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冯歌

[小诗] 木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4 2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精华帖子是经得起推敲的!

   建议提一提不同意见,若是批评最好!

    心语如是说!

      欢迎批点我的不同见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4 2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精华,要让读者看到精在那里,华在何处才是!

    它与《版主推荐》的评定不同,因为只是建议而不是定义!

      不知深浅东方朔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4 23: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徐一川 于 2019-9-5 00:02 编辑

      诗友们上述的讨论交流很活跃,这样的氛围很好,论坛论坛,本来就应该如此,就诗论诗,各抒己见,相互探讨,可斟酌,可商榷,可采纳,可保留。对这首《木匠》,本人支持精华,认为作为一首讴歌普通劳动者,讴歌一位无名木匠的赞美诗,这首作品无疑是成功的。首先,诗人的切入十分精准,“卯和榫”,最能体现中国建筑、木艺家具和器具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它凝聚了千百年来无数匠人的心血,是他们辛勤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以劳动者最具代表性、特定的物件切入,既贴合主题,也迅速将读者的目光聚焦,“卯和榫来自两棵树/匠心和良心只在一副肉体里”,匠心,良心,意味着手艺和操守。德艺双馨缺一不可,犹如卯和榫,“把一块木和另一块木连接”,这样制作出来的东西方能“密实,经年不开裂”。这不仅是劳动者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最起码的要求,更是受益者对他们最高的褒奖与赞美。
      正如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一些寻常的木头/在他满是老茧的手掌/重新开出花朵”,零碎的木块丢进火堆,会让他愤怒。在木匠眼里,每一块木头都不是木头,都是他的化身,他的子女,他的肉体和灵魂。如点石成金,他精湛的手艺能让寻常木头开花。“......用一生和木头打交道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他一直做一件事/把自己深铆进木头,深铆进泥土”,(这里本人同意纳兰容容诗友对“铆卯”二字的规范释义,我个人建议用“铆”),木匠对树、对木、对自己职业的钟情和眷恋,达到了一个情绪上的最高点,像一曲生命交响演奏到最为壮怀悲昂的华章,而此处我们要学习的是,诗人在此并未运用多么高大、华丽的语言,仍是以十分简洁质朴,木质般的诗句,将木匠一生奉献、将生命融进木头的炽热情感、执着精神和诗人由衷的敬意,完美呈现,其光芒和力度反而超越了一切华丽辞藻,令人动容。
      “木匠的遗言飘着木香”,经久不散。总体来说,这首作品整体构架扎实,语言醇朴厚实,情感抒发深沉而饱满,如同一块已经打磨成型的好木,飘着木香,且有光泽,有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4 23:45: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纳兰容容 于 2019-9-4 23:48 编辑
徐一川 发表于 2019-9-4 23:35
诗友们上述的讨论交流很活跃,这样的氛围很好,论坛论坛,本来就应该如此,就诗论诗,各抒己见,相互 ...

我可没说用“铆”。你们随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容容 发表于 2019-9-4 23:45
我可没说用“铆”。你们随意吧。

纳兰诗友抱歉让您误会,我是个人建议该处用“铆”字更为规范,未曾说是您的意思。只是本人赞同您对此二字的释义。向您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6:28: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川 发表于 2019-9-5 00:02
纳兰诗友抱歉让您误会,我是个人建议该处用“铆”字更为规范,未曾说是您的意思。只是本人赞同您对此二字 ...

你说你自己,就可以了。
我的看法,不重复累述。
感觉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7: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冯老师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遗言飘着木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7: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朔南 发表于 2019-9-4 20:36
真正的精华帖子是经得起推敲的!

   建议提一提不同意见,若是批评最好!

