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598|回复: 140

翻译版茶馆(文本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5 23: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欢迎各位版友来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李景端]翻译工作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人民日报》9月25日报道,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许明龙,呼吁要重视翻译工作,并列举当前翻译存在的问题是:稿费偏低,人才断层,奖惩缺失,译名杂乱。会上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对此一一作了答复,表示这些问题都在考虑和解决之中。看了这则报道,令人兴奋,多年来翻译工作被淡漠的局面,看来有望得到改善了。但兴奋之余又难免有种无奈的感慨,因为翻译的问题远不止上述四个方面。虽然已经“叫喊”好多年了,可是许多问题依然存在,在我看来,当前翻译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
  翻译品种过杂,翻译质量难保证。21世纪以来,我国年均出版的翻译书大约1.5万种,比九十年代增长一半还多。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本应优先多考虑,可是,从2005年全国出版社申报的翻译选题来看,自然科学类仅占13.65%,而人文社科类却占83%。后者比例明显偏大。在引进的社科生活类图书中,竟然有介绍外国行业潜规则,教你如何吹牛拍马,如何防止被妻子发现偷情这样的书,显然有些杂了。2004年季羡林先生在《光明日报》答复我的提问中曾说,翻译还是要讲“洋为中用”,你翻译的书再多,如果不是都有用的,这样的翻译大国不值得去追求。季老的话,值得深思。
  现在每年要翻译万把种外文书,国内又没有职业翻译家,哪里去找这么多有翻译资质的译者?实际上全要靠业余译者来应付。这种译量大、译者少的矛盾,加上有的人译德沦丧,导致了粗翻滥译,发包翻译,一人挂名多人拼译,编译代翻译等现象的出现。至于翻译抄袭剽窃,也是变换手法。上述的后果,就是劣质翻译的存在。
  出版社把关不严,质量监管机制待加强。中文书质量优劣,读者多少能有所识别,而翻译书,因读者无力或无从核对原文,其质量只能依赖出版者来把关。而如今许多出翻译书的出版社,有的根本没有相应外文编辑,有的是引进台湾现成的译本,有的为了抢先占有市场,都借口译者文责自负,对译稿只作技术性处理后就赶印出版。这样做,无异把出版者承担的质量把关职责放弃了,以致有的劣质译作被曝光批评,出版社连错在哪里还不知道。
  现在出版社对图书的政治倾向、民族关系、色情渲染、以及编校质量等,一般都较重视,而且也有一套监管的机制,有人在审在管。可对于翻译书稿,审哪些,怎样审,谁来审,劣质后果谁承担,也应有更明确细化的规定。出版主管部门以往也对翻译出版的资质做过一些规定或限制,但就整体翻译出版来讲,规章还应更完备,责任还应更明确。
  抄袭侵权时有发生,翻译市场亟待规范。现在有了电脑,把别人译本的文字变动更换一下十分容易,以致抄袭或变相抄袭现象增多。试想,有的非专业翻译出版社,年把时间一下子就能推出多语种的上百部世界文学名著“新译本”;有署名“李斯”者,竟能译出那么多语种的“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还有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译者”龙晴者,近几年平均一年能出版6部译著;直到今年又冒出署名“宋瑞芬”的人,一人翻译出版了《百年孤独》、《十日谈》、《茶花女》、《源氏物语》等十几种不同语种的外国文学名著。(据我所知,我国至今尚未买到《百年孤独》中文本的翻译出版权。)迄今仅有“李斯”因被起诉,部分认账了,而有的所谓译者还在忽悠人。
  翻译市场的不规范,主要表现是“劣胜优汰”。一些粗制滥造的译本,因为投工少,成本低,印制快,抢占市场先赚了钱。反之,仔细翻译的精品翻译书,因为上市晚,市场被人占领,投入多,产出少。说到翻译稿费和引进版的版税,正规经营的确实嫌低,但也有不正规来“野的”,特别是一些工作室,只要有望畅销,稿费和版税会哄抬到惊人的不靠谱。市场上翻译服务的报酬,也缺少标准。翻译转包、翻译“二道贩”,网上翻译的误导和侵权,等等,表明翻译市场亟待规范管理。
  对翻译作用认识不足,翻译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宣传上常讲翻译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对翻译作用的认识却远远不足。在高校,译作不算科研成果,翻译只是二级学科;许多翻译书封面没有译者署名;文艺界几乎所有门类都设有全国性的权威大奖,但翻译奖没有;世界许多国家都设有政府翻译奖,季羡林先生生前也曾三次公开呼吁设立此项奖,但至今未能实现。1991年起,新闻出版署曾委托中国版协主办过六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评奖,表彰过一批优秀的文学翻译书,可惜这个与翻译沾点边的奖,如今也被取消了。
