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山城子

研习百年新诗笔录【241-30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291、审美辽西青年女诗人
——穆桂荣的诗

穆桂荣是辽西人,我也是辽西人。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们不见面,也不泪汪汪,只是常在网上交流诗艺。她的第一本诗集《永远的节拍》出版后,我已经记录了数篇的欣赏文字,收在我的《赏诗笔记》和《徜徉爱苑》以及《形象诗美学》网集之中。近在网上又读到她的许多新作,依然爱不释手。我爱她作品语言的明晰灵动之美,意象的明艳简洁之美,意境的明朗含蓄之美。所以这样说,有我阅读时进入审美过程的纪录证明:

1、语言的明晰灵动之美

语言的明晰,首先是明白,而后是清晰;语言的灵动,就是灵活而又生动,或者说是渗透着灵气的生动,自然就不是一般的生动了。请看《化整为零》,最为明晰:

我很想
做家传或自传
三、五年了,提不起笔
长篇怕过俗过滥
短篇又怕管中窥豹
因此,写了一些诗
把家、把自己,都拆开
分成节,再装帧

句句明白如话,行行行走清晰。仿佛就是与密友谈心,表明自己天天孜孜以求的艺术爱好,就是以诗的形式,抒写家事与自己。而“拆开”与“装帧”两个动词的运用,立刻使诗的最后两行灵动起来,因而也使全诗站立起来。何以用这两个词就灵动呢?问题是作为写诗的素材的家事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事是感觉是思维,而不是物,因此既不可如物一样地“拆开”,也不可能“装帧”的。偏偏正是于这种通常的不可中,而使诗文本得到了物象一样具体可触可摸可视可觉的诗形象。再想一想,不用“装帧”,如何凸显诗也是一种艺术呢?又如何特别地艺术这8行的语言行走呢?这首诗语言的明晰灵动之美,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下面再看这首《下午》:

宁静的下午
是一朵温馨的花。我
在川边,在洲上
在花香弥漫的温柔中 
想你
你深邃的眼眸,如
一江湛蓝
一捧透明的思念
带走一片遥远,还有
江边的那抹绯红

这首短诗,只比七律多几个字。然而即便是唐诗中的七律,你也找不出这样多的灵动之处。把“下午”这样的时间概念,喻成一朵“花”,且“温馨”,诗一开头就灵动起来。第四行的“温柔”拟人,又使三、四行也灵气了,非一般地生动了。“一江湛蓝”的喻“眼眸”,“透明”的移就“思念”,活跃频出;而最后的“遥远”与“绯红”两个形容词的用如名词,已经是穆桂荣常用的灵动手法了。
诚然,举出这两首,并非说其它不是这样,而是为了说明诗人的语言明晰灵动之美,是如何通过积极的修辞方法而实现的。

2、意象的明艳简洁之美

意象是构成诗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诗行文中所有含着语言意义的物象与思象乃至幻象的合称。其明艳就是明丽美艳,简洁就是简约干净。请看《悟》:

爱来的时候,我
打扫门庭。让
花开出香,让鸟唱出婉转
我看到爱迈着阔步

灯盏的明媚,满怀温情
日子里,学着思念、疼痛、怨恨
天长日久,方知爱
是一枚涩涩红沙果

“爱来的时候,我打扫门庭”,这是意象①,美艳在“爱”这个抽象的东西,竟然有形地可以“来”了。
“让花开出香”意象②,明丽在花不是开出瓣,而是直接开出馨香来,揉视觉与嗅觉于一体,又何其简洁。
“让鸟唱出婉转”意象 ③,鸟儿唱出的歌,直达“婉转”,明丽简约在词类活用上。
“我看到爱迈着阔步”④,美在拟人,化抽象为具体了。
“灯盏的明媚,满怀温情”⑤,活用“明媚”,拟人灯盏。
“日子里,学着思念、疼痛、怨恨”⑥,美在分抛,及“疼痛”的活用。
“天长日久,方知爱/是一枚涩涩红沙果”⑦,美在以具体的物象,含着抽象的感觉。
全诗8行,共由7个意象组成,各个都因或喻或拟或活用词类,而使其明艳简约起来,一个都不含糊,实属不易。

再看《春天来了》这首,也是8行,共有8个意象组成:

春天像个五颜六色的小妖女
摆动着美臀,扭着柳腰
我瞥她一眼。如果
她向我走来
我就如醉汉憧她个满怀
温柔,如痴如泥
让红、蓝、白的小花
“咯咯”地笑个不停

“春天像个五颜六色的小妖女”①,那天我在网上看到,就憋不住乐了。咱老乡笔下的春天,竟这般地美艳可人。翻遍唐诗宋词,有过这样比喻的鲜活吗?
“摆动着美臀”②,“扭着柳腰”③,你看,说着说这就绰约地动起来了。那烂漫的形象,一如在眼前了。
“我瞥她一眼”④。若是我,就不是“瞥”,而是傻着眼睛地看了。
“如果她向我走来”⑤,我可能是向她走去哩!
“我就如醉汉憧她个满怀”⑥,谁不想这样呢?
“温柔,如痴如泥”⑦,好一个“如痴如泥”,是我,还是她呢?
“让红、蓝、白的小花/ “咯咯”地笑个不停”⑧哇!我多愿意在那笑声中,惬意人生之美呀!
我就不说这些意象是如何比喻,如何排偶,如何拟人,如何分抛,又如何在拟人中拟声了!

3、意境的明朗含蓄之美

诗的意境,是系列物象、思象、幻象所含之意的整合,是诗旨的寓所,是诗的灵魂的栖息之地。意境的明朗,是指褒义的阳光的思想情感的倾向;而含蓄,是指以某种艺术的形式装饰外观,而不直露内质的诗意状态。请看这首《从今以后》:

我是继续做诗还是不
收废品的那个人看重了我的诗稿、诗集
用三毛钱,帮我处理
半夜里,时常被老鼠的嗑咬惊醒

秋末,收起诗的残骸。如果
再见到那个破烂人,我会说
你等着吧
等我离尘而去
宁愿把自己放在外面
也要把诗全部装进坟墓

作为高雅文学体裁的诗歌,正处于商品世界的最底层,遭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挤压,这应当是诗界的共识。但依然有如穆桂荣这样的一大批青年诗人,辗转坚持与坚守,无疑这是诗国的希望所在。题为《从今以后》的这首诗,以收废品的人、老鼠、诗稿、诗集等意象,含蓄地描绘了高雅文学在商品社会所遭际的冷眼。但尽管冷眼如斯,诗人今后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坚守下去,直至“离尘而去”。其明朗的诗心,就含蓄在“把诗全部装进坟墓”的最后的意象里了。如果行文中利用各种意象隐讳地表达出颓废与绝望,其造成的意境就不叫明朗,而只能称为晦涩或灰色了。
穆桂荣的诗作,不论是写家里的生活琐事,还是个人瞬间的所得,抑或一花一鸟一石,则都借助其熟捻的修辞技法,来渲染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因而其诗作每一首的意境,都是明朗而含蓄的。再看这首《红叶》;

