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新泽飞翔

“无韵非诗”是一种精神垃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8 10:37: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5-4-8 08:25
前人研究《诗经》,在朗诵的时候觉得很多作品按照当时的读音都不押韵,如《周颂》里的好几篇,如“燕燕于飞 ...

合乎古人作风:先下结论,再找(或造)证据。问好诗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39: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5-4-8 08:33
韵对于诗来说,本属于枝枝叶叶的末务,然而近年来在很多诗坛上韵却几乎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这真令人奇怪 ...

原来这里才是真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40: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城子 发表于 2015-4-8 08:35
坚持有韵无韵,坚持新韵古韵原本是诗人自己的选择,自我的要求。坚持必有坚持的道理,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听 ...

学习了。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4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中国新诗史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都是围绕汉诗要不要韵律展开的,今天把这个问题又提到日程上来不是没有根据的。山城子先生的新帖容待我上网回答,有些问题过去己回答过。我只想请山城子先生或其它诗友告诉我:诗散文的本质区别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伏六居士 发表于 2015-4-8 10:40
学习了。受益匪浅。

哈!——是网络上的别人的文章片断。我也是在学习,且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0:4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硕 于 2015-4-22 12:21 编辑

诗与散文本质区别在哪?
162#帖是一派胡言。请看175#帖。(山城子先生你这样写,叫我无处回答。只好写在这里。)

点评

请朋友上到162楼——那里有答案。  发表于 2015-4-8 14: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硕 于 2015-4-8 12:20 编辑
山城子 发表于 2015-4-8 08:25
前人研究《诗经》,在朗诵的时候觉得很多作品按照当时的读音都不押韵,如《周颂》里的好几篇,如“燕燕于飞 ...

《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由来(见《关于文化革命,与文化复辟的见解》跟帖)
即使齐言性质的《国殇》,也是不押韵作品。(耕夫语)
楚辞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吧?你看看里面有多少的无韵诗?不但齐言的国殇这样,很多的赋更是如此。莫不是你想把楚辞作为“非诗”吧?(耕夫语)
鸿硕:你说《国殇》无韵,请看《国殇》用韵:
甲、接,叶部。云、先,文部。行、伤阳部。马、鼓、怒、壄,鱼部。反、远、元,元部。弓、惩、、凌、雄,蒸部 。
鸿硕:你又说《卜居》等无韵也是错误的。请看:《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
不就是那个先假设押韵,然后用系联法归纳韵部的上古韵书吗!先假设押韵再证明押韵谁都能做到(耕夫语)
鸿硕评
众所周知,《诗经》由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疏(正义)。
汉代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等都是著名的注解家,对先秦的经书作了大量注解,对我们了解先秦古籍非常有用。
到了唐代,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做注解。
宋代学者也做了不少注解古书工作。例如朱熹著有《周易本义》《诗集传》《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楚辞集注》等。
清代学者几乎对每种重要的经典都做了新的注解,解决了古书中许多疑难问题。此外,还作了许多校勘工作。
顾炎武开始把古韵分为十部,到段玉裁分为十七部,江有皓分为二十一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
   王力先生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编制了《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王力先生说:“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他不但适用于《诗经》,而且适用于同时代的其他诗歌韵文••••••先秦的文献,不但诗歌押韵,连散文也有押韵的,《周易》大部分押韵,《老子》差不多全部押韵。其他各书,也常常有用韵的地方。而这些韵语所用的韵部,也和《诗经》的韵部相合。”(《古代汉语》)请看:

《诗经》的用韵
“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都有一定的格律,用韵是构成诗歌格律的主要手段之一。汉族人民的诗歌一开始就是有韵的。《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祭祀诗里(《周颂》、《商颂》)。至于《国风》、《小雅》和《大雅》,就没有一篇是没有韵的。要彻底了解诗歌的内容,必须了解它的格律。”(王力《古代汉语》)
“又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文心雕龙•声律篇)
   韵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
   王国维先生云:“韵之娱耳,其相去不能越十言或十五言,若越十五言以上,则有韵与无韵同。即令二句在十言以内,若以歌二十言之时歌此十言则有韵亦与无韵同。然则风雅所以有韵者,其声促也。颂之所以多无韵者,其声缓,而失韵之用,故不用韵......”(《说周颂》)
    如此说来,可能有人要问:既然《诗经》中的“颂”诗可以不用韵,我为什么非得用韵?此话差矣。毛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由于祭告时语气相当缓慢,用韵等于没用,不会有音乐效果,故不用也!这必竟是诗中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证明诗可以无韵。
    个别人返祖有尾巴,能得出人有尾巴的结论吗?
   另外,还要看诗的沿革过程,在形成格律体之前,诗含有散文成份是难免的,所以说赋“受命于诗人,脱宇于楚辞。”(《文心雕龙》)赋是文,不是诗吧?事物是复杂的,就是格律体诗有的也有散文化句式,(如韩愈的诗)看问题不要绝对化。