  上述这些问题,多年未获解决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翻译涉及教育、文化、出版、外事、科技等多个方面,而至今缺乏一个归口的部门实施有效率的统一领导。当前翻译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诸如建立翻译质量检查、监督机制,健全翻译及翻译出版资质的审核;编写结合翻译实践的实用教材,加强翻译人才包括翻译编辑的专业培养,加快建立职业翻译家队伍;尽快出台翻译奖惩新办法,推行劣质翻译问责制;大大加重对侵权的惩罚力度,加强对翻译版权及专有出版权的保护;以及规范翻译市场的管理,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部门统筹规划与协调。可否也像“语委”、“汉办”那样,设一个受权统管翻译工作的机构,以加强对翻译工作的统一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3: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欢迎大家喝茶 今后将转载一些翻译类的相关学术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6 08: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文章好,说得也很具体、切中要害。有希望,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翻译人才何时有?
文/刘士聪,南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近些年来,翻译问题引起关注,围绕翻译作品质量下降和翻译人才短缺不时有议论见诸报章。《人民日报》曾刊载余中先先生文章《翻译人才哪儿去了》,指出当前翻译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人才稀缺”、“青黄不接”,所谈意见中肯有据。
翻译人才问题,就英语而论,说少也少,说多也多。 说多是说当前能做翻译的人很多。除长期从事翻译的译者之外,大专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学生都有人在做翻译,还有企事业单位的专职译者等。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好事。说翻译人才少是说翻译能力很强、水平很好、其译作在读者中影响很大的人比较来说还不够多。此外,与我们国家所需比较起来,也就是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读者,这么悠久的历史,需要译进译出的东西很多,能胜任这一任务的人数就显得少了。
同时,在谈到如何吸引翻译人才时,余先生指出需要改革当前的职称评定机制,并提高稿费。他的意见是很对的。这两个方面的现行政策欠妥。目前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对翻译人才的职称评定政策有片面性、盲目性,片面强调学术著作,忽略翻译教学及翻译实践。目前的翻译稿酬标准低,与译者付出的劳动实不相符。结果是,影响译者的积极性,一些有翻译资历和翻译潜力的人远离翻译;翻译质量有下滑趋势,失去了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译者为各出版社承担着大量的翻译任务。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每年都出不少好书。笔者最近为天津人民出版社物色译者时,有五个译者承担了五本小说的翻译,让笔者感慨的是,他们在接受任务时没有一个人问起稿费给多少,当告知每千字60元时,他们表示这个可以不谈,并说请放心,一定把书译好。这也许和他们喜欢所承接的书籍有关,但也折射出一种精神:为了翻译自己所喜爱的书,什么钱不钱的。相信这样的译者各地都有,是这样一些人在维系着我们的翻译事业。
除政策问题之外,还有一个认识问题。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翻译活动是艺术创作。翻译出来的作品有两个属性,首先是文学作品,本质上是艺术品,好的文学作品是提高人们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的精神食粮。阅读文学作品,人们的文学修养和语言修养得到熏陶,这和国民文化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息息相关。一个没有读书风气的民族前景堪忧。翻译作品的第二个属性是商品,译者译书,读者买书,中间经过出版社和经销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译著的商品属性是市场产物。出版社发挥重要作用,它联系着译者、读者和经销商。好出版社通过自己好的经营宗旨,能把翻译作品的艺术属性和商品属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正因为翻译活动是艺术创作,翻译作品是艺术品,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译者具有涉及汉英两种文化的广泛知识,对汉英两种语言有很好的修养,有很好的审美感受。翻译过程中常常有理解问题,更有表达问题。理解问题常常被忽略,其实,准确、到位的理解常常因为译者语言文化知识不足而感到无能为力。表达更见语言功夫。不用说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和语言风格,一词一句往往让人为难。《天演论》译者严复说,“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他是指一个概念的定名。可见翻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很多人对此缺乏足够认识,以为查查字典,逐字逐句翻译起来就行,不是这样的。这里想说的是,参与翻译的人多是好事,如果能以对艺术对读者负责的精神,以慎之又慎的态度,以良好的专业素养来做翻译,那就更好。
总之,政策问题是决策者的事情,对翻译的认识问题却涉及各个方面,涉及译者、读者和出版者,更涉及决策者。
这些有碍翻译发展的问题,解决起来可能需要时间,10年,20年,也许再长一些?政策问题可以一句话就改变,但认识的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认识到问题症结之时,将是翻译人才到来之日。