你听一束阳光饮水的声音
一步步加深自己的色泽。我
嗅出你春天般的妩媚
几经细雨的吻咂,几经夜的抚爱
鲜嫩、柔婉,在三峡、在水湄
云飘过,风吹过。红叶林里
有绿色的鸟鸣和我,还有
山旮旯里欢笑的月牙,还有
撒野的露珠
诗的眼睛,望着一片片红叶
爱也不是
不爱也不是

悲秋诗作,始自宋玉,伤感之风穿越唐诗宋词,又直下元明清。恕我孤陋,脑海里只冒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句,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昂扬之句。有这两句的引导,喜秋颂秋之作,才不时被借鉴到自由体新诗中来。这首《红叶》,从“春天般的妩媚”“ 鲜嫩、柔婉”“ 绿色的鸟鸣”“ 欢笑的月牙”“撒野的露珠”等意象里,已经透露出喜秋的心情——毕竟是收获的季节。最后说“爱也不是/ 不爱也不是”,虽然含蓄了一下意境,但分明强调的是后者,其明朗的情感意向就不容置疑了。

以上,我从穆桂荣诗作的语言、意象、意境三个方面,记录了我对其6首诗的阅读审美过程,但所引诗作并非只是对应小标题的例举,其实是可以“互文”的,第一小标题下的例诗,完全可以用作第二和第三小标题下,反之亦然。就是说,穆桂荣的这些诗作,还包括《童年碎片》《仲夏,晚风吹拂的堤岸》《等待》《情殇》《南瓜藤》《秋天一瞥》《飞行在夜晚的高速公路上》《父亲》《母亲》《胎儿》《端午怀想》《夜晚的思念》等等,其语言都是明晰而灵动的,其意象都是明艳而简洁的,其意境都是明朗而含蓄的。
盼望穆桂荣有第二集诗作出版,盼望在第二集上能看到这些明晰明艳明朗的散发着辽西走廊特有芬芳的这些诗章。
远握老乡!
2009-9-19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292、语言赏美
——读冬箫诗集《江南的湿度》

也许,还是要把网络作品印成纸质,才更能得到美的享受。比如冬箫的诗歌,在“中国诗歌论坛”上没有少读,但因上网状态的匆忙,与窗明几净阅读一本书的闲静,是没法比的。后者可从容到诗的审美层面,细细地与之互动,往往就如沐春风了。
冬箫的这本集子,是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的。前面有两篇序言,其中南鸥先生是专门谈了语言的。他说冬箫的语言有三种姿势:一是“独特的感知和个性化的表达”,二是“从卑微的事物中发现和开掘诗性”,三是“将自己完全隐匿”,总的叫“语言斜面的潜伏者”。这样的语言肯定是美丽的,但语言究竟如何以本身的姿彩呈现出来的,序言者并没有深入到细节分析。于是,我就想走进细节层面,来美美地享受一回。

1、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对于江南的土地、人文、生活,冬箫有着一种“享受与快乐”(见后记)的阳光理念。正是这,决定了他诗文本的明白朴实疏朗,从而显示出一种温润的语言感性美。这与极少数的怀着阴暗心理想骂人又没有泼妇勇气的人,故意晦暗艰涩起来,有天壤之别。而作为一位“善意、平和与亲切”(刘川语)的诗人,冬箫他不可能让他的读者面对文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既是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任,也是对读者负责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

在海边遇见一个女人
一个不吃鱼的女人

前年她丈夫死了
她说:“鱼里有我的丈夫”

她放生过
所有搁浅在泪水里的鱼

她余下半个身体望着大海
另半个在水中潜泳
(39页《不吃鱼的女人》全诗)

八行的小诗,文本极明白,读起来琅琅上口,却是个简洁而感人的故事。主人公的丈夫死于海,且没有打捞回来。她认为被鱼给吃掉了,所以不吃鱼,且放生鱼。这样一位善良的日夜思念丈夫的女人形象,就很感性地,氛围着温润的海风,站立在读者的面前了。这本来是写一篇小说的素材,却被诗人简缩成一首小诗,而透出了明白朴实疏朗的感性美。

她睡了
这是她的美丽——
她不再唠叨

我感到了空寂
像秋天一声不响的田野

我宁愿她醒来
可她又会太累
(67页《妻》全诗)

这首的语言明白到了直观。“她睡了”“ 不再唠叨”“ 又会太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仅仅几句疏朗的情感流露,就把妻的出于挚爱的关怀(唠叨),与勤奋(只要醒着就会连续劳作),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爱,就完全表达出来了。很有个性的恩恩爱爱的诗的夫妻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风吹的芦花雪一样白
几乎满天都白
石头也跟着白。白屋子白树枝
白水白草……白眼睛白头发
还有不经意的一些小插曲
例如,芦苇中游出的一对鸳鸯
让所有的白充满愉悦
(151页《芦花》全诗)

当代新诗中有许多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而今还健在的老诗人,也说读不懂。那样的晦暗艰涩的篇什网上也不少。而冬箫的诗,就是这样的小学生也读得懂的明明白白的语言。这是一个多么纯白美丽的世界呀——美在一对爱情的象征从白中游了出来,谁都可以领略世人对纯洁爱情理念的弘扬了。

       
       
|
2、隐匿喻拟暗示的理性美。

感性美的背后,就是理性美。比如前边的《芦花》,那么多的“白”,就是暗示纯洁,落笔时提及的“领略”就是理性美。那首《妻》,用“唠叨”暗示关怀,以“受累”暗示勤劳,以“空寂”暗示爱恋,所体现出来的夫妻恩爱是理性美。至于那首《不吃鱼的女人》,暗示的是海啸带来的具体到一个人的灾难,整体则隐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放生”是强调环保的理性呼吁了。
下面再体会:

仅有一天
你是我的情人
让我抱紧你的呼吸,或者
你最女人的那个侧面
用我最男人的手势
打搅你独有的水面

那一天,我
被阳光和谐地爱着
我大声地叫着蓝色的空气和水
不需要其他的情人
因为,我把情人
译成了——仅有一天
(18页《仅有一天》全诗)

这首诗是将优质天气隐喻成情人的。但读前两节诗,你是不会这样想的,还以为是遭遇“一次情”了呢?读到最后才豁然开朗,原来是对环保工作的诗性呼吁。这“豁然开朗”,就使我们得到了诗旨理性美的享受。这时回过头去看那“抱紧你的呼吸”“最女人的那个则面”等,都是一种匿拟的手段,把空气的清新,拟作呼吸,把天气的晴朗,河水的清澈,拟作女人的温柔。这就是隐喻和比拟修辞手段所生发出来的语言美感。