《楚辞》用韵
王力先生说:“《楚辞》在时代上比《诗经》晚了至少二三百年,在地域上也相差很远,但是《楚辞》的用韵和《诗经》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冬部已经从侵部分化出来。”(《古代汉语》)。
《楚辞》夹杂楚音,所以不够清楚明确的很多。刘勰说:“《楚辞》辞楚,故讹韵实繁”。《楚辞》都是有韵的。
《诗经》、《楚辞》具体作品用韵情况,在《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均能查到。(见王力《古代汉语》)
    耕夫先生既不懂得上古语音,又未从事过专门研究,其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凭什么说风雅有些作品无韵,楚辞有些作品无韵?历代学者的研究、注释都是杜撰、假设的吗?恐怕是你假设的吧?

山城子先生:这是2012年12月拙作《耕夫謬言正要》中我回复耕夫和你的帖子,翻翻过去帖子便知你和耕夫一唱一和,可谓默契。特复制下来再次回复你,以正视听。你把此问题摘抄网上帖子提出来意在何为?他们与耕夫和你一样既不懂得上古语音,又未从事过专门研究,其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呢?你有何异议尚可继续探讨,在下奉陪。祝好!





点评

我是在学习啊!谁说的对就向谁学习——耕夫对古文学的研讨造诣很深,有根有据。  发表于 2015-4-8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2:59: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鸿硕 发表于 2015-4-8 11:59
《上古韵部及常用字归部表》由来(见《关于文化革命,与文化复辟的见解》跟帖)
即使齐言性质的《国殇》, ...

先生在韵的研究上的确下了功夫,佩服!但以有无韵作为诗文的分水岭,仍然难以服人。定性定性,从来都是由性质决定,哪有从形式决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3: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伏六居士先生:你说“先生在韵的研究上的确下了功夫,佩服!但以有无韵作为诗文的分水岭,仍然难以服人。定性定性,从来都是由性质决定,哪有从形式决定的?”请你再琢磨一下我的以下意见:


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朮。情、意、境、律缺一不可。诗魂(情意境是各种文学作品共有的本质属性)十诗体(韵律是诗歌特有的本质属性——律〈音乐性〉所表现出的最基本的特征)=诗
没有韵律这一最基本特征就不是诗体,没有诗体焉能是诗乎?韵律是诗体的必要条件,这好比人,它不是四肢、背、臀……的特征,而是面目特征,没有这一最基本特征就会面目全非,就不是诗。当然,有韵也不一定是诗,因为只有诗体没有诗魂也不是诗。除了语言精练,音乐性外,诗主情、诗主意境、诗主张力、诗主立意新、构思巧······这些要素综合考虑,才能决定是不是诗和诗的品位。这些话已是“诗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题中之意。是不是诗最根本在于是不是诗的语言。
诗体除了韵律一必要特征外,还有省略、倒装、跳跃、词语组合、意象叠加等其它语言特征,它们好比是面目外其它部位特征,分辨各种文体主要从语言方面把握。

请问:诗与散文本质区别在哪?

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8 13: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伏六居士 发表于 2015-4-8 10:39
原来这里才是真江湖。

学习网络上找来的关于唐诗中不押韵的诗及其评论:愿与朋友分享。

这几首在《全唐诗》中都找得到:

【送司功入京】麹崇裕
崇裕有幸会,得遇明流行。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
【岭南归后献诗】权龙褒
龙褒有何罪,天恩放岭南。敕知无罪过,追来与将军。
【嘲僧惟恭】荆人
灵岿作尽业,惟恭继其迹。地狱千万重,莫厌排头入。
【题壁】成真人
蜀路南行,燕师北至。本拟白日升天,且看黑龙饮渭。
【谐诗逸句】包贺
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棹摇船掠鬓,风动水槌胸。苦竹笋抽青橛子,石榴树挂小瓶儿。
【台中语】
侯知一不伏致仕,张悰自请起复。高筠不肯作孝, 张栖贞情愿遭忧。
【京兆二尹歌】
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这些我稍微找找就找到了,有很多子集还没去仔细翻看,不然还会找到更多。这几首确切证明了古代就有无韵诗,考虑到上古诗歌,则无韵诗的范围更广。古代的诗都是押韵的这样的论点不足为训。只是从汉乐府开始,古风、绝、律、词、曲这些体裁,都有押韵的要求(后面四种更是还有格律上的要求)。后代的人习惯用这些体裁来写诗,必然押韵占据了主流,这也给了人以古诗必押韵的错觉。《沧浪诗话》对古代诗歌体裁进行过划分,其中就有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採莲曲》是也。古人治学严谨,发现无韵诗的存在,就单独列为诗体裁的一种。当证明了古诗也有不押韵的作品后,就成了主张诗必有韵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更何况新诗是一个全新的体裁,要不要押韵在创出这个体裁时决定,并不和古体诗有多大关系。从阴阳学说、从辩证法来看,既然有押韵诗,必然就会有对立的无韵诗,哪怕今天没有,明天也会被创作出来。