点评

阅读,学习。谢谢!  发表于 2012-2-6 22: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翻译人才哪儿去了?
(文/余中先)

有网友说:“大学本科时写论文,感觉所谓的论文没多少价值,还不如认真翻译一篇文章或搞创作”。
我回答:“你说得很有道理。有了翻译才能做研究,这是外国文学专业的规律。好的翻译比研究论文更重要。”
网友又说:“如今只能把翻译当爱好来做了。文学翻译不仅无法维持生计,而且不算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只讲科研,教学质量反居其次,教材无人编,翻译质量都得靠译者个人热情和毅力,不可悲吗?”
引用这几段话,是因这里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翻译不受重视,我们当前很缺少翻译人才。
国内翻译界(这里指的是笔译)目前“青黄不接”的状态是公认的。以文学翻译来说,除了翻译英语作品,好的译者往往很难找到。老译者一般都在翻译或重译经典作品;中年译者则忙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年纪轻的能胜任翻译的人,又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很难看得上稿费微薄的翻译工作。而另一方面,中国出版事业很兴旺,很多很好的外国作品买到版权后却找不到合适的译者。
翻译人才稀缺
目前翻译人才缺乏,存在各种因素。有断档的。例如西班牙语翻译者。高校外语院系中,英语、法语、德语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向来比较雄厚,东北地区的日语和俄语师资力量也很强大,但西班牙语就相对薄弱。除了西班牙语文学的翻译介绍,我们与西班牙语国家的外交、文化交流都需要翻译人才,于是西班牙语文学翻译人才的缺口就更加明显。由于师资、招生等原因,这种人才缺口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有隐藏的。“隐藏”是指有人才,但不能从事翻译工作。原因有很多,例如翻译稿费很低,无法调动译者积极性;又如大学和科研单位中,要根据科研成果来定级,而翻译不算成果,这就大大挫伤译者的积极性;再如一些出版社见重译名著很来钱,便以相对高的稿费力邀外语人才来做重译。结果,一方面某些名著有了十多个译本,让多家出版社“排排坐吃果果”地瓜分市场利润,而另一方面,亟须翻译的当代重要作品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译介。此外,由于国际通行的出版习惯,以及当下越来越短的出版周期,出版社留给笔译者的工作时间往往只有几个月,令一些译者根本不敢接任务。
人才不接,人才不力,造成坊间劣质译文充斥。前几年出现的把Chiang Kai-Shek译为常凯申,而不是蒋介石,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出版社很少花时间找人才,只是忙着花钱找枪手乱“攒”书。当然,这已经不是翻译界本身的问题了。
如何吸引人才
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难,但未达到“难于上青天”的程度。
首先,“翻译不算成果”的评定机制应该改革。学校评职称,首先得看参评者的教学,而不能只看论文。外语院系的教师,能拿出翻译的好作品,也应该算作评定职称的成果——能翻译出好作品的人,还会写不出好文章来吗?相反,只会写八股式论文的人,未必能做翻译。说实话,现行的成果评定机制本身就是需要改善的。比如,现行评定机制要求参评教授或研究员一级者得有专著。试想,全国那么多的教授、研究员,就算一人一本专著,得出版多少著作?真有那么多值得出版的著作吗?说到论文也是一样。要求博士生在一定级别的核心刊物上发文章——全国那么多博士,如果学习期间一人发一篇的话,所需要的篇幅是目前所有核心期刊总量的好几倍,于是,出现了版面费、多人合作(署名)等怪现象。如果其中的一部分论文和专著,变成可算做研究成果的翻译成果(当然,对这些翻译作品也需要评定委员会来做评定),那么,当前的青黄之间说不定可以接上了。
其次,现在的翻译稿费实在偏低,以至于全中国几乎没有以作品翻译为生的职业翻译家,翻译只能是“业余”工作。举例来说,一个业余翻译家辛苦一年,译出一部30万字的作品,稿费只有约两万元,由于是一次性收入,还要扣除好几千元所得税。即便有职业翻译家,一年能译100万字的作品,收入也只有6万元(税前)。如果出版社让出一部分利润给译者,可望刺激一些现在不愿做作品翻译的人来从事笔译。我认识的一位教授就公开宣称,除非出版社把稿费提高两倍,否则就不接翻译任务。
目前国内已有翻译学等专业,但还太少。外语院系都有笔译课程,但分量不大。除了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似乎可以考虑让一些优秀的翻译家开办讲习班,传授翻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中国走向强盛的过程,少不了翻译。优秀作品的翻译,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万里长城的一块砖。缺了砖,就得补;让那些能做“长城砖”却在做“琉璃瓦”的人,回来做长城砖,这是文明交流和传承的需要。