其实,那些人
只是些悬而未决的果实
飘荡,飘荡
在天空的蓝下。与不到阳光
和踏实的日子
他们沐着阴雨,轻轻的果实
泛不了红
他们也崇拜雨后的彩虹,和
秋天的琴瑟
可是既便欲望,也一直
阴涩冰凉,遥遥无期
(132页《那些悬而未决的果实》全诗)

用“悬而未决的果实”喻“那些人”,以“飘荡,飘荡”拟他们的漂泊,以“阳光”喻政策。又用“青青的”果实,拟他们的年轻,不成熟。再用“彩虹”“琴瑟”喻他们的憧憬与向往。正是从这些喻拟中,我们读出了中国农民工生活的艰辛与不稳定,同时也发现了诗人的善良心地。特别是用“遥遥无期”的判断,极人性地传达了诗人的同情。毕竟,善良是诗人的人格基础,不善,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的。体会到这一层,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理性美。

       
       

|
3、继承或创新修辞的灵动美。

就从《那些悬而未决的果实》这首诗的文本说起吧。
第二行“悬而未决”是动词性短语的活用,古所未见,是创新。对应的“果实”同样是活用,是名词的拟物活用。也是创新用法。有了它们的对应活用,语言立刻就新颖起来,有了灵气,有了张力。本来通常说“悬而未决的问题”,这里却变成了“果实”。而这些青青的就被啃食的果实,不就是农民工吗?农民工不就是当今社会至今也没处理好的社会问题之一吗?所以叫做“悬而未决”。
第三行“飘荡,飘荡”的直接反复(常用修辞格),形象地道出了农民工漂泊不定的生活窘境。
第四行的“蓝”,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古已有之,是继承。“阳光”是比喻。
第六行的“阴雨”是隐喻农民工窘迫的生活状态。
第七行的“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第八行的“彩虹”是暗喻农民工的美丽憧憬。
第九行的“琴瑟”是暗喻农民工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行的“欲望”,是名词用作动词,古已有之,是继承。
第十一行的“阴涩冰凉”是形容词性短语的拟物活用,是创新用法。
十一行的小诗,凡十一用积极修辞方法,语言如何不产生灵动之美?

“我看见年轻人的时候安静着/ 安静在自己的幸福里”(8页《路上的年轻人》选句)

两行诗竟五用积极修辞:这就是“安静”的既顶针,又反复,并连续活用为动词,以及“幸福”的活用为名词。虽是继承,但古诗中绝没有这样的修辞密度。

“母亲是一架时钟/ 骨节摩擦,一点点损耗,打滑/ 接近停滞”(31页《一架时钟》节选)

这是第一节诗,三行。第一行是比喻。二、三行出现的“摩擦”、“损耗”、“打滑”、“停滞”四个动词,都是动词的拟物用法。古未见,是创新。“骨节”则是名词的拟物用法,也是创新。凡六用积极修辞,也够密的。

虽然,以上所叙分了三个方面,但具体到一首诗中,是无法分开的。这是因为本来都融合在一起,而整体地呈现出语言的美感。我喜欢冬箫的诗,因为一读就觉得很明朗、很美妙、很灵动,又很有背后的芬芳可以扑捉。

2010-2-10草稿于坪坝文化村
2010-3-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输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293、明丽流畅的语言,朦胧深邃的意境
——读柳歌近期诗

明丽流畅的语言,很适于大众化的阅读;朦胧深邃的意境,最宜小众圈内的共鸣。毋庸置疑,柳歌是个勤奋的青年诗人,仅跨入2010年前后这些日子,就在论坛发表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收集起来阅读,却也是跨入新年的一种美好的享受。

明丽流畅的语言,关键在丽。

语言是诗的翅膀。诗——这只风雅的小鸟或大鹏,能不能飞起来,能不能飞得高飞得远,全在于构成文本的语言。特别是开头,三言两语抓不住读者,小鸟也好,大鹏也罢,就不在视线了。不在视线,有也同无,就只能留给自己欣赏了。

开头就是振翅了。
请看柳歌的振翅:
“一轮明月,在天边看我的时候/ 有着异样的眼神”(引自《 一轮明月是我前世的情人》——见《诗歌在线》论坛“汉诗力量”下同)。
明丽就是明朗而美丽,一看就懂且有美感;流畅就是不拗口,跟平时说话一样。明朗流畅就不说了,单说这美丽(不美丽就不是诗了)。这首的开头,用“看我”而拟人,用“异样”暗示有情份在里边了。美就美在这两个词上。这一美,也就把我抓住了。不由自主往下看。
    “夜晚很静,一轮明月/ 冉冉的升在心中/ 一朵灯光绽开,浩淼的眼底/ 开始有星辰闪烁” (引自《一场大雪的深度影响来年的收成》)。
这个开头前两行不打眼,但三、四行打眼。眼被数量词“一朵”和动词“绽开”,及形容词“浩瀚”的连续活用,给打得挺兴奋。这是古词类活用不曾出现过的新的修辞品种。前者可称之为“数量移就”,中间是“动词的拟物用法”,后者是“形容词的省本移接”——省略本应出现的“天空”和“尽收”,移“浩瀚”而接“眼底”。
“凌晨时分,我睁开眼睛/ 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经投诚”( 引自《用岁月筑起新的长城》)
前两行的最后一个词“投诚”的“拟人活用”,大鹏就一冲而起了。

行文就是飞翔了。
再看柳歌如何飞翔:
“抬头的时候,你的眼里/ 就噙满了相思/ 低头的时候,你的目光/ 会滴落下乡情/ 你的丰盈,会让我的激情/ 泛滥成潮汐/ 你的消瘦,更会让我的心/ 隐隐的作痛” (引自《 一轮明月是我前世的情人》)
事实上这首诗整篇都是绰约飒爽的拟人行走。走到这第六节,是赋一样两组排偶句,美如双双而行。而“噙满”与“滴落”两个动词的“就虚活用”,“丰盈”与“消瘦”两个形容词的用如名词的活用(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继承),以及“泛滥”的“动词的比喻活用”,使这一节的明朗流畅的行文,就镶嵌了一份灵动活泼之美。
    “午夜时分,政变终于成功/ 一阵爆竹和几支烟花/ 有些迫不及待的/ 占领天空,并发表了联合声明” ( 引自《用岁月筑起新的长城》)
这是这首七节诗的第三节,是向高潮过渡的,仿佛冲天而起之后,来了个轻灵的燕子翻身,给元旦之夜做个亮相。明朗流畅中,却又这样的美丽别致。究起来其美,这回不是活用什么,而是新颖地兼着拟人的比喻。用“政变”喻新旧年份的交替,用“占领”和“发表联合声明”喻燃放烟花爆竹的盛况。啊哈!启政治用语而振景,恕我孤陋从未见的别致美。这应当叫做对积极修辞的拓展与创新。