感谢诗友的直言,并说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我觉得玩论坛的任何人,都应该且能够接受建设性的批评(攻击性除外!)。否则,你发帖的目的是什么?求顶礼膜拜吗??!
2,这首习作应该不愧精华。(当然,不是所有的已精华作品都配!)我想说的是,衡量一首诗歌的核心标准是诗意。诗意,原是一个缥缈的词,仿佛空中楼阁,但并非无迹可寻。诗意,有一个几乎可以量化的名字:张力。因为“力”是可以量化的。
3,张力有四个基本形式:隐喻、反讽、复义、包容。现在,从力的方向反证文本:

“我一生锯开过很多树——————与树为敌
我死了,要在我坟前栽一片树林
我在地下把树托举起来”—————与树为友

1,隐喻。树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木匠也可以不是木匠。这里有揭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2,包容。简单说,包容即对立的统一。对立的矛盾越大,越有惊艳的戏剧性效果。

那么,这个文本是否可以承受“顶礼膜拜”呢?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衡量一首诗歌的成色还需要参考其他因素:结构的稳妥,文本的凝练性,以及语感的音乐性等等。这里不一一细说。在我看来这个文本还有不少瑕疵:

卯和榫来自两棵树
匠心和良心只在一副肉体里————良心的依托有问题,有点刻意强加
把一块木和另一块木连接
团结,密实,传世,经年不开裂

一些寻常的木头
在他满是老茧的手掌
重新开出花朵

“败家子!木头哪有下脚料?!”
零碎的木块丢进火堆
像烧掉他的反复揣摩的木器
一样,让他愤怒————————这一节的向心力不是很好,也不是很真实。即是“下脚料”可为卯,用得完吗?

他木工手艺精湛————————————-有必要交代吗?重新开出花朵,不能证明手艺精湛?
他是用一生和木头打交道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他一直做一件事
把自己深卯进木头,深卯进泥土——————棺材的意象,是不是有必要出场?

“我一生锯开过很多树
我死了,要在我坟前栽一片树林
我在地下把树托举起来”

他的遗言飘着木香——————1,收尾在遗言飘着木香,主旨就落在人,属赞美属主观定义,反而写满。我觉得读者可以自行判断。2,如果删去,仅以遗言本身收尾,反而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意犹未尽的效果。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问好~



点评

车行老师点评精彩,学习  发表于 2019-9-5 08: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5 08: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方朔南 于 2019-9-5 08:10 编辑

感谢诗友的直言,并说一些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我觉得玩论坛的任何人,都应该且能够接受建设性的批评(攻击性除外!)。否则,你发帖的目的是什么?求顶礼膜拜吗??!
2,这首习作应该不愧精华。(当然,不是所有的已精华作品都配!)我想说的是,衡量一首诗歌的核心标准是诗意。诗意,原是一个缥缈的词,仿佛空中楼阁,但并非无迹可寻。诗意,有一个几乎可以量化的名字:张力。因为“力”是可以量化的。
3,张力有四个基本形式:隐喻、反讽、复义、包容。现在,从力的方向反证文本:

“我一生锯开过很多树——————与树为敌
我死了,要在我坟前栽一片树林
我在地下把树托举起来”—————与树为友

1,隐喻。树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木匠也可以不是木匠。这里有揭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
2,包容。简单说,包容即对立的统一。对立的矛盾越大,越有惊艳的戏剧性效果。

那么,这个文本是否可以承受“顶礼膜拜”呢?我觉得还远远不够。衡量一首诗歌的成色还需要参考其他因素:结构的稳妥,文本的凝练性,以及语感的音乐性等等。这里不一一细说。在我看来这个文本还有不少瑕疵:

卯和榫来自两棵树
匠心和良心只在一副肉体里————良心的依托有问题,有点刻意强加
把一块木和另一块木连接
团结,密实,传世,经年不开裂

一些寻常的木头
在他满是老茧的手掌
重新开出花朵

“败家子!木头哪有下脚料?!”
零碎的木块丢进火堆
像烧掉他的反复揣摩的木器
一样,让他愤怒————————这一节的向心力不是很好,也不是很真实。即是“下脚料”可为卯,用得完吗?

他木工手艺精湛————————————-有必要交代吗?重新开出花朵,不能证明手艺精湛?
他是用一生和木头打交道的人
在生命的最后,他一直做一件事
把自己深卯进木头,深卯进泥土——————棺材的意象,是不是有必要出场?

“我一生锯开过很多树
我死了,要在我坟前栽一片树林
我在地下把树托举起来”

他的遗言飘着木香——————1,收尾在遗言飘着木香,主旨就落在人,属赞美属主观定义,反而写满。我觉得读者可以自行判断。2,如果删去,仅以遗言本身收尾,反而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意犹未尽的效果。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问好~

为点评点赞,不计文字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5-7 08:27 , Processed in 0.0987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