点评

元宵晚,好文看。译坛旺,盼春天。  发表于 2012-2-6 22: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苦译六十年,稿费知多少

/ 朱曾汶





施康强先生在《文学翻译:后傅雷时代》一文中用具体例证说明翻译家月收入不足2,000元,
从而提出翻译稿酬极低的结论。此文深得我心,不独在稿酬问题上,文中有关翻译甘苦的体验都说得极为真切。而青年译者李继宏先生则认为在现代生产工具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日译8,000字不成问题,月薪可达10,560元。(见10月29日《文汇读书周报》)于是我想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和体验,来谈一些看法。

我于1945年秋大学毕业后考入美国华纳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宣传部,翌年升任宣传部经理,即开始以麦黛玲笔名写了大量关于好莱坞影片、影星的评价报道文章,资料均取诸于英美电影杂志,这可以说是我从事翻译工作的滥觞。

我的第一个正规译作是电影剧本《左拉传》,1948年刊登在上海大公报大公园副刊,1984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51年华纳公司上海分公司解散,我工作无着,自恃有些外文基础,就开始搞起翻译来,从此走上了漫长的单干翻译道路,如果从1946年算起,至今已有整整六十个年头了。

这六十年,可以“文革”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我译书甚滥,小说、戏剧、教育,什么都译,抓在篮里就是菜,一共译了15本书,“文革”期间悉数被红卫兵抄走,以后只陆续找回几本。后阶段我改弦易辙,专攻经典社会科学著作,共计为商务印书馆译出了包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在内的14本专著(商务编审方生称为我“商务译书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译者”),如《林肯选集》《杰斐逊选集》《政治中的人性》等等。70岁时,迷上了儿童文学,我白天译童书,晚上译古典,左右逢源,自得其乐。后阶段我一共译了32本书,800万字,加以前阶段15本,150万字,一共47本,950万字。另外我又为解放日报编译了 8个连载小说,50万字,加在一起,正好一千万字。