不须再举,仅上几例,就可领略柳歌诗作语言的明朗而丽,流畅而新的艺术特色。至于如何形成的,除个人的语言习惯、气质与追求,其广泛开拓积极修辞,我已经具体的作了分析了。

朦胧深邃的意境,尤其在深。

朦胧诗自古有之,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则以白话的形式泛滥。诚然,没有这样的泛滥,就没有隐喻、象征、荒诞、影射、意识流等创作手法的普及或借鉴。柳歌的诗,虽然不能称作朦胧诗,但不等于诗的意境不朦胧。从我收集到的他的近期诗来看,其每首诗的意境不仅朦胧,而且较为深邃。
例如元月4日贴出的《一轮明月是我前世的情人》,从标题看,好像是情诗,但“好象”而已。尽管说“一定是我的情人,是一位/ 三生石上等我千年的人”,却暗喻罢了。喻什么呢?你看“汉代的乐府”“唐宋的经典”,又具体为 “唐朝的春江”“宋代的宫庭”,再具体到更具体的“抬头的时候,你的眼里/ 就噙满了相思/ 低头的时候,你的目光/ 会滴落下乡情”——由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嘿嘿!直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都变形地给带出来了。这一派朦胧里,不就透露出那情人就是诗吗?那么深邃,则来自更隐秘的比喻。例如“你的消瘦,更会让我的心/ 隐隐的作痛”——这是当代多数人对新诗悲观而视在柳歌内心的折射。于是结尾就深得有些看不清了:

“就这样恩爱了千年
我也幸福了千年
一个漆黑的夜晚,你陷于梦里
留在了前世
而我忽然醒来,误入了今生”

虽然可以从喻象里隐隐看出,柳歌对诗歌的深爱,无疑是来自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但没说是否酷爱新诗。尽管没说,或者尽管说“误入了今生”,可是他天天写的贴的就是一首首很成熟的新诗哩!所以说这“深”的不可见底的意境,其实是留给我们“互动”的。我的互动之一就是:柳歌的“误入”,是更深地热爱诗歌的宣言,是要将“误”变成执着的驰骋。

你看他的驰骋:

“此刻,世界上所有的战场
一片狼藉,一些火种暗暗燃烧
被迫远征的世界经济
似乎仍在沼泽地里艰难行进
哥本哈根的那些大人们
羽扇纶巾,谈笑间
却没有让滚烫的地球,稍稍降温
印度洋里依然是月黑风高
阿富汗也依旧是山高路远
据最新消息,又有几个美国人
死于非命” ( 引自《用岁月筑起新的长城》)

这是原诗的第四节,环望全球的经济与政治,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这立足点就是坚实的大地。“又有几个美国人/死于非命”,话说得十分明白,却十二分地意味深长。
这首写于今年元旦的诗,第五节说到国内的情况,第六节说个人的情况,最后的收笔是:

一场战争失利之后,又开始了一场
新的战争;虽然失去了
一些阵地, 我的身后,依然拥有
足够的岁月,可以筑起一道新的长城

信心十足,而且要长期坚持——关心祖国、关心人类命运的诗写生活,一定要出成绩,一定要复兴诗大国的声誉!——这是我的深入理解,也是我的愿望。

不须再论,通过上述的简析,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柳歌诗作意境的朦胧而深邃的特点,以及作为一个有志于新诗的青年诗人的诚挚而痛切的责任感了。

2010-1-21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94、赏美贵州诗人
——喀斯特的《风》、《雪》、《雨》

喀斯特是我的老朋友,年轻时就一起参加过诗歌活动,现在也不时地碰面,亲亲热热地招呼。他建立博客比我晚了一年,人气却比我高,原因自然是他的诗写的太美。我想,我不能老是舍近求远地去学习别地诗人的诗,早应当进入他,细细地观察体验一回,汲取他的美的营养,以协调健康我的习作。
走进喀斯特的博客,就是走进了轻盈,走进了妩媚,走进了婆娑。那每一缕风,都是感情的温馨;每一捧雪,都是洁白的韵味;每一丝雨,都是绰约的行走。真的是目不暇给,美不胜收,流连忘返呀!——终于,我采掘到三样未见过的美,欣欣然而归。

1、童话效果的活脱美。
巧妙地,或者说拓展地使用拟人格,或者使用词类活用的拟人方法,是喀斯特诗作呈现童话的活脱美的源泉。请看《温暖的风》的第一行:
“风的巡行,藏匿果子的暧昧”
“巡行”“藏匿”这两个动词,是给人预备的,这里诗人让“风”来使用。这叫动词的拟人活用方法(见山城子网文《当代新诗活用动词的大发展》)。于是风就有了人的情感,让我们体会到了有鼻子眼睛的漫画般的童话效果。“暧昧”这个形容词,常用到人的身上,这应当是形容词的拟人活用方法(山城子正在积累材料进行总结)的使用,这样,果子也有了眼角眉梢了。本来是“风隐隐地送来果香”,但在喀斯特的笔下,立刻就让读者沐浴在童话的氛围里了。
还是这首诗里,诗人写道:“尖锐的石头,被暮色勾画/ 简练,十分妩媚”。这里的形容词“妩媚”,也是拟人活用。
还是这首诗里,诗人写道:“蝴蝶花编织着安详,整个笑容,弥漫着孤独的气息”,这里的“编织”,又是动词的拟人活用,而“安详”“ 孤独”两个形容词,也是拟人活用。
总共才10行的短诗,诗人则七次使用了能产生拟人效果的词类活用方法。所以这首诗,具有典型的童话般的活脱的美感。

2、特写镜头的生动美。
特写镜头是影视的常用手法,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在诗里如何产生这样的效果,也许还没人研究。但我读喀斯特的诗,却有这种生动美的感觉。
“玫瑰花排列的石阶上,一个少女轻盈地走下”
这是《温暖的风》的第二行。你停下来闭上眼睛,不就可以看到那“台阶”上的“轻盈”的脚步了吗?是怎么出现的呢?不就是在第一行渲染的隐隐果香当中吗?其实是诗人散步时目之所及,顺手拈来罢了。第四行那块“尖锐的石头”,也是特写,而且不是让我们看到了“妩媚”吗?
再体会:“在大地的睡与醒之间/ 绽开,一朵美丽的少女红// 扁担,闪悠着田地绿油油的羽毛/ 梦一样与我邂逅”(摘自《雪路》)
这是雪路上穿红的挑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正与诗人擦肩而过。这情景我与老伴在乡间散步,是常常能碰得到的。有相熟的担子里如果是担到市场去卖的菜蔬,一定会拿出些来相送,说“园子里种的嘛,尝尝鲜喽!”你一定要接受,不然人就不高兴了。
“梅朵,默默退缩在云的高枝”。这是《雪路》的末行,也是突然推到我们面前的特写,诗人用这个特写意思,是说“梅朵”也自觉得没有那个“少女红”美丽。这是赞美劳动妇女、赞美农民——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就都藏匿其中了。

