每种景致代表另外的意象的话,破坏了我对全诗的审美,那么我所认为的诗歌美将不复存在。我所看到的清澈如水的山村将不复存在,我所体会到的诗句中的洒脱和理想之境将不复存在。所以俺您的看法,这首诗意象表述不到位,诗歌不够精华,作者表达出的精神境界还不够高大上;但从我的角度解读,这首诗绝对是精华,自然流露出作者的大情怀。
我也附上我一首诗,一种文字中的情怀,只写清风,与意象无关。

清风起

(一)
风乍起,
不卷尘泥,
窗前婆娑,
落英几许?
千里江舟难复还,
却总赖东风无力。


(二)
但见疏狂影,
不现浪迹踪,
一点浮云任自流,
跋涉山和水。


(三)
放两袖清风,
吹晴空万里。
虚怀歌且行,
不卷云和雨。

-----------------------------------------------------
请勿用意象解读我的诗歌,千里江舟纯粹以景致表现心情,一种思归人的心情。两袖清风是个双关,但不表示意象,这首诗在字里行间已经展现出我所要的豁达、清明而精神自由的状态。如果周老师将双关都认为是意象也无不可(虽然我认为有差别),但还是与意象诗的写法有很大不同的,因为我的写法是简明的直接双关,景物描写也是实景,这才是真正的情景交融;而意象诗是用意象来塑造非真实的场景和诗歌环境并引起主题模糊。

点评

千里江舟,两袖清风,云和雨?  发表于 2014-11-29 20: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7: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晶石 于 2014-11-29 22:25 编辑
周塬 发表于 2014-11-26 00:58
请先生读周塬的拙作,再悟一下。

雪中行(二首)

我说过周老师的诗歌确实很美,但也很容易审美疲劳,读两首以上就很难耐心读下去了。而且意象多了主题晦涩,各首诗使我产生类似的感觉,不能给每首诗不同的个性,是不利于让歌首诗顶天立地的。而且很多常见意象的约定俗成,比如“闪着磷光的骨头”,在多首意象诗中出现过,就论坛中近期作品就出现多次。第一次出现的是好句,第二次以后出现的就成了鸡肋。您第二首诗,我觉得第三段比较出彩,而那恰恰是因为语句归到了实处,我认为前面两段的意象铺垫渲染太多,没有必要。

----------------------------------------
论坛的检索功能还真挺差劲的,不过即使没有闪着磷光的骨头,“骨头”您总该承认很常见吧,只记得最近看到的是镇州兄弟《蓝月亮》中的“莹莹的骨骼”。这样那样的骨头又有多少区别呢。

点评

“闪着磷光的骨头”在多首意象诗中出现过?举个例子吧!学习下。  发表于 2014-11-29 2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1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志良 发表于 2014-11-26 17:34
欣赏,学习,问好各位。

欢迎秦兄临帖,望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6 21: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句本身能呈现很丰富的东西,这些东西不需要附加于意象,而是通过文字诗意化的组合、结构、内在节奏等各种方式呈现的,是依赖与文字写作本身的而不必借助外界意象的。这种诗歌体会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一旦懂得写作的妙处,却也不是难事。不同的表达、不同的节奏都反映不同的意境情绪甚至作者的思想。比如,不同的语言和节奏表达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节奏太快显得活跃而不稳重,如果要表达轻快喜悦,就需要有较强的节奏感,而如果要表达情感的厚重,就需要控制节奏,语言要更凝重,且不能流于口语。除非打油诗或讽刺诗等非正式的表达,否则口语都不是慎重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2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优秀的意象诗人,因为任何流派都需要有其代表性的精品。但我不希望诗歌界意象泛滥,也不希望诗歌学习者只看到意象诗的美而导致审美缺陷。更不希望学院派过分渲染意象的作用,而忽略了诗歌本质的东西,诸如文学基本写作、叙述结构、韵律节奏等等更基础也是更重要的东西。诗是文学的一种,而文学写作与欣赏中的各种技巧也应该是诗歌不可忽略的,意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很遗憾不能很好地表达我注重的“文字本身”这个提法,而好的诗人需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不是靠意象靠优美词句就能达成的。或许可以这样说,诗歌更需要的是意境而不是意象,而意象只是表达意境的一个方面,相当于为创造意境而作的修辞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5-1-9 02:30 , Processed in 0.11363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