这一千万字,我一共拿到多少稿费呢?在前阶段,稿费一般是千字5-11元。(傅雷先生 20多元是特例,吾辈后生小子是想也不敢想的。)我1958年为作家出版社译《黑帮》,1962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译《苏联教育学》,1964年为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斯堪的纳维亚短篇小说集》,都是千字7元,倒是像群众出版社这种地方出版社,因为出惊险小说,印数庞大,稿费高达9元,而且一次可拿几个印数定额,像我1956年译的《海底英雄》,薄薄数十页,一次拿了一千多元,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了。

在后阶段,物价上涨,但稿费并没有跟进。如我1983年为商务译的《林肯选集》,稿费仍只有千字8元,以后20元、30元、40元、50元逐年上升,直到最近几年,21世纪出版社张秋林先生才率先给我开了千字60元,但距国家规定的最高千字80元仍有一段距离。我今年为商务译的《最高法院与宪法》倒是拿了千字80元,但那是因为我对拿再版稿费不抱希望,干脆卖断算了。艰深的社科著作和相对较容易的儿童书一个价,这也说明了我国稿酬制度的不合理。

这样,我前阶段的稿费收入大概不超过一万元(因为书和稿费清单都没了,只能毛估估),而后阶段则书和清单俱在,总计25万元。(这其中当然包含物价差异,我懒得算,也算不出。)25年25万元,一年一万元,一月八百元,正好是我家半天钟点工的月工资。天哪,“译书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译者,收入竟不及一位钟点工,这真是从何说起。

这样少的稿费,我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说穿了,我生活不完全依靠稿费,这主要是因为我有个好妻子,她是电台知名播音员,工资较高,她一个人的收入足够全家开支,这样我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译书,稿费则作为旅游和高消费品之用。有位青年朋友见我活得“潇洒”,表示希望也学我的样,做职业译者,我向他连连摇手,说除非你家底厚,银行有大笔存款,否则千万别走这条路。要知道,别的不说,仅仅从今年9月份起,我才托政策之福,以“高龄无保障老人”名义,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医保和养老金的甜头呢。所谓“职业”是自封的,其实是无业,“文革”时期就是管我叫“无业游民”,把我呼来喝去,牵着鼻子走的。

中国稿费低还是高,难道我的切身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有人说了,你的工作量太少了,你把工作量大大地提高,稿费不也就大大地多了吗?李继宏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把翻译速度一下子提高到日译8,000字(记住,这8000字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初稿,而是不折不扣的成品,可以马上拿出去换钱的),得出了月入 10560元的数字,从而证明稿费不是低了,而高了。他的这种“以量取胜”的策略,有点像给你一个月二万元的“高薪”,但是规定你必须每天做20小时的工作。这能行吗?再说,稿源也是有限的,一般译者不会有那么多约稿。任凭你电脑怎样飞快发展,翻译工作终究是要靠人脑来完成的,这样的超高速度,质量能保证吗?身体吃得消吗?琢磨推敲,涂抹删改(我服膺周克希先生的一句话:好译文是改出来的,改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这些翻译的必要条件和乐趣都没有了,有的只有一味求快,神经绷紧到了极点—这肯定是不能持久的。用超高的工作量来制造一个虚假的高稿酬现象不会改变中国翻译稿费低的现状,而只会使现状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我今年83岁了,6月份又患了脑梗,在行将告别我心爱的翻译工作之际,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中国的翻译稿费提高得快一点儿,各位译家译得慢一点儿,精一点儿,大家悠着点儿。