3、痴情于诗的双关美。
    如果说有哪位诗人不痴情于诗,那肯定就不是诗人了。就是说大凡诗人,必然对诗痴情。不过有的不说,有的则以诗来表达,有的喜欢穿插在诗行中,很艺术地提及或提起。诗人喀斯特在《温暖的风》的第三行,就是提起。请看:
“我把她比作某种表达感情的音符,或者说,心灵的阳台上蹒跚的小马”。
这行诗比较长。“她”是那个特写镜头。“表达感情”是直叙,“音符”是比喻诗的重要因素意象的,后面的“阳台”与“小马”,都是比喻,说的是开始写诗。是的,诗的灵感来自生活,不定哪一瞬间,因为感官的运作或思维的奔腾,一下子就冒了出来。我对这句就是这样领会的。如果你不这样领会,你说诗人是在赞美从台阶上走下来的少女,美的如同一首歌,或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哈哈,也行。这就是我说的双关美了——既有痴情于诗的追求美,又有对少女的赞叹美。
“温暖的风吹过来,惟有我/ 接过日子的舵,在梦的树枝上成熟”。这是《温暖的风》的结尾。读到这里方知那“风”隐喻着诗潮,且只有诗人才可以把舵弄潮,成竹在胸了。这样理解,就是痴情于诗的欣慰美,如果看重“日子”的内容,则是对生活驾驭的自信美。而生活是诗的来源,诗是生活的映像。所以这双关,就美在一起了。
这种双关美,还可以在《雨点》一诗里认证。这首诗文字的外表,写的是雨点,内里我觉得说的就是诗。
“雨点在奔跑,雨点在天空的舞台上/ 转动着细脆的嗓音”——又是这样拟人的开头,明里写的是积雨云,暗里是说诗的写作与发表。
“每一颗雨点,石榴粒子般大;圆润,晶亮,蓝宝石一样好看”——明里是对雨点的赞美,暗里是暗喻美丽缤纷的词语。
“但,雨点依然在不紧不慢地奔跑,沿着自身运行的轨迹”——雨有雨的运动方式,诗有诗的创作规律。
“她裸露的情感/ 毫无选择地接受了美与艺术,在飘逸的奔跑中诗化/ 像一滴滴甘露,一脉绵亘的智慧”继续把雨点拟人,有了情感。毕竟诗是情感的产物呀!诗就是美就是艺术,就是高雅的精神食粮,闪烁着人类高雅的智慧。再一推敲,觉得又是诗人追求于诗,过着诗意生活的生动写照。两重审美就这样融合在一起了。

应当说,这是我在网上学习当代新诗作品以来,得到的一堂绝佳的美学课。我的老朋友喀斯特,仅用这三首短诗为例,就为我演示了如何凝脂阳春白雪的玉骨于世,而绰约下里巴人的风姿行走,从小众向大众,为雅俗共赏拓展出一条美路来。
2010-1-17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温暖的风
文/ 喀斯特

风的巡行,藏匿果子的暧昧
玫瑰花排列的石阶上,一个少女轻盈地走下

我把她比作某种表达感情的音符,或者说,心灵的阳台上蹒跚的小马

我还看见,尖锐的石头,被暮色勾画
简练,十分妩媚

这道风景,照彻蔓坡的青瓷古瓶
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蝴蝶花编织着安详,整个笑容,弥漫着孤独的气息

温暖的风吹过来,惟有我
接过日子的舵,在梦的树枝上成熟


雪路
文/ 喀斯特

雪,风的豹子;张开
速度和利爪

在大地的睡与醒之间
绽开,一朵美丽的少女红

扁担,闪悠着田地绿油油的羽毛
梦一样与我邂逅

像瓷实的火球
于我前行的交叉路口
滚动或飞翔

梅朵,默默退缩在云的高枝


雨点
文/ 喀斯特

雨点在奔跑,雨点在天空的舞台上
转动着细脆的嗓音

每一颗雨点,石榴粒子般大;圆润,晶亮,蓝宝石一样好看

一颗颗心在为她欢呼
一双双手臂,吐露出膨胀的激情

但,雨点依然在不紧不慢地奔跑,沿着自身运行的轨迹

她裸露的情感
毫无选择地接受了美与艺术,在飘逸的奔跑中诗化
像一滴滴甘露,一脉绵亘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94的诗歌作者,我们是常见面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295、欣赏赵守亚大众化的诗性语言之美
文/ 山城子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根本;语言的大众化,则是诗歌生命力的所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所以一直流传到今天,其实都与当时大众化语言的提炼有关。诚然,仅有大众化是不够的,还必须诗性起来,亦即艺术起来灵动起来美起来才可以称为诗的。
北国大庆诗人赵守亚的诗歌作品,就很典型地具有大众化的诗性美。笔者在网上搜到诗人的一组作品,不妨在这里与诗友们一起欣赏,来印证一回留给我的这个深刻印象。

1、美在大众化而诗性。

大众化语言,就是从现实流行的口语提炼出来的通俗明白的语言。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摘自《谁见阳光说话》)。小学生都能一读就明白话语,通俗又简洁。
“你能告诉我吗/ 就真切的一句呵”(摘自《比一多一点的想》),“一会儿风来/ 一会儿雨走了/  一会儿天冷了/  一会儿又热了”(摘自《不能拒绝的飘落》)。还是小学生都能一读就明白话语,通俗又简洁。
简洁本身,就有了诗性的因素,何况以上所举还不露痕迹地依次使用了拟人、设问、排比的辞格呢?

2、诗性在于积极修辞。

语言的诗性,亦即艺术性、审美性,大多是使用积极的修辞来实现的。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很恰当地使用了多种的积极修辞。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是拟人。被拟人的“云”,就令读者有了美丽的想象空间。这就很诗性了。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是比喻。前者兼用反问,不容置疑;后者新颖,而模糊的“谁”,就有了审美的余味。这就很诗性了。
“有没有比幸福还幸福的欢悦/  比洁净还洁净的明亮/  有没有比愁苦还愁苦的人生/  比肮脏还肮脏的心脏?”(摘自《比一多一点的想》)——这是由递进式复沓构成的排比,而“有没有”的反复,就把思考传递给了读者。这就很诗性了。何况还镶嵌了“欢悦”“明亮”两个形容词的活用呢?