还有人引经据典来证明诗和歌是一回事,并以歌押韵了好听来证明诗也必须押韵才好。然而诗是诗歌是歌,虽然可以相通却不能完全等同。古代名篇很多都能咏唱,但毕竟大部分诗并不会当作歌来唱。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段即便被引用,能证明的也是想要的时候写的是诗,需要唱出来的时候才是歌。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也是如此,在《尚书.尧典》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个意思很明白,舜帝所说的是,是在说教化民众之音乐。在音乐诸元素中,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而歌词需要按照咏唱的要求来创作,使得吐字所发出的声音能满足咏唱的要求,达到五音和音律相谐和。这个并不是指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而是指用在音乐上的诗歌要谐和乐曲的特性。夔的应答证明了舜帝所说的是音乐而不是诗歌,他击附石磬,乐感百兽,使相率而舞,即音乐声中相率而舞。对于绝大多数不需要咏唱的诗来说,创作需要考虑符合音乐方面的要求岂非妄言?并且即便要创作的是歌词,也未必一定要押韵。现在有多少歌曲中的歌词不算押韵,大家有兴趣去仔细找就能得到;而且《忐忑》这样的歌,也绝不能当做是诗,即能唱的歌未必可以算诗。合乐者为歌,不合乐者为诗,可见古人并没有把诗和歌完全等同。古代的一些歌谣也能证明这点。在古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首歌,有人认为清、缨和浊、足可算押韵,去掉语气词即可。那么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同样去掉兮字还算押韵吗?这两首能歌的诗,起码有一首说明歌未必需要押韵。

主张诗必有韵的人还有一个论点,即现在的无韵诗都是学西方糟粕的结果,所以这类作品晦涩难懂,语法、技巧西化,极端的人还会骂卖国汉奸。这又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论点,难道写押韵体诗就不能写得晦涩难懂了?就不会用西化的语法、技巧了?所以这根本和押韵与否没什么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新诗这个体裁就是五四时期推翻古体格律、借鉴翻译外国诗歌作品,推翻文言文代之以白话文的结果,即新诗的产生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学西方糟粕的结果。如果主张去除西方糟粕,岂非需要去除新诗整个的体裁?世界的文明、文化都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无论是佛教、文艺复兴,还是马列主义,都是世界文明、文化深深影响了我国。在中国的诗词的影响下,也出现了日本的俳句、越南的格律体诗等。假如拒绝外国的一切影响,我们只能回到闭关锁国的时代,手机、电脑、汽车、飞机、电视、电影这类奇技淫巧都得去除,甚至标注新韵的拼音因为借用了外语的字母也得去除。

按照他们诗歌去西方化、恢复传统的主张,似乎干脆不要新诗这个体裁,回到用古韵创作古体诗才是最终最好的归宿。然而在用新韵还是古韵的问题上,他们又有不同的看法了,往往认为古体创作要用新韵,尽管这个新韵不过是把国家拼音方案中同韵母的字归纳起来而已。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新韵能方便大家的创作、方便更多的新人加入。这个观点不错,然而就此宣布古韵无生命力、必将死亡则有点自大了。用韵不是创作的目的,而是辅佐手段,能不能出好作品才是最主要的。容易上手的东西并不能证明提高也容易,真实状况还可能是更难。中国古代诗歌传下来很多绝美的作品,使用古韵更能在其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而使用新韵终归隔一层。创作古体作品如同修复文物,最适宜的是修复如古。就像拍古装片,好的导演会仔细研究所处时代的史料、服饰、语言风格,拍出大家能感受到的较为真实的古代风貌。而一些港台剧,虽然其中的人物穿了古代的衣服,但一看就知道是类似假古董



回复 支持 2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诗网 ( 京ICP备:12024093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403号 )

GMT+8, 2024-9-28 12:21 , Processed in 0.10907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