点评

好文章。翻译稿费提高得快一点儿,各位译家译得慢一点儿,翻译质量提升多一些!  发表于 2012-2-21 1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2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反身代词在汉译英中的妙用
张智中
与汉语相比,英语中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作为代词的一种,反身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也明显高于其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例如:
She has shown herself to be industrious and sociable in her association with her colleagues.
工作勤奋,善于与同事协调相处。
英文使用了四个人称代词,其相应的汉译却只使用了一个人称代词。反之,在不受英文原文影响的情况下,若把汉语译文作为原文,再译成英文,大概会是:
She is industrious and on good terms with her colleagues.
那么,对比此一“译文”与原来的英文,可以见出:此译似不若原文更加地道。换言之,此译更像我们中国人写作或翻译的英语:虽然语法上无可挑剔,但却缺乏一些深层的韵味。
在许多情况下,汉语中不存在人称代词之时,其相应的英译则必须添加人称代词,有时出于情韵的完美表达与再现,有时则是为了符合英语语言之语法或习惯。比较下列译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译一:A golden opportunity knocks but once.
译二:An opportunity is not likely to repeat itself.
肉价太贵,他吃不起。
译一:As the price of pork is too high, he can not afford it.
译二:Pork has priced itself out of his dish.
显然,在上引两个例句中,译文二中反身代词的添加使用,使其韵味十足、耐品耐味。相比之下,译文一就逊色多了。
根据观察,英语反身代词在汉译英中的运用,有如下几种情形:
(一)英译与汉语对应或几乎对应。例如:
君子在世,最重要的是要克己复礼,济世利民。
A gentleman living in the world should cultivate himself and practice propriety. He should help the people and do good to society.
圣人自珍,但不自我炫耀;圣人自爱,但不自我吹捧。
The sage knows his own worth, but does not show off. He loves himself, but does not exalt himself.
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天地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Heaven is eternal and earth is everlasting because they do not exist for themselves.
你要是想为自己开脱,就把你的家产一一讲明。
The only way to clear yourself is to list all your possessions and account for their sources.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The gentleman makes demands upon himself; the mean man makes demands upon others.
圣人无所保留。他帮助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充足;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得到的就越丰富。
The sage does not keep things to himself. The more he offers, the more he has. The more he gives away, the more he receives.
反身代词himself, 译出了汉语“无所保留”的内在含义。
(二)英译中使用反身代词,为了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或使译文更加地道。例如:
你必须熟悉你的新任务。
You must acquaint yourself with your new duties.
这名新生努力适应学校。
The new student tried to orient himself to the school.
她为了减肥而忍饥挨饿。
She’s starving herself to try to lose weight.
他向城里走去。
He betook himself towards town.
老头在晒太阳。
The old man is bathing himself in the sun.
她为自己能讲多种外国语而感到自豪。
She prided herself on her ability to speak many foreign languages.
我将专攻地理学。
I shall confine myself to the subject of geography.
如果你继续这样,你将一事无成。
If you go on this way, you will make nothing of yourself.
他这么做很掉价。
He is making himself cheap.
我已经小有成就。
I have made something of myself.
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符合他的身份。名必须与它的实际内容相符合。
A man’s behavior must correspond to what he identifies himself with. The substance must correspond to the name.
孔子受使命感的驱策,开展收集和保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的工作。
Imbued with a sense of mission, Confucius took it upon himself to collect and save these cultural treasures.
我们家里穷,你要好好念书,才能立身扬名。
We are poor. You need a good education to establish yourself.
此类译例,虽然多出于英文表达习惯的考虑,但常常也可以增进译文的韵味。例如:
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书。
若译为:
He does some reading in his spare time.
无可厚非,但若译为:
He employs himself by reading after work.
则韵味陡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5 编辑

(三)英译中添加使用反身代词,表示一种客观存在的情况。例如:

自19世纪上半叶开始,中国面临着空前的外部挑战。
The country found itself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from the early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如果说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的恩怨还是政见不同的君子之争,后来的党争则大多是小人之斗,其出发点也不再是国家利益了。
While the conflict between Wang Anshi and Sima Guang had been political, the ensuing fractional struggle was mostly personal. Neither side concerned itself with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报应的时间和方式往往出人意料,却又总在情理之中。
The way the karmic law expresses itself is often beyond expectations but within the bounds of reason.

忽然,冰自己裂开,一对鲤鱼跳了出来。
Suddenly the ice broke of itself and a pair of carp leapt out.