3、修辞最美在于活用。

词类活用与辞格是积极修辞的两大手段。词类活用用得好、有创新,会使语言显得更其活泼新鲜、更其睿智灵动,更其具有审美功能。诗人赵守亚的诗作里,就灵动活泼着许多种恰当的词类活用。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摘自《谁见阳光说话》)。——这里句中的“遗弃”与“晾晒”,是动词的比拟活用方法;“一串一串”,是叠用的数量词的拟物活用方法。古汉语中所未见,是词类活用的创新。
“瘦弱看惯了衰老的模样/ 惬意迈着八字展示着从容/  心的踉跄不该是酒的罪过/ 歪斜许是一次短暂的失衡” (摘自《透视一种跋涉》)。——句中的“瘦弱”“惬意”“踉跄”“歪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古已有之。这么密集,是传统的发扬光大。“看惯”“迈着”“罪过”,则都是动词性或名词性双音合成词的拟人活用方法。是创新。
“只有用这晶莹的飘落/ 才是唯一的陈述与表达?”(摘自《不能拒绝的飘落》)——句中的“飘落”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是传统的继承; “陈述与表达”,则是动词性联合短语的拟人活用,属于创新用法。
如若没有这些积极的活用,语言的诗性就会大为减弱的,而审美情趣也必然淡薄下去。

自然,我喜欢大众化诗性语言的审美,但并不认可“诗到语言为止”的观点。我推崇语言必及情思,否则语言再美,也如塑花一样没有馨香了。而赵守亚的这组诗,其美丽灵动的语言中,都深深地裹藏着诗人的情思的。《谁见阳光说话》是对环境污染和缺失了某些传统美德的担忧;《透视一种跋涉》,则是以哲思宣释一种期望;《比一多一点的想》是对某些缺失社会良知现象的痛楚与呼唤;《不能拒绝的飘落》,是对人性的热切期待。这样的情与思,绝非那种自我囿于个人圈子的呻吟制作可比,那真是天上人间了。
谢谢诗人赵守亚,谢谢这组德艺双馨的作品,让我这个诗爱者受益匪浅。
2010-5-5于贵阳


附:赵守亚的诗

谁见阳光说话

谁见阳光说话
告诉明天的绿水在哪?
苦痛燃烧的日子
云在何处将你柔柔的牵挂?

谁说阳光不会说话
山野为何长着年年岁岁的庄稼
土地是不是我们的母亲
月亮是谁放牧的一匹白马

让山村的秋风告诉你吧
我们遗弃的思想
已被年迈的母亲
一串一串晾晒在屋檐下


透视一种跋涉

一种跋涉
在四季中进行
泥泞不是夏日里的阴谋
雪花并不装饰着所有的寒冷

瘦弱看惯了衰老的模样
惬意迈着八字展示着从容
心的踉跄不该是酒的罪过
歪斜许是一次短暂的失衡

记忆还在养育着记忆吗
走出泥泞会是怎样的平整
谁能让无奈远逝无奈呵
让不死在跋涉中挽起永生


比一多一点的想

我常常想
这个世界上
有没有比温暖还温暖的家
比爱人还爱人的婆娘

有没有比幸福还幸福的欢悦
比洁净还洁净的明亮
有没有比愁苦还愁苦的人生
比肮脏还肮脏的心脏?
有没有比贪婪还贪婪的欲火
比善良还善良的肝胆柔肠
有没有比麻木还麻木的灵魂
比愚昧还愚昧的目光

你能告诉我吗
就真切的一句呵
让我遗失的质朴
回到生命站立的地方


不能拒绝的飘落

无论这尘世怎么嘈杂
一会儿风来
一会儿雨走了
一会儿天冷了
一会儿又热了
雪还在循着它的路
回到一年一年的家

那个不曾看见的暖
是谁生命的母腹?
那个搬不走的沉重
在何处垂挂
只有用这晶莹的飘落
才是唯一的陈述与表达?

面对这场落雪
我们就选择安静吧
让心凝神地看着
最好谁也不要大声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96、毋庸置疑,我们在拯救自己
——感于张玉书组诗《一片情愫系诗心》

毋庸置疑,我们在拯救自己。说的是包括张玉书与山城子,包括你、我、他、她这些行走于网络的诗者。把业余、茶余、闲余的情感,都寄托两栖于文学与艺术的诗歌,兴致勃勃地建博客,组织圈子,维护网站,发帖交流,回帖致谢,办纸刊,出网刊,开研讨,约临屏,兴赛事,哪个不是当下精神、感情、思想、志向的富翁呢?你都富翁了,还不是“拯救”了吗?
精神的富翁,既不迷醉地灯红酒绿,也不名牌地招摇过市。他们的常态,是孤独而兴奋地徜徉在内部的世界,打点内部天空的每一朵云彩,捡拾五颜六色的遗贝,镶嵌于晨昏,令生存与生活,乃至生命之树,序列出不尽的缤纷婀娜愉悦的风采来。
读张玉书老师的组诗《一片情愫系诗心》,就是这样的情形。你看他《站在阳台上》,触摸嫩叶,呵护花蕊,醉其清香,情逸故乡的情景,很现场地打开了他的作为一个诗人的精神层面。说是“多年的习惯”,倘若这样的习惯,养成给更多的人,我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指定要迈上一两个新台阶。可惜“文明办”看不到这里,即或偶尔路过,可能还认为垃圾,哪屑一顾?岂不知垃圾山里有黄金,就看你长没长火眼金睛。
张老师的情逸故乡,写在《黄昏的思绪》。虽然身不在海外,但故乡情依然是祖国情,抑或就是共和国之情,共和国的坎坷和崛起之情。阅历里经受过的温柔与痛楚,盲目与迷茫,都从回忆的意象里透出光来,撩人眼睛,极易共鸣。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还是为共和国着想。
张老师的情逸故乡,又逸在《想起牵牛花》中。诗人想起了“老屋”——古老的中国的象征吧?其实是上一首贯通下来的。而“牵牛花”的“五彩缤纷”,实在令我想及花色变幻而持续增长的经济。由于改革开放与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日益提高,确实是举足轻重了。作为共和国的主人与建设者,如何不骄傲与欣喜地来“解读”呢?
解旨之余,也很欣赏张老师技艺的转换。我是说一段时间以来,张老师致力短制的探索,遂使他流畅热情的长吟风格,为之一变。具体说就是在他惯用的比喻、拟人中,注意镶嵌了一些很技巧的词类活用。例如:“清香醉上心头”“一缕缕温柔”“留下多年难以消失的痛楚”“解读那一片五彩缤纷”中的形容词“清香”“温柔”“痛楚”“五彩缤纷”都用作了名词;
而“那永不褪色的故事”、“ 一些热烈的情节,已经在迷雾中删去”、“ 希望用真实的叫声,把昏暗的天空擦亮”等异配的句子,则是对动词不改变词性的词类活用。这样的镶嵌,就形成了一种明白清新而灵动的语言风格。因而会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
    谢谢张老师!向张老师学习!让我们继续拯救吧!
2009-12-16于金阳

一片情愫系诗心(组诗)
文/ 广东 张玉书

1、站在阳台上

黄昏喜欢站在阳台上
这是我多年的习惯

摸一摸刚长出的嫩叶
拨一拨刚吐蕊的花心
默默地对它们相视而笑
轻轻地吸一口气
清香醉上心头

晚霞无语
我把目光投向远山和田野
想着故乡那永不褪色的故事


2、黄昏的思绪

曾经湿润的季节里
有风中的蛙声
一缕缕温柔
留下多年难以消失的痛楚

一些热烈的情节
已经在迷雾中删去
难道就这样失去
无法寻找的往事?