暴风雨狂袭了一阵后停了。
The storm raved itself out.

以上译例中itself的使用,主要表示客观存在的情况或情形。

这蛇盘绕在树枝上。
The snake wreathed itself round the branch.
在此译中,反身代词itself的使用,使得“盘绕”之“蛇”,成了一种客观的存在。译文于是大有诗意。

(四)英译中添加使用反身代词,可强化或深化语义。例如:

别再沉湎于不合实际的幻想中了。
Don’t allow yourself to indulge in false hopes.

不要悲观失望。
Do not abandon yourself to despair.

煮熟新鲜的食品,尝过滋味,再进给父母,这只是养而已。
To present freshly cooked food after tasting it to one’s parents, the act limits itself to support.

你怎么会使你母亲如此伤心?
How could you bring yourself to cause your mother such sorrow?

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
Father busied himself in the fields, Mother in the house.

相反,跟品德卑劣的人交往,就好像走进鱼市场。你在里面呆长久了,身上自然会有腥臭。
On the contrary, to expose yourself to bad company is like going to a fish market, you will get the stink if you hang in there long enough.

如果他们让彼此家庭的其他成员也牵扯进来,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如果译为:
If they allow their in-laws to get involved in their relationship, things will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译文可谓通顺流畅,但是,如果运用英语反身代词,可得如下译文:
If they involve their in-laws in their relationship, things are going to complicate themselves.
显然,使用反身代词之后,译文更加耐人寻味了。

(五)在英译中,有时反身代词与其它词搭配使用,表示某种意义。例如:

他们沉湎于饮酒。
They abandon themselves to drinking.

他气得暴跳如雷。
He was fairly beside himself with rage.

她痛不欲生。
She was beside herself with grief.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I am beside myself with excitement.

她在场时,他就表现得很不自然。
He is never himself when she is present.

他今天感觉不舒服。
He is not himself today.

他一向我行我素。
He has always been a law unto himself.

我不喜欢这本书。
This book does not commend itself to me.

《圣经》有不同的阐释。
The Bible lends itself to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这音乐不适宜于跳舞。
The music doesn’t lend itself to dancing.

这条建议会受到欢迎吗?
Will the proposal commend itself to the public?

此类译文与原文在字面上似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内在的含义却是一致的。貌离神合之译,最见译者之功底。

(六)英译中添加使用反身代词,可极尽夸张之能事。例如:

休息片刻,他显得浑身是劲。
After a short rest, he was energy itself.
译文中用了itself之后,就把“他”和energy(劲)等同起来:他即能量,能量即他。极言精力之充沛。

她长得漂亮极了。
She is beauty itself.
译文将“她”与beauty(美)等同起来,极言其美。若译为:
She is extremely beautiful.
则逊色多了。

他通过咒骂来出气。
He vented his anger in curses.
译文无可挑剔,但若用反身代词译为:
His anger vented itself in curses.
“气”似乎是自己“出”来。于是,译文韵味十足。

总之,在英语中,反身代词的妙用,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反身代词可使译文地道,提高译文的质量。有了反身代词, 译文便有了耐品的味道。因此,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我们实不应该忽略反身代词之美。
汉语有反身代词之时,英语直译即可;汉语没有反身代词之时,若在英译文中用之,常可带来比较理想的美学效果。举一首译诗结束此文。


[泰国]梦凌

凌晨
那一颗晶莹露珠
不甘寂寞
欢愉跌下河里
泳出
潺潺的青春
荡漾的
微笑

Spring
[ Thailand] Meng L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The crystalline dewdrop
Is tired of loneliness
And it throws itself into the river
To coax
A rippling youth
And a poppling
Smile
(张智中 英译)

(原载《英语知识》2011年第11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2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雨荷风 于 2015-10-7 17:16 编辑

哈佛校训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are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can 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The time is passing.

时间在流逝。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 person.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11-17 03:40 , Processed in 0.08714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