一群鸟儿在低飞
希望用真实的叫声
把昏暗的天空擦亮


3、想起牵牛花

乡下的老屋
静静地守护着祖辈的遗嘱
后面一个小小的园地
四周用篱笆围得严严实实

夏天这个季节
牵牛花张扬着生命的活力
把攀援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知多少次
我轻轻地走近
解读那一片五彩缤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新诗赏美(山城子网络诗文集 卷十四/ 第五辑/ 单诗赏美)
山城子/ 李德贵  著

作者简介:笔名兼网名山城子:,本名李德贵。辽西北镇人。中学退休教师。现居贵州。
三十年来已于海内外近百家报刊杂志或民刊发表诗文900余篇(首)。各种文章30余次获奖,80余篇被收入各种文集。近七年来,已编辑出14卷各种诗文集存于网络。

美的定义:美是客观存在与人的主观情感之间建立起来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及其兴奋情性的过程。
——山城子
第五辑 单诗赏美

目录

41、学习诗意叙述————————赏美老皮的《路过一所小学门前》
42、真情成就真的诗歌——————读玉上烟的《哥哥》
43、有感于———————————苏美晴的《雨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工地》
44、叠字叠出来的美韵——————审美杨光《听水声的人》
45、可鉴于《我是一块玩石》———村姑翠儿的诗心
47、我也想……  ————————读英树《成为一匹马》
48、如何追回含苞的精神境界———爱月的《他拉开我的衣链》三重审美
49、与壮志者同行————————赏美何燕子的《一帆远影》
50、妹子的新作—————————简赏吉祥女巫的《文字的魅力》
51、心中有月亮—————————读张玉书的两首诗
52、淡紫淡紫的意象———————赏美知天胡的《芦荻花开》
53、共鸣于诗人的精神生活————读王晓辉的《如何开心》
54、向网上老师学习———————赏美马兆印短诗《中年》
55、现场感的白描之美——————读李少君的两首短诗
56、节日乡下赏美妹妹的诗————秦爱云的《有些事毋庸置疑》


298、学习诗意叙述
——赏美老皮的《路过一所小学门前》

路过我的前几年的网上习诗老师——著名诗人老皮的“造句铺”(博客),碰见了他的《路过一所小学门前》。他的“路过”很感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转换,很有些渐进“老骥伏枥”的嗟叹隐藏着。说隐藏,是他“渐渐布满了夕阳”之后,就无语了。无语其实是有语,有语而不说,才是诗,才是诗的结尾。我还清晰地记得,他看了我的那首《一缕风的记忆》(发表在老皮老师主编的《顶点》诗刊2004 年第2期),他说最后那行不要。本来是每节四行的四节诗,最后那节就剩下三行。我悟,那就是不能把余意都说出来,说出来还品味什么呢?毕竟诗是一种互动的文学样式与语言艺术,你都动完了,读者还能动了吗?
具体到老皮老师的这首诗,我就从“布满了夕阳”动到“老骥伏枥”去了。其实他还年轻,年轮还没到我这个量,虽然他是我的老师。一句“布满夕阳”,也有“无限”之意。就像我,树老了可年轮还在扩展,这扩展中就包括学习别人的诗艺,以提高个人的诗质。今天既然路过老师的家门口,就不妨讨教一回。
原来抒情短诗,也是可以这样明白地叙事的。虽叙事,又不像散文小说那样的散,却盎然着诗意。
请看第一节,诗人从容地走过五行,仿佛与散文小说无异,但到了第六行,突然就很诗意起来。“我看到了时间的另一个侧面”,这是何等的新颖别致,时间这个令人可以捉摸一辈子的东西,立刻到了可见的三维立体起来。
第二节继续叙述,为增强诗意,老皮老师用“孔”替代本应当的“空隙”,用那个重点部位“笑脸”替代儿子本人。前者是融通借代,后者是重点借代。这里的诗意语言,原来来自对借代修辞格的拓展。
第三节仍然从容叙述,但这里插入了借“模样”替代景况或状况,以小词代大词;同时,又让时间立体起来,且有“到达”之说,于是“感叹”“已渐渐布满了夕阳”。最后用的是双关格,既是“下午五点”的天气景色,也是人生知了天命的生命形象。
试想,如果没有上述诸多的积极修辞的处理,那只能是一篇微型散文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每行都借代隐喻比拟起来,诗文本就会晦涩难懂,从而自行绝缘大众。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既有诗意翩然,又有明白晓畅行走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不放弃诗艺,也不放弃大众读者,这才是诗大国复兴的方向。
谢谢老皮老师,我没有白路过你的“铺”子,正如你没有白路过那所小学的门前一样,是各有所得了。
2010-1-16晚上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路过一所小学门前
//老皮

路过一所小学门前
是在下午五点
有许多家长聚集在校门口
接领他们的小孩
在小朋友们的呼喊声中
我看到了时间的另一个侧面

十多年前  也是这样的时间
和这些人一样
我每天在众多的孔中
认领着儿子的笑脸

今天  我路过这所小学门前
无意中找到了
自己过去的模样  我想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地
从时间的一面到达它的另一面
我这样感叹的时候  黄昏的天空
已渐渐布满了夕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299、真情成就真的诗歌
——读玉上烟的《哥哥》

这诗读到最后,我的老眼就浊泪昏花了。昏花中,仿佛看到我的哥哥,那是1967年的夏天,他蹲在屯里的小溪边儿,不知在寻思什么——恰好我经过。看他迷茫的样子,我就问,哥你蹲这嘎达干啥?不干啥。别想些没用的,我说。哥说没,只是我这病,怕是治不好了。我说不是公费医疗吗?一个肺病好好治就行了……反正他是心里有事。想不到三个月后,当他接到公社教育口要办他“学习班”的当夜,就投井自绝了。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只因档案里有他自己交待的当了半年的中央军,辽沈战役直接逃回家的材料,就把他选做了“武斗”的对象(那时,我的故乡辽西乡间,只要谁进了“学习班”,立刻就会皮开肉绽。我想,哥是为了逃避那样的恶打吗)。我四岁时父亲就病逝了,也是“长子为父”啊!我读小学时,哥哥就为我订阅《中国少年报》,还买许多包括唐诗宋词的儿童读物给我阅读……我如何不流泪呢,看到这以《哥哥》为题的诗作?

说“哥,你又瘦了”。
这样的故乡口语,一听,那颗妹妹的心,就生动在亲情里边了。这亲情很绵长,伴随着妹妹的成长呢。可是哥哥“又瘦了”,“ 身体更差了”,妹妹如何不担着一颗心呢!
“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我想,这就是做为妹妹的泪,正向心里边儿淌呢。肯定生活不是很殷实,顾不及身体。弱势吧?我想。而还因观念的不同,而操着妹妹的心——好端端的妹妹,女孩子家家,你干麻要“沉浸酒和诗歌”呢?观念不同是不好交流的,尽管相互那样地亲情又动情。但,为了哥哥的身体,妹妹在流泪的心里还是决定,给哥哥认个错。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就这样心里边一口一个“哥”地叫着,那是血缘的亲情,呵护被呵护的、爱戴被爱戴的亲情啊,就这样被抒发出来了。
于是,哥哥的形象,妹妹的形象,就象我的故乡北镇城里的双塔一样,很显眼地很人文地树立起来了。
如果文章一定要有扣题,那我就说,只有真情,才能成就真的诗歌。
最后向玉上烟问一声好——网上又认识了一位老乡。

2009-12-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附玉上烟的《 哥哥》

哥,你又瘦了
焦虑,藏在刚长出的白发里
你一直在吸烟。我想起了小时候
送给你的第一张贺年卡:
哥,我愿是一缕轻烟,久久地缠绕在你的身旁
情书一样

我一直不敢看你的眼睛
也不敢看你肥大了的衣裤
最近你的身体更差了。我一直看着窗外
刚下过雨,玻璃窗上的雨滴
一滴挨着一滴

你说父亲不在了,长子如父
你有权力管教我。哥,你不懂我
我也不想让你疼。等平静下来
我就向你认错:我会对炊烟再爱一些
不再沉浸酒和诗歌

你说你恨极了我高傲的样子
哥,不是我有意识抬高视线
哥,我一低头
眼泪就流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8 1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300、有感于苏美晴的《雨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工地》

关注现实,怜悯下层,无疑是诗人良知的体现,也是今诗笔触极应当的着力点。只可惜这样的着力点,能戳到应当被戳的社会部位上去吗?这样的诗作,挂在网上,浏览的都是网上诗人和诗爱者,即或被发到报刊杂志上去,也还是浏览报刊杂志的喜欢诗作的读者。99.99%的打工者不会来看,99.99%的雇佣打工者的人更不会看,假设看了又怎样呢?至于那些社会的管理者们,哪里有这样的雅致?还是我们这些诗虫们自己欣赏吧!
我很欣赏苏美晴的这首《雨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工地》。欣赏这首写打工者的诗,选择的素材别有天地和角度,可以驰骋她一腔善良的情怀。连雨天,他们“用塑料布支撑起工棚,惬意地斗地主”。尽管“惬意”,但停了工毕竟不是好事,因此才有老工长的“叹息”,问题是“我们的工钱呢?”这才是关系到生存的不可须臾忽略的事。比菊花还瘦的绝大多数的诗人们,伸不出来托一叠银洋的手,也只能“想是他们手中的地主”,让他们输掉那些“恐慌,哀怨”和“皮痒肉疼”,而赢得“阳光”。但现实绝非“金灿灿的向日葵,举着亲人们幸福的脸”,却听到了“红枫林覆盖的长城上,有人在哭泣”。但,诗人你手里拿的那把钥匙,能为他们打开(以“新婚”为象征的)幸福之门吗?但至少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受我这样的与农民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尊重了。
人类的幸福之门,老一代革命家就期待着了,所以亦曾说过“将革命进行到底”,还对昆仑说“将汝裁为三截,一截馈欧,一截遣美,环球同此凉热。”他是无奈地去了,倘若回来,也还是无奈。国力这么强盛了,不必全民大炼钢铁,钢铁也超过了英美。但,还是“有人在哭泣”,或者那句老词“有人欢喜有人愁”。眼皮跟前还没能“同此凉热”何谈诺大的环球呀?
不写诗而专门撰写论文的经济界的专家学者们也着急了,鼓动国家改革个税,据说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理儿是那么个理儿,可是有统计表明,工薪族的个税缴纳要占个税总额的50%以上。这个数据说明比农民工收入多些的工薪阶层,缴了那样多的个税之后,也不比农民工强多少了吧?可是,那些该缴个税的民营企业家、国企几十万到几百万年薪的头头、歌星、笑星、影星、体星、讲星、书星、模特星、广告星、策划星,及个体经营者,却朦胧着糊涂着各式各样的逃税,使本来的那个理儿,就有些不理儿了。
个税也到了革命的时候了,起征线不能还是2000元,4000元或者适宜,而对逃税者不能再期望他们的自觉性了,必须制定细致的可以防范不自觉的具体条文了。如斯也还解决不了“彻底”的问题,但缓解些内应力还是能够的。
但,还是别操心了,太阳每天照例东升西落,那些云彩想在哪儿下雨,照例在哪儿下雨,有旱有涝,又能奈何它什么?
依着自己的心情,想写诗还是要写诗,想写评还是要写评。世界有世界行走的规律,诗人有诗人的心情轨迹。两者交叉处碰出些火星来,弄出点声音来,也是挺有意思的事,至少是一种精神上的平衡与慰籍。
2009-9-13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雨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工地
文/苏美晴

起重机的胳膊,终于可以吊儿郎当地晃荡几下了
这雨秘密地下了三天,他们也诡秘地
用塑料布支撑起工棚,惬意地斗地主

老工长的铁棍子戳进最后的混凝土
一朵不大不小的泥花,在雨中开了
瞬即以一种倔强的死亡,淹没在叹息里
我懂那延工后面的是什么?可他们继续斗地主
继续地将离乡的情绪斗来斗去

其实,我多想是他们手中的地主
把身体里这点恐慌,哀怨还有
皮痒肉疼的感觉都输掉
把环绕这个工地的阳光赢回来
让妻儿老小不流一滴眼泪

看起来多美!我的这些单纯的想法
像一群白蝴蝶飞了出去
金灿灿的向日葵,举着亲人们幸福的脸
在大雨里绽放
我说,兄弟们,将革命进行到底!
他们用懒散的目光囚禁了我的声音

即使即使高楼林立,那么,那么
我们的工钱呢?小子,还是斗地主
看你傻啦吧唧,坚挺的样子
还不如在快意里先松懈一把

急速的风从我的肋骨一下穿了过去
我看到红枫林覆盖的长城上,有人在哭泣
而我正拿着一把钥匙,试图打开新婚的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26 09:56 , Processed in 0